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邯郸遗稿>经候

《邯郸遗稿》经候·

素问》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灵枢》曰∶“冲脉起于胞中,出于气街,前行于胸,伏行于背,上出颃颡,渗灌诸阳,下入于足,注诸经,为十二经脉之海,其出入偕少阴经以行,故为血海。”凡室女从幼经水未至,面色如故,饮食如常,名为石女,不在经闭成劳内论,不须服药。亦有年大自通而受孕者。

凡室女诸病,以调经为先,理气为要,每遇经至,切戒气恼,否则有症瘕之患。

室女经闭成劳,不可投通血桃仁之类,当用生血四物之剂。若骨蒸、潮热、咳嗽,脉七八至,视其肌肉消瘦之甚,药之无益。

室女经水先通后闭有二∶饮食如故,面色不黄,名曰歇,非病也,不须服药;如面黄身热,不食,此因积想沉思,气郁不遂,致血枯竭而月水先闭,多成劳损,名曰童劳,非药可治,此症阴阳不和,急于配合,夫妇成欢即愈,否则十死八九,宜服补中益气汤加知、柏、生地,如咳嗽,加五味、门冬之类。

补中益气汤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生姜大枣室女经闭不通,五心烦热,宜四圣散。

四圣散桃仁当归红花牛膝室女经水淋漓不断者,宜琥珀黑龙丹。琥珀黑龙丹五灵脂当归地黄川芎良姜

入砂锅内,用赤石脂、纸筋、盐泥封固,火 红,去火候冷,取去黑色,研细入后药∶百草霜乳香硫黄琥珀花蕊石上五味研细入前药,和匀,用醋煮糊为丸。每服时用炭火 红,投入姜汁内浸淬,以酒、童便调服。

寡妇尼姑经闭,乃独阴无阳,志欲不遂,是以阴阳交争,乍寒乍热,全类温疟,久则成劳,肝脉弦出寸口,比男十倍难治。当开郁为先,后乃调经生血,然亦生死参半,盖由男子精盛则思室,女子血盛则欲动也。

娼妇经闭由劳郁所致,但娼妇本无经闭之理,间或有之,乃为元气未足即被男子所伤,宜服补血养气之药。

经水过期而来,有血虚、血寒、血滞、血热。血虚者,腹不痛,微微身热,宜生血调气,用八物汤加香附,或四物汤加黄 、升麻陈皮

八物汤人参茯苓当归白芍白术甘草地黄川芎四物汤地黄当归芍药川芎血寒者,宜四物汤加木香香附陈皮甘草红花,或用归附丸、艾煎丸。

归附丸香附童便 醋

煎至四分之一,下艾叶,煮干取出,捣烂入后药∶当归(酒浸)地黄(酒浸)川芎醋、酒糊为丸。

艾煎丸吴茱萸(泡淡)当归熟地白芍石菖蒲川芎人参艾叶橘红如恶心呕吐,加丁香半夏生姜

血滞者腰腹疼痛,胸膈饱满,宜四物汤加醋炒香附延胡索

腹不痛者为血热,宜四物汤加黄连香附

过期而来,并色淡者,此痰多血少也,宜补血豁痰,治以川芎当归、生地合二陈,或加参、 、阿胶

二陈汤橘红半夏茯苓甘草肥人过期是气虚挟痰也,以二四汤去熟地,加香附、参、 ,或二陈加芎、归、苍、附、南星。

二四汤橘红半夏茯苓甘草熟地当归川芎芍药

瘦人过期是热多血少也,宜四物加归、地、甘、 ,少佐桃仁红花

经水过期不调,或一二月不至,或三四月不行,用艾煎丸、醋附丸主之。

醋附丸香附(醋浸透)

醋糊丸淡盐汤下。

加艾、当归,如前法,治症同,名艾附丸。

若经水过期,骨蒸发热更兼白带者,宜四物加杜仲续断、巴戟、丹皮、柴胡香附白术地骨皮

经水先期而来者,有血热、有气伤血海,血热者腹多不痛,乃是火也,宜服凉血地黄汤,或四物汤加芩、连、柴胡香附,或加黄柏知母陈皮为丸。

凉血地黄汤 生地黄连升麻细辛当归黄芩柴胡红花黄柏防风蔓荆子川芎知母羌活荆芥甘草肥人亦兼痰治之。

虚热者,宜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加知母黄柏

逍遥散白术当归柴胡甘草茯苓白芍薄荷煨姜一片,水煎服。

气伤血海者,宜大用芎归之剂,盖此证以肚腹痛为别∶若泻、腹中冷痛,用五个散;干嗽者,逍遥散治之。

五个散陈皮甘草枳壳川芎大腹皮浓朴桔梗白芍半夏香附紫苏白芷茯苓藿香麻黄干姜肉桂经水如不及期而来者,有火也,宜以六味地黄丸滋水,则火自平矣;如不及期而来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如半月或十日而来,且绵延不止,此属气虚,用补中汤;如过期而来者,火衰也,本方加艾叶;如迟而色淡者,本方加桂。此其大略也。其间亦有不及期而无火者,有过期而有火者,多寡不同,不可拘于一定,当察脉之迟数,视禀之虚实、强弱,但以滋水为主,随证加减。凡紫与黑色者多属火旺之甚,亦有虚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脉审证,若淡白则无火明矣。

