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22至卷129之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22至卷129之2·

黄芪一钱 人参 炙草 当归 白朮各半钱 白芍药 柴胡 升麻各三分 五味子十五粒 橘皮二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温服。

半夏白朮天麻汤 治头眩。

天麻五分 半夏汤洗,钱半 白朮一钱 人参 苍朮 黄芪 泽泻 茯苓各五分 干姜三分 神曲一钱,炒 橘皮 大麦糵各钱半 黄蘗二分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热服,一服而愈。

正元散 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甚微,手足厥冷,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头旋目眩。

红豆炒 干姜炮 陈皮留白,各三钱 甘草炙 人参 白朮 茯苓去皮,各二两 肉桂去粗皮 川乌炮去皮尖,各半两 附子炮去皮尖 乌药 山药姜汁浸炒 川芎 干葛各一两 黄芪炙,一两半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来复丹 【《和剂》】 治上盛下虚,里寒外热,伏暑泄泻如水,头痛目眩。

硝石一两,同硫黄为末,入磁碟内,以微火炒,用柳篦搅,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名二气末 太阴元精石研飞 舶上硫黄透明者,各一两 五灵脂水澄去砂,晒干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二两 右用五灵脂、二橘皮为末,次入元精石末,及前二气末,拌匀好,酢打糊为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茸朱丹魏氏 治头眩。

好辰砂 草乌 瞿麦 黄药子各一两 右为粗末,磁碗一个,以姜汁涂炙数次,入砂在内,上铺诸药,复以盏盖了。掘一小坑,安碗在内,用熟炭五斤煅,令火尽,吹去草药灰,取辰砂研细,或只独用辰砂末,每服一钱半,淡姜汤下,或加用鹿茸爁,去毛切片,酒浸为末三两,和黄枣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人参汤下,空心服。熟砂有毒,更宜斟酌。

钩藤散 【《本事》】 治肝厥头运清头目。

钩藤钩 陈皮 半夏 麦门冬 茯苓各一两 石膏 人参 菊花 防风各半两 甘草二钱半 右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锺半,姜七片,煎八分,温服。

治中汤 【《良方》】 治头眩。

人参 干姜 白朮土炒,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 青皮 陈皮各一钱五分 水二锺,煎一锺,不拘时服。

红丸子 【《和剂》】 壮脾胃,消宿食,去膨胀,止眩运。

京三棱浸软切片 蓬莪朮煨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五斤 干姜炮 胡椒各三斤 右为末,用酢面糊丸 如梧桐子大,矾红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小儿临时加减与服。

葛花解酲汤 【东垣】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头目痛眩,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颤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青皮去瓤,三钱 木香五分 橘红 猪苓去皮 人参 茯苓各一钱半 神曲炒 泽泻 干姜 白朮各二钱 白豆蔻 葛花 砂仁各五钱 右为极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但得微汗,则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之,岂可恃此酗饮成病,自损元气,惟病酒者宜之。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二十六

头门

沉香降气散 【《约说》】 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头目不清,或痛或眩,胸膈痞塞,喘促短气。

沉香二钱八分 砂仁七钱半 甘草炙,五钱半 香附子盐水炒,去毛,六两二钱五分 右为极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不拘时,淡姜汤下亦得。

苏子降气汤 【《和剂》方,下同】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头目痛眩,胸膈噎塞,并久年肺气,至效。

紫苏子炒 半夏汤泡,各二钱半 前胡去芦 甘草炙 厚朴去皮,姜制炒 陈皮去白,各一钱 当归去芦,一钱半 沉香七分 水二锺,生姜三片,煎至一锺,不拘时服。虚冷人加桂五分、黄芪一钱。

养正丹 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元阳亏损,气短身羸,头旋屋转;及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盛,自汗唇青,妇人血海久冷。

水银 黑锡去滓净称,与水银结砂子 硫黄研 朱砂研细,各一两 右用黑盏一只,火上镕黑铅成汁,次下水银,以柳条搅;次下朱砂,搅令不见星子,放下少时,方入硫黄末,急搅成汁和匀。如有焰,以醋洒之,候冷取出。研极细,煮糯米糊丸菉豆大,每三十丸,盐汤枣汤任下。

既济解毒汤 【《宝鉴》】 治上热,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胻尤甚,大便微秘。

大黄酒煨,大便利勿用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甘草炙 桔梗各二钱 柴胡 升麻 连翘 归身各一钱 右(口父)咀,作一服,水二锺,煎至一锺,去渣,食后温服。忌酒湿面大料物,及生冷硬物。

白芷散 【东垣,下同】 治风头痛(口畜)鼻。

石膏打碎 芒硝 香白芷 郁金各二钱 薄荷三钱 右为细末,口含水(口畜)鼻。若证在太阳,加羌活二钱,防风一钱,红豆二粒,为末(口畜)之。

川芎散 治头痛。

蔓荆子 川芎各一钱二分 郁金 芒硝 细辛根各一钱 石膏一钱三分 薄荷叶二钱 青黛二钱半 右为末,搐鼻。

瘦人口 畜鼻药 【丹溪】 治头痛。

软石膏 (石卜)硝各半钱 脑子 檀香皮 荆芥 薄荷叶各一钱 白芷 细辛各三钱 右为细末,(口畜)鼻。

如圣散 【《宝鉴》】 治眼目偏痛头风。

麻黄灰半两 盆硝二钱半 麝香 脑子各少许 右为细末,(口畜)之。

又方 治证同上。

杨梅青 硝石 伏龙肝各等分为末,(口畜)鼻。

瓜蒂神妙散瓜蒂神妙散 据方名,其组成药物当有瓜蒂。河间 治偏正头目昏眩,及偏正头痛。

焰硝 雄黄 川芎 薄荷叶 道人头即苍耳子 藜芦各一分 天竺黄一钱半 右为细末,口内含水,鼻中(口畜)一字,神验。

火筒散初虞世 治头风。

蚯蚓粪四钱 乳香二钱 麝香少许 右为末,用纸筒自下烧上,吸烟(口畜)鼻内。

一滴金丸 【《奇效良方》】 治首风及偏正头风。

人中白 地龙各一钱 右为细末,用羊胆汁和丸,如芥子大,每用一丸,新汲水一滴化开,滴入两鼻中。

治八般头风 【《本事方》】

草乌尖 细辛等分 黄丹少许 右为细末,用苇管(口畜)入鼻中。

斗门方 治卒头上痛。

皂荚 右为末,吹鼻嚏即止。

又方 【《圣惠》下同】 治风头痛,每天欲阴风雨先发者。

桂心一两 为末,以酒调如膏,用傅顶上并额角。

治头风饼子

五倍子 全蝎 土狗各七个 右为末,醋糊作如钱大饼子。发时再用醋润透,贴太阳穴上,炙热贴之,仍用帕子缚之,啜浓茶睡觉,即愈。

冲和膏 【《元珠》,下同】 治偏正头风肿痛,并眼痛者。

紫荆皮炒,五两 独活去节,炒,三两 白芷 菖蒲各一两 赤芍药炒,二两 右为末,葱头煎浓汤调涂。

秘方荼调散 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及头风热痛,不可忍。

片芩二两,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 小川芎一两 荆芥穗四钱 白芷五钱 细芽茶 薄荷各三钱 头巅及脑痛,加细辛、槁本、蔓荆子各三钱。右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用茶清调下。

茶调散子和 治头痛头眩。

瓜蒂不拘多少 好茶中停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虀汁调下,空心用之。

川芎散 【《奇效良方》,下同】 治风盛膈壅,鼻塞清涕,热气上攻,眼目多泪生眵,及偏正头痛。

川芎 柴胡各二钱 细辛 半夏曲 甘菊花 人参 前胡 防风 甘草炙,各一钱 薄荷少许 右作一服,水二锺,姜三片,煎至一锺,食后服。

菊花散 治风热上攻,头痛不止。

甘菊花 旋覆花并去梗 防风去芦 蔓荆子 枳壳去瓤麸,炒 川羌活去芦 石膏 甘草炙,各一钱半 右作一服,水二锺,姜五片,煎一锺,不拘时服。

大追风散 治久新偏正头疼,肝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上攻,头目眩运,心烦,百节酸疼,鼻塞声重,顶背拘急,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一切头风,兼治妇人血风攻注。此药消风化痰,清利头目。

川乌炮,去皮脐 防风 川芎 荆芥 石膏煅 白僵蚕炒,去丝 甘草炙,各一两 白附子炮 全蝎去毒,炒 羌活 地龙去土,炒 天南星 天麻 白芷各五钱 乳香研 没药研 雄黄 草乌炮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半钱,临睡,细茶汤调服。

止痛太阳丹 治头痛。

天南星 川芎各等分 右为细末,用连须葱白同捣烂,作饼,贴太阳痛处。

点头散 治偏正头疼,常服除根。

川芎二两 香附子四两,炒,去毛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茶清调服。

芎犀丸 治偏正头疼一边,鼻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气一阵,服芎、蝎等药不效者,服此,不十服愈;及治喷嚏稠浓。

川芎 朱砂研,内以一两为衣 石膏研,各四两 人参 茯苓 甘草 细辛各二两 犀角生 片脑研 栀子各一两 阿胶炒,一两半 麦门冬去心三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葫芦巴丸 治气攻头痛如破。

芦葫巴炒 三棱銼,醋浸炒干 干姜炮,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生姜汤,或温酒调服;及治瘴疟痊后头痛。

细辛散 【东垣】 治火逆头痛。

柴胡二钱 白芍药 生黄芩各五分 黄芩酒炒一钱 瓦粉 细辛各二分 甘草炙,一钱半 黄连酒炒 川芎各七分 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温服。

仙灵脾浸酒方 治偏头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

仙灵脾一斤 右细銼,以无灰酒二斗浸之,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药,每日随性暖酒饮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酒尽再合。合时忌鸡犬见之。

清震汤 【《保命集》】 治雷头风,头面疙瘩,憎寒拘急,发热状如伤寒。

升麻 苍朮米泔浸一宿,各四钱 荷叶一个,全者 用水二锺,煎八分,食后服。

茶调散 一名二仙散。治证同上。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右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为度,日三服。

神芎丸子和 治心经积热,风痰壅滞,头目赤肿,或有疮疖,咽膈不利,大小便闭濇,一切风热之证,并宜服之。

大黄生 黄芩各二两 牵牛生 滑石各四两 黄连 薄荷叶 川芎各半两 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温水送下。

乌荆丸 【《和剂》方】 治诸风纵缓,言语謇濇,通身麻痛,皮肤搔痒,并妇人血风头疼眼运;及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或病风挛搐,头颔宽亸不收,六七服瘥。

川乌炮去皮脐,一两 荆芥穗二两 右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汤任下。有疾,食空时,日进三四服;无疾,早晨一服。

愈风饼子子和

川乌炮,半两 川芎 甘菊花 白芷 防风 细辛 天麻 羌活 荆芥 薄荷 甘草炙,各一两 右为细末,水浸蒸饼为剂,捏作饼子,每服三五饼,细嚼,茶酒送下,不计时候。

凉膈散 治大人小儿烦躁热渴,头眩面热,唇焦咽燥,舌肿喉痹,目赤鼻衂,颔颊结硬,口舌生疮,谵语狂妄,肠胃燥濇,便溺闭结,睡卧不安,一切风壅。

栀子仁 连翘 薄荷 黄芩 甘草各一两半 大黄 芒硝各半两 右为粗末,每一两,水二盏,竹叶七片,煎至一盏,去滓,入蜜少许,食后服,加姜煎亦得。去六经热,减大黄芒硝,加桔梗、甘草、人参、防风。治肺经邪热,咳嗽有痰,加半夏。凉膈与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泄热,名双和散。钱氏去连翘,加藿香石膏为泻黄散。《宝鉴》连翘四两,硝、黄各二两,余各一两。

黑锡丹 【《和剂》方】 治真头痛。

沉香 附子制,去皮脐 葫芦巴酒浸,炒 肉桂各半两 茴香炒 破故纸 肉豆蔻煨 金铃子蒸去皮核 木香各一两 黑锡去滓 硫黄各二两,与黑钖结砂子 右为末,同研匀,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十丸,空心姜盐汤送下。一方有阳起石半两,巴戟一两。

