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外台秘要方>卷第三

《外台秘要方》卷第三·

[卷第三] 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病源》,夫天行时气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者,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人有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也;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一名时行伤寒,此是节候有寒伤于人,非触冒之过也。若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小轻也。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也。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小微也。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然得时行病,一日在皮毛,当摩膏火灸愈;不解者,二日在肤,可法针,服解肌散,汗出愈;不解,三日复发汗,若大汗则愈,不解者止,勿复发汗也;四日在胸,服藜芦丸,微吐之愈,若病固,服藜芦丸不吐者,服赤小豆瓜蒂散吐之即愈,视病者尚未了了,复一法针之,当解;不愈者,六日热已入胃,乃与利汤下之愈,百无不如意,但当谛视节度与病耳。若食不消病,亦与时行病,俱发热头痛,食病当速下之,时行病当待六七日下之。时行病始得,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入胃,入胃乃可下也。热在胃外而下之,则热乘虚便入胃,然病要当复下去之,不得留于胃中也。胃若实热,致此为病,三死一生,此辈皆多不愈,胃虚热入烂胃也。其热微者赤斑出,剧者黑斑出,赤斑出者五死一生,黑斑出者十死一生,但论人有强弱、病有难易,功效相倍耳。病者过日,不以时下之,热不得泄,亦胃烂斑出矣。若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言语与人不相主当者,勿以火迫之,但以猪苓散一方寸匕,水和服之,当以新汲冷水令强饮一升,若一升半可至二升,益佳,以指刺喉中吐之,随手愈,不即吐者,此病辈多不善,勿强与水,水停即结心下也,更当以余药吐之,皆令相主当者,不尔必危。若此病不急以猪苓散吐解之者,其死殆速矣,亦可先以去毒物及法针之,尤佳。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清旦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挽两耳,举,又引鬓发,即流通,令头不白、耳不聋。又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汗气,令面有光。又摩手令热,从体上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愈。又时气病,一日太阳受病,太阳为三阳之首,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腰脊痛。

又时气二日,阳明受病,阳明主于肌肉,其脉络鼻入目,故病二日,内热鼻干不得眠。

夫诸阳为表,表始受病皮肤之间,故可摩膏火灸,发汗而愈。

又时气病三日,少阳受病,少阳脉循于胁,上于颈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

三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故可汗之而愈。

又时气四日,太阴受病,太阴为三阴之首,是知三日以后,诸阳受病讫,即传之于阴,而太阴受病焉。其脉主于咽嗌,故得病四日,腹满而嗌干,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又云∶夫得病四日,毒在胸膈,故宜取吐。有得病二三日便心胸烦满,此为毒瓦斯已入,或有五六日以上,毒瓦斯犹在上焦者,其人有痰实故也,所以复宜取吐也。

又时气病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脉贯肾络肺,系于舌本,故得病五日,口热舌干,渴而引饮,其病在腹,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囊缩也,此为三阴三阳俱受病,毒瓦斯入于肠胃,故可下而愈。

又时气病七日,法当小愈,所以然者,阴阳诸经传病竟故也,今病不除者,欲为再经病,再经病者,谓阴阳诸经重受病也。

又时气病八九日以上不解者,或者阴阳诸经重受于病,或已发汗吐下之后,毒瓦斯未尽,所以病不能除,或一经受病,未即相传,致使停滞,累日病证不改者,故皆当察其证候而治之。(并出第九卷中。士弱氏曰,七日传经尽,再传经必七日,盖剥复之义耳)《广济》天行壮热,烦闷发汗。麻黄汤方。

麻黄(五两去节)葛根(四两)栀子(二七枚擘)葱(切一升)香豉(一升绵裹)上五味咀。以水八升,先煮麻黄、葛根三两沸,去沫,纳诸药,煎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为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五六里,更进一服。不利,覆取汗,后以粉粉身,忌风及诸热食。(出第一卷中)《肘后》疗天行一二日。麻黄解肌汤方。

麻黄(一两去节)升麻(一两)甘草(一两炙)芍药(一两)石膏(一两碎,绵裹)杏仁(三十枚去尖、双仁)贝齿(三枚末)上七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覆取汗,汗出则愈,便食豉粥补虚也。忌海藻、菘菜。(《千金》同)又方麻黄(二两)黄芩桂心(各一两)生姜(三两)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生葱。(张文仲同)又葛根解肌汤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麻黄(一两去节)大青(一两)甘草(一两炙)黄芩(一两)石膏(一两碎)大枣(四枚擘)桂心(一两)上九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相次服之。覆取汗,瘥。忌海藻、菘菜、生葱、炙肉等。(张文仲同)又疗二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黄芩(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分三服。微覆取汗,半日便瘥。如不除,更服一剂。忌海藻、菘菜、羊肉饧。(范汪、张文仲同,此张仲景《伤寒论》方)又若有热实,得汗不解,腹胀痛,烦躁欲狂语者。可服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大黄(二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枳实(四枚炙)半夏(五两洗)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当微利,忌羊肉、饧。此方四首最第一,急疾须预,有幸可得药处,便不可不营之,保无伤死,诸小疗为以防穷极者耳。忌羊肉、饧。(出第二卷中,同上)《删繁》疗天行三日外,至七日不歇,肉热令人更相染着。大青消毒汤方。

大青(四两)香豉(八合熬,绵裹)干葛栀子(各四两)生干地黄(一升切)芒硝(三两)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诸药味,取二升五合,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芜荑、热面、酒、蒜等物。(一方有石膏八两)又疗天行五日不歇,未至七日,皮肉毒热,四肢疼痛强。苦参吐毒热汤方。

苦参(八分)乌梅(七枚)鸡子(三枚取白)上三味,以苦酒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澄清,下鸡子白搅调,温去沫,分再服之,当吐毒热气出愈。

又疗天行七日至二七日,脏腑阴阳毒瓦斯,天行病欲歇而未歇,或因食饮劳复,心下胀满烦热。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切一升)黄芩(三两)桂心(二两)甘草(二两炙)竹叶(切一升洗)香豉(一升绵别裹)心(一升)芒硝(三两)尖鼠屎(三七枚)干葛(一两)麻黄(三两去节)石膏(八两碎,绵裹)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芜荑、海藻、菘菜、生葱等。

又疗天行二七日外,至三七日不歇,或寒或热,来去吸吸,四肢羸瘦,饮食不能,腹中虚满,热毒不安。生地黄汤方。

生地黄(汁一升)生麦门冬(汁一升)赤蜜(一升)人参(二两)白术(三两)桂心(一两)甘草(二两炙)生地骨皮(四两)升麻(三两)石膏(八两碎,绵裹)心(一升)上十一味,细切,以水九升,煮诸药味,取二升,去滓,下地黄汁,更煎三两沸,分温五服,昼四夜一服。忌芜荑、生葱、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物。

