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卷二十八 脉法·
<篇名>卷二十八脉法
属性:(凡十六类)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平脉大法第一
属性:论曰∶夫脉者,医之大业也。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是以古之哲医,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故能感于鬼神,通于天地,可以济众,可以根据凭。若与常人混其波澜,则庶事堕坏,使夫物类将何仰焉。由是言之,学人必当屏弃俗情,凝心于此
经曰∶诊脉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可以此参伍,决生死之分也。
又曰∶平脉者,皆于平旦。先诊寸口,初重指切骨,定毕便渐举指,与皮毛相得,于轻重之间,随人强弱肥瘦,以意消息进退举按之宜。称其浮沉诸类应于四时五行,与人五脏相应,轻重相薄,寻状论寒暑得失。
凡人禀形,气有中适,有躁静,各各不同。气脉流动,亦各随其性情,故一呼脉再至,一吸脉再至,呼吸定息之间复一至,合为五至,此为平和中适者也。春秋日夜正等,无余分时也。其余日则其呼而脉至多,吸而脉至少,或吸而脉至多,呼而脉至少,此则不同,如冬夏日夜长短之异也。凡气脉呼吸法,昼夜变通效四时。然于呼吸定息应五至之限,无有亏僻,犹晷刻与四时有长短,而岁功日数无遗也。若人有羸有壮,其呼吸虽相压遏,而昼夜息度随其漏刻,是谓∶呼吸象昼夜,变通效四时。
夫诊脉,当以意先自消息,压取病患呼吸以自同,而后察其脉数,计于定息之限,五至者为平人,若有盈缩,寻状论病源之所宣也。
问曰∶何为三部脉?答曰∶寸、关、尺也。凡人修短不同,其形各异,有尺寸分三关之法,从肘腕中横纹至掌鱼际后纹,却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谓尺。从鱼际后纹却还度取十分之一,则是寸。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则寸口也。此处其骨自高,故云∶阴得尺内有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从寸口入却行六分为关分,从关分又入六分为尺分。
又曰∶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口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如天地人为三界,寸主射上焦头及皮毛,竟手上部。关主射中焦腹及腰中部。尺主射下焦小腹至足下部。此为三部法,象三才天地人,头腹足为三元也。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其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太阴者,寸口也,即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人有三百六十脉,法三百六十日也。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属性: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金秋三月庚辛之气。)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火夏三月丙丁之气。)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土旺四季,季夏六月戊己之气。)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木春三月甲乙之气。) 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水冬三月壬癸之气。)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象火浮散。)浮而短涩者,肺也。(象金浮涩。)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如木生苗吐颖。) 濡而大,举指来实者,肾也。(濡弱如水举重胜船。) 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脉也。(《千金翼》云∶迟缓而长者,脾也。)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指下形状第三
属性: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指下。)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重按之乃得。)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如散。)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 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薄,一曰按之如欲尽绝。)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张弓弦状。(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紧乃为弦也。) 紧脉,数如切绳状。(一曰如转索之无常。) 迟脉,呼吸三至,来去极迟。(一曰举之不足,按之尽牢。一曰按之尽牢,举之无有。) 数脉,去来促急。(一曰一息脉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 缓脉,去来亦迟,小快于迟。(一曰浮大而软,阴与阳同等。)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一曰按之乃得,举之即无。) 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动摇。伏脉,极重指着骨乃得。(一曰关上沉不出,名曰伏。一曰手下裁动,一曰按之不足,举之无有。)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一曰指下无,两旁有。 软脉,极软而浮细。一曰按之无有,举之有余。一曰细小如软。《千金翼》软作濡。)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 然。(一曰沉浮皆得。) 促脉,来去数,时一至。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结者生。 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代者死。 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千金翼》以革为牢。) 弦与紧相类。软与弱相类。 浮与芤相类。(又曰浮与洪相类。)微与涩相类。 沉与伏相类。 缓与迟相类。(又曰软与迟相类。) 革与实相类。(《翼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五脏脉所属第四