普济消毒饮子 【东垣】 治大头病。

黄芩 黄连各半两 人参三钱 橘红 元参 柴胡 桔梗 甘草生各二钱 连翘 鼠粘子 板蓝根 马屁勃各一钱白僵蚕炒 升麻各七分 右共为细末,用汤调,时时服;或拌蜜为丸,噙化;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身,(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热服之,食后时时服之。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肿热甚者,宜砭刺之。

黑白散洁古 治大头病如神。

乌黑蛇酒浸 白花蛇去头尾,酒浸 雄黄二钱 大黄煨半两 右为极细末,每服一二钱,白汤调,无时。

青州白丸子 【《和剂》方】 治男妇手足瘫痪,风痰壅盛,呕吐涎沫,眩运欲倒,及小儿惊风,妇人血风。

半夏七两,水浸洗 南星三两 白附子二两 川乌半两,去皮脐并生用 右为末,以生绢袋盛于井华水内,摆出;如未出者,更以手揉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置磁盆中,日晒夜露,至晓撇去旧水,别用井水搅,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法,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后,如玉片研细,以糯米粉煎粥清丸菉豆大,姜汤下二十丸,无时。如痈痪风,温酒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三五丸。

天麻半夏汤 【《医学纲目》】 治风痰眩运欲吐。

天麻 半夏制各一钱 橘皮 柴胡各七分 黄芩酒炒 白茯苓 前胡 甘草炙,各五分 黄连三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二片,水煎服。

人参前胡汤 【《丹溪心法》,下同】 治风痰头运目眩。

半夏曲一钱 紫苏 枳壳 赤茯苓 南星炮 前胡 橘红 甘草炙,各八分 木香 人参各三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补虚饮 治气郁涎盛,面热忪悸,及风虚眩运。

人参 麦门冬 山药各一钱 白茯苓 茯神各八分 半夏制 黄芪各七分 熟地黄 前胡各五分 枳壳 远志姜制 甘草炙,各三分 右銼,入姜五片,秫米一撮,水煎温服。

香橘饮 治气虚眩运。

半夏制,二钱 陈皮 白茯苓 白朮炒,各一钱 木香 丁香 缩砂研 甘草炙,各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滋阴健脾汤 【《回春》】 治临事不宁,眩运嘈杂,此心脾虚怯也。此治气血虚损、有痰饮作眩运之仙剂。

白朮炒,一钱五分 陈皮盐水洗,去白 半夏制 白茯苓各一钱 当归 芍药 生地黄各七分 白茯神 人参 麦冬 远志制,各五分 川芎 甘草各三分 右銼,作一贴 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芎朮汤 【《医学入门》】 治冒雨中湿,头重鼻塞眩运。

川芎 白朮 半夏姜制,各二钱 甘草炙,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七片,水煎服。

川芎丸 【《丹溪心法》,下同】 清头目,止旋运,消风化痰。

桔梗五两 川芎 薄荷各三两二钱半 细辛 防风 甘草各一两二钱半 右为末,蜜和,每一两半作五丸,每一丸茶清嚼下。

防风散 治头目不清,或眩运,去风明目。

防风 川芎 白芷 甘菊 甘草各一两 右为末,每二钱,茶清调下。

清神养荣汤 【《集略》】 清头目,聪耳窍,助精神,止眩运。

麦门冬 当归各一钱二分 川芎一钱 薄荷 甘菊 羌活 栀子各五分 白芷七分 甘草四分 升麻二分 右銼,作一贴,姜三片,茶一撮煎服。

沃雪汤 【《类聚》】 治头目昏眩,精神不爽,咽干鼻塞。

薄荷三两 甘草一两四钱 天花粉二钱七分 荆芥穗 白盐各一两二钱 缩砂一钱 右为末,每一钱汤点服。

川芎散 【《医学正传》】 治头目不清利或眩运。

酒炒黄连 酒炒片芩各一两 羌活 生甘草 防风 槁本 升麻各五钱 柴胡三钱半 川芎钱半 生干地黄 甘草各七钱半 右为末,每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川芎散 【《本事方》】 治风眩头运。

山茱萸一两 山药 甘菊花 人参 小川芎 茯神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下,无时,日三服,不可误用野菊花。

芎藭散 治风头旋,眼目昏痛,眩运,倦怠心忪。

芎藭 前胡 白僵蚕炒 人参各一两 蔓荆 天麻酒浸,焙 防风去叉,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

防风饮子 疗风痰气发,即头旋呕吐不食。

防风 人参 橘皮各二两 生姜四两 白朮 茯神各三两 右銼碎,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四服,一日令尽。忌醋桃李雀肉蒜面。

羌活汤 【东垣】 治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

羌活 防风 黄芩酒洗,各一两 柴胡七钱 黄连酒煮,一两 黄蘗酒炒 瓜蒌酒洗,各半两 甘草炙,七钱 白茯苓五钱 泽泻三钱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取清,或先卧后食,通口热服之,日二服。

仙朮芎散 治风热壅塞,头目运眩,消痰,明耳目,清神。

川芎 连翘 黄芩 山栀子 菊花 藿香叶 防风 酒大黄 当归 白芍药 桔梗各七分 石膏 滑石各一钱半苍朮 甘草各一钱 薄荷叶 缩砂仁 荆芥各四分 右作一服,水二锺,煎至一锺,食后服。

蔓荆子散 治风头旋运,闷起则欲倒。

蔓荆 甘菊花 半夏汤泡 羚羊角屑 芎藭 枳壳麸炒 茯神去木 黄芩 防风各七钱半 麦门冬去心,焙 石膏各一两 地骨皮 赤箭 细辛 甘草炙,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半两,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时温服。忌热面饴糖羊肉。

羌活汤 治风头眩,筋脉拘急,痰涎壅滞,肢节烦疼。

羌活 前胡去苗 石膏研 芎藭 枳壳麸炒 茯苓去皮 黄芩去黑心 甘菊花 细辛去叶 防风 甘草炙,銼 蔓荆子 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焙,各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鸡苏三叶,同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时服。

芎朮除眩汤 【《直指方》】 治感湿感寒,头重眩运。

附子生 白朮 川芎各半两 官桂 甘草炙,各二钱半 右銼,每服三钱,姜七厚片,同煎,食前服。

益气补肾汤 治气虚眩运。

人参 黄芪各一钱二分 白朮二钱 山药 山萸肉各一钱半 白茯苓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锺,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补肝养荣汤 治血虚眩运。

当归 川芎各二钱 甘菊花一钱 甘草五分 芍药 熟地黄 陈皮各一钱半 水二锺,煎八分,食前服。若肾虚气不降者,去菊花,入前补肾汤。

芎归汤 治产后去血过多,眩运不省,及伤胎崩中,金疮,拔齿去血过多,悬虚心烦,眩运,头重目暗,举头欲倒。

川芎 当归各等分 每服五钱,水煎,不拘时服。

守中丸 一名五芝地仙金髓丸。治风头眩脑转,目系急,忽然倒仆。

人参 白朮 甘菊花 枸杞子 山药各二两 白茯苓去皮,十两 麦门冬去心,三两 生地黄二十斤,绞取汁 右为细末,先用生地黄汁,于银器内,入酥三两、白蜜三两同煎,逐旋掠取汁上金花令尽,得五升许,于银器内拌炒前七味药,渐渐令尽,候干,入白蜜同捣数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服百日后,五脏充满,肌肤滑润。此药须择四季旺相日或甲子日修合。

旋覆花汤 【《济生》】

旋覆花 半夏 橘红 干姜各一两 槟榔 人参 甘草 白朮各半两 右銼,每服一两,姜水煎服。

柴胡半夏汤 治风证不敢见风,眼濇头痛,有痰,眼黑,恶心,兀兀欲吐,风来觉皮肉紧,手足重难举,居暖处有微汗,便减;如见风即复作。一名补肝汤。

柴胡 苍朮各钱半 半夏二钱半 升麻五分 白茯苓二钱 炒曲 槁本各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姜五片,煎至一锺,食远服。

玉液汤 治七情所伤,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运,心嘈忪悸,眉棱骨痛。

半夏肥大者,六钱,汤泡七次,切作片 右作一服,水一锺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渣,入沉香末少许,不拘时温服。

汉防己散 治上焦风痰攻注,头目旋运,心神烦乱。

汉防己 麦冬去水,焙 前胡各一两 旋覆花 半夏制 防风 细辛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 赤茯苓 芎藭 羚羊角屑 枳实麸炒 荆芥各七钱五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时温服。忌饴糖羊肉。

羚犀汤 治暗风,头旋眼黑,昏眩倦怠,痰涎壅盛,骨节疼痛。

细辛半两 羚羊角屑 旋覆花 紫菀 石膏 甘草炙,各一两 前胡七钱半 犀角屑,二钱五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渣,食后温服。

人参丸 治风头旋目眩,痰逆恶心,胸隔痞滞,咳嗽痰涎,喘满呕逆,不欲饮食。

人参 白朮土炒 旋覆花炒 甘草炙,各一两 麦冬焙 枳壳麸炒 前胡各二两 木香半两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温生姜汤下。

袪痰丸 治风头旋,痰逆恶心,胸膈不利。

南星生 半夏生 赤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干姜炮,各等分 右为细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温米饮送下。

天南星丸 治风虚痰,头目旋运,肢节拘急。

南星炮 附子炮去皮脐 白附子炮 旋覆花 细辛 半夏汤泡 芎藭各半两 天麻一两 右为细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不拘时,用荆芥、薄荷煎汤下。

青黛散子和 治头痛眩运。

猪牙皂角一个 延胡索一分 青黛少许 右为末,水调豆许,鼻内灌之,其涎自出。先仰卧灌鼻,俟喉中酸味,即起身涎出,口咬铜钱一文,任流下。

神芎散 治一切风热上攻,头目眩痛,上壅鼻塞,并牙关闷痛。

川芎 郁金 荆芥 薄荷 红豆各等分 右为细末,入盆硝研匀,鼻内(口畜)之,力慢加药。

郁金散 治头痛眩运。

郁金 滑石 川芎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空心用虀汁调服。此木郁达之之法也。若胷中有宿痰,宜瓜蒂散吐之。

防风通圣散 【河间,下同】 治头痛。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麻黄去节 薄荷 连翘 芒硝各半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荆芥 白朮 栀子各二钱半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嗽加半夏制半两,不可无生姜同煎。

搜风丸 治邪气上逆,风热上攻,头目眩运,大小便秘结。

人参 薄荷 茯苓 南星各半两 牵牛二两 蛤粉 大黄 黄芩 滑石各二两 寒水石 半夏 干姜 白矾生,各一两 藿香二钱五分 右为末,滴水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白朮附子汤 【仲景】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

白朮二两 附子一两半,炮去皮 甘草炙一两 每服五钱,姜五片,枣一枚,水二锺半,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沉香磁石丸 治上重下虚,头目眩运,耳鸣耳聋。

沉香别碎 蔓荆子 青盐研 甘菊花各半两 巴戟去心 胡卢巴 山药炒 阳起石火煅,研 川椒去目,炒 山茱萸去核 附子炮,去皮脐 磁石火煅醋淬,细研水飞,各一两 右为细末,用酒煮,米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盐汤送下。

控涎丹 【《三因方》】 治痰眩。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右为末,煮糊丸如桐子大,晒干,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

选奇汤 【东垣】 治风火头痛眩运。

酒黄芩一钱,冬不用,如能食,热痛者,加之 防风 羌活 甘草各三钱,夏生冬炙 每服三钱,水煎稍热,食后时时服。

上清散 【《奇效良方》】 治头痛眉骨痛眼痛不可忍者。

川芎 郁金 芍药 荆芥穗 芒硝各半两 薄荷叶 乳香 没药各一钱 片脑半钱 右为细末,每用一字,鼻内(口畜)之。若眉心并眉梁骨疼者,用二陈汤煎饮,下青州白丸子立验。