又疗天行三七日至四七日,劳不歇,热毒不止,乍寒乍热,乍剧乍瘥,发动如疟。鳖甲汤方。

鳖甲(三两炙)大青(二两)石膏(八两碎,绵裹)牡丹皮(一两)乌梅肉(一两)常山(三两)竹叶(切一升)牛膝根(三两)甘草(一两)香豉(一升熬,绵裹)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日三。忌生葱、生菜、鲤鱼、海藻、菘菜、苋菜、芜荑。(一方有生天门冬、生地黄各切一升)《千金》疗天行热病五六日以上。宜服苦参汤方。

苦参(三两)黄芩(二两)生地黄(八两)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煎至二升,去滓,温服半升,日再。忌芜荑。(出第九卷中)又凝雪汤疗天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胸中,烦乱欲死,起死汤方。

芫花(一升)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再三薄,热则除,当温四肢护厥逆也。(张文仲、《备急》、《古今录验》、《深师》、《范汪》并同。出第十卷中。通按∶音腊,折也,推也,又折也。以故布折方,渍而答胸上也)《千金翼》疗天行脉浮紧,无汗而发热,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证续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宜服麻黄汤方。(《千金翼》不疗天行)麻黄(三两去节)桂心(二两)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枚去尖、皮、两仁)上四味,切,以水九升,先煎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分服八合取汗,不须饮粥,投此汤易得汗。忌菘菜、海藻、生葱。(《深师》同。出第九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崔氏疗时行数日而大下,热痢时作,白通诸药多不得止,吾思旧方多疗伤寒后下痢耳,未有尚在数日,便兼除热止下者也,四顺汤热,白通苦温,故吾思作此汤,以救数十人,兼主伤寒。黄连龙骨汤方。

黄连(三两止利除热)黄柏(三两止利除热)熟艾(如鸡子一枚除热毒止利)龙骨(二两止利除热)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无不断者。忌猪肉、冷水。

又其年时行四五日,大下后或不下,皆患心中结满,两胁痞塞,胸中气急,厥逆欲绝,心胸高起,手不得近,不过二三日,辄便死殁,诸医用泻心汤,余用大小陷胸汤,并不得疗。重思此或者下后虚逆,而气已不理,而毒复上攻,毒瓦斯相搏,结于胸中,纵不下者,毒已入胃,胃中不通,毒还冲上,复搏于气,气毒相激,故致此病。疗之当先理其气,次下诸疾,思与增损理中丸方。

人参(二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炙)干姜(六分炮)栝蒌根(二两)枳实(四枚)茯苓(二两)牡蛎(二两熬)上八味,末之,以蜜和为丸。服如弹子一丸,熟水下,不歇复服。余时用此,效的神速,下喉即折,续复与之,不过服五六丸,胸中豁然矣,用药之速,未尝见此。然渴者当加栝蒌,不渴除之;下者当加牡蛎,不下勿用。余因以告领军韩康伯,右卫毛仲祖,光禄王道豫,灵台郎顾君苗,著作商仲堪诸人,并悉用之,咸叹其应速。于时枳实乃为之贵,难者曰,伤寒热病,理中温药,今不解之以冷,而救之以温,其可论乎?余应之曰,夫今诊时行,始于项强敕色,次于失眠发热,中于烦躁思水,终于生疮下痢,大齐于此耳。忌海藻、菘菜、酢物、桃、李、雀肉等。(《深师方》同)又阮河南疗天行七八日,热盛不解。艾汤方。

苦酒(三升)葶苈子(二合熬,捣)生艾(汁取一升,无生艾,熟艾、干艾亦可用,无艾,可艾根捣取汁)上三味,煎得一升,顿服,愈。若有牛黄,纳一刀圭尤良。此宜疗内有大热也。阮河南曰∶疗天行,凡除热解毒,无过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参、青葙、艾、葶苈、苦酒、乌梅之属,此其要也。夫热盛,非苦醋之物则不能愈,热在身中,既不时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药,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脱免也。又曰,今诸疗多用辛甜姜桂人参之属,此皆贵价,难得常有,比行求之,转以失时,而苦参、青葙、葶苈子、艾之属,所在尽有,除热解毒最良,胜于向贵价药也。前后数参并用之,得病内热者,不必按常药次也,便以青葙、苦参、艾、苦酒疗之,但稍与,促其间耳,无不解。(《千金》、《集验》同,并出于第一卷中)又茵陈丸疗瘴气、时气及黄病、疟等方。

茵陈(二两)大黄(五两)豉(五合熬令香)常山(三两)栀子仁(二两)鳖甲(二两炙)芒硝(二两)杏仁(三两去尖、皮,熬)巴豆(一两去心、皮,熬)上九味捣筛,蜜和为丸,初得时气三日内,平旦饮服,每服一丸,丸如梧子大,如人行十里久,或吐、或利、或汗。如不吐及不利、不汗,更服一丸,五里久,不吐利汗,则以热饮投之。老小以意量减。黄病、痰、时气、伤寒、疟、小儿惊热欲发痫,服之无不瘥者,疗瘴特神验。有人患赤白痢者,服之亦瘥。春初有宿热,依上法服之,取吐利,当年不忧热病。忌苋菜、芦笋、野猪肉、生葱、生菜。(出第二卷中,《千金》同)张文仲疗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大黄汤方。

大黄(半两)黄连(半两去毛)黄柏(半两)栀子(半两擘)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六七沸,纳豉一升,葱白七茎,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许推然方,神良。又疗伤寒已五六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取汗并宜老小。忌猪肉、冷水。

(《短剧》、《备急》同)又支太医桃叶汤熏身法水一石,煮桃叶,取七斗,以荐席自围,衣被盖上,安桃汤于床箦下,取热自熏,停少时当雨汗。汗遍去汤,待歇速粉之,并灸大椎则愈。

又廪丘蒸法经云,连发汗,汗不出者死,可蒸之,如中风法。后以问张苗,苗云,曾有人疲极汗出,卧单簟中冷,但苦寒蜷,四日凡八过发汗,汗不出,苗烧地排叶蒸之,则得大汗,被中敷粉极燥便瘥。后用此法发汗得出疗之。(《备急方》同)又疗天行热毒垂死。破棺千金汤方。

苦参(一两)上一味咀,以酒二升半,旧方用苦酒煮取半升,去滓,并服,当吐如烊胶便愈,神验。(《肘后》同,《延年》治天行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身痛。出第二卷中)《延年秘录》疗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水解散方。