属性: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亦名人迎。) 肝部在左手关上。 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肺部
脉法赞云∶
心肝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三阴三阳(一云按察阴阳,)谁先谁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府,外也。)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之,针入病愈。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气血,而行人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尸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缕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常经,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脉一周身。旋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紧弦。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弦为痛,数洪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分。知邪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腑脏,独见若神。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分别病形状第五
属性:脉数在腑。 脉迟在脏。 脉长而弦,病在肝。(《脉经》作出于肝。) 脉小血少,病浮,病在肺。 脉大而坚(扁鹊云∶小而紧,)病在肾。 脉滑者,多血少气。 脉涩者,少血多气。脉大者,血气俱多。 又云脉来大而坚者,血气俱实。 脉小者,血气俱少。又云∶脉来细而微者,血气俱虚。 脉沉细滑疾者热。 脉迟紧为寒。(《脉经》云∶洪数滑疾为热,涩迟沉细为寒。) 脉盛滑紧者,病在外热。 脉小实而紧者,病在内冷。 脉小弱而涩,谓之久病。 脉浮滑而疾,谓之新病。 脉浮滑,其人外热风走刺有饮,难治。 脉沉而紧,上焦有热,下寒,得冷即便下。 脉沉而细,下焦有寒,小便数,时苦绞痛,下利重。 脉浮紧且滑直者,外热内冷,不得大小便。 脉洪大紧急,病速进在外,苦头发热痈肿。 脉细小紧急,病速进在中,寒为疝瘕积聚,腹中刺痛。 脉沉重而直前绝者,病血在肠间。 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 。 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又云∶病浸淫疮。) 脉沉重,前不至寸口徘徊绝者,病在肌肉遁尸。 脉左转而沉重者,气微,阳在胸中。 脉右转出不至寸口者,内有肉 。 脉累累如贯珠不前,有风寒在大肠,伏留不去。 脉累累如止不至,寸口软者,结热在小肠膜中,伏留不去。 脉直前左右弹者,病在血脉中 血也。 脉后而左右弹者,病在筋骨中也。 脉前大后小,头痛目眩。 脉前小后大,胸满短气。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所苦。 夫脉者,血之府也。 长则气治。 短则气病。数则烦心。 大则病进。 上盛则气高。 下盛则气胀。 代则气衰。 细(《太素》作滑)则气少。 涩则心痛,浑浑革革至如涌泉,病进而危。
弊弊绰绰其去如弦绝者死。 短而急者,病在上。 长而缓者,病在下。 沉而弦急者,病在内。 浮而洪大者,病在外。脉实者,病在内。 脉虚者,病在外。 在上为表,在下为里。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滑为实为下。(又为阳气衰。) 数为虚为热。 浮为风为虚。动为痛为惊。 沉为水为实。(又为鬼疰。) 弱为虚为悸。 迟则为寒。 涩则少血。 缓则为虚。 洪则为气。(一作热。)紧则为寒。 弦数为疟。 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微则为虚。 代散则死。 弦为痛痹。(一作浮,为风疰。) 偏弦为饮。 双弦则胁下拘急而痛,其人涩涩恶寒。 脉大寒热在中。 脉伏者霍乱。 安卧脉盛,谓之脱血。 凡亡汗,肺中寒,饮冷水,咳嗽,下利,胃中虚冷,此等其脉并紧。 浮而大者,为风,又为中风头重鼻寒。 浮而缓者,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 滑而浮散者,瘫痪风。 滑为鬼疰。涩而紧痹病。 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 大坚疾者,癫病。 弦而钩,胁下如刀刺,状如蜚尸,至困不死。 紧而急者遁尸。 洪大者,伤寒热病。浮洪大者,伤寒,秋吉春成病。 浮而滑者,宿食。 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 短疾而滑,酒病。 浮而细滑,伤饮。 迟而涩,中寒有 结。 快而紧,积聚有击痛。弦急,疝瘕小腹痛,又为癖病(一作痹病。) 迟而滑者,胀。 盛而紧者,胀。 弦小者,寒 。 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紧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涩,胃反。 迟而缓者,有寒。 微而紧者,有寒。 沉而迟者,腹脏有冷病。 微弱者,有寒少气。 实紧,胃中有寒,若不能食,时时利者,难治。(一作时时呕稽难治。) 滑数,心下结热盛。 滑疾,胃中有热。 缓而滑,曰热中。沉而急,病伤暑,暴发虚热。 浮而绝者,气病。大而滑者,短气。 浮短者,其人肺伤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咳嗽。 沉而数,中水,冬不治自愈。 短而数,心痛心烦。 弦而紧,胁痛,脏伤有瘀血。(一作有寒血。) 沉而滑,为下重,亦为膂痛。 脉细而滑,按之虚,因急持直者,僵仆从高堕下,病在内。微浮者,秋吉冬成病。 微数,虽甚不成病,不可劳。 浮滑疾紧者,以合百病久易愈。 阳邪来见浮洪。 阴邪来见沉细。 水谷来见坚实。 脉来乍大乍小,乍长乍短者,为祟。 脉来洪大袅袅者,祟。脉来沉沉泽泽,四肢不仁而重者,土祟。脉与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 弦小紧者,可下之。 紧而数,发寒热,必下乃愈。 弦迟者,宜温药。 紧数者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三关主对法第六
