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单验方》口疮·
口疮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患。本病多为胎禀胃热,或热毒侵袭,或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所致。它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特别好发于唇、颊内粘膜,其次是舌边缘及舌尖,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6~1.5毫米,溃疡面呈黄白色或灰白色,溃疡点1~3个,有烧灼样疼痛,遇食物刺激则痛甚。
心脾积热 口舌溃烂,少则五六个,多则十余个,周围红赤,疼痛拒食,口臭流涎,烦躁多啼,大便干结,或发热面赤。治宜清热解毒。
(一)
用法:上药用砂锅文火炒至微黄,共研为细末。将食醋煮沸,放置冷却至温热,再倒入药末,调成膏状。把药膏分次涂于2厘米见方的纱布或白布上,使膏厚2毫米,见方1厘米左右,然后分别贴于患儿两足涌泉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二)
处方:真牛黄0.015克,青黛0.3克,硼砂0.9克,冰片0.3克,朱砂0.3克,珍珠0.018克,煅入中白0.3克。
用法:共研为极细粉,瓷瓶装好勿使漏气,每用少许,涂抹患部,每日3~5次,敷药之后半小时内勿饮水及食流汁品,以保持药效。
(三)
处方:蔻仁(去壳)3克,硼砂6克,白矾、上梅片各3克,蜂蜜30克。
用法:先将蔻仁去壳,加入硼砂研末,白矾、上梅片另研末,将4药混匀后,与蜂蜜混合放入勺(罐)内,武火熬开“三沸”即成,待温后加上梅片装瓶备用。先将口腔用3%硼酸水、生理盐水或淘米水洗净,然后用消毒棉球涂抹此膏。抹药后将患儿头部低斜,使口涎流出,每日2~3次或更多。轻者涂抹数次有效,重者2~3天可愈。
(四)
处方:霜后茄子1个。
用法:放干,研成细末,抹于口中,用1~2次即可收效。
(五)
用法:将2味混合,研成细末。用时,将药粉吹在患儿口疮面上,每天吹敷2~3次。
(六)
处方:荸荠数个。
用法:将荸荠洗净,烧存性,研成细末,涂擦于口疮患处。
(七)
处方:羊乳。
用法:羊乳细滤口含之,数次可愈。
(八)
处方:大栗。
用法:将大栗煮熟,日日食之。
(九)
处方:柿饼霜。
用法:将柿饼霜敷于口疮,每日数次。
(十)
处方:可可豆适量。
用法:将可可豆研成粉末,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给小儿频频含咽。
(十一)
用法:将竹叶洗干净,加清水1升,上火煮,待成竹叶汁后,捞去竹叶,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及冰糖,共煮成粥,服食。
(十二)
用法:上药水煎后,加少许糖。每日服1次,连服3~5日。
(十三)
处方:露蜂房30克,枯矾9克。
用法:将露蜂房剪碎,炒焦,与枯矾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敷患处。或将干粉吹敷于患处。
(十四)
处方:襄荷梗15克,水酒适量。
用法:共煎取汁,含漱,漱后将药吐掉。每日3~5次。
(十五)
处方:鲜石榴1个(个大色红者尤佳)。
用法:去皮,捣烂,用开水浸泡过滤,取汁,待冷后,频频含漱,连用数日。
(十六)
处方:黄连15克,青黛15克,寒水石9克,乳香15克,冰片9克,石膏15克,硼砂9克。
用法:共研细末,密闭贮存,用时用纸筒将此少许吹口腔患处,每日3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口腔念珠菌病。
虚火上浮 口舌溃疡或糜烂,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口流清涎,颧红盗汗,口干不渴。治宜滋阴降火。
(一)
处方:吴茱萸60克,面粉适量。
用法:吴茱萸研末,加面粉,醋调作二饼,贴于足心,以布扎之,过夜即愈。
(二)
处方:生地15克,绿豆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剂。
(四)
用法:上药研末备用。1岁以下每次3克,1岁以上酌情增至6~12克。上药末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涂敷患儿足心,外以纱布包扎。
(五)
处方:太子参3克,麦冬3克,生甘草2克,玄参3克,银花1.5克。
用法:将上药泡茶饮服,以尽味为度,每日1剂。
(六)
处方:生地6克,大青叶6克,生石膏9克,花粉9克,粳米30克。
用法:前4味药煎汤去渣,入粳米、白糖煮粥食,每天1剂,连服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