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反应性精神病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又称心因性精神病,是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异常,因此精神因素是发生本病的直接原因。

反应性精神病的诱发因素较多,而且不同性格类型、不同社会经历等因素可出现种种不同精神症状类型,常见如下几种:

反应性意识模糊状态 常在遭受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病,可表现为情感性休克、木僵状态或意识朦胧状态。情感性休克患者,情感反应突然缺失,目光茫然,或伴有无目的动作。木僵状态的患者,不动不语,表情呆滞,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处于朦胧状态,意识模糊,对时间、地址、人物定向不准,表情紧张、恐怖、或冲动毁物,或向外奔跑,事后不能回忆。有的患者可有梦样体验及生动的心因性幻觉,并可伴有相应的表情和言语。

反应性抑郁状态 在强烈精神创伤之后出现抑郁状态,情绪低沉,或反复追亿往事,独自叹息,或倾诉内心的忧伤,悔恨自责,常伴有失眠、厌食、消瘦和工作能力下降。也可出现焦虑、紧张或疑病,严重者有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反应性兴奋 也有些出现情绪兴奋、言语动作增多、欣快、夸大,甚至躁动不安。

反应性偏执状态 在精神因素的持续影响下,逐渐出现敏感、多疑、关系妄想或被害妄想,还可有幻觉和妄想。

拘禁反应 发生于被拘禁后出现的症状,获释后即迅速恢复正常。

根据上述症状特点,精神刺激因素的发生与精神症状的出现必须有时间上的密切联系,即在急性精神创伤之后随即发病,或者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作用下,逐渐发病。精神症状内容又反映刺激内容,在这种情况出现的精神异常可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

对反应性精神病患者,首先设法摆脱导致发病的处境,转移到安静舒畅的场所休养,并给予各种疏导、劝慰和个别心理治疗。

应该短期暂停工作,并照顾好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休息和睡眠,可给予必要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或抗焦虑抑郁类药物,对反应性抑郁症状者须严防消极自杀和意外行为。

必须注意平时培养自己健康的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以提高适应不良刺激的能力。

此外,要正确对待和善于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各种矛盾,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坚强而愉快的精神状态,对预防因精神刺激而引起的反应性精神病能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