六味地黄丸 熟地山药茯苓山萸肉泽泻丹皮

经水来脐腹绞痛,时作时止,乃气郁血滞,宜四乌汤。

四乌汤当归香附陈皮甘草川芎乌药白芍经水欲行脐腹绞痛,乃血涩故也,以四物汤加延胡索槟榔川楝子木香治之。

经水临行误食冷物,血气阻遏,脐腹刺痛,宜服当归须散。当归须散当归桃仁香附赤芍乌药红花苏木肉桂甘草酒、水煎服。

临经腹痛,以四物汤加延胡索、丹皮、陈皮。如痛甚者,豆淋酒;痛缓者,童便淋酒。

豆淋酒法 以黑豆炒焦投入酒中

经水行后,腹痛绵绵不止,虽曰虚寒宜补,然气亦能作痛,若一概补之,不益痛乎!须视受补与否?如不受补者,以四物加陈皮;如受补者,以八物加香附,血虚者倍参、 ,挟寒者加干姜,血行气滞者加艾。若经净后腰腹疼痛者,此血虚也,宜服八珍散,以白芍赤芍白术砂仁;如觉腹冷,加肉桂

八珍散 与前八物汤同

经水过期紫黑有二∶有气血混并而成紫黑者,有块痛是也;有血热而成紫黑色者,腹不痛是也,统以四物加连、附治之。

经水过期而似鱼脑者,痰多血少也。有绿黄如泥土者,血寒气虚也。其黄绿者宜暖经和血,忌用凉剂;其淡白者,宜补血导痰,以二陈加芎、归、参、 、胶、地。

经水涩少不快,宜四物加红花、葵花,如经水行微少、或胀或疼,宜四物加延胡索白芷,醋煎。

经水过多,以六合汤或胶艾汤治之。

六合汤 生地白芍归身川芎黄芩白芷胶艾汤阿胶熟地川芎艾叶当归白芍如去血过多,神气倦怠者,宜增减四物汤。

增减四物汤人参当归白芍干姜川芎甘草如去血过多,心神不安,言语不常,宜宁心膏、胶艾汤。

宁心膏 辰砂 枣仁琥珀人参茯神乳香上为末,每服一钱,浓煎枣子、灯心汤。或作丸,薄荷汤下。

因气不和,致血不能流转而经不调、脐腹疼痛者,是血凝气结,其脉沉紧,宜温经汤。

温经汤人参当归白芍延胡索肉桂川芎牛膝蓬术 丹皮甘草气滞血凝者,腰腹刺痛,宜桂枝桃仁汤、通经六合汤。桂枝桃仁桂枝桃仁生地 芍药人参甘草加枣子煎。

通经六合汤 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蓬术肉桂经水凝滞,心腹疼痛者,宜琥珀散、佛手散治之。琥珀散 熟地赤芍肉桂三棱当归丹皮延胡索蓬术乌药蒲黄刘寄奴琥珀为末,酒调服。佛手川芎当归水、酒各半煎服。

经闭腹满疼痛,发热恶寒者,宜凌霄花散、牡丹皮散。凌霄花散凌霄当归桂枝红花刘寄奴赤芍延胡索丹皮白芷酒半盏,再入红花煎。牡丹皮当归红花肉桂蓬术赤芍丹皮苏木延胡索鬼箭羽干漆没药(另研)陈皮乌药甘草室女经闭成劳,脐腹瘕痛,宜牛膝散或通经丸。牛膝当归丹皮肉桂桃仁川芎赤石延胡索牛膝木香水、酒煎。

通经丸肉桂大黄(煨)干漆(研碎炒令烟尽为度)青皮川乌(泡去皮) 川椒 蓬术干姜桃仁红花当归上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淡醋汤下。

经水涩少,渐渐不通,潮热瘦弱者,宜四物汤倍加泽兰治之。

淤血凝积,经候不调,时时作痛,腰膝重疼,小腹坚硬者,宜红花当归散。红花当归红花牛膝刘寄奴肉桂当归紫葳苏木白芍白芷甘草酒煎服。

妇人胃气不调,亦能使经经岁不通,体壮实,但饮食减少者是也,宜服逍遥散以消食理脾,使饮食进而元气足,后以和其血气,则经水自行矣。

经沉滞不调,脐腹刺痛,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一月不至,或一月两至,宜服佛手散,或三神丸。

三神丸当归橘红延胡索(酒炒)