胃风汤 【东垣】 胃风者,胃虚而风邪乘之也。风属肝木,能克脾土,故头痛眩,此方主之。

柴胡 羌活 草豆蔻 槁本 苍朮 蔓荆子 黄蘗 当归 炙草各五分 麻黄不去节 葛根各一钱 升麻 白芷各一钱二分 加姜枣煎。

九味羌活汤元素 治伤寒伤风,憎寒壮热,头痛身痛,项痛脊强,呕吐口渴,太阳无汗;及感冒四时不正之气,温病热病。

羌活 防风 槁本各钱半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各一钱 加生姜葱白煎;如风证自汗者,加白朮黄芪;胸满去地黄,加枳壳、桔梗;喘加杏仁;夏加石膏、知母;汗下兼行加大黄。

麻黄汤 【仲景,下同】 治伤寒太阳证,邪气在表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项背强,恶寒恶风。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七十枚 甘草炙,一两 先煮麻黄数沸去沫,内诸药煎,热服,复取微汗,中病即止,不必尽剂。无汗再服。

桂枝汤 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发热头痛,自汗,恶风恶寒,鼻鸣干呕。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 热服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取微似汗,不可令如水淋漓。汗出病差,停后服。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桂枝麻黄各半汤

即桂枝麻黄二汤合为一方也。右,服法同桂枝汤。

十味香薷饮 【《百一》】 消暑气,和脾胃,清头目,止痛眩。

香薷一两 人参 陈皮去白 白茯苓 白朮 干木瓜 白扁豆炒,去壳 黄芪 厚朴姜汁制,炒黑色 炙甘草各半两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热汤或冷水调下。

人参半夏丸 【《宝鉴》】 化痰坠涎,止嗽定喘,疗风痰食痰,一切痰逆呕吐,痰厥头痛;或风气偏正头痛;或风壅头目昏眩;或耳鸣鼻塞咽干,胸膈不利。

人参 白茯苓 南星 薄荷各半两 寒水石 白矾生用 半夏 姜屑各一两 藿香二钱半 蛤粉二两 右为末,米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食后日三服。白汤亦得。一方加黄连半两,黄蘗二两,尤效。又治酒病,调和脏腑殊妙。

芎芷香苏散 【《得效方》】 治证同上。

川芎七钱 半夏六钱 枳壳三钱 甘草二钱 陈皮三钱半 桔梗二钱半 紫苏叶 白茯苓 干葛 柴胡各半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新法半夏汤 【《和剂》方】 治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酸水,腹肋胀痞,头眩恶心,不思饮食。

缩砂仁 神曲炒 陈皮去白 草果仁各一两 白豆蔻仁 丁香各半两 甘草二两,半生半炙 大半夏四两,汤洗七次,切作两片,白矾末一两,沸汤浸一昼夜,洗去矾,俟干,一片切作两片,姜汁浸一昼夜,隔汤顿,焙干为末,姜汁拌成饼,炙黄用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汤,不拘时点服。

川芎散子和

香附子炒 川芎 石膏水飞 白芷 甘草 薄荷各一两 川乌半两,炮去皮脐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茶清调下无时。

万全散 治瘴气时毒,大头疔疮,蛇犬咬等证。

嫩柏根 水坑根 狸咬根 乌苞根 青王乂 生蓝叶 溪枫根 穿山蜈蚣 右,薄荷煎服,及调雄黄末服;或合七神散最妙。

七神散 治证同上。

紫花子 紫金藤 金脑香 大小青 仙人薯 土木香 百丈光即土人参 右,薄荷煎,去渣,调雄黄末服。

泻青丸 治头风屑。

当归焙 草龙胆焙 川芎 川大黄煨 栀子 羌活 防风,右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鸡头大,每服一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人参消风散 【《宝鉴》】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啸蝉鸣,眼濇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燥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骨疼,旋欲倒,痰逆恶心。

芎藭 羌活 防风 人参 白茯苓 藿香叶 白僵蚕炒 荆芥 甘草炙 蝉壳去土,各二两 厚朴去皮姜制 陈皮去白,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头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声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半盏。小儿虚风,目濇昏倦,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亦得。

红豆散 治头重。

麻黄根炒 苦丁香各半钱 羌活烧 连翘各三钱 红豆十粒 右五味为细末,鼻内(口畜)之。又治头内如虫蛀响,名天白蚁,用茶子细末吹鼻中。

四君子汤 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食少头旋,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

人参 白朮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煎。

六君子汤 治气虚痰眩,脾虚鼓胀。

即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

五苓散 【仲景】 治水气上蒸,头重眩。

猪苓 茯苓 白朮炒各十八铢 桂半两 泽泻一两六铢半 右为末,每服三钱。服后多饮热水,汗出而愈。

逍遥散 【《局方》】 治血虚肝燥,骨蒸劳热,咳嗽潮热,往来寒热,口干便濇,月经不调,头热目眩。

当归酒拌 白芍酒炒 白朮土炒 柴胡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加煨姜、薄荷煎。

二陈汤 治痰饮为患,或呕逆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食生冷,饮酒过度,脾胃不和,并宜服之。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炙甘草一两半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乌梅一枚,煎六分,不拘时热服。

香薷散 治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或吐泻。

厚朴去皮,姜汁炒 黄连姜汁炒 香薷四两 甘草半两 右为末,每服四钱。水煎不犯铁器,慢火煎之,井中沉,令极冷,顿服之,乃效。

升麻汤 【《局方》】 治头重痛。

升麻一两 苍朮一两 荷叶一个,全者 右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食后。或烧全荷叶一个,研细,调煎药服亦妙。

芎星汤 治一切风虚寒痰,头痛目眩。

附子生,去皮脐 乌头生 南星 干姜 川芎 甘草炙 细辛等分 右銼,每服四钱,姜五片,芽茶少许,煎服。

导痰丸 治痰火眩运。

法制硝同莱菔水煮化,去卜,绵滤令结,入腊月牛瞻内风化,五钱。一作一两。只风化硝亦可 礞石二两,捶碎 焰硝二两,同礞石入小砂罐内,瓦片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 右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

一字散 【《济生方》】 治寒痰头痛目眩。

雄黄 细辛各半两 川乌尖生,五个 右为细末,每服一字,姜汁、茶芽煎汤,不拘时服。

芎附饮 【《三因方》】 治肝气上逆,头痛眩运。

川芎二两 香附四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茶汤调服。

十四友丸 补诸虚,理头眩,益气血,敛心气,治怔忡不宁,精神昏愦,睡卧不安。

柏子仁另研 远志汤浸去心,酒洒蒸 熟地黄 酸枣仁炒香 紫石英明亮者 白茯苓去皮 茯神去木 人参,黄芪蜜炙阿胶蛤粉炒 当归酒洗 肉桂去粗皮,各一两 龙齿二两 辰砂别研,二钱半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后枣汤送下。

羚羊角散 治一切头眩。

羚羊角 茯神各二钱半 芎藭 防风 白芷 甘草 半夏汤洗,各半两 枳壳 附子各二钱半 右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锺,生姜五片,慢火煎七分。

消风散 【《宝鉴》】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啸蝉鸣,眼濇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燥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骨疼,旋欲倒,痰逆恶心。

茯苓去皮 白僵蚕炒 藿香 荆芥穗 芎藭 羌活 防风 人参 甘草炙 蝉壳各二两 厚朴去皮,姜制 陈皮去白,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头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声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半盏。小儿虚风,目濇昏倦,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亦得。

泽泻白朮汤 【仲景】 治水湿上蒸眩运。

泽泻五两 白朮二两 水二升,煮一升,分温再服。

黄连香薷饮 【《和剂》方】 治伏暑引饮,头痛目眩,口燥咽干,或吐或泻,并皆治之。如有搐搦,加羌活煎服。

黄连四两,姜汁同炒令黄色。 白扁豆微炒,半斤 香薷去土,一斤 厚朴去皮,姜汁炙熟,半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酒少许,煎七分,沉冷,不拘时服。

祖传经验方 【《正传》】 治头风热痛,不可忍者。

黄芩二两,酒拌炒三次,不可令焦 小川芎一两 细茶芽三钱 薄荷叶二钱半 荆芥穗四钱 白芷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或茶清调下。

加减芎辛汤 【《医鉴》】 治头风攻目。

川芎 细辛 白芷 蔓荆子 槁本 牙皂角 羌活 防风 荆芥穗 桔梗 石膏 甘菊花 薄荷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

菊花茶调散 【《丹溪心法》】 治头风鼻塞,或偏正头痛。

甘菊花 川芎 荆芥穗 羌活 白芷 甘草各一两 防风七钱半 细辛五钱 蝉壳 薄荷 白僵蚕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食后调下。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二十七

头门

养血袪风汤 【《医鉴》】 妇人头风,十居其半,每发必掉眩,如立舟车之上,盖因肝虚风袭故也。

川芎 防风 荆芥 羌活 蔓荆子 旋覆花 细辛 槁本 石膏 半夏 生干地黄 当归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清运化痰汤 止眩运。

橘红 半夏制,各一钱半 枳实麸炒 白朮 茯苓各一钱 黄芩酒炒 川芎各八分 白芷 羌活各七分 防风 细辛 南星制,各六分 甘草三分 右銼,一剂,生姜三片,水煎;以此作丸,亦可。血虚加当归一钱半,气虚加人参七分,有热加黄连六分。

黑将军散秘方 治因痰火太盛,眩运难当。

大黄酒炒,为末 清茶调下。或用大黄酒浸,九蒸九晒为末,水丸如菉豆大,每服百丸,食后临卧,清茶送下,神效。

仙朮通神散 治风热上壅,头旋目眩,起则欲倒。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连翘 石膏 黄芩 桔梗 滑石面 甘草 荆芥 白朮 栀子 藿香 砂仁 甘菊花 苍朮 如风热上攻,头目昏眩,闷痛,痰喘咳嗽,加甘菊花、人参、砂仁、寒水石。

碧云散 【东垣】 治头痛。

细辛 郁金 石膏 芒硝各一钱 薄荷二钱 青黛一钱五分 蔓荆子 川芎各一钱二分 红豆一个 右为极细末,口噙水,鼻内(口畜)之。

六合汤 治血虚风眩。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秦艽 羌活 水煎服。凡失血过多,血虚眩运,只以芎、归二味煎服。

天香散 治年久头风不得愈者。

南星制 半夏制 川乌去皮 白芷各二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加生姜自然汁小半盏,煎一盏,食远服。

麝香天麻丸 治风痰气厥,头疼,目眩,旋运,四肢倦怠,精神不爽,睡卧不宁。

麝香二钱,研 天麻酒浸 防风 芎穷各一两 南星一枚,重一两者,先用白矾汤泡,洗七次,然后用水煮令软,切片焙干 甘菊花三分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不拘时细嚼,荆芥汤送下。

吴茱萸汤 【仲景】 治呕涎头痛。

人参一两 吴茱萸一升 枣二十枚 生姜一大两 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服。

通顶烟 治诸头风如斧劈,痛不可忍者。

川乌一两 右为末,烧烟熏碗内,热茶清泡碗内烟气,服之大效。

石膏鼠粘子散 治偏正头疼连眼疼。

石膏 鼠粘子炒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

麝香茶芽散 治诸般头疼百药不效者。

麝香少许 茶芽一两 川芎 细辛 荆芥 川乌 甘草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渣,不拘时温服。

乌罂散 治诸般头疼不可忍者。

川乌炮,去皮脐 御米壳蜜炒 橘皮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不拘时温服。

韮根丸 治头疼眼睛如刀刺。

全蝎糯米炒 大川芎去皮尖,微炒各等分 右为细末,用韭根取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后用薄荷茶清送下。

乌香散 一名太乙麝香汤。治风邪客于脑,头痛至甚;及偏正头疼,夹脑风,连眉骨项颈上彻腮颐疼痛不可忍者。

草乌生一两,一方盐炒 新芽茶 细辛去苗,各二两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真麝香一捻,同煎八分,去渣,热服。一方无麝,共为细末,茶清调下,食后服。

玉女煎 【《景岳全书》】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目眩,牙疼失血等证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知母 牛膝各钱半 麦冬二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一钱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二三钱尤妙。