麻黄(四两去节)大黄(三两)黄芩(三两)桂心(二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上六味,捣筛为散,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和服方寸匕。覆取汗,或利则便瘥。丁强人服二方寸匕。忌海藻、生葱、菘菜、生菜。(《古今录验》同,《千金》无黄芩、芍药)又栀子汤主天行一二日,头痛壮热,心中热者方。

栀子(三两)黄芩(三两)豉(一升熬,绵裹)葱白(切一升)石膏(四两碎,绵裹)干葛(四两切)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面、酒、生冷等物。

又解肌汤主天行病二三日,头痛壮热者方。

干葛(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黄芩(二两)甘草(一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心(一两)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得汗愈。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蒋孝璋处)又疗欲似天行四五日,热歇后,时来时往,恶寒微热,不能食者。知母汤方。

知母(二两)枳实(三两炙)栀子仁(三两)豉(一升熬,别裹)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里一服。忌蒜、面。

又疗天行五日,头痛壮热,食则呕者。竹茹饮方。

竹茹(二两)生姜(三两)黄芩(二两)栀子仁(二两)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去滓,分温三服。忌蒜、热面等五日。

又疗天行五六日,头痛,骨节疼痛,腰痛兼痢。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栀子仁(三两)芍药(三两)豉(一升绵裹)上四味,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忌物依前。

又柴胡汤天行五六日壮热,骨烦疼,兼两胁,连心肋下,气胀急硬,痛不能食,恐变发黄者方。

柴胡(三两)枳实(三两炙)栝蒌(三两)黄芩(三两)栀子仁(三两)茵陈(三两)龙胆(二两)大黄(三两切)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忌热面、蒜。(并出第九卷中)又竹茹饮主痢后得天行病,头痛三四日,食即呕吐者方。

竹茹(二两)橘皮(二两)生姜(四两)人参(二两)芦根(切一升)粳米(一合)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五六服,中间任食。忌热面、生冷。(张文仲处)又疗天行热病七八日成黄,面目身体悉黄,心满喘气粗气急者。茵陈丸方。

茵陈(三两)大黄(五两)栀子仁(二两)黄芩(二两)鳖甲(二两炙)常山(二两)芒硝(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升麻(二两)豉(三合熬)上十味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患者饮服三丸,以得吐利则瘥。忌苋菜、生葱、生菜、野猪肉、芦笋。(出第十卷中)《救急》疗天行热气头痛,骨肉酸疼,壮热等疾,若初病一日在毛发,二日在皮肤,三日在肌肉,必未得取利,旦宜进豉尿汤方。

豉(一升)葱白(切一升)小便(三升童子者为佳)上三味,先熬豉及葱白,令相得,则投小便,煮取一升,澄清,及热顿服,或汗或利,但瘥则得。如未歇,依前更进一剂,频用有效。

又如不除,进柴胡汤方。

麻黄(二两陈者,去节)柴胡(三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干葛(二两)石膏(五两碎,绵裹)葱白根(切一升勿令有青处,青即热,白即冷。一作桑根皮)豉(七合绵裹,上八味,切,以水九升,宿渍药,明旦先煮麻黄令沸,掠去上沫,然后并诸药煮取一升七合,分三服,服别相去三食顷,良久覆取汗,汗出以粉拭之。恶寒多,加桂心一两。忌海藻、菘菜等。

又疗天行病不即瘥,经四五日,渴引饮,心上急强,手不得近,又不得眠,慌乱,此则是黄,不必得待刺黄始服药,凡是心强气急,不得眠卧,服此汤吐即瘥。瓜蒂散方。

瓜蒂(仅量一合熬令似黄,勿令焦)小豆(一合小弱量通按∶小弱量者,量人之强弱而增减也)上二味,捣筛为散,凡有病如前候,及天行病得四五日不歇,皆宜服此方,以浆饮五合,和散一钱匕,服之二,食久必吐,不吐更与半钱匕服,吐毕即瘥。中男以上,量意斟酌服之。

又天行病若大困,患人舌燥如锯,极渴不能服药者。宜服干粪汤,一名破棺汤,解大热方。

陈久干人粪(一大升)上一味,以沸汤一大升,沃此粪一食久,澄清,沥取一升,顿服。如渴不止者,又依前法更服。此宜灸,从心厌骨向下一寸半,名巨阙,取患人中指节为寸,灸三十壮。若无心厌骨,则以中指节前量,横括心上,至歧骨上,两头筑着骨,当横量下,以前一寸当中直下,则是巨阙也。(士弱氏曰∶同身寸以心鸠尾下至脐折算)《必效》疗天行一二日者方。

麻黄(一大两去节)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则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取强一升,先作生熟汤浴,淋头百余碗,然后服前粥,则浓覆取汗,于夜最佳。

又疗天行病经七日以上,热势弥固,大便涩秘,心腹痞满,食饮不下,精神昏乱恍惚,狂言浪语,脉沉细,众状之中,一无可救。宜决计服此鳖甲汤方。

鳖甲(二两炙)细辛(二两)桂心(二两)白术(二两)生姜(四两)吴茱萸(一两)白藓皮(二两)附子(一两半炮)枳实(二两炙)茵陈(二两)大黄(三两切)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五里进一服。忌生葱、生菜、苋菜、猪肉、桃、李、雀肉等。

又疗天行十日以上,腹微满,谵语,或汗出而不恶寒,体重短气,腹满而喘,不大便,绕脐痛,大便乍难乍易,或见鬼者。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浓朴(半斤炙)陈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切,先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五升,去滓,纳大黄,复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煎令三两沸,适寒温,分再服,得下者止,不下更服之。(并出第三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古今录验》八毒大黄丸疗天行病三四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亦疗温病已后,飞尸遁尸,心腹痛,膈上下不通,癖饮积聚,痈肿苦痛,温中摩痛上诸毒病方。

藜芦(二分炙)大黄(三分)朱砂(五分)蜀椒(四分)雄黄(四分研)巴豆(四分去皮,熬)桂心(四分)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麻子大。饮服三丸,当下,不瘥更服。合时勿令妇人、鸡、犬见之。忌生葱、野猪肉、芦笋、狸肉、生血物。

又牵马丸疗天行病四五日,下部生疮,医所不能疗者方。

附子(一枚炮)藜芦(一两炙)桂心(一两)巴豆(一两去心、皮,熬)上四味,捣筛,研巴豆如膏,和散蜜丸,如梧桐子。空腹服二丸。热在膈上不下,饮半升热饮,投,吐之后下,下部疮自瘥,神良。病家尝牵马买药,因名牵马丸,老小半之,以意消息之。忌野猪肉、生葱、狸肉、芦笋等物。

