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伤科按摩学>二、寰枢关节脱位

《中医伤科按摩学》二、寰枢关节脱位·

【解剖生理】

寰枢椎之间无椎间盘,亦无椎间孔。第2对颈脊神经从寰枢关节的内后方出椎管,参与颈神经丛的组成。寰枢的结构呈环状,左、右侧块上面的后缘有椎动脉沟,椎动脉经过此沟,寰枕后膜与枕骨大孔,入颅腔。枢椎的特点是椎体上方有一齿状凸起(又称枢突),该凸套入寰椎前弓的中央后面,寰枢以该凸为轴作左、右转动。寰枢关节,包括三个关节;1.寰枢外侧关节:由寰枢椎两侧相邻关节面构成水平位的关节,关节囊的后部与内侧有韧带加强;2.寰齿前、后关节:由齿凸前关节面与寰椎前弓齿凹相关节,齿凸后面的关节面与寰椎横韧带的薄层软骨相关节。齿凸前、后关节可视为一组关节,具有两个滑膜腔。

寰枢关节的韧带:1.寰枢前膜:起始于寰椎前弓后面及下缘,抵止于枢椎体前面,中部有前纵韧带增厚;2.寰枢后膜:起于寰枢后弓下缘,止于枢椎弓上缘;3.寰椎横韧带,附着于寰椎左、右侧块的内侧面,韧带中部前面有薄层关节软骨。韧带中部有向上的纤维束附着于枕骨大孔前缘,向下的纤维束复着于枢椎椎体的后面;因此,寰枢横韧带与上、下纤维束共同构成寰椎十字韧带;4.覆膜:起于枕骨斜坡,通过齿凸及其韧带后面下行,移行于枢椎椎体后面的纵韧带;5.翼状韧带:起于齿凸尖的两侧,斜向外上方,止于枕骨髁的内侧面,为强韧圆索,以限制头部过度前俯和旋转运动;6.齿突尖韧带,为细小索状韧带,附着于齿凸尖与枕大孔前缘。

寰枢关节可沿齿凸尖的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

【病因病理】

1.头部经常处于一侧过度旋转位,或突然过度旋转,造成一侧翼状韧带损伤,引起两侧翼状韧带张力不平衡,一侧翼状韧带过度牵拉齿凸,使寰枢关节半脱位。

2.寰枢椎先天发育异常,造成其连接上的不稳定,到一定年龄,稍用力旋转头部,即可发生寰枢关节半脱位。此种情况应慎用手法复位。

3.感染与炎症刺激,常引起寰枢关节的滑膜炎症反应,使滑液分泌量增加,使关节囊与滑囊内压力增大,导致其连结不稳。同时,由于伤侧发生炎症反应,出现颈肌紧张或痉挛,因两侧牵拉力不平衡,即可形成病理性半脱位。此种情况常有局部炎症与全身症状,故治疗上应先消炎,后整复半脱位。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发病年龄与病史 外伤性半脱位,多发生于轻壮年,常由于头颈部长期处于一侧过度旋转位,或猛然向一侧过度旋转受伤史。病理性半脱位多见于儿童,本病发生以前,先有呼吸道感染和全身发热等病史。

2.症状 颈项部僵硬、疼痛,疼痛可扩散至头枕部,头部不敢活动,并向一侧倾斜。病理性半脱位,常伴有咽喉部肿痛及全身发烧等症状。

3.检查 头呈固定姿势,头部转动困难且剧痛。第2颈椎棘突偏歪或后凸,枕骨下缘与偏斜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X线检查,除常规正位、侧位片外,还应拍照张口位的寰枢正位片,以观察枢椎齿凸是否与椎体连结,两侧寰枢关节是否对称,以明确诊断。

本病依据病史,症状及指触和X线检查结果,一般可明确诊断,与颈部筋肉急性扭伤不难区别。

【治疗】

1.原则 舒筋活血,整复脱位。

2.施术部位 颈项部。

3.取穴 风府、风池、风门、天宗、天鼎及颈部阿是穴。

4.施术手法 推、按、滚、揉、(牵)动。

5.刺激量与时间 手法刺激应轻缓柔和,以不增加病人疼痛为度,施复位手法时,一定要谨慎;每次治疗时间十五分钟左右,隔日或3日1次为宜。

6.手法操作(分以下四个步骤)

(1)推摩揉滚项部法 病人取端坐位。术者立其后方,用一手扶病人头部,另手自下而上推抚、摩揉项部棘突与两侧数分钟;继之,用一手小鱼际部来回滚动上述部位数分钟。以使紧张的筋肉松软。

(2)牵体旋转推棘法 接上法,病人坐低凳上,头颈前屈十五度左右。术者立其后方,用一肘窝部托病人下颌,手扶健侧头部,同时一侧在胸部低紧伤侧头部,作向上的提牵动作1分钟左右,再作左、右三十五度的旋转动作数次,在最后一次旋转时(已觉颈肌放松),另手拇指用巧力轻推偏歪棘突向健侧(指下轻微错动感),即可复位;继之,将头部缓慢地前、后、左、右活动各1次,使寰枢关节更加合适。

(3)弹拨推搓项部法 接上法,病人取高坐位。术者仍立于后方,一手扶其头部,另手拇指轻快的弹拨项筋数分钟;而后,双手拇指由下往上推理项部筋肉十数次;继之,用一手大鱼际部搓伤侧2分钟(或以透热为度),达到理筋活血之目的。

(4)按摩俞穴痛点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一手扶病人头部或肩部,另手拇指揉压风府、风池、风门、天宗、天鼎与颈项部痛点各半分钟,以达通络止痛之目的。

【注意事项】

1.施“牵提旋转推棘法”时,应遵循稳、准、轻、巧的原则进行,切忌暴力,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2.对于脊髓或脊椎肿瘤引起的高位截瘫,禁用手法治疗。

3.半脱位整复后,应在颈部垫一沙袋,仰卧休息1周,3周内勿作头颈旋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