双玉散 治热痰,咳嗽喘急,烦渴头痛。

石膏 寒水石等分 右为极细末,每服三钱,人参汤或随证用引调下。

吹鼻六神散 治头脑疼痛。

焰硝提净,五钱 白芷 雄黄另研 乳香制 没药制 薄荷叶各一钱 右为细末,磁罐收贮,左吹左,右吹右,先令病人口含水吹之,其气上行,须臾觉效。或两鼻皆吹之。

六味地黄丸 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眩运。壮水制火之剂也。

熟地黄八两,蒸捣 山茱萸肉 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右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白汤或淡盐汤任下。

四物汤 【《局方》】 治血虚营弱,一切血病眩运,当以此为主。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芍药二钱 水二锺煎服。

三圣散 治男妇头痛不论新久,但夏月欲重绵包裹者并效。

闹杨花净末 槿树花净末,各一钱 大枫子白肉去油,五分 共研,每服六分,葱酒调服,洗浴发汗自愈。

人黄散 【《正传》】 治四时疫疠,大头天行等病。

粪缸碱置风露中,年远者,水飞,一两 甘草三钱 辰砂 雄黄各一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煎薄荷桔梗汤送下。日三五服。煎药甘草、桔梗、茯苓,槁本、白朮各半钱,水煎服。大头天行病,从颐颔肿热者,又名鸬鹚瘟,东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黄芩、酒蒸大黄加减,水煎服。十五六日服小柴胡汤不愈者,仍用陈皮、紫苏发散而愈。又法,酒炒黄芩、黄连为君,炙甘草为佐,水煎细细呷之;再加鼠粘子、酒蒸大黄,煎入芒硝,亦细细频与服之,微利为度。肿减后,去后三味,只服前药。属少阳加瓜篓根,若阳明加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加羌活、荆芥、防风,头痛加黄芩。

三阴煎 【《景岳全书》,下同】 此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头痛目眩等病,故曰三阴。有火者宜一阴煎,无火者宜此主之。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一钱 芍药酒炒 枣仁各二钱 人参随宜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如呕恶者,加生姜三五片;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气虚者,加黄芪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二三钱;如有胀闷,加陈皮一钱;如腰膝筋骨无力,加杜仲、牛膝。

左归饮 此壮水之剂也。凡头目痛眩,系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熟地二三钱或一二两 山药 枸杞各二钱 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茯苓钱半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

五福饮 凡五脏气血亏损而眩运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 熟地黄各随宜 当归二三钱 白朮炒,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或加生姜三五片。凡治气血俱虚等证,以此为主。或宜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

加减一阴煎 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黄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黄三五钱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炙甘草五七分 水二锺煎服。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如小水热濇者,加栀子一二钱;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金水六君煎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头痛目眩等证,神效。

熟地黄三五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 当归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六安煎 治风寒咳嗽,头痛头旋。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 水一锺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月严寒邪盛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者,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若气血不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

和胃饮 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头运腹痛等证。此即平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证,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朮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陈皮 厚朴各一钱半 干姜炮,一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之类,皆可随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清膈煎 治痰因火动,气壅喘满,内热烦渴,上盛眩运等证。

陈皮钱半 贝母二三钱,微敲破 胆星一二钱 海石 木通各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锺;如渴甚者,加天花粉一钱;如热及下焦小水不利者,加栀子一钱半;如热在上焦,头面红赤,烦渴喜冷者,加生石膏二三钱;如痰火上壅,而小水不利者,加泽泻一二钱;如痰火闭结,大便不通,而兼胀满者,加大黄数钱,或(石卜)硝一二钱酌宜用之。

滋阴八味煎 治阴虚火盛,头痛头旋,下焦湿热等证。此方变丸为汤,即名滋阴八味煎。

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丹皮 白茯苓 泽泻 黄蘗盐水炒 知母盐水炒,各三两 熟地黄八两,蒸捣 右加炼蜜捣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滚白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理阴煎 此理中汤之变方也。凡脾肾中虚,以致眩运等证,宜刚燥者,当用理中六君之类;宜温润者,当用理阴大营之类。欲知调补,当先察此。此方通治真阴虚弱,胀满呕秽,痰饮恶心,吐泻腹痛,妇人经迟血滞等症。又凡真阴不足,或素多劳倦之辈,因而忽感寒邪,不能解散,或发热,或头身疼痛,或面赤舌焦,或虽渴而不喜热饮,或背心肢体畏寒,但脉见无力者,悉是假热之证。若用寒凉攻之,必死。宜速用此场,照后加减,以温补阴分,托散表邪,连进数服,使阴气渐充,则汗从阴发,而寒邪不攻自散。此最切于时用者也,神效不可尽述。

熟地黄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干姜炒黄色,一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八分,热服。或加肉桂一二钱。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阴煎;再加人参,即名六味回阳饮,治命门火衰,阴中无阳等证。若风寒外感,邪未入深,但见发热身痛,脉数不洪,凡内无火证,素禀不足者,但用此汤,加柴胡一钱半或二钱,连进一二服,其效如神。若寒凝阴盛,而邪有难解者,必加麻黄一二钱,放心用之;或不用柴胡亦可,恐其清利也。此寒邪初感温散第一方,惟仲景独知此义。第仲景之温散,首用麻黄、桂枝二汤。余之温散,即以理阴煎及大温中饮为增减。此虽一从阳分,一从阴分,其迹若异,然一逐于外,一托于内,而用温则一也,学者当因所宜酌而用之。若阴胜之时,外感寒邪,脉细恶寒,或背畏寒者,乃太阳少阴证也,加细辛一二钱,甚者再加附子一二钱,真神剂也。或并加柴胡以助之,亦可。若阴虚火盛,其有内热,不宜用温,而气血俱虚,邪不能解者,宜去姜桂,单以二味加减与之,或止加人参亦可。若治脾臂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者,于前方加茯苓一钱半,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若泄泻不止,及肾泄者,少用当归,或并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若腹有胀滞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头重头眩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朮土炒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锺半煎服。

内疏黄连汤 【《保命集》,下同】 治脑疽呕呃,心逆发热而烦,脉沉而实,肿硬水闷,而皮肉不变色,根深大,病在内,脏腑秘濇。当急疏利之。

黄连 白芍药 当归身 槟榔 木香 黄芩 薄荷 桔梗 甘草 山栀各一两 连翘二两 右除槟榔、木香二味为细末外,并銼,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先吃一二服;次每服加大黄一钱,再服加一钱,以利为度。如有热证,止服黄连汤;大便秘濇,加大黄;觉无热证,少煎内托复煎散,时时服之。如实无热及大小便通,止服复煎散;稍有热证,却服黄连汤;秘则加大黄。如此内外皆通,营卫和调,则经络自不遏绝矣。

内托复煎散 治脑疽焮肿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脉多浮,痛在皮肉,邪气盛则必侵于内,急须内托以救其里也。

黄芪 芍药 黄芩 白朮土炒 茯苓 人参 甘草 柳桂 地骨皮 防己 当归各一两 防风二两 右(口父)咀,先煎苍朮一斤,用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朮滓,入前药十二味,再煎至三四盏,绞取清汁,作三四服,终日服之。又煎苍朮滓为汤,去滓,再依前煎服十二味滓。此除湿散郁热,使胃气和平。如或未已,再作半料服之。若大便秘及烦热,少服黄连汤。如微利及烦热已过,却服复煎散半料。如此使营卫俱行,邪气不能内侵也。

当归黄芪汤 治头项疮疡,脏腑已行,而痛不可忍者。

当归 黄芪 地黄 地骨皮 川芎 芍药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一两,水一碗,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如发热者加黄芩;烦热不能卧者加栀子。如呕,是湿气侵胃也。

升麻牛蒡子散 治时毒头面肿,及项胸膈有疮,脉浮洪表候者。

升麻 牛蒡子 桔梗 生甘草 葛根 元参 麻黄 连翘各一钱 右口 父咀,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取微汗。

二神丸 治脑疽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大便溏泄,必服之。

破故纸四两,微炒黄色 肉果肥大者,二两,生用 用大枣四十九枚,老生姜四两,切片,水浸,枣姜煎至水干为度,取枣肉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汤空心送下。

隔蒜灸法 治一切疮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

大蒜去皮,切,三文钱厚 右安疮头上,用艾壮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杀其大势,不能为害。如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如不痛或不作脓,及不起发,或阴疮,尤宜多灸。灸而仍不痛不作脓不起发者,不治,此气血虚极也。

十宣散 治头疮脉缓濇,身倦怠,恶寒,或脉弦,或紧细者,皆宜用之。散风寒,助阳气也。

人参 当归酒拌 黄芪盐水炒,各一钱 白芷 川芎 甘草炙 桔梗各一钱 厚朴姜制,五分 防风 肉桂各三分 作一剂,水二锺,煎八分服。

槐花酒 治发背脑疽,及一切疮毒,不问已成未成,但焮痛者并治之。用槐花四五两,微炒黄,乘热入酒二锺,十余沸,去渣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

清凉饮 治积热脑疮,烦躁饮冷,焮痛脉实,大便闭结,小便赤濇。

大黄炒 赤芍药 当归 甘草各二钱 作一剂,用水二锺,煎八分,食前服。

仙方活命饮 治脑疽未作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排脓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穿山甲蛤粉炒黄色 甘草节 防风 赤芍药 没药 白芷 当归尾 乳香 皂刺炒,各一钱 天花粉 贝母各八分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作一剂,用酒一碗,同入瓶内,纸糊瓶口,弗令泄气,慢火煎数沸去渣,分病在上下,食前后服之。能饮酒者,再饮二三杯尤好。

人参败毒散 治脑疽焮痛发寒热,或拘急头痛,脉数有力。

人参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白茯苓 桔梗 枳壳 川芎 甘草各钱 作一剂,用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五香连翘汤 治脑疽,初觉一二日,便厥逆,咽喉闭塞,寒热。

沉香 木香 麝香另研 连翘 射干 升麻 丁香 独活 桑寄生 甘草炙各一钱 大黄 木通 乳香各一钱五分每服五钱,水一锺,煎八分,温服取利。

托里散 治脑疽,饮食少思,或不腐,不收敛。

人参 黄芪盐水拌炒 川芎 白朮炒 茯苓 当归酒拌 芍药各一钱 厚朴姜制 白芷 甘草各五分 作一剂,水二锺,煎八分服。

加减八味丸 治脑疽痊后,及将痊,口干渴,甚则舌或生黄,及未患先渴,此肾水枯竭,不能上润,以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既济,故心烦躁作渴,小便频数,或白浊阴痿,饮食不多,肌肤渐消,或腿肿脚先瘦,服此以生肾水,降心火,诸证顿止。

五味子炒,二两半 山茱萸肉酒浸,杵膏 山药各一两 熟地八两,酒拌,铜器蒸半日,捣膏 丹皮 桂心去皮 泽泻切片,蒸焙白茯苓各半两 为细末,入二膏,加炼蜜少许,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未言语前,或空心,用盐汤送下。

参苓白朮散 治头疮,脾胃不和,饮食不进,或呕吐泄泻。凡大病后,皆宜服此药,以调理脾胃。

人参 白茯苓 白扁豆姜汁拌炒 薏苡仁炒 白朮土炒 莲肉去心皮 砂仁炒 桔梗炒 山药 甘草炙,各二两 为细末,每服三钱,用石菖蒲煎汤下。

托里消毒散 治头疮已攻发不消者,宜服此药。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易去,新肉易生。如有疮口宜贴膏药,敛即不用,切不可用生肌之药。

人参 黄芪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白芍药炒 川芎 白朮土炒 白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白芷 金银花各七分 作一剂,用水二锺,煎至八分,疮在上下,食前后服之。

八珍汤 调和营卫,顺理阴阳,滋养血气,进饮食,补虚退热,此气血虚之大药也。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药炒 熟地黄 人参 白朮 白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右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葛根牛蒡子汤 治时毒肿痛,脉数而少力者。

葛根 管仲 甘草 江西豆豉 牛蒡子半生,杵炒各二钱 作一剂,水一锺半,煎八分,食后服。

栀子仁汤 治时毒肿痛,大便秘结,脉沉数。

郁金 枳壳麸炒,去穰 山栀仁炒 牛蒡子炒 升麻 大黄煨,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蜜水调下。