又疗若六七日热盛心烦,狂言见鬼者方。

绞人粪汁,饮数合,服良。(出第三卷中)《近效》疗天行三日外,若忽觉心上妨满坚硬,脚手心热,则变为黄,不疗杀人。秦艽汤方。

秦艽(一两)紫草(一两)白藓皮(一两)黄芩(一两)栀子(一两)上五味,切,以水一大升半,牛乳一大升,煮取七合,分为二服,老小以意量之,一剂不愈,更吃一剂,试有效。

[卷第三] 天行病方七首

(此方兼疗伤寒,为题云天行,所以入天行部)许仁则云,此病方家呼为伤寒,有二种,有阴有阳,阴伤寒者反于阳是也。阳伤寒状,表里相应,心热则口干苦,肝热则眼赤晕,脾热则谷道稍涩,肾热则耳热赤,肺热则鼻干渴,胃热则呕逆,大肠热则大便秘涩,小肠热则小便赤少,皮肤热则脉洪数,身体热。反此者,乃阴伤寒。夫伤寒者,则为寒所伤也,寒生阴,阴主杀,凡人阴阳调则无病。气既为寒所伤,便致斯疾也。

又论阴阳伤寒者,则毒瓦斯伤阴阳气也。人身中有阴阳之气,阴阳者则寒热也,本以阴为毒所伤,则不能流行,阳热独王,故天行多热者也。以病于诸病之中,最难为疗。阴阳二病,阴尤可忧耳,时闻有此病而多仓卒死者不少,或由诊候不能精审,方药未达指归,饮食乖宜,寒温失节,故致尔,自心不全甄别,他医难得精妙,与其疗也,宁可任之。但能滋味适寒温,将理中间冷暖,守过七日,此最为得计。其中事须服药,不可徒然者,唯多日大便不通,暂须一转泄耳,病经一二日,觉身体壮热头痛,骨肉酸楚,背脊强,口鼻干,手足微冷,小便黄赤,此是其候,若如是,宜先合煮桃柳等三物汤浴之方。

桃枝(细切五斗)柳叶(细切五斗)酢浆水(一斗)上药先以水一石,煮桃柳枝叶二物,取七斗汁,去滓,纳醋浆水搅,带热以浴,浴讫拭身体令干,以粉摩之,勿触风,则于密处刺头眼后两边,及舌下,血断以盐末厌刺处,则入被卧。

又后服解肌干葛等五物饮,微覆取汗,如病根轻者,因此或歇方。

葛根(切五合)葱白(切一升)生姜(切一合)豉心(一升绵裹)粳米(二合研碎)上药切,以水五升,煮取豉心以上四味,取三升半汁,去滓,纳粳米屑,煮令米烂。带热顿啜候尽,微覆取汗。无所忌。

又依前浴等法,不觉歇,宜更作鸡子汤重泄之方。

新壳产鸡子五枚上各破头,泻置一盏中,别加一鸡子水,以箸搅令极浑,别用水一升,煮极沸,则投鸡子于汤中微搅,才似熟则泻置碗中,纳少酱清,似变腥气。带热啜令尽,覆使汗出。

又依前鸡子汤出汗,汗泄当歇,如不觉退,合栀子等六味散以下之方。

栀子(三十枚擘)干葛(五两)茵陈(二两)蜀升麻(三两)大黄(五两)芒硝(五两)上药切,合捣为散。以饮服三方寸匕。服之须臾,当觉转则利也。如经一两食顷不利,且以热饮投,又不利,即斯须臾服一方寸匕,还以饮投,得利为度。后适寒温将息,更不须服此也。

又依前栀子等六味散取利,复不觉退,加呕逆食不下,口鼻喉舌干燥。宜合生芦根八味饮子,细细服之方。

生芦根(切一升)生麦门冬(二升去心)生姜(五两)人参(二两)知母(二两)乌梅(十颗)白蜜(一合)竹沥(三合)上药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沥等搅令调。细细饮,不限遍数冷暖,亦不限食前后服。此饮子,虽不能顿除热病,然于诸候,不觉有加体气,安稳心腹不冷意。又欲得此饮,任重合,但依前服之。如热势不退,心腹妨满,饮食渐少,心上痞结,则不可重服之。

又依前生芦根等八味饮子,饮之诸状不歇,渐不下食,心腹结硬,不得手近,有时触着痛不可忍,既是热病,体气合热,骨肉疼痛,脉合洪数,口合苦爽,食合呕逆,体气反凉,脉反沉细,饭食反下,反不知痛恼,大小便秘塞,心上如石,痛不可近,视唇急鼻张,手眼寻绎,狂言妄语,此由热极,将息酷冷,饮食寝寐,唯冷是求,热结在心,无因通泄,如有此者,十不救二三,更不可以常途守之,当须作成败计耳。此非半夏等十味汤,无奈之何,其中有诸状与此无别,但加身体黄,眼白睛色如黄柏,此是急黄,如有,亦不可守常法,还宜合后汤救之方。

半夏(五两熊州者,汤洗去滑,汁尽疑熊宇)干姜(三两)吴茱萸(二两)桂心(一两)白术(三两)细辛(三两)柴胡(三两)牡丹皮(三两)大黄(五两)芒硝(二两)上药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芒硝,搅令消尽,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若服一服利后,须伺候将息,勿更进汤药,但研好粟米作汁饮,细细与之。如觉利伤多,可以酢饭止,稠酢浆粥亦得。忌羊肉、饧、生葱、生菜、桃、李、雀肉、胡荽等。

又依前成败计,服半夏等十味汤后,虽得毒热势退,利尚不休,体力渐弱。宜合人参等五味散细细服之方。

人参(五两)生犀角(末二两)乌梅肉(三两熬)生姜屑(三两)黄连(三两去毛,无,亦可以龙骨四两代之)上药捣筛为散。以饮服一方寸匕,日三服,稍加至二匕。忌猪肉、冷水等。(吴升同)

[卷第三] 天行呕逆方七首

《病源》胃家有热,谷气入胃,与热相并,气逆则呕,或吐下后饮水多,胃虚冷,亦为呕也。(出第九卷中)《广济》疗天行恶寒壮热,食则呕逆。前胡汤方。

前胡(一两)麦门冬(三两去心)竹茹(二两)橘皮(一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二两)生地黄(四两切)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

忌海藻、菘菜、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出第一卷中)崔氏疗天行数日,或十许日而表不解,心下有水,热毒相搏,遂呕,时复有咳者。增损阮氏小青龙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芍药(二两)桂心(一两)甘草(二两炙)细辛(一两)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阮本汤方等分,虽未尝用,嫌其太温,余增损其分两,以疗十余人皆愈。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出第一卷中)《近效》疗天行壮热,呕逆不下食。橘皮汤方。

