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预测》第一节 发热预兆的理论基础·
外感发热是邪正相争的表现,内伤发热是脏腑气血虚损或失调的现象。发热是正气犹存,机体尚能鼓动的象征。发热包括身热肢寒、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潮热、五心烦热等几种形式。外感发热和肺卫的关系较大,肺主气,敷布卫气,职司卫外,卫阳行周身之表,故外邪上受,肺卫首当其冲。肺气失宣,卫阳被遏,营卫失和则恶寒发热,故外感发热和肺卫的强弱有密切关系,正如沈金鳌所言:“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外邪袭体,上先入口鼻,外首犯皮毛,如《素问·皮部论》所言:“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此外,外感发热和肾气的盛衰亦甚为攸关,因卫气根于肾(《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卫出于下焦”),卫阳的强弱取决于肾阳的盛衰。如肾气盛者外邪袭体,卫阳立起奋争则发热,外邪即溃;反之,肾阳虚衰,卫阳不足则机体无热以争,外邪长趋直入。正如《伤寒论》所言:“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7条)说明发热并非坏事,表明正能胜邪,是正胜邪却的标志。
内伤发热包括阳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瘀血发热、痰证发热、伤食发热、疮毒发热、郁火发热、阳郁发热等十种形式。内伤发热和脏腑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气血精液不足等因素相关,属实的又和情志、瘀血痰食有关。
从脏腑的角度来说,内伤发热与肝肾更为关联,因“肝为罢极之本”,《素问·生气通天篇》曰:“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出劳倦与发热的联系甚为攸关。肝主疏泄,如情志受伤,木失条达则郁火内起,说明肝与气虚发热及郁火发热最为密切。因此,郁火发热、气虚发热及血虚发热皆能预报肝的病理状态。
肾寓真阴真阳,肾真阴真阳的盛衰对内伤发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真阴亏损能引起阴虚发热,所谓水不制火,真阳衰败则产生阳虚发热,所谓火不归元、性质属阴盛格阳的无根之火。
心主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心气不调,气血失运,致郁血内阻、瘀血内结而发热,即所谓瘀血发热。脾主运化,脾运化不健,痰浊内生,壅积体内可导致痰证发热,如痰瘀互结、壅阴血脉,亦能导致瘀血发热。
综上所述,外感发热与肺、卫、肾的关系极为密切,而内伤发热则与肝、肾、心、脾甚为攸关,说明发热与脏腑阴阳、营卫气血密切相关,故通过发热可预测内脏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