为末,酒糊丸,空腹艾醋汤下。

妇人月水不调,或前或后,或淋漓不断,断后复来,状若泻水,腹中坚痛,或闭塞不来,宜服桃仁散。桃仁人参川芎赤芍丹皮牛膝肉桂当归生地泽兰蒲黄桃仁半夏生姜甘草经水不调,或来多不节,或过月不行,或崩血不止,宜大温经汤。

大温经汤人参肉桂川芎白芍天冬阿胶吴茱萸当归丹皮甘草半夏生姜经水适来适断,日晡往来寒热如疟状,或痰嗽,宜先服小柴胡汤,后服四物汤。若泄泻,去黄芩,加白术茯苓;如自汗,减柴胡,加黄 ;如寒热皮肤冷,加桂枝;如腹冷,加肉桂,如咳嗽,加五味。

柴胡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生姜大枣阴虚潮热,渐成骨蒸,宜逍遥散,或牡丹皮散。

月水或前或后,崩漏,赤白带下,每遇经行,小腹急痛,头眩,饮食少进,气闷者,宜加减吴茱萸汤。

加减吴茱萸吴茱萸干姜当归防风茯苓肉桂细辛丹皮桔梗木香门冬半夏甘草加姜、枣煎服。

经水不调,脐腹冷痛,恶心,胀满,至晚则剧者,宜四乌汤、姜黄散,或艾煎丸。姜黄姜黄川芎肉桂蓬术 丹皮红花当归赤芍延胡索水煎,入酒少许。

形体黑瘦,经水不调者,子宫无血故也,养其阴则自然经至矣。

肥人经水不调,乃湿痰也,去其痰,则经自调矣,宜二四汤,或导痰汤入芎、归、连、地(必用姜汁炒,恐泥膈也)。

导痰汤半夏茯苓枳壳南星甘草陈皮

经水不调,脐腹冷痛,宜牛膝散;若经水不利,时觉冷痛,寒热往来者,宜异攻散。

异攻散 丹皮肉桂川芎乌药白芷芍药干姜当归延胡索桔梗生姜水、酒煎服。

妇人血枯经闭,有因胃气虚,水谷难化,津液不生,而血虚不来者;有因少时吐衄,崩漏大脱血,气亦不足者;有因潮热骨蒸,不生津液,而经水闭绝者;有因房劳多产,枯竭于内,而经不通者。以上四者,总名血枯。

若脾虚胃消善食,黄瘦而不生血,月水全闭者,宜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生地、天花粉

气血俱虚,潮热骨蒸,宜十全大补汤,加酒黄柏牛膝

十全大补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肉桂生姜大枣心肾俱虚,咳嗽一、二声无痰,夜热盗汗,肌体瘦弱,饮食减少,卧则恍惚,异梦不常,微咳,痰中有红丝者,名曰脉痿,宜劫劳散。

劫劳散人参茯苓半夏甘草熟地当归白芍阿胶五味子每服二钱,水盏半,加姜三片,枣子三枚,煎八分,日进三服。

经水断后,身热谵语,日哺尤甚,宜小柴胡汤。

经水先断,后小便不通,四肢浮肿,名曰血分,此症难治,宜小调经汤。

小调经汤当归白术肉桂赤芍没药细辛麝香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汁调或酒下。

若先小便闭,后致经水不通,四肢浮肿,名曰水分,此病易愈,宜葶苈丸。葶苈葶苈子 续随子干姜上为末,枣肉为丸,桐子大,煎竹叶汤送下七丸。

如大便去,减续、葶,加白术为丸。

或问∶论调经以滋水为主,不须补血,何也?曰∶经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者天一之真,癸者壬癸之水,月者水之精,以一月而盈,盈则昃。女人经水一月以时而下,能有子;不以时下,或过期,或不及,皆为病,病则不能有子。所以必须调经,调经必须滋水为主。又问曰∶同一红色,非血而何?曰∶女人系胞之所而养经之处,养之一月而行,行则虚矣;以时交感,以虚而受,人若有孕,此水即化为乳而不月。乳之色白也,何谓血乎?至四十九而天癸绝,其所绝者天癸水也,其流行之血不见其亏,故不须四物汤补血,补血兼不得滋水,滋水必兼补血,故必以六味丸滋水。何也?盖血乃后天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而成,以为流行之用。若经水乃冲任所主,人身中有奇经八脉,俱属肾经无形之脉,其冲任者,奇经之二,其脉起于胞中,为经脉之海,与手太阳、手少阴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女人独禀此水以为生生之原,与男子二八之精同气,从天一之源而来,精则一月而满,满则溢,似血实非血也。

冲任起于胞中,男于藏精,女子系胞,其间又恃一点命门之火为之主宰。火旺则红,火衰则淡,火太旺则紫,火太衰则白。所以,滋水更当养火,甚有干涸不通者,虽曰火盛之极,亦不宜以苦寒之药降火,只宜大补其水──天一之原。以养之使满,满则溢,万无有毒药可通之理!此调经之法类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