橘皮(三两)生姜(四两)茯苓(三两)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五六服。中间任食,一日服尽。忌大酢、蒜、面。(李处俭、张文仲等并同。出第九卷中)《必效》疗天行呕吐不下食方。

取腊月兔头并皮毛烧令烟尽,擘破作黑灰,捣罗之。以饮汁服方寸匕,则下食。不瘥,更服。烧之勿令大耗,无所忌,比用频效。(出第一卷中)《救急》疗天行后呕逆不下食,食入则出方。

取羊子肝如食法作生淡食,不过三两度则止。(文仲同)又方以鸡子一枚,于沸汤中煮三五沸,则出水浸之,外寒内热则吞之。神效,无所忌。(并出第一卷中)《集验》疗天行后,气膈呕逆不下食。生芦根汤方。

灯心(一分)生麦门冬(十二分去心)人参(四分切)生芦根(一大握切)上四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八合,去滓,分温三服。

[卷第三] 天行呕方七首

《病源》伏热在胃,令人胸满,胸满则气逆,气逆则哕;若大下后胃气虚冷,亦令致哕也。(出第九卷中)《肘后》疗呕不止。橘皮甘草汤方。

甘草(一两炙)橘皮(三两)升麻(半两)生姜(三两)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日三四作,当止。忌海藻、菘菜。(文仲同。出第二卷中)文仲《近效》疗呕逆。麦门冬饮子方。

麦门冬(去心)芦根人参(各二两)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五服,徐徐服。常用有验。

又方饮生姜汁三二合,大良。

又方枇杷叶去毛,煮饮之。作粥亦佳。(出第一卷中)又方研油麻汁煮绿豆令烂,取半升许,以手掌大皮烧作灰,筛之,纳豆中和食。(出第二卷中)《救急》疗天行干呕若哕,手足逆冷。薤豉粥方。

薤白(切一升)香豉(一升)白米(四合)上三味,以水一升,煮豉一沸,漉去滓,下薤及米,煮为稀粥,进两碗良。

又疗天行后哕欲死,兼主伤寒。小半夏汤方。

半夏(五两洗去滑)生姜(八两切令薄细,勿令湿恶,经水浸者为好)上二味,各以水三升别煮,各取一升半,去滓,二汁相和一处,共煮取二升,分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当令下食,其哕不过俄顷则止。近二公及任理居中属纩得之,明奉御来彖执秘此方,但止煮药送,来彖与方郎中邻居,后乃方便得之,大良效。忌羊肉、饧。(《伤寒论》同,并出在第一卷中)

[卷第三] 天行喉咽痛方二首

《病源》阴阳隔绝,邪客于足少阴之络,毒瓦斯上熏,攻于喉咽,故痛,或生疮也。(出第九卷中)《深师》疗天行毒病,或下不止,喉咽痛。黄连马通汤方。

小豆(一升)黄连(一两去毛)马通汁(三升)吴茱萸(一两)上四味,以马通汁令煮取一升,尽服。不瘥,复作有效。忌猪肉、冷水。(出第十四卷中)《古今录验》青木香汤疗春夏忽喉咽痛而肿,兼下痢方。

青木香(二两)黄连(一两去毛)白头翁(二两)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小儿若服之,一服一合。忌猪肉、冷水。(出第三卷中)

[卷第三] 天行衄血方四首

《病源》天行衄血者,五脏热结所为,心主于血,邪热中于手少阴之经,客于足阳明之络,故衄血。衄者,血从鼻出也。(出第九卷中)《深师》疗天行毒病,鼻衄是热毒,血下数升者方。

勿疗自瘥,亦无所苦。亦可取好松烟墨捣之,以鸡子白和丸,丸如梧桐子大。水下一服十丸。并无所忌。

又黄土汤疗鼻衄,去五脏热气结所为,或吐血者方。

当归甘草(炙)芍药黄芩芎(各三两)桂心(一两)生地黄(一斤)釜月下焦黄土(如鸡子一枚碎,绵裹)青竹皮(五两)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三升,煮竹皮减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方黄芩(四两)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疗妇人漏下血。

又疗脉浮大,鼻中燥,如此必去血鼻衄方。

灸两臂中脉取止。取臂脉法∶以鼻嗅臂,点其鼻尖所着处是穴,两臂皆尔。(出第十四卷中)

[卷第三] 天行口疮及口干苦方四首

《病源》发汗下后,表里俱虚,而毒瓦斯未尽,熏于上焦,故喉口生疮也。(出第九卷中)《深师》疗天行热盛,口中生疮。酪酥煎丸。

酪酥(三合)蜜(三合)大青(一两)上三味,合煎三沸,稍稍敷口,以瘥为度。

又口疮方取蛇莓五升,捣,绞取汁,稍稍饮之。(并出第十四卷中)《集验》疗天行热病口疮。升麻汤方。

升麻(二两)通草(四两)射干(二两)羚羊角(三两屑)芍药(三两)生芦根(切一升)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如人行五里更服。(《古今录验》同)又疗天行热病口苦,下气除热,喉中鸣。石膏蜜煎方。

石膏(半斤碎)蜜(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乃纳蜜复煎取一升,去滓,含如枣核许,尽更含。

(《千金》同,并出第二卷中)

[卷第三] 天行咳嗽方五首

《病源》热邪气客于肺,上焦有热,其人必饮水,水停心下,则上乘于肺,故上气而咳也。(出第九卷中)《广济》疗天行壮热咳嗽,头痛心闷。前胡汤方。

前胡升麻(各八分)贝母紫菀(各六分)石膏(十二分碎,绵裹)麦门冬(八分去心)杏仁(三十枚去尖、皮、两仁)竹叶(切一升)甘草(二分炙)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吐利瘥。忌海藻、菘菜、油腻、猪、鱼等。

又疗天行肺热咳嗽,喉有疮。地黄汤方。

生地黄(切一升)升麻玄参芍药柴胡麦门冬(去心各八分)贝母(六分)竹叶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绞去滓,纳蜜,再上火煎三沸,含咽其汁勿停,中间不妨食,不利。忌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

又疗天行后,乍寒乍热,昏昏不省觉,胁下痛,百节骨痛,咳不能下食,兼口舌干生疮。柴胡汤方。

柴胡(八分)升麻(六分)芍药(六分)黄芩(六分)甘草(五分)石膏(十二分碎,绵裹)生麦门冬(六分去心)葱白(半分)香豉(六合绵裹)生姜(六分)竹叶(切一升洗)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吐不利瘥。忌海藻、菘菜、热面、油腻。(并出第一卷中)《集验》疗天行病上气咳嗽,多唾粘涎,日夜不定。生姜煎方。