五利大黄汤 治时毒焮肿赤痛,烦渴便秘,脉实数。

大黄煨 黄芩 升麻各二钱 芒硝 栀子各一钱二分 作一剂,水一锺半,煎六分,空心热服。

国老膏 治脑疽,及一切痈疽,能消肿逐毒,使毒不内攻,其效不可具述。

甘草大者二斤 右捶碎,河水浸一宿,揉令浆汁浓,去尽筋滓,再用绢滤过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用器收之。每服一二匙,无灰酒或白汤亦可。曾服燥药丹剂者,亦解之。按《本事方》每甘草一斤,分作三服,温酒调下,今云一二匙,恐力少也。

黄连清热消毒散 治脑疽。

黄连 黄芩 黄蘗酒洗 人参 独活 防风 槁本 甘草炙 当归梢 苏木 甘草梢生 陈皮各五分 知母酒炒四分 桔梗 连翘 羌活 防己酒洗 黄芪 当归身酒洗 生地黄酒洗,各一钱 泽泻七分 右俱作一服,水三盏煎,减一半,去滓,入酒少许,再煎,食后温服。投剂之后,不得饮水,必再作脓,效迟。初患三日者,服之立效。

羌活当归汤 治脑疽。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当归身酒浸 炙甘草各一两 防风 栀子仁 羌活 黄蘗酒浸 连翘各五分 泽泻 独活 槁本各三钱 右(口父)咀,分作四服,水一小碗,先浸一时许,入酒一匙,煎至八分,去渣,大温服,食后,日二服,和渣计六服,三日服尽,去渣,清药调下后槟榔散。

槟榔散 治脑疽。

槟榔 右为细末,将羌活当归汤调下。

松脂膏 治头疮,经年月不瘥。

松脂 黄连各七钱半 黄芩 苦参各一两 蛇床子二钱半 大黄 白矾枯,各半两 水银一两半 胡粉半两 合水银,入少水同研,令无星为度。右为细末,研匀,用腊猪脂调敷疮上,大效。

贝母膏 治头(疒秃)疮。

贝母 生半夏 南星 五倍子 白芷 黄蘗 苦参各二钱半 虢丹煅,一钱半 雄黄一钱 右为细末,先以蜂房、白芷、苦参、大腹皮、荆芥煎汤,熏洗拭干,即用蜜水调敷两三次,后干掺药。

加味平胃散 治一切恶疮头上疮。

苍朮二钱 厚朴 陈皮 甘草各一钱 为细末,加入腻粉,清油调敷之,甚妙。

螵蛸散 治头上生疮,俗曰粘疮。

海螵蛸二钱 白胶香 轻粉各半两 为细末研匀,先用清油润疮,后掺药只一上可。

漏芦汤 治头上恶疮,并脑疽。

生黄芪 连翘 沉香 漏芦各一两 粉甘草半两 大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

防风通圣散 治癞头疮。

防风 荆芥 连翘 麻黄 薄荷叶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朮 炒山栀 大黄酒蒸 芒硝各五钱 石膏 桔梗各一两 甘草二两 滑石三两 右为末,酒浸焙干,凡三次,食后白汤调服,日三服,至头有汗效。

万应针头丸 【《济生方》】 治一切脑背疽,恶毒大疮,欲死者,一粒即愈。

麝香二钱 血竭如蜡者用,散者不用,非真也 蟾酥舌试之辣者 轻粉 硇砂各三钱 片脑一钱 蜈蚣一对,全用 右为极细末,炼蜜和丸为剂。如疮有头者,用针头挑破,微有血出,将药一黍米大,放挑开疮内上,用纸花周围唾津,湿贴疮上,不过时刻即愈。忌鸡、鹅、酒、面一切发热之物。

黄连救苦汤 【《外科正宗》,下同】 治脑疽发鬓发颐,及天行时毒,初起憎寒壮热,头面耳项俱肿,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自溃。

黄连 升麻 干葛 柴胡 赤芍药 川芎 归尾 连翘 桔梗 黄芩 羌活 金银花 防风 甘草节各一钱水二碗,煎八分,临服入酒一杯,食后服。

解毒天浆散 治脑疽积毒日深,坚肿木硬,口燥舌干,恶心烦渴,六脉沉实有力,大便闭结不通者,并宜服之。

石决明生研 僵蚕 山甲土炒 连翘 羌活 乳香 甘草 金银花 黄连 当归尾各一钱 天花粉新鲜未晒者,四两,石臼内捣烂,投水一碗,搅匀,绞去渣用 大黄三钱 防风一钱 右花粉净汁一碗半,同药煎至八分,入酒一杯,空心热服。行过三次,方用饮食。忌食煎炒发物。

内托千金散 治脑疽发背诸毒恶疮,已成不消者,服之易溃。

白芍药 黄芪制 川芎 当归 防风 桔梗 人参 天花粉 金银花各一钱 肉桂 白芷 甘草各五分 乳香 没药二味,痛甚,加入 右水二碗,煎八分,临服入酒一小杯,食远服。

回毒银花散 治脑疽,及一切发阴疮,不起,色变紫黑者,急宜服之。

金银花连枝叶,二两 黄芪生四两 甘草生一两 右口 父咀,用细酒二十两,同药入小口砂罐内,密封重汤内煮,尽三香为度。取起滤清服之,盖暖患上,其疮渐渐高肿,此转阴为阳,吉矣。后用托药溃脓,如服后不痛不起,疮头流出黑水,此真阴不治。

梅花五气丹 治脑疽发背,诸般疔肿初起,寒热交作,筋骨疼痛,有似伤风恶心呕吐,但未成脓者,并宜服之。

梅花片 麝香各五分 轻粉 辰砂各六分 乳香 没药 血竭 明雄黄各一钱 真蟾酥二钱,端午日用头男乳头男乳 即初产为男婴之妇女乳汁。调膏 右前药各研极细,对准分数,于端午日辰时制度,候至午时,将上药九味,和入蟾酥膏内,向日丸之,如茄子大,一时内晒干,用川椒二十七粒,灯心二十七段,同药收于磁罐内养之,以蜡封口,不泄药气为妙。凡遇恶疮大毒,开器取出一枚,先用美馔食饱,次用无根水漱净口内,中含水一口,少顷待温,用葱白五寸,同水嚼烂咽下,随将药饼安放舌下,睡于暖处,以被覆盖,药化苦水,徐徐咽之。疮势大者二三饼亦可。药尽,其汗即到如淋,诸病若失。如冬月天寒难汗,噙后将葱白汤催之亦妙。凡治无有不效。如暗疔人所不知觉,及知觉而大危者,毒气入里,人便昏沉,一中便倒,不能依法服药,急用连须葱白七个,煎酒一杯,研药五饼灌下,药气到心,其功如汤泼雪,患者即便苏醒,此为外科第一奇方也。

小保安汤 治脑疽,及一切发已溃流脓时,平常服之,庶不更变。

人参 白朮 当归身 白茯苓 川芎 黄芪 陈皮 桔梗 麦门冬各一钱 半夏 甘草 藿香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茶杯,煎八分,食远服。

大保安汤 治脑项及一切发痈疽恶疮大毒,已溃之后,脓水出多,气血虚弱,精神短少,饮食少思,坐卧不宁,烦躁不眠,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及大病后,虚阳烦渴等证。

人参 白朮 当归 白茯苓 川芎 白芍药 山茱萸肉 黄芪 山药 牡丹皮 熟地黄 五味子各一钱 肉桂 甘草 麦门冬 熟附子各五分 煨姜三片,大枣二枚,莲肉七粒,水煎,食前后服。

阳春酒 治脑疽诸发已溃,流脓腐尽,特脾胃虚弱,肌肉生迟,或气血原不足,以致肉色淡白,不能长发收敛,宜服此酒,生长肌肉,强健脾胃,美悦颜色,滋润皮肤。凡大疮后饮此,不惟却病,亦且延寿。

人参 白朮 熟地黄各五钱 归身 天门冬 枸杞各三钱 柏子仁 远志各二钱五分 右上药用绢袋宽贮,以无灰好酒五斤,磁罐内浸至一伏时,每早午晚各饮一杯,热服。如夏月天炎易坏,不堪久服,将药分作五分,每次用酒一斤,随便浸服亦效。如酒将完,药尚有味,再添酒浸饮之。若药淡无味,不必再浸。

桑木灸法 治诸疮毒,坚而不溃,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

新桑木长七寸,擘指大 一头燃着,向患上灸之,火尽再换。每次灸木五六条,肉腐为度。

神妙拔根方 治脑疽发背阴证初起,不肿高,不焮热,灸不疼,其病将来难愈,必致坏人。十日以前,用铍针当顶插入,知痛处方止,随用蟾酥条,插至孔底,每日二条,膏盖;三日后,加添插药。其根高肿作疼,外用神灯照法,转阴为阳。插照七日,其疮裂缝流脓,至十三日,其根自脱。如日多根深蒂固不能脱者,铍针取之,内用玉红膏。不脱者自脱,不敛者自敛。此法百人百活,再无不愈者。

三品一条槍 上品去十八般痔,中品去五漏翻花瘿瘤气核,下品治痹沥疔疮发背痈疽等证。此为古之三品锭子,药同而分两不同,治病故有分别。今注一条槍本方,三品以上之证,并皆用之,俱各相应。况又药品简易而不繁,是曰三品一条槍之说也。

上品:明矾二两 信石一两五分 雄黄三钱 乳香 没药各三钱五分

中品:白矾二两 信石一两三钱 雄黄二钱 乳香 没药各三钱

下品:白矾二两 信石一两五钱 雄黄一钱 乳香 没药各二钱五分 矾、信二味,共为细末,入小罐内,加炭火煅红,青烟已尽,旋起白烟,片时约上下红彻,住火取罐,顿地上,一宿取出,约有矾、信净末一两,加前雄黄二钱四分,乳香一钱二分,共研极细,厚糊调稠,搓成如线条,阴干。凡遇前证有孔者,纴入孔内。无孔者,先用针放孔窍。早晚插药二次,插至三日后,孔大者每插十余条,插至七日,患孔药条满足方住。以后所患四边,自然裂开大缝,共至十四日前后,其疔核、瘰疬、痔漏诸管,自然落下,随用汤洗,上玉红膏。虚者兼服健脾之药。

玉红膏 治痈疽发背,诸般溃烂等疮,用在已溃流脓时,先用甘草汤洗,再用猪蹄汤淋洗患上,轨绢滤净,用抿脚挑膏于掌,捺化,遍搽新腐肉上,外以太乙膏盖之。大疮早晚洗换二次,内兼服大补脾胃暖药,其腐肉易脱,新肉即生,疮口自敛,此乃外科收敛药中之神药也。

白芷五钱 紫草二钱 甘草一两二钱 归身 白蜡各二两 血竭 轻粉各四钱 麻油一斤 先用当归、紫草、甘草、白芷四味,入油内浸三日,大杓内慢火熬药,微枯色,细绢滤清,将油复入杓内煎滚,下整血竭化尽,次下白蜡,微火亦化。先用茶锺四枚,预顿水中,将膏分作四处,倾入锺内,候片时,方下研极细轻粉,每锺内投和一钱,搅匀,候至一伏时取起。不得加减,致取不效。

败铜散 治蟮拱头,已被后脓水不干,愈之又发,久不收口。

化铜旧罐 右为末,洗挣患上,香油调搽。

太乙膏 治发背痈疽脑疮,及一切恶疮,跌扑伤损,湿痰流毒,风湿风温,通身筋骨走注作痛,内伤风郁,心腹胃背攻刺作疼,腿脚酸软,腰膝无力,汤泼火烧,刀伤棒毒,五损内痈,七伤外证,俱贴伤处。又男子遗精,妇人白带,俱贴脐下。脏毒肠痈,亦可丸服。诸般疮疖血风癞证,诸药不止疼痛者,并效。