属性:诸浮、诸沉、诸弦、诸紧、诸涩、诸滑,若在寸口,膈以上病(头部)。若在关上,胃以下
平寸口脉主对法∶
手寸口脉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左右同法。 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中手长者,曰∶足胫痛。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 寸口脉沉而坚者,病在中。 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寸口脉沉而弱者,曰∶寒热及疝瘕,小腹痛。(热,一作气,又作中。) 寸口脉沉而弱,发必堕落。 寸口脉沉而紧,苦心下有寒时时痛,有积邪。 寸口脉沉而滑者,胸中有水气,面目肿,有微热,为风水。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即为血实,滑即为气实,血气相搏,入脏即死,入腑即愈。 寸口脉沉,胸中短气。 寸口脉沉而喘者,寒热。寸口脉浮而滑者,头中痛。 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滞气宿食。寸口脉弦而紧,弦即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即恶寒水流走肠间。 寸口脉紧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气。 脉紧上寸口者,中风,风头痛亦如之。(《翼》云∶亦为伤寒头痛。) 脉弦上寸口者,宿食。降者头痛。 寸口脉弦大,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寸口脉微而弱,微则恶寒,弱则发热,当发不发,骨节疼烦;当烦不烦,与极汗出。 寸口脉微而弱,气血俱虚,男子吐血,妇人下血,呕汁出。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即为悸。 寸口脉缓而迟,缓即为虚,迟即为寒,虚寒相搏,则欲温食,食冷即咽痛。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即为气,寒气相搏,则绞而痛。 寸口脉迟而涩,迟即为寒,涩为少血。 脉来过寸入鱼际者,遗尿。脉出鱼际,逆气喘息。 寸口脉实者,心劳。 寸口脉 如羹上肥,阳气微。 连连如蜘蛛丝,阴气衰。两手前部阳绝者,苦心下寒毒,喙中热。 寸口脉偏绝,则臂僻不遂,两手俱绝者,不可治。 寸口脉来暂大暂小者,阴络也,苦阴风痹,应时自发,身洗洗也。 寸口脉来暂小暂大者,阳络也,苦皮肤病,汗出恶寒,下部不仁。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炙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 寸口脉紧,苦头痛,是伤寒,宜服麻黄汤发汗,针眉冲、颞 ,摩伤寒膏。 寸口脉微,苦寒为衄,宜服五味子汤、麻黄茱萸膏,令汗出。 寸口脉数,为吐,以有热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药吐之,及针胃脘,服除热汤。 若伤寒七八日至十日,热在中间烦满而渴者,宜服知母汤。 寸口脉洪大,胸胁满,宜服生姜汤、白薇丸,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脘、期门、章门。 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宜服防风汤,以药敷熨之佳。灸诸治风穴。 寸口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阙泻之。 寸口脉弦,心下 ,微头痛,心下有水气,宜服甘遂丸,针期门泻之。 寸口脉弱,阳气虚弱,自汗出,宜服茯苓汤、内补散,将适饮食消息,勿极劳,针胃脘补之。 寸口脉涩,是胃气不足,宜服干地黄汤,自养调和饮食,针胃脘(一作三里)补之。 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汤、黄土汤,灸膻中。 寸口脉伏,胸中逆气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 寸口脉软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宜服干地黄汤、薯蓣丸、内补散、牡蛎散,并粉身,针太冲补之。 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汤、生姜汤、茱萸丸,调和饮食以暖之。 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则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热宜服竹叶汤、葛根汤,寒宜服茱萸丸、生姜汤。 寸口脉细,发热呕吐,宜服黄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汤,及灸中府
平关脉主对法∶