生姜(三两去皮,切如豆粒大)上一味,以饧半斤和,微煎令烂,每日无问早晚,少少含,仍嚼姜滓,一时咽之。

《必效》疗天行病后,因食酒面,肺中热拥,遂成咳不止方。

桑白皮(十二分)桔梗(十分)肥干枣(二十一枚擘)麻黄(六分去节)曹州葶苈子(十分熬令紫色,令为膏,汤成珠)上五味,切,先以水四升煮桑白皮等四味,可取一升半,去滓,下葶苈子膏,更煎三五沸,去滓,分温五服,空心食后服,或利勿怪。忌猪肉、油腻、生冷、果子等物。

[卷第三] 天行发斑方三首

《病源》大热病在表,已发汗未解,或吐下后,热毒瓦斯不散,烦躁谬语,此为表虚里实,热气燥于外,故身体发斑如锦文。凡发斑不可用发表药,令疮开泄,更增斑烂,表虚故也。(出第九卷中)《肘后》比岁有病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瘥后,疮瘢紫黯,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世人云∶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诸医参详作疗,用之有效方。

取好蜜通身摩疮上,亦以蜜煎升麻,数数拭之。亦佳。

又方以水浓煮升麻渍绵洗之。苦酒渍煮弥佳,但燥痛难忍也。(并出第二卷中)文仲陶氏云,天行发斑疮,须臾遍身,皆戴白浆,此恶毒瓦斯方。

云永徽四年,比疮从西域东流于海内,但煮葵菜叶、蒜齑啖之则止,鲜羊血入口亦止,初患急食之,少饭下菜亦得。(出第二卷中)

[卷第三] 天行发疮豌豆疮方一十二首

《病源》夫表虚里实,热毒内盛,攻于脏腑,余气流于肌肉,遂于皮肤毛孔之中,结成此疮,重者匝遍其身,状如火疮,若根赤头白则毒轻,若色紫黑则毒重,其疮形如豌豆,亦名豌豆疮。脉洪数者,是其候也。(出第九卷中)《千金》疗人及六畜天行热气病,豌豆疮方。

浓煮黍穣汁洗之,若是穣则不瘥,疮若黑者,捣蒜封之,又煮干芸苔汁洗之。

又方真波斯青黛大如枣,水服之,瘥。

又热病后发豌豆疮方黄连三两,去毛,水二升,煮取八合,顿服之。忌猪肉、冷水。

又若赤黑发如疥大者方煎羊脂摩敷之。

又方青木香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效。

又方小豆屑,和鸡子白敷之。

又方以月布拭之。

又疗豌豆疮,初发觉欲作者方。

煮大黄五两服之。(《延年》同)又疗疮出烦疼者。木香汤方。

青木香(二两)丁香(一两)薰陆香(一两)白矾(一两)麝香(二分)上五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热盛者,加一两生犀角,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如病轻,去矾石,大神效。

又方疮上以芒硝和猪胆涂,勿动,痂落无瘢,仍卧黄土末上良。此病小便涩有血者,中坏疮皆黑靥不出脓,死不疗。

又内发疮盛方醋四合大猪胆一具上二味,煎三沸。一服一合,日五服,良验。(并出第十卷中)《延年》疗天行壮热头痛,发疮如豌豆遍身。大青汤方。

大青(三两)栀子(二七枚擘)犀角(屑一两)豉(五合)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之无所忌。

《古今录验》水解散疗天行热气,则生疮疼痛,解肌出汗方。(出翟世平)麻黄(一两去节)黄芩(三分)芍药(二分)桂心(一分)上四味,捣筛,暖水解服二方寸匕。覆令出汗,日再服,瘥者减之。忌海藻、菘菜、生葱。(《延年》同。出第二卷中。一方有大黄三分、甘草二分)

[卷第三] 天行虚烦方二首

《病源》夫天行病,阴气少,阳气多,故身热而烦,其毒瓦斯在于心腑而烦者,则令人闷而欲呕,若其人胃内有燥粪而烦者,则谬语,时绕脐痛,腹满,皆当察其证候也。(出第九卷中)文仲疗天行表里虚烦不可攻者。但当与竹叶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碎,绵裹一升)麦门冬(去心一升)半夏(半升洗)人参甘草(各二两)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一升,煮米熟去之,分五服。呕者与橘皮汤。汤方在上呕篇中。不愈者重作此,宫泰数用甚效。若伤寒后虚烦,亦宜服此方,是仲景方。忌羊肉、海藻、菘菜、饧。

又疗虚烦不可攻方。

青竹茹(二升)上一味,以水四升,煎至三升,去滓,分温五服,徐徐服之。

[卷第三] 天行狂语方三首

《病源》夫病热盛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非其素时所能也。病反能者,皆阴阳气争而外并于阳,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而歌,热盛于身,故弃衣而走,阳盛故妄言骂詈,不避亲疏,大热遍身,狂言而妄见妄闻也。(出第九卷中)《千金》水道散疗天行病烦热如火,狂言妄语欲走方。

白芷(一两)甘遂(二两熬)上二味,捣筛,以水服方寸匕。须臾令病患饮冷水,腹满则吐之,小盒饭赤也。一名濯腹汤,此方疗大急者。(出第十卷中,文仲、《范汪》同)又五苓散主天行热病,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言语与人不相主当方。

猪苓(二分)白术(三分)泽泻(五分)茯苓(三分)桂心(二分)上五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忌大醋、生葱、桃、李、雀肉等。(张仲景论、《深师》同,出第九卷中)《古今录验》疗天行壮热,狂言谬语五六日者方。

鸡子(三枚)芒硝(方寸匕)井花水(一杯)上三味,合搅,尽服之。心烦,下则愈。(出第三卷中)

[卷第三] 天行热毒攻手足方五首

《病源》热毒瓦斯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热赤肿疼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输,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从内而出,攻于手足也。(出第九卷中)《肘后》疗天行病毒热攻手足,疼痛赤肿欲脱方。

盐豉及羊肉一斤以来上三味,以水一斗,煮肉熟,以汁看冷暖渍手足,日三度瘥。(《范汪》同)又方细锉黄柏五斤许,以水三斗煮渍之必效。亦治攻阴肿。

又方作坎令深三尺,大小容两足,烧坎中令热,以酒灌坎中,着屐踞坎上,衣壅勿令气泄,日再作之。

又方煮羊桃叶汁渍之,加少盐尤好。(并出第二卷中)崔氏疗天行热毒攻手足方。

猪蹄一具,去毛,锉碎,合葱白一握,切,以水一斗,煮熟去滓,纳少盐以渍之。(《肘后》同,出第一卷中)