肉桂 白芷 当归 元参 赤芍药 生地黄 大黄 土木鳖各二钱 阿魏 没药末各三钱 轻粉四钱 槐枝 柳枝各一百段 血余一两 乳香末五钱 东丹四十两 右上十味,并槐柳枝,用真麻油足秤五斤,将药浸入油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候日数已毕,入洁净大锅内,慢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片时,用布袋滤净药渣,将油秤准足数,将锅展净,复用细绢将油又滤入锅内,要洁净为美。将血余投下,慢火熬至血余浮起,以柳棒搅,看似膏镕化之象,方算熬熟。净油一斤,将飞过黄丹六两五钱,徐徐投入,火加大些。夏秋亢热,每油一斤,加丹五钱。不住手搅,候锅内先发青烟,后至白烟迭迭旋起,气味香馥者,其膏已成,即便住火。将膏滴入水中,试软硬得中。如老加熟油,若稀亦加炒丹,每各少许。渐渐加火,务要冬夏老嫩得宜为佳。候烟尽掇下锅来,方下阿魏,切成薄片,散于膏面上,化尽;次下乳没轻粉搅匀,倾入水内,以柳棍搂成一块,再换冷水浸片时,乘温,每膏半斤,扯拔百转,成块;又换冷水投浸。随用时每取一块,铜杓内复化,随便摊贴,至妙。

天麻饼子 【《疡疡全书》,下同】 治头痛因风火湿痰上攻;及杨梅疮毒所致;兼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肢体烦痛,肌肉蠕动,耳哨蝉鸣,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头风作痛,眉棱骨疼,牙齿肿痛,痰逆恶心,并皆治之。

天麻 草乌汤泡,去皮 川芎 细辛 苍朮 甘草 川乌汤泡,去皮 薄荷 甘松 防风 白芷 雄黄 白附子去皮,各五钱 全蝎三钱 右为细末,寒食面打糊捣稠,如寒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三十饼,食后细嚼,葱头汤送下;属火热痰痛者,茶汤下。甚者日进二服,忌诸般发物。

保安万灵丹 治鬓疽初起,憎寒壮热,头眩恶心,四肢拘急者。

茅朮八两 全蝎 石斛 明天麻 甘草炙 当归 川芎 羌活 荆芥 防风 北细辛 麻黄 川乌汤泡,去皮尖草乌汤泡,去皮尖 何首乌各一两 明雄黄六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药一两分作四丸、一两作六丸、一两作九丸,三等作下,以备年岁老壮,病势缓急取用。预用朱砂六钱,研细为衣,磁罐收贮。如恶疮初起二三日之间,或痈疽已成至十朝前后,但未出脓者,状若伤寒,头疼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恶心呕吐,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又治伤寒四时感冒,传变疫证,但恶寒身热,表证未尽者,俱宜服之。用连须大葱白九枝,煎汤一茶锺,将药一丸,乘热化开,通口服尽,被盖出汗为效。如服后汗迟,再用葱白汤催之,后必汗如淋洗,渐渐退下覆盖衣物,其汗自收自敛,患者自然爽快,其病如失。但病未成者,随即消去;已成者,随即高肿,溃脓。如诸疾无表证相兼,不必发散者,只用热酒化服。此方原载于诸风痈痪门,予每用之发散疮毒,其功甚捷,故移录于此。详观此方,治肿疡甚效者何也?凡疮皆起于荣卫不调,气血凝滞,乃生痈肿。观此药性专发散,又能顺气搜风,通行经络,所谓结者开之。况疮毒又乃日积月累,结聚所发,苟非甘温辛热发泄,以汗疏通,安能得效?所谓发散不远热,正合此方之意无谬也。服后避风,当食稀粥。忌冷物房事。孕妇勿服。

柴胡清肝汤 治鬓疽初起未成者,毋论阴阳表里,俱可服之。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柴胡 黄芩 山栀 天花粉 防风 牛蒡子 连翘 甘草节,各一钱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鼠粘子汤 始鬓疽初起,热多寒少,头眩作痛,口燥咽干,渴常饮冷,二便秘濇,六脉沉实有力,烦闷疼痛者。

鼠粘子 桔梗 当归 甘草梢 赤芍 连翘 元参 地骨皮 防风 天花粉 木通各一钱 大黄炒二钱 水二锺,煎八分,食前服。渣再煎服。

加味逍遥散 治鬓疽七日以上,根盘深硬,色紫焮痛者。

白朮 茯苓 牡丹皮 白芍药 柴胡 陈皮 当归 山栀 贝母 天花粉各八钱 甘草生 红花 羚羊角各五分 水二锺,淡叶二十片,煎八分,食后服。

栀子清肝汤 治少阳经虚,肝火风热上攻,遂成鬓疽,痛连颈项胸乳太阳等处,或寒热晡甚,胸满口苦舌干。

牛蒡子 柴胡 川芎 白芍 石膏 当归 山栀 丹皮各一钱 黄芩 黄连 甘草各五分 水二锺,煎八分食后服。

清肝解郁汤 治暴怒伤肝,忧思郁结,致肝火妄动,发为鬓疽,头眩,痛彻太阳,胸膈痞连两胁,呕酸水,皆服之。

当归 白芍药 茯苓 白朮 贝母 熟地黄 山栀子各一钱 半夏 人参 柴胡 牡丹皮 陈皮 香附 川芎各六分 甘草四分 水二锺,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茯苓内托散 治鬓疽已成,坚而不溃,溃而不敛,气血俱虚,身凉脉细,饮食少思,口淡无味,及形体消瘦者。

归身 黄耆制 川芎 白芍药 陈皮 白朮 山药 熟地 白茯苓 人参各一钱 熟附子 甘草 肉桂 牡丹皮 地骨皮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升阳益胃散 【《正传》】 治一切恶疮发背脑疽等证。

人参 陈皮 独活 防风 防风梢 黄连 黄蘗 苏木 当归梢 汉防己各五分 桔梗 连翘 知母 生地黄 生甘草 黄芩各一钱 炙甘草 羌活 槁本 黄耆各一钱五分 当归三钱 泽泻七分 右细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大盏,浸半日煎至一盏,滴酒数十点,去渣,临卧温服。忌饮水。再作脓,效迟。初患二三日者,服之立消。作脓者,立溃。随病上下,食前后服。

定痛消毒饮 【《疡疡全书》,下同】 治脑疽并一切痈疽,疼痛不禁。

人参 当归 升麻 川芎 白芍药 桔梗 白茯苓 半夏 柴胡 甘草 羌活 防风 白芷 天花粉 枳壳 厚朴 右銼,姜三片,灯心三十茎,空心服。

三香内托散 治证同上。

人参 木香 黄芪炙 厚朴 甘草炙 紫苏 官桂 乌药 白芍药 白芷 川芎 防风 枳壳 乳香 右姜三片,枣二枚,水煎,不拘时服。

围药 治上证毒势散漫。

雄黄末二钱 白芨末一两 右和匀,用蟹捣汁调敷,留孔,时用水润之。

救苦拔毒膏 用敷前证。

雄蜒蚰一二条,以葱白二寸,同捣极烂 雄黄末 白芨末各一钱 和匀敷患处,留孔,干用水润之。何为雄蜒蚰?背上有白纹者是也。对口疮发鬓发疽之证亦治。

败毒流气饮 治证同上。

人参 干葛 枳壳 桔梗 甘草炙 柴胡 细辛 薄荷 川芎 羌活 白芍药 独活 紫苏 天花粉 防风 白芷 右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食后服。

内托流气饮 治前证不消。

人参 木香 黄芪炙 厚朴 甘草炙 紫苏 官桂冬加夏减 槟榔 乌药 枳壳 当归 川芎 芍药 白芷 桔梗 右,姜三片,枣二枚,煎服。一方有细辛、鼠粘、防风,无木香、官桂、槟榔,治证同。或热,加柴胡、黄芩,去官桂。或痛,加延胡索、五灵脂、乳香。或泻痢,加附子、人参、白朮土炒、泽泻。胃气不顺,加陈皮、茯苓、半夏、山药。呕吐,加生姜、藿香。

清心流气饮 治发鬓毒。

茯苓 防风 甘草炙 柴胡 羌活 川芎 紫苏 连翘 赤芍药 人参 白芷 前胡 独活 山栀 右水煎服。

败毒流气饮 治鬓疽。

紫苏 桔梗 枳壳 甘草炙 白芷 川芎 生地黄 干葛 麦冬 当归 白芍药 柴胡 天花粉 鼠粘子 薄荷 右,水煎食后服。

清肝流气饮 治证同上。

桔梗 枳壳 甘草炙 防风 前胡 羌活 生地黄 黄芩 独活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小柴胡 青皮 白茯苓 右,姜三片枣一枚,煎服,仍时时服蜡矾丸。

麦饯散 【《外科正宗》,下同】 治(疒秃)疮头毛脱落,白斑如癣,疮痂垒垒迭起,痒甚犹若虫行。

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 入硫黄细末四两 白砒细末一两,搅匀,待冷取起 再入烟胶半斤 川椒三两 生矾 枯矾各二两 右共碾细末,以葱汤洗沐疮痂洁挣,用麻油调搽,以毡帽戴之,随后作疼发肿,忍之,三日后,其痂渐渐而脱。愈之后不复作,其发亦生。戒诸发物。

诸疮一扫光 治(疒秃)疮发脱作痒。

苦参 黄蘗各一斤 烟胶一升 明矾 枯矾 木鳖肉 蛇床子 硫黄 樟冰 水银 轻粉 点红椒 枫子肉各二两 白砒五钱 右共为细末,每一钱加倒挂尘二分,灯窝宿油调搽,自愈。

润肌膏 治(疒秃)疮干枯,白斑作痒,发脱。

麻油四两 当归五钱 紫草一钱 右同熬药枯,滤净,将油再熬,加黄蜡五钱,化尽,倾入碗内,顿冷,搽擦患上,渐愈矣。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二十八

头门

单方

头痛:八月朔日收取百花头上露,磨墨点太阳穴,立止。点膏肓穴,治劳瘵,谓之天灸。【时珍】

头风脑痛:元精石末入羊胆中,阴干,水调一字,吹鼻中,立止。【《千金方》】

头痛欲死: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炮炙论》】

偏头风痛:硇砂末一分,水润豉心一分,捣丸皂子大,绵包,露出一头,随左右纳鼻中,立效。【《圣惠方》】

头痛头风:如神丹。光明硫黄、硝石各一两,细研,水丸,芡子大,空心嚼一丸,茶下。【《普济方》】

肾虚头痛:用硫黄一两,胡粉为末,饭丸梧子大,痛时,冷水服五丸,即止。

又方:用硫黄末、食盐等分,水调生面糊,丸梧子大,每服薄荷茶下五丸。

又方:用硫黄六钱,乌药四钱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五丸,食后茶清下。

头忽眩运,经夕不瘥,四体渐羸,饮食无味,好食黄土:用朮三斤,曲三斤,捣筛酒,和丸梧子大,每服用二十丸,日三服。忌菘菜桃李青鱼。【《外台秘要》】

脑风头痛不可忍:远志末,(口畜)鼻。 【《宣明方》】

少阳头痛,太阳头痛,不拘偏正:小清空膏,用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二钱,茶酒任下。【东垣】

偏正头风:防风、白芷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茶调下。【《普济方》】

太阳头痛:羌活、防风、红豆等分为末,(口畜)鼻。 【《玉机微义》】

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二个,去皮子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一丸,灌入病人鼻内,随左右,口咬铜钱一个,当有涎出成盆而愈。【《永类方》】

凡人登车船烦闷,头痛欲吐者,宜用徐长卿、石长生、车前子、车下土、李根皮各等分,捣碎,以方囊系半合于衣带及头上,则免此患。【《肘后方》】

头痛欲裂:当归二两,酒一升,煎取六合饮之,日再服。【《外台秘要》】

气虚头痛:川芎为末,腊茶调服二钱甚捷,曾有妇人产后头痛,一服即愈。【《集简方》】

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锺,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方》】

头风化痰:川芎洗切晒干焉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不拘时嚼一丸,茶清下。【经验方】

偏头风痛:京芎细銼,浸酒,日饮之。 【《斗门方》】

风热上冲,头目运眩,或胸中不利:川芎、槐角子名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用茶清调下。胷中不利,以水煎服。【《保命集》】