关上脉浮而大,风在胃中,张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呕。 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胃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关上脉滑而大小不均,必吐逆,是为病方欲来,不出一二日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 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关上脉弦而长(《翼》作大),有痛如刀刺之状,在脐左右上下。(《脉经》云∶有积在脐左右上下。) 关上脉涩而坚,大而实,按之不减有力,为中焦实,有伏结在脾肺气塞,实热在胃中。关上脉 大,而尺寸细者,其人必心腹冷积, 瘕结聚,欲热饮食。 关上脉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者,胃中寒热羸劣,不欲饮食,如疟状。 关上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宜服平胃丸、茯苓汤、生姜前胡汤,针胃脘,先泻后补之。 关上脉紧,心下苦满痛,为实,宜服茱萸当归汤,加大黄二两佳。(《脉经》云∶又大黄汤两治之佳。)针巨阙,下脘泻之。关上脉微,为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阙补之。 关上脉数,胃中有客热,宜服知母汤(一作丸)、除热汤,针巨阙、上脘泻之。 关上脉缓,不欲食,此脾胃气不足,宜服平胃丸、补脾汤,及针章门补之。 关上脉滑,胃中有热,滑为热实气满,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朴硝麻黄汤、平胃丸,(一作紫菀汤、人参大平胃丸。)针胃脘泻之。关上脉弦,胃中有冷,心下厥逆。脉弦胃气虚,宜服茱萸汤,温调饮食,针胃脘补之。 关上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虚热作病,且说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即寒起,宜服竹叶汤,及针胃脘补之。 关上脉虚细,腹满,宜服生姜汤、茱萸蜀椒汤、白薇丸,针灸三脘。 关上脉涩,血气逆冷。脉涩为血虚,宜服干地黄汤、四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 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宜服生地黄并生竹皮汤,灸膈俞。若重下去血,针关元,甚者服龙骨丸。(关元一作巨阙。) 关上脉伏,有水气溏泄,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止溏泄便止。 关上脉洪,胃中热,必烦满,宜服平胃丸,针胃脘,先泻后补之。 关上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宜服白薇丸、茯苓丸、附子汤,针胃脘补之。 关上脉软,苦虚冷,脾虚气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汤、女萎丸,针关元补之。关上脉迟,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汤,针胃脘补之。 关上脉实,胃中痛,宜服栀子汤、茱萸乌头丸,针胃脘补之。 关上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宜
平尺脉主对法∶
尺脉浮者,客阳在下焦。 尺脉弱者,下焦冷,无阳气,上热冲头面。 尺脉弱寸强,胃络脉伤。 尺脉偏滑疾,面赤如醉,外热则病。 尺脉细微,溏泄冷利。(《素问》云∶尺寒脉细,谓之后泄。) 尺脉虚小,足胫寒,痿痹脚疼。 尺脉涩,下血不利多汗。(《素问》云,尺涩脉滑,谓之多汗。) 尺脉沉而滑者,寸白虫。 尺脉细而急者,筋挛痹,不能行。 尺脉大者,热在脬中,小便赤痛。 尺脉粗而热者,谓之热中,腰胯疼,小便赤热。尺脉按之不绝,妇人血闭。与关相应和滑者,男子气血实。妇人即为妊娠。 尺脉来而断绝者,男子小腹有滞气,妇人月水不利。 尺寸俱软弱,内愠热,手足逆冷,汗出。 尺寸俱沉,关上无有者,苦心下喘。尺寸俱沉,关上若有,苦寒心下痛,阴中冷,脚痹。 尺寸俱微,少心力,不欲言,气血不足,其人脚弱短气。 尺寸俱数,手足头面有热。俱迟,有寒,手足头面有冷风。 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宜服瞿麦汤、滑石散,针横骨、关元泻之。 尺脉紧,脐下痛,宜服当归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 尺脉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气,宜服小建中汤,针气海。 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黄,宜服鸡子汤,白鱼散,针横骨泻之。 尺脉缓,脚弱下肿(一本无此四字),小便难,有余沥,宜服滑石汤、瞿麦散,针横骨泻之。 尺脉滑,气血实,经脉不利,宜服朴硝煎大黄汤,下去经血,针关元泻之。 尺脉弦,小腹疼,小腹及脚中拘急,宜服建中汤、当归汤,针气海泻之。尺脉弱,气少发热骨烦,宜服前胡汤、干地黄茯苓汤,针关元补之。 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汤,针足太冲补之。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黄汤,灸丹田、关元。 尺脉伏,小腹痛 疝,水谷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针关元补之。 尺脉沉,腰背痛,宜服肾气丸,针京门补之。 尺脉软,脚不收,风痹(一本无此五字),小便难,宜服瞿麦汤、白鱼散,针关元泻之。 尺脉牢,腹满阴中急,宜服葶苈茱萸丸,针丹田、关元、中极。 尺脉迟,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针气海、关元泻之。 尺脉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当归汤加大黄一两,利其大便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五脏积聚第七
属性:人病有积有聚有谷气(谷一作系)。夫积者,脏病,终不移也。聚者,腑病,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也。谷气者,胁下牵痛,按之则愈,愈而复发,夫病已愈不得复发,发即为谷气也。
诸积大法,脉来细软附骨者,为积也。寸口结者,积在胸中。 微出寸口,积在喉中。 关上结者,积在脐旁。 微下关者,积在小腹。 尺中结,积在气冲。 上关上,积在心下。 脉出在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积在右。 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寸口沉而横者,胁下及腹中有横积痛。 脉弦,腹中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 脉弦紧而细微者, 也。 夫寒痹 瘕积聚之脉状,皆弦紧。