[卷第三] 天行大小便不通胀满及涩方四首

《病源》天行大小便不通,此由脾胃有热,发汗太过,则津液竭,津液竭则胃干燥,结热在内,故大便不通,又汗后津液虚少,其人小肠有伏热,故小便不通。(出第九卷中)《广济》疗天行热气,恶寒,头痛壮热,大小便涩。柴胡散方。

柴胡(八分)茵陈(十分)青木香(十分)黄芩(八分)土瓜根(十分)白藓皮(八分)上九味,捣为散。平辰空肚以新汲水服五六钱匕,少时当三两行微利,利后煮葱豉稀粥食之。热如未歇,明辰更服四钱匕,热歇停药。忌热食、猪犬肉、油腻等。

又疗天行恶寒,壮热头痛,大小便赤涩,不下食饮。柴胡汤方。

柴胡(七分)茵陈(七分)大黄(十二分别渍)升麻(七分)栀子(四枚擘)芒硝(四分汤成下)芍药(七分)黄芩(十二分)上八味,切,以水四升,先渍药,少时猛火煮取一升五合。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吃一服,以快利为度。第二服则利,更不须服之。忌热食、炙肉、蒜、粘食。(并出第一卷中)《近效》主天行后两胁胀满方。

熬盐熨之。如小便涩亦用盐熨脐下,如水肿以枝汁服愈,大效。

《集验》疗天行病腹胀满,大小便不通。滑石汤方。

滑石(十四分研)葶苈子(一合纸上熬令紫色,捣)大黄(二分切)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四合,顿服。兼捣葱敷小腹,干即易之,效。(《肘后》、崔氏同无大黄)

[卷第三] 天行热痢及诸痢方四首

《病源》此由热气在肠胃,挟毒则下黄赤汁也。又热毒伤于肠胃,故下脓血如鱼脑,或烂肉汁,壮热而腹绞痛,此温毒热气所为也。(并出第九卷中)《深师》疗天行毒病,酷热下痢。七物升麻汤方。

升麻当归黄连(去毛)甘草(炙)芍药桂心黄柏(各半两)上药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等物。

又天行诸下悉主。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去毛)黄柏(二两)当归(二两)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一合,微火煎取二升半,分三服,良验。忌猪肉、冷水。(并出第十四卷中。一方有龙骨一两)范汪疗天行热毒,下痢赤白,久下脓血,及下部毒瓦斯,当下细虫如布丝缕大,或长四五寸,黑头锐尾。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附子(二分炮)雄黄丹砂干姜(各二分)上五味,各捣下筛讫,复更合治之,蜜和为丸,如小豆大。饮下一丸,老少半之,效验。忌猪肉、生血等。(出第三十三卷中)《甲乙方》疗天行热病瘥后,痢脓血不止方。

龙骨(一两)上一味,捣研为末。米饮下一钱,不计时节,日三服,佳。

[卷第三] 天行疮方八首

《病源》毒热结在腹内,谷气衰,毒瓦斯盛,三虫动作,食人五脏,多令泄痢,下部疮痒,若下唇内生疮,但欲寐者,此虫食下部也,重者肛烂,见五脏。(出第九卷中)《深师》疗天行下部疮烂方。

乌梅(二七枚去核)大蒜(二七枚)屋尘(半升筛取细者)上三味,捣筛为散,苦酒一升,和调于铜器中,煎成丸,作长挺,纳下部。(《范汪》同,出第十四卷中)《范汪》疗人下部中痒方。

蒸枣取膏,以水银熟研丸之,令相得,长二三寸,以绵薄裹,纳大孔中,虫出瘥。

又疗谷道中疮方。

以水中荇叶细捣,绵裹,纳下部,日三。(《肘后》同)又疗天行虫食下部生疮。雄黄兑散方。

雄黄(半两)青葙子(三两)苦参黄连(各三两)桃仁(一两半去皮、尖及两仁,熬)上五味,合捣筛,绵裹如半枣核大。内下部。亦可米汁服方寸匕,日三服。忌猪肉、冷水及热面、炙肉、蒜等物。

又桂枝汤疗天行病方。

桂心(二两)小蓝(二两)上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纳猪肝十两,去上膜,细研,着汤中,和令相得,临时小温。若毒悉在腹内,尽服之。在下部者,三分药中用一分,竹筒纳下部中,服药一时间,当下细虫如发大五六升,小儿半作之。忌生葱。(并出第三十三卷中)文仲、姚氏疗天行病,下部生疮方。

浓煮桃皮煎如糖,以绵合导下部中。若口中生疮,含之。(《肘后》、《范汪》同,出第二卷中)《甲乙方》疗天行病有虫,蚀下部生疮。青葙子散方。

青葙子(一两)芦(二两)野狼牙(一两)橘皮(一两)苦参(三两)上五味,捣筛为散。米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未瘥更服,以瘥为度。

又疗天行痢脓血,下部生虫。黄连丸方。

黄连(二两末,生用)蜡(一两)乌梅肉(三两熬,末)上三味,熔蜡和蜜为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再服加至四十丸,瘥。忌猪肉、冷水。

[卷第三] 天行阴阳易方二首

《病源》天行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天行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阳易;其妇人新病瘥未平复,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为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者,阴阳相感动,其毒度着于人,如换易也。其病状,身体热冲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眵,四肢拘急,小腹绞痛,手足拳,皆即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血气虚,骨髓竭,便嘘嘘吸吸,气力转少,着床不能摇动,起止仰人,或岁月方死。(出第九卷中)《深师》疗丈夫得妇人阴易之病,若因房室及诸虚劳,少腹坚,绞痛阴缩,困笃欲死方灸阴头一百壮便瘥,可至三百壮皆愈,良无比。后生子如故无妨。(《范汪》同,无所忌)又疗阴阳易病方。

取豚卵二枚,温令热酒吞之,则瘥。(出第十四卷中)

[卷第三] 天行虚羸方二首

《病源》夫人营卫先虚,复为邪热所中,发汗吐下之后,经络损伤,阴阳竭绝,虚邪始散,真气尚少,五脏犹虚,谷神未复,无津液以荣养,故虚羸而生众病焉。(出第九卷中)崔氏疗烦躁而渴不止,恶寒,仍热盛者,竹叶汤常用亦佳,不徒疗天行,凡虚羸久病,及疟后胸上痰热者,服之皆妙方。

甘草(二两炙)枣(十五枚擘)半夏(一两洗)芍药(三两)前胡(一两)黄芩(一两)小麦(五合)人参(二两)粳米(一升)知母(二两)麦门冬(四合去心)栝蒌(一两)生姜(上十四味,切,以竹饮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分三服。若非天行,而虚羸久病,胸生痰热,亦可服之,加黄二两,除黄芩,减知母一两,除栝蒌,用之大效。忌羊肉、海藻、菘菜、饧。(出第一卷中,通按,乃小竹,即箭竹也)《千金》补虚,大病后不足,万病虚劳同此方。