首风旋运,及偏正头疼,多汗恶风,胸膈痰饮: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宣明方》】

头面诸风:香白芷切,以萝卜汁浸透,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或以(口畜)鼻。 【《直指方》】

偏正头风,百药不治,一服便可,天下第一方也。香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调下。【《谈野翁试效方》】

头痛(口畜)鼻:高良姜生研,频(口畜)即止。【《普济方》】

偏头风痛:荜茇为末,令患者口含温水,随左右痛以左右鼻吸一字,有效。【《经验良方》】

一品丸,治气热上攻,头目昏眩,及治偏正头痛:大香附于,杵去毛,水煮一时,捣晒焙干,研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八分服。女人醋汤煎之。【《奇效良方》】

偏正头风:香附子炒一斤,乌头炒一两,甘草二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葱茶嚼下。【《本事方》】

气郁头痛:用香附子炒四两,川芎藭二两为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下。常服除根明目。华佗《中藏经》加甘草一两,石膏二钱半。【《澹寮方》】

头风睛痛:香附子一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调下。【《圣惠方》】

头风旋运,痰逆恶心懒食:真零陵香、藿香叶、莎草根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下,日三服。【《本事方》】

头风白屑:零陵香、白芷等分,水煎汁,入鸡子白搅匀,敷数十次,终身不生。【《圣惠方》】

又方:水苏煮汁,或烧灰淋汁沐之。 【《普济方》】

头项风强:八月后取荆芥穗作枕,及铺床下,立春日去之,则愈。【《千金方》】

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头目诸疾,一切眼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龙树论》】

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疼:用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食后服二十丸,荆芥汤下。【《圣惠方》】

白菊花酒,治丈夫妇人久患头风眩闷,头发干落,胸中痰壅,每发即头旋眼昏,不觉欲倒者,是其候也。先灸两风池各二七壮,并服此酒及散永瘥。其法:春末夏初,收白菊软苗,阴干捣末,空腹取一方寸匕,和无灰酒服之,日再服,渐加三方寸匕。若不饮酒者,但和羹粥汁服亦得。秋八月合花收暴干,切取三大斤,以生绢袋盛,贮三大斗酒中,经七日服之。日三次,常令酒气相续为佳。【《图经》】

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简便方》】

头风久痛:蕲艾揉为丸,时时嗅之,以黄水出为度。【《青囊杂纂》】

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次上。【御药院方。】

气攻头痛:胡芦巴炒、三棱酒浸焙,各半两,干姜炮二钱半为末,姜汤或温酒,每服二钱。【《济生方》】

痰厥头痛:牛蒡子炒、旋覆花等分为末,腊茶清服一钱,日二服。【《圣惠方》】

头痛连睛: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清调服。 【《医方摘要》】

头面忽肿,热毒风气内攻,或连手足赤肿,触着痛者:牛蒡子根,一名蝙蝠刺,洗凈研烂,酒煎成膏,绢摊贴肿处,仍以热酒服一二匙肿消痛减。【《斗门方》】

头风掣痛不可禁者:牛蒡茎叶捣取浓汁二升,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糖火煎稠成膏,以摩痛处,风毒自散。摩时须极力令热乃效,冬月用根。【《箧中方》】

头风白屑:牛蒡叶捣汁,熬稠涂之,至明日用皂荚水洗去。【《圣惠方》】

诸风头运:苍耳叶晒干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日三服。若吐则以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全好矣。【经验方】

头风热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一夜即愈。【《医方摘元》】

雷头风肿,不省人事:地肤子同生姜研烂,冲酒热服,取汗即愈。【《圣济总录》】

头风白屑: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为末,干糁一夜,篦去。【《圣惠方》】

头风疼痛;葶苈子为末,以汤淋汁沐头三四度,即愈。【《肘后方》】

偏正头痛:鳢肠草,即旱莲草,取汁滴鼻中。 【《圣济总录》】

头风作痛:用蒴藋根二升,以酒二升,煮服,汗出止。【《千金方》】

头风旋运:起倒无定,蒴藋独活白芷石膏各一两,枳实炒七钱半,每服三钱,酒一盏,煎六分服。【《圣惠方》】

脑痛眉痛:谷精草二钱,地龙三钱,乳香一钱为末,每用五分,烧烟筒中,随左右熏鼻。【《圣济总录》】

偏正头痛:用谷精草一两为末,以白面糊调摊纸花上,贴痛处干换。【《集验方》】

偏正头痛:用谷精草末、铜绿各一钱,硝石半分,随左右(口畜)鼻。 【《圣济方》】

湿热眩运不可当者:酒炒大黄为末,茶清服二钱,急则治其标也。【《丹溪纂要》】

风气头痛不可忍者:乳香、蓖麻仁等分,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解发出气甚验。

又方:用蓖麻油纸剪花贴太阳,亦效。

又方:蓖麻仁半两,枣肉十五枚,去核捣涂纸上,卷筒插入鼻中,下清涕即止。【《德生堂方》】

八种头风:蓖麻子刚子各四十九粒,去壳,雀脑芎一大块,捣如泥,糊丸弹子大,线穿挂风处,阴干。用时,先将好末茶调成膏子涂盏内,后将炭火烧前药,烟起以盏复之,待烟尽以百沸葱汤点盏内茶药服之。后以棉被裹头卧,汗出避风。【《袖珍方》】

诸风头痛:藜芦一茎,研末,入麝香少许,吹鼻。

又方:藜芦半两,黄连三分,(口畜)鼻。 【《圣惠方》】

头风头痛:用腊月乌头一升炒,令黄,末之,以绢袋盛浸三斗酒中,逐日温服。

又方:用附子炮、石膏煅等分为末,入脑麝少许,每服五分,茶酒任下。

又方:用附子一枚生,去皮脐,菉豆一合,同入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食菉豆立瘥,每个可煮五次,后为末服之。

风毒头痛,攻注头目,痛不可忍:大附子一枚,炮去皮为末,以生姜一两,大黑豆一合,炒熟,用酒一盏,煎七分,调附末一钱,温服。

又方:治二三十年头风不愈者,用大川乌头生去皮四两,天南星炮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细茶三钱,薄荷七叶,盐梅一个,水一盏,煎七分,临卧温服。

治头痛连睛者:生乌头一钱,白芷四钱为末,茶服一字;仍似末(口畜)鼻,效。

风寒头痛,风寒客于头中,清涕,项筋急硬,胸中寒痰,呕吐清水:用大附子或大川乌头二枚,去皮蒸过,川芎藭、生姜各一两,焙研,以茶汤调服一钱,或銼片,每用五钱,水煎服,隔三四日一服。或加防风一两。

又方:治风寒流注,偏正头痛年久不愈,最有神效,用大附子一个,生切四片,以姜汁一盏,浸炙,再浸再炙,汁尽乃止。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腊茶清调下。忌热物少时。【《三因必效方》】

年久头痛: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经验方】

头风痛,如斧劈难忍:川乌头末,烧烟熏碗内,温茶泡服之。【《集简方》】

痰厥头痛如破,厥气上冲,痰塞胸膈:炮附子三分,釜墨四钱,冷水调服方寸匕,当吐即愈。忌猪肉冷水。

肾厥头痛:大附子一个,炮熟去皮,生姜半两,水一升半,煎分三服。

气虚上壅,偏正头痛不可忍者:大附子一枚,炮去皮脐,研末,葱汁面糊丸菉豆大,每服十丸,茶清下。

蝎附丸,治气虚头痛,最合造化之妙。附子助阳扶虚,锺乳补阳镇坠,全蝎取其钻透,葱涎取其通气。汤使用椒以达下,盐以引用,使虚气下归,对证用之,无不奏效。大附子一枚,剜心令空,入全蝎去毒五枚在内,以余附末,同锺乳粉二钱半,白面少许,水和作剂。包附煨熟,去皮研末,葱涎和丸梧子大,每椒盐汤下五十丸。

肾气上攻,头项不能转移,椒附丸主之。用大熟附子一枚为末,每用二钱,以椒二十粒,用白面填满椒口,水一盏半,姜七片,煎七分,去椒入盐,空心点服,椒气下达,以引逆气归经也。【《本事方》】

偏正头风:草乌头四两,川芎藭四两,苍朮半斤,生姜四两,连须生葱一把,捣烂,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晒干,拣去葱姜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临卧温酒下,立效。【经验方。】

久患头风:草乌头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冷服,更随左右(口畜)鼻。 【《指南方》】

风痰头痛,体虚伤风,停聚痰饮,上驳,头痛或偏或正:草乌头炮去皮尖半两,川乌头生去皮尖一两,藿香、乳香三皂子大为末,每服二钱,薄荷姜汤下,食后服。【《三因方》】

女人血风头痛。草乌头、栀子等分为末,自然葱汁随左右调,涂太阳及额上,勿近眼,避风。

风痰眩运,头痛气郁,胸膈不利: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石膏煅红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胆一钱为末,粟米饭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茶酒任下。【御药院方】

偏正头风:白附子、白芷、猪牙皂角去皮,等分为末,食后茶清服,仰卧少顷。【《本事方》】

痰厥头痛:白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分,生研为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丸菉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济生方》】

风痰头痛不可忍:天南星一两,荆芥叶一两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食后,姜汤下二十丸。

又方:上清丸,用天南星、茴香等分生研末,盐酢煮面糊丸,如上法服。【《经效济世方》】

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敷之,立效。 【《集效方》】

八般头风,二次见效:半夏末,入百草霜少许,作纸捻烧烟,就鼻内(口畜)之,口中含水,有涎,吐去再含。 【《卫生宝鉴》】

头风久痛:莽草煎汤沐之,勿令入目。 【《圣惠方》】

温热头痛:黑牵牛七粒,砂仁一粒,研末,井华水调汁,仰灌鼻中,待涎出即愈。【《圣济总录》】

热病头痛,发热进退:用大栝蒌一枚,去瓤细銼,置磁碗中,用热汤一盏泡之,盖定良久,去滓服。【《圣惠方》】

痰热头风:悬栝蒌一个,赤王瓜子七个焙,牛蒡子焙四两为末,每食后,茶或酒服三钱。忌动风发热之物。

头痛发汗。萆薢、旋覆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散,欲发时以温酒服二钱,暖卧取汗,立瘥。【《圣济总录》,下同】

头风热痛:山豆根末,油调,涂两太阳。

头上白屑:山豆根浸油,日涂之。

洗头风痛:新通草,瓦上烧,存性研末二钱,热酒下。牙关紧者,斡口灌之。

目赤头旋,眼花面肿,风热上攻:用排风子焙,甘草炙,菊花焙,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卧时温水下。

头风脑痛:百灵藤十斤,水一石,煎汁三斗,入糯米三斗,作饭侯冷,拌神曲炒末九两,同入瓮中,如常酿酒,经三五日,更炊糯米冷投之,待熟澄清,每温饮一小盏,服后,浑身汗出为效。【《圣惠方》,下同】

头风白屑:羊蹄草根,杵同羊胆汁涂之,永除。

头上白(疒秃):独根羊蹄,勿见妇女鸡犬风日,以陈酢研如泥,生布擦赤敷之,日一次。【《肘后方》】

头疮不瘥:菖蒲末油调敷之,日三,夜二次。 【《法天生意》】

头上恶疮:以黄泥包豆豉煨熟,取出为末,以莼菜油调敷之。【《保幼大全》】

头风白屑:瓦松曝干,烧灰淋汁,热洗,不过六七次。【《圣惠方》】

头面诸疮:芝麻生嚼敷之。 【《普济方》】

头皮虚肿,薄如蒸饼,状如裹水以口嚼小麦面敷之,良。【《梅师方》】

头风畏冷:荞麦粉二升,水调作二饼更互合头上,微汗即愈。【《怪证奇方》】

头风风眼:荞麦作钱大饼,贴眼四角,以米大艾炷灸之,即效如神。

头风头痛:大豆三升,炒熟,至微烟出,入瓶中,以酒五升沃之,密封七日,温服。【《千金方》,下同】

头风疼痛:豉汤洗头避风取汗,瘥。

茯苓酒,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用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之。

黄卷散,治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闭濇,用大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为末,食前温水服一匙,日二服。【《普济方》】