若在心下,即寸弦紧。 在胃脘,即关弦紧。 在脐下,即尺弦紧。 一云∶关脉长弦,有积在脐左右上下。 又脉 法。左手脉横, 在左。 右手脉横, 在右。 脉头大在上,头小在下。 又一法,横脉见左,积在右;见右,积在左。偏得洪实而滑,亦为积。 弦紧,亦为积,为寒痹,为疝痛。 内有积不见脉,难治。见一脉相应,为易治。 诸不相应,为不合治也。 左手脉大,右手脉小,上病在左胁,下病在左足。 右手脉大,左手脉小,上病在右胁,下病在右足。 脉弦而伏者,腹中有 不可转也,必死不治。 脉来细沉而直者,身有痈肿,腹中有伏梁。 脉来沉而虚者,泄注也。 脉来小沉实者,胃中有积聚,不可下,食即吐。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属性:弦为少阳,缓为阳明,洪为太阳,三阳也。微为少阴,迟为厥阴,沉为太阴,三阴也。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然《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凡脉浮、滑、长者,阳也。沉、涩、短者,阴也。所以言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以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言病之逆顺也。
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云∶阴盛阳虚。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谓阴阳虚实之意也。 凡脉浮、大、数、动、长、滑,阳也。沉、涩、弦、弱、短、微,阴也。阳病见阴脉者,逆也,主死。阴病见阳脉者,顺也,主生。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即吐,阴微即下。阳弦则头痛,阴弦则腹痛,根据阴阳察病也。 又尺脉为阴,阴脉常沉而迟。寸关为阳,阳脉但浮而速。 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阴绝而阳微,死不治。 呼为表属腑,吸为里属脏。阳微不能呼,阴微不能吸。 呼吸不足,胸中短气。 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在其上,涩反在下。微即阳气不足,沾热汗出。涩即无血,厥而且寒。 诸腑脉为阳,主热。诸脏脉为阴,主寒。阳微则汗,阴浮自下。(《脉经》作阴微。) 阳数,口生疮。阴数加微,必恶寒烦扰,而不得眠。 阳芤吐血(《脉经》作阳数则吐血。) 阴芤下血(《脉经》作阴涩则下血)。无阳则厥,无阴则呕。 寸口脉浮大而疾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满身热,头痛,腹中热, 寸口脉沉细者,名曰阳中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阴气不通(不通一作并),臂不能举。(《巢氏病源》作臂偏不举。) 尺脉沉细者,名曰阴中之阴,病苦两胫酸疼,不能久立,阴气衰,小便余沥,阴下湿痒。 尺脉滑而浮大者,名曰阴中之阳,病苦小腹痛满,不能溺,溺即阴中痛,大便亦然。 尺脉牢而长,关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苦两胫重,小腹引腰痛。 寸口壮大,尺中无有,此为阳干阴,其人苦腰背痛人有三虚三实者,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脉之虚实者,脉来濡者,虚。牢者,实也。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诸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也。诊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问曰∶何谓虚实?答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何谓重五实。 脉细皮寒,气少,泄痢注前后,饮食不入,为五虚也。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何时得病第九
属性:何以知人露卧得病,阳中有阴也。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诸阳入阴也。 何以知人春得病,无肝脉也。无心脉,夏得病。无肺脉,秋得病。无肾脉,冬得病。无脾脉,四季之月得病。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
属性:病患五脏已夺,神明不守,声嘶者死。 病患循衣缝,谵语者,不可治。 病患阴阳俱绝,掣衣掇空,妄言者,死。 病患妄语错乱,及不能语者,不治。热病见此可治。病人阴阳俱绝,失音不能言,三日半死。 病患两目 有黄色起者,其病方愈。 病患面黄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 病患面黄目赤者,不死。赤如 血,死。 病患面黄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死。 病患面黄目黑者,不死。黑如炱者,死。 病患面目俱等者,不死。病患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患面青目白者,死。 病患面赤目青者,六日死。 病患面黄目青者,九日死,是谓乱经。 饮酒当风,邪入胃经,胆气妄泄,目则为青,虽有天救,不可复生。 病患面赤目白者,十日死。 忧恚思虑,心气内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椁,十日死。 病患面白目黑者死,谓荣华已去,血脉空索。 病患面黑目白者,八日死,肾气内伤,病因留积。 病患面青目黄者,五日死。 病患着床,心痛短气,脾竭内伤,百日复愈,能起彷徨因坐于地,其立倚床,能治此者,可谓神良。病患面无精光,若土色,不受饮食者,四日死。 病患目无精光,及牙齿黑色者,不治。 病患耳、目、鼻、口有黑色起入于口者,必死。 病患耳目及颧颊赤者,死在五日中。 病患黑色出于额上发际,下直鼻脊两颧上者,亦死在五日中。病患及不病患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鼻口者,死在三日中。 病患及健人面忽如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病患面黑目直视,恶风者,死。 病患面黑唇青者,死。 病患面青唇黑者,死。 病患面黑,两胁下满,不能自转侧者,死。 病人目回回直视,肩息者,一日死。 病患阴结阳绝,目精脱恍惚者,死。 病患阴阳绝竭,目眶陷者,死。 病患眉系倾者,七日死。 病患口如鱼口,不能复闭,而气出多不返者,死。 病患口张者,三日死。 病患唇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病患唇反人中满者,死。 