取五岁以上、七岁以下黄牛新生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肌,稍稍饮之,不得过多,十日不住服,佳。(出第十卷中)

[卷第三] 天行瘥后禁忌方二首

《集验》云,凡热病新瘥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肠、血、肥鱼、油腻等,必大下痢,医不能疗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粢黍、饴脯,脍炙、枣栗诸果,及坚实难消之物,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适以药下之,则胃中虚冷,大利难禁,不下必死,下之复危,皆难救也。热病之后,多坐此死,不可不慎也。病新瘥,但得食糜粥,宁可少食令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引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糜,若羹汁,兔雉鹿肉,慎不可食猪犬肉也。新瘥后,当静卧,慎勿令人梳头洗面,非但体劳,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凡此皆令劳复。故督邮顾子献得病已瘥未健,诣华视脉,曰∶虽瘥,尚虚未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余劳尚可,御内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夫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舌出数寸而死。病新瘥未经百日,气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也,盖正疾愈后六十日,已能行射猎,以房室则吐涎而死,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之病,皆难疗多死。近者有士大夫,小得伤寒,发汗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故以房室,则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出第二卷中,《千金》同)《深师》说天行病未复,(强食黄花菜,手足稍重,一方云青花。)天行病瘥,(食必变成痴,又食鱼肉,结气不化。)天行病瘥,(饮酒合阴阳复必死。)天行病损,未满三月日,(食鲻肉则复下血,食盐豉令人四肢不举。)天行病瘥,(食诸菜有花者,三必死,出第十四卷中。)《千金》天行病瘥,(后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者,病更发困。)天行病瘥,(食芥脍作疽。)天行病瘥,(新起饮酒及食薤菜,病更发。)天行病新瘥,(食生鱼,下痢必

[卷第三] 天行劳复食复方六首

《病源》夫病新瘥,血气尚虚,津液未复,因即劳动,更成病焉。若言语思虑,则劳伤于神;梳头澡洗,则劳于力,未堪劳而强劳之,则生热,热气既还入经络,复为病者,名曰劳复。又病新瘥,脾胃尚虚,谷气未复,若食肥肉、鱼脍、饼、枣、栗之属,则未能消化,停积在于肠胃,使胀满结实,因更发热,复为病者,名曰食复。(并出第九卷中)《广济》疗患天行热气瘥后劳发,头痛如初病者。鼠矢汤方。

雄鼠屎(三七枚熬末,汤成下)干葛(二两)栀子(十四枚擘)葱白(一升)豉(八合)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去滓,纳鼠屎末。分温二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微汗,内消不利。忌如药法。

又疗患数日复劳发者。枳实汤方。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枚擘)葱白(切一升)香豉(半升)鼠屎(二七枚)上五味,以水一斗,煎取二升五合。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内消不利。忌如药法。(并出第一卷中)《深师》竹叶汤疗天行后虚热牵劳食复,四肢沉重,或一卧一起,气力吸吸羸弱方。

竹叶(一把)小麦(一升)甘草(一两炙)石膏(二两碎)茯苓(二两)半夏(一升洗去滑)前胡(二两)知母(二两)黄芩(二两)人参(二两)生姜(四两)大枣(二十枚擘)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减四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醋物、羊肉、饧等物。

《备急》疗劳复方。

以粉三升,以暖饮和服。浓覆取汗,又以水和胡粉少许服之,亦佳。(出第一卷中)《延年》葛根饮主热病劳复,身体痛,天行壮热烦闷,葛根汤方。

葛根(一两)葱白(一握)豉(半升)米(一合)上四味,先切葛根,以水九升,煮取七升;则纳葱白,更煮取四升,去葛及葱滓讫;则纳豉及少许米,煮取三沸,并滤去米等滓。分四服,当有汗出即瘥,明旦又更作服。忌猪肉、蒜等。(并出第九卷中)《必效》疗天行劳复。鼠矢汤方。

雄鼠屎(五枚两头尖者)豉(一升)栀子(二十枚擘)枳实(三枚中破,炙令黄)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分四服,相去十里久。若觉大便涩,加大黄二两。

(出第一卷中)

[卷第三] 天行瘥后劳发方五首

许仁则云∶此病复发,不但起动劳役,或因饮食稍多,或因言语过分,或缘视听不节,或为动转不常,皆成此复。若复甚者,乃至不救,剧于初得病时,不可以复发而云轻易,劳复状一如伤寒初有。如此者,宜合葱白等七味饮,服之渐覆取汗方。

葱白连须(切一升)干葛(切六合)新豉(一合绵裹)生姜(切二合)生麦门冬(去心六合)干地黄(六合)劳水八升此水以杓扬之(一千过)上药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滓。分温三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之。

兼主伤寒。忌芜荑。

又依前葱白等七味饮服之得可,但适寒温将息,以取安稳,若不觉可,宜合葳蕤等五味饮子服之方。

葳蕤(五两切)葱白(切一升)豉心(一升绵裹)粳米(三合研碎)雄鼠屎(七枚末之上药以水七升,先煮豉以上取四升汁,去滓,纳粳米屑,煮米烂讫,纳鼠屎末搅调。顿服。覆被安卧,取汗瘥。

又凡天行病瘥后,准常合渐健能行履,遂过限不堪起动,体气虚羸,每觉头痛,唇口干,乍寒乍热,发作有时,或虽能行动运转,然每作时节有前状者,名天行后不了了,有此,宜合地骨白皮等五味饮子、白薇等十味丸方,细细服之。

地骨白皮(三两)知母(三两)麦门冬(五两去心)竹沥(一升)白蜜(三合)上药切知母以上和麦门冬,然后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竹沥,蜜搅调。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如觉虚,不能空腹顿尽,欲间食服亦佳。兼主伤寒。

又若服前地骨白皮等五味饮子不可,虽可不能全退,宜合白薇等十味丸方。

白薇(三两)知母(四两)地骨皮(三两)干地黄(六两)麦门冬(五两去心)甘草(四两炙)蜀漆(三两)葳蕤(三两)橘皮(二两)人参(三两)上药细切,合捣筛,绢罗为散,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以饮下十五丸,日再服,稍加至三十丸。服经三数日后,自候腹中,若觉热则食前服,如不能以空饮下药,宜合乌梅等四味饮下前丸。忌菘菜、海藻、芜荑等。

乌梅饮方乌梅(十枚)葳蕤(五两)生姜(五两)白蜜(一合)上药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白蜜搅调,细细用下前丸,多少冷暖,以意斟酌。纵不下丸,但觉口干渴则饮之。(吴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