病人唇口忽干者,不治。 病患唇肿齿焦者,死。 病患齿忽变黑者,十三日死。 病患舌卷卵缩者,必死。 病患汗出不流,舌卷黑者,死。 病患发直者,十五日死。 病患发如干麻,善怒者,死。 病患发与眉冲起者,死。 病患爪甲青者,死。 病患爪甲白者,不治。病患手足爪甲下肉黑者,八日死。 病患荣卫竭绝,面浮肿者,死。 病患卒肿,其面苍黑者,死。 病患手掌肿无纹者,死。病患脐肿反出者,死。 病患阴囊茎俱肿者,死。 病人脉绝,口张足肿者,五日死。病患足趺肿,呕吐头重者,死。 病患足趺上肿,两膝大如斗者,十日死。 病患卧遗屎不觉者死。 病患尸臭者,不可治。 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 心病,目黑,肾之日壬癸死。 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 肺病,颊赤目肿,心之日丙丁死。 肾病,面肿唇黄,脾之日戊己死。 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 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 黑欲如重漆,不欲如炭。 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
属性:病患肝绝,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视不见人,汗(一作泣)出如水不止。(一曰、二日死。) 病患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 病患筋绝,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一曰∶八日死。) 病患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视立死。(一曰∶目亭亭二日死。) 病患肠(云小肠)绝,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 病患脾绝,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不觉,出无时度(一曰∶五日死。) 病患胃绝,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复。(一曰∶腓肠平九日死。) 病患肉绝,六日死,何以知之?耳干舌肿,溺血,大便赤泄。(一曰∶足肿九日死。) 病患肺绝,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一曰∶鼻口虚张短气。) 病患大肠绝,不治,何以知之?泄利无度,利绝则死。 病患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自汗出如流水。(一曰∶人中平七日死。)病患骨绝,齿黄落,十日死。 诸浮脉无根者皆死,以上五脏六腑为根也。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属性:春三月木旺,肝脉治当先至,心脉次之,肺脉次之,肾脉次之,此为王相顺脉也。 到六月土旺,脾脉当先至而反不至,反得肾脉,此为肾反脾也,七十日死。何谓肾反脾?夏火旺,心脉当先至,肺脉次之,而反得肾脉,是谓肾反脾。期五月、六月,忌丙丁。 脾反肝,三十日死。何谓脾反肝?春肝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脾脉先至,是谓脾反肝。期正月、二月,忌甲乙。 肾反肝,三岁死。何谓肾反肝?春肝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肾脉先至,是谓肾反肝。期七月、八月,忌庚辛。 肾反心,二岁死。何谓肾反心?夏心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肾脉先至,是谓肾反心。期六月,忌戊己。
此中不论肺金之气,疏略未谕,指南又推五行,亦颇颠倒,待求别录上。
凡疗病,察其形貌、神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可治之。 形气相得,色泽以浮,脉从四时,此为易治。 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坚甚,脉逆四时,此为难治。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涩者,曰逆。 春夏沉涩,秋冬浮大,病热,脉静泄痢,脉大脱血,脉实病在中,脉坚实病在外,脉不实,名逆四时,皆难疗也。 凡四时脉皆以胃气为本,虽有四时王相之脉,无胃气者难瘥也。何为胃气?脉来弱而滑者是也,命曰易治。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
属性:脉一动一止,二日死。(一《经》云∶一日死。) 脉二动一止,三日死。 脉三动一止,四日死,或五日死。 脉四动一止,六日死。 脉五动一止,七日死,或五日死。 脉六动一止,八日死。脉七动一止,九日死。 脉八动一止,十日死。 脉九动一止,九日死。又云∶十一日死。(一《经》云∶十三日死,或立春死。) 脉十动一止,立春死。(一《经》云∶立夏死。) 脉十一动一止,立夏死。(一《经》云∶夏至死。又云∶立秋死。) 脉十二动、十三动一止,立秋死。(一《经》云∶立冬死。) 脉十四动、十五动一止,立冬死。(一《经》云∶立夏死。) 脉二十动一止,一岁死,或立秋死。 脉二十一动一止,二岁死。 脉二十五动一止,二岁死。(一《经》云∶一岁死。又云∶立冬死。) 脉三十动一止,二岁死,或三岁死。 脉三十五动一止,三岁死。 脉四十动一止,四岁死。 脉五十动一止,五岁死。 不满五十动一止,五岁死。 五行气毕,阴阳数同,荣卫出入,经脉通流,昼夜百刻,五德相生。脉来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即无病也。 脉来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脏无气,却后四岁春草生而死。 脉来三十投而一止者,二脏无气,却后三岁麦熟时而死。 脉来二十投而一止者,三脏无气,却后二岁桑椹赤而死。 脉来十投而一止者,四脏无气,岁中死,得节不动,出清明死,远不出谷雨死矣。 脉来五动而一止者,五脏无气,却后五日而死。 脉一来而久住者,宿病在心,主中治。 脉二来而久住者,病在肝,枝中治。脉三来而久住者,病在脾,下中治。 脉四来而久住者,病在肾,间中治。脉五来而久住者,病在肺,枝中治。 五脏病,虚盛人可治,气全故也。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
属性:扁鹊曰∶夫相死脉之气,如群鸟之聚,一马之驭,系水交驰之状,如悬石之落,出筋之上,藏筋之下,坚关之里,不在荣卫,伺候交射不可知也。 脉病患不病,脉来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其来即绝而止。时复起而不相联续也。雀啄者,脉来数而疾绝止,复顿来也。)又《经》言∶得病七八日,脉如屋漏、雀啄者死。(脉弹人手,如黍米也。)脉来如弹石,去如解索者死。(弹石者,辟辟急也。解索者,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绪也。) 脉困,病患脉如虾之游,如鱼之翔者死。(虾游者,苒苒而起,寻复退没不知所在,久乃复起,起辄迟而没去速也。鱼翔者,似鱼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者是也。) 脉如悬薄卷索者死,脉如转豆者死,脉如偃刀者死,脉涌涌不去者死。 脉忽去忽来,暂止复来者死,脉中侈者死,脉分绝者死。(上下分散也。) 脉有表无里者死,《经》名曰∶结,去即死。何为结?脉在指下如麻子动摇,属肾,名曰结,去死近也。 脉五来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何谓代?脉五来一止也。脉七来是人一息,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曰∶代。正死不疑。《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有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设病者闭目不欲见人,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若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滑而微者死。 病吐血鼽衄者,脉当得沉细,而反得浮大牢者死。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得手足四逆,脉反沉细微者死奈何?然病若头痛目痛,脉反短涩者死。 病若腹痛,脉反浮大而长者死。 病腹脉反沉而滑利者死。病四肢厥逆,脉反浮大而短者死。 病耳聋,脉反浮大而涩云∶脉大者生,沉细迟者难治。) 病目kt kt ,脉反大而缓者死。 左有病右有病而左痛,下有病而上痛,上有病而下痛,此为逆。逆者死,不可治。脉来微细而绝者,人病当死。 脉来沉而绝濡,浮而不止推手者,半月死。(一作半日。) 人病脉不病者生。 脉病患不病者死。 人病尸厥,呼之不应,脉绝者死。 脉当大反小者死。 肥人脉细小如丝欲绝者死。羸人脉躁者死。 人身涩而脉来往滑者死。人身滑而脉来往涩者死。 人身小而脉往来大者死。 人身大而脉来往小者死。 人身短而脉来往长者死。 人身长而脉来往短者死。 尺脉上应寸口太迟者半日死。(《脉经》云∶尺脉不应寸时如驰,半日死。) 诊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有相反,有一反逆,即为死候也。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属性: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短长,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反之者凶。 诊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伤寒己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温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 温病时行大热,其脉细小者死。(《脉经》云∶时行作穣穣。) 温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厥逆汗出,脉坚强急者生,虚缓者死。 热病二三日,身体热,腹满头痛,食饮如故,脉直而疾者,八日死。 四五日头痛腹痛而吐,脉来细强,十二日死。 八九日头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按之不弹手时大,心下坚,十七日死。 热病七八日,脉不软(一作喘)不散(一作数者),当喑,喑后三日汗不出者死。 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枯黑者死。 热病未得汗,脉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难瘥。热病已得汗,脉静安者生,脉躁者难治。热病脉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阳气之极也,十死不治。 热病已得汗,脉常躁盛,此阴气之极也,亦死。(《太素》作阳极。) 热病已得汗,常大热不去者,亦死。(大,一作专。) 热病已得汗,热未去,脉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热病发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巢氏病源》云∶虚数者生。)坚急疾者死。 诊癫病,虚则可治,实则死。又云∶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 癫病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已,其脉沉小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可疗。 诊头痛目痛,久视(一作卒视)无所见者死。 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又实强者生,沉者死。 其脉大,腹大胀,四肢逆冷,其人脉形长者死。 腹胀满便血,脉大时绝极下血,脉小疾者死。 心腹痛,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坚大疾者死。 肠 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 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肠 下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肠 之属身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弦涩者死,以脏期之。 肠 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 肠 筋挛,脉小细安静者生,脉浮大紧者死。 洞泄,食不化,下脓血,脉微小者生,紧急者死。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蚀阴疰,其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 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 咳脱形发热,脉小坚急者死。 肌瘦下脱形,热不去者死。 咳而呕,腹胀且泄,脉弦急欲绝者死。 吐血、衄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汗出若衄,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 吐血而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伤寒家咳而上气,脉数散者死。谓其人形损故也。 上气喘息低昂,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大不可治,加利必死。(一作又甚。) 上气注液,其脉虚宁宁伏匿者生,坚强者死。寒气上攻,脉实而顺滑则生,实而逆涩则死。(《太素》云∶寒气暴上,脉满实,何如?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其形尽满何如?曰∶举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满而不应,如是者,顺则生,逆则死。何为顺则生,逆则死?曰∶所谓顺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消渴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瘅,脉实大,病久可治,弦小坚急,病久不可治病胀闭,其脉浮大软者生,沉细虚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 卒中恶,吐血数升,脉浮大疾快者生,沉细数者死。 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浮而紧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 病疮,腰脊强急螈 者,皆不可治。 寒热螈 ,其者死。 金疮血出太多,其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 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斫疮出血一二石,脉来大者,二十日死。 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断者,脉止脉来大者,七日死。 从高顿仆,内有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人为百药所中伤,脉洪大而速(《脉经》作迟)者生,微细者死。 人病甚而脉不调者,难瘥。 人病甚而脉洪者,易瘥。 人阴阳俱结者,见其上齿如熟小豆,其脉躁者死。(结一作竭。) 人内外俱虚,身体冷而汗出,微呕烦扰,手足厥逆,体不得安静者死。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春秋生,冬夏死。 老人脉微,阳羸阴强者生,脉焱大加息者死。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 尺脉涩而坚,为血实气虚,其病腹痛逆满,气上行,此为妇人胞中绝伤,有恶血,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黍 赤而死。 尺脉细而微者,血气俱不足,细而有力者,是谷气不足,病得节辄动,枣叶生而死,此病秋时得之。 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在仲夏得之,此脉桃花落而死。(花一作叶。) 右手寸口脉偏沉伏,乍小乍大,朝来浮大,暮夜沉伏。浮大即太过,上出鱼际。沉伏即下不至关中,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一作荚)落而死。 右手尺部脉三十动一止,有顷更还,二十动而一止,止而复来,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弓弦, 然如两人共引一索者,至立春而死。(《脉经》作立冬死。)
<目录>卷二十八脉法
<篇名>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
属性:凡三部脉大都欲等,只如小人、细人、妇人脉小软,小儿四五岁者,脉呼吸八至细数吉。(《千金翼》云∶人大而脉细,人细而脉大。人乐而脉实,人苦而脉虚,性急而脉缓,性缓而脉躁,人壮而脉细,人羸而脉大,此皆为逆,逆则难治,反此为顺,顺则易治。凡妇人脉欲常濡弱于丈夫,小儿四五岁者,脉自快疾,呼吸八至也。)三部脉或至或不至,冷气在胃中,故令脉不通。 三部脉虚,其人长病得之死。虚而涩,长病亦死。虚而滑亦死,虚而缓亦死,虚而弦急,癫病亦死。 三部脉实而长,长病得之死,实而滑,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部脉羸非其人,病得之死。 三部脉粗,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脉细而软,长病得之生。细而数亦生,微而紧亦生。 三部脉微而伏,长病得之死。 三部脉软,长病得之不治自愈,治之反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脉浮而结,长病得之死。 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 三部脉弦而数,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三部脉坚而数如银钗股,蛊毒必死。数而软,蛊毒病得之生。 三部脉 如羹上肥,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脉连连如蜘蛛丝,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部脉如霹雳,长病得之死。 三部脉如角弓,长病得之死。 三部脉累累如贯珠,长病得之死。 三部脉如水淹然流,长病不治自愈,治之反死。 三部脉如屋漏,长病十四日死。(《脉经》云∶十日死。) 三部脉如雀啄,长病七日死。 三部脉如釜中汤沸,朝得暮死,夜半得日中死,日中得夜半死。 三部脉急切,腹间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