菊花酒,治头枫,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

头风苦痛:用大蒜七个,去皮,先烧红地,以蒜逐个于地上磨成膏子,却以僵蚕一两,去头足,安蒜上,碗覆一夜,勿令透气,只取蚕研末,(口畜)入鼻内,口中含水,甚效。

头风作痛:芸薹子一分,大黄三分为末,(口畜)鼻。

偏正头痛: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王荆公病头痛,有道人传此方,移时遂愈也。以此治人,不可胜数。【《如宜方》】

年久头风:莱菔子生姜等分,捣取汁,入麝香少许,(口畜)入鼻中,立止。 【《普济方》】

头运吐逆,胃冷生痰也。用川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水一锺半,煎减半服,累用有效。【《传信适用方》】

一切头疮鸡肠草烧灰和盐敷之。 【孟诜《食疗》】

风痰头痛:苦瓠膜取汁,以苇管灌入鼻中,其气上冲脑门,须臾恶涎流下,其病立愈,除根,勿以昏运为凝。干者浸汁亦效。其子为末,吹入亦效。年久头风亦愈。【《普济方》】

脑漏流脓:破瓢白鸡冠花、白螺蛳壳,各烧存性等分,血竭、麝香各五分为末,以好酒洒湿,熟艾连药揉成饼,贴在顶门上,以熨斗熨之,以愈为度。

头面风肿:杏仁捣膏,鸡子黄和杵涂帛上厚裹之,干则又涂,不过七八次,愈也。【《心镜》】

痰厥头痛如破者:乌梅肉三十个,盐三撮,酒三升,煮一升,顿服取吐,即愈。【《肘后方》】

风虚头痛欲破:杏仁去皮尖,晒干研末,以水九升研,滤汁煎如麻腐状,取和羹粥食之。七日后,大汗出,诸风渐减。此法神妙,可深秘之。须慎风冷猪鸡鱼蒜酢。【《千金方》,下同】

风袭脑疼,项强:穿土地作坑,煅赤,以水洒之,令冷,铺生桃叶于内,卧席上,以项着坑上蒸,至汗出,良久即瘥。

头项强痛,乃肝肾二脏受风也。用宣州木瓜二个,取盖去瓤,没药二两,乳香二钱半,二味入木瓜内,缚定,饭上蒸三四次,烂研成膏,每用三钱;又入生地黄汁半盏,无灰酒二盏,暖化温服。

白秃头疮:干桃一两,黑豆一合为末,腊猪脂调搽患上。

头痛不止:杨梅为末,以少许(口畜)鼻取嚏,妙。

头上痜疮:三月三日收未开桃花阴干,与桑椹赤者等分作末,以猪脂和,先取灰汁洗去痂,即涂之。【《食疗》】

头风作痛:杨梅为末,每食后薄荷茶服二钱,或以消风散同煎服,或同捣末,以白梅肉和丸弹子大,每食后葱茶嚼下一丸。【《朱氏集验》】

头上肥疮:一百五日,寒食节,收桃花为末,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甚良。【崔元亮《海上方》】

头面癣疮:生白果肉,切断频擦,取效。 【《邵氏经验方》】

头上白秃:花椒末猪脂调敷,三五度便愈。

头风作痛:吴茱萸煎浓汤,以新棉染频拭发根,良。【《千金翼方》】

气虚头痛: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烧烟熏之,晒干,乳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煎服,立效。【《医方大成》】

湿家头痛:瓜蒂末一字,(口畜)入鼻中,口含冷水、取出黄水,愈。 【《活人书》】

头脑鸣响,状如虫蛀,名天白蚁:以茶子为末,吹入鼻中,取效。【《医方摘要》】

偏头痛:黄蜡三两镕化,以纸阔二寸,长五寸,在蜡上拖匀,蕲艾薄铺于上,卷为筒,左痛插右耳,右痛插左耳,中火燃之,烟气透脑,痛即止,至重不过二次。【《急救方》】

偏正头风,天阴风雨即发:桂心末一两,酒调,涂于额上及顶上。【《圣惠方》】

气厥头痛:不拘老少及产后头痛,天台乌药、川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腊茶清调下,产后铁锤烧红,淬酒调下。【《济生方》】

头目风热上攻:用龙脑末半两,南硼砂末一两,频(口畜)两鼻。 【御药院方】

头脑疼痛:片脑一钱,纸卷作捻,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寿域方》】

卒病头痛:皂角末,吹鼻取嚏。 【《斗门方》】

头风白屑:桑灰淋汁,沐之神良。 【《圣惠方》】

头风白屑:楮木作枕,六十日一易新者。 【《外台》】

风痰头痛不可忍:栀子末和蜜浓,傅舌上,吐即止。【《兵部手集》】

头风疼痛:白棘倒钩四十九个,烧存性,丁香一个,麝香一皂子大为末,随左右(口畜)鼻。 【《圣惠方》】

风虚眩运:大头鹰闭杀,去毛煮食,以骨烧存性,酒服。【《便民食疗》】

头风疼痛:蚱蝉二枚,生研,入乳香朱砂细末各半分,丸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左右纳鼻中,出黄水为效。【《圣济总录》】

头风旋运:蝉壳一两,微炒为末,非时酒下一钱,白汤亦可。【《圣惠方》】

偏正头痛久不除者:晴明时,将发分开,用麝香五分,皂角末一钱,薄纸裹置患处,以布包炒盐于上熨之,冷则易,如此数次,更不再发。【《简便单方》】

老人风眩:用白羊头一具,如常治食之。

头目虚运:车风一个,即鹰头也,去毛焙,川芎一两为末,酒服三钱。【《选奇方》】

太阳中暍,身热头痛,而脉微弱,此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瓜蒂二七个,水一升,煮五合,顿服取吐。【《金匮要略》】

风热头痛:地龙炒研,姜汁半夏饼、赤茯苓等分为末,一字至半钱,生姜荆芥汤下。【《普济方》】

头风疼痛:龙珠丸用五月五日,取蚯蚓和脑麝,杵丸梧子大,每以一丸纳鼻中,随左右先涂姜汁在鼻,立愈。【《总录》】

偏正头痛不可忍者:《圣惠方》龙香散,用地龙去土焙,乳香等分为末,每以一字作纸捻,灯上烧烟以鼻嗅之;或每用一捻,于香炉上慢火烧之,以纸筒引烟入鼻熏之,口噙冷水,有涎吐去,仍以好茶一盏点呷,即愈。

头风白屑作痒:狗头骨烧灰,淋汁沐之。 【《圣惠方》】

头风痹痛:用腊月乌鸡屎一升,炒黄为末,绢袋盛渍五升酒中一七,温服令醉。【《千金方》】

头风白屑:新下乌鸡子三枚,沸汤五升,搅作三度沐之,甚良。【《集验》】

头风掣疼:湖南押衙颜思退传方,用蜡二斤,盐半斤,香油一两,相和于旋锣中,镕令相入;捏作一兜鏊,势可合脑大小,盖至额,其痛立止也。【经验方】

头风白屑:乌羊屎煎汁洗之。 【《圣惠方》】

雷头风病:羊屎焙研,酒服二钱。 【《普济方》】

头上疮癣:蜂房研末,腊猪脂和涂之,效。 【《圣惠方》】

头身俱痛:烦闷者用头垢豆许,水服囊盛,蒸豆熨之。【《肘后方》】

偏正头风,不拘远近,诸药不效者,如神。用白芷、芎藭各三钱为细末,以黄牛脑子调,二末入于瓷器内,加酒顿熟,乘热食之,尽量一醉,醒则其病如失,甚验。【《保寿堂方》】

头上生疮:海螵蛸、白胶香各二钱,轻粉五分为末,先以油润净,乃搽末二三次,即愈。【《卫生易简方》】

八般头风:黄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调服二钱。

偏正头风,并夹头风,连两太阳穴痛:用白僵蚕为末,葱茶调服方寸匕。【《圣惠方》】

叶椿治头风,用白僵蚕、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临卧时,茶服,日二服。

卒然头痛:白僵蚕为末,每用熟水调下二钱,立瘥。【《斗门方》】

赤痜头疮出脓,昼开夜合:马蹄烧灰,生油调涂,神效。【《圣惠方》,下同】

头风白屑作痒:蚕沙烧灰淋汁洗之。

头痒生疮:白鸽屎五合,酢煎二三沸,杵烂敷之,日三上。

头疮白秃:鸽屎研末敷之,先以酢泔洗净亦可,烧研掺之。

头疮热疮,风湿诸毒:用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掺之,脓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调涂。【《卫生易简方》】

鬼舐头疮:取小儿屎和腊猪脂敷之。 【《千金方》】

头痛至极:童便一盏,豉心半合,同煎至五分,温服。【《圣济总录》】

头痛不可忍方:大蒜一颗,去皮,研取自然汁,令病人仰卧垂头,以铜箸点少许,滴入鼻中,急令(口畜)入脑,眼中泪出,瘥。 【《奇效良方》,下同】

治头痛方:水调决明子末,贴两太阳六。一方作枕,去头风明目。

治偏头疼方:郁金一颗,苦壶卢子一合,为细末,用白绢子裹药末一钱,于新汲水内浸过,滴向患处,鼻中得黄水出,即瘥。

箧中方治头风及脑掣,痛不可忍者,以此膏摩之,极效。方用牛蒡华捣取浓汁二升,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慢火熬令稠成膏,以摩痛处,其风毒自散,亦治时行头痛。摩时须令极热,乃得速效。冬月无苗,以根代之。

雷头风方歌曰:雷头风发听斯言,猪粪将来不用钱,细捣罗为极细末,温酒调下便安然。

秘方:贴头风热痛,用大黄(石卜)硝各等分为末,井底泥和捏作饼,贴两太阳穴。

又方:治头目眩运,大黄、荆芥穗、防风各等分,水煎服,以利为度。

又方:治失血过多,眩运不醒,芎藭、当归酒浸等分,每服四钱,水煎温服。甚者加附子。

卒头痛如破,非冷非风,是胸膈有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即差。单煮茗,饮一二升,须臾吐;吐毕又饮,如此数过,须吐痰涎尽乃止,不损人,待渴即差。【《本草》,下同】

偏正头痛: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羊胆汁丸芥子大,每新汲水化一丸,注鼻中(口畜)之,名一滴金。 【《普剂方》】

偏正头风,气上攻不可忍:用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为末,酒调摊,贴太阳穴上。【《德生堂经验方》】

癞头疮:用黄连末傅之,累效。 【《准绳》】

眉棱骨痛,属风热与痰:白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丹溪篡要》】

治风头眩,心肺浮热,手足无力,筋骨烦疼,言语似濇,一身动摇:用乌驴头一枚,揉洗如法,蒸令极熟,细切,更与豉汁内煮着,五味调点,少酥食之,效。【《奇效良方》,下同】

偏正头疼方歌曰:白芷经痛日晒香,草乌等分炒令黄。半钱细末葱茶点,此是头疼决捷方。

又方歌曰:老少头风总一般,良姜细辛等僵蚕。白梅汤点三分许,纔发之时服便安。【《儒门事亲》,下同】

头痛不止:丁香一钱,白芷半两,瓜蒂一两,为细末,每用半字吹入鼻中,即瘥。

头风方:苦丁香、川芎、藜芦各等分,右为细末,噙水鼻内(口畜)之。

治头风方:服荆沥不限多少,取瘥止。 【《千金方》,下同】

又方:七月七日,麻勃三斗,麻子一石,末相和蒸之,沸汤一石五斗三遍淋之,煮取一石,渍神曲二十斤,令发酿,黍米两石五斗,熟封三七日,服清一升。百日,身中濇皮八风,胸膈五脏,骨髓伏风,百病悉去。

治卒中恶风头痛方:捣生乌头,以大酢和涂,放布上薄痛处,须臾痛止,日夜五六薄,遂痛处薄之。捣乌头须去皮。

又方:盐一升为末,以麻油二升,煎一宿,令消尽,涂头。石盐尤良。

又方:芥子为末,酢和敷头一周时。

又方:蜀椒二升,以水煎取汁,沐发,良。

治头项强,不得顾视方:蒸好大豆一斗,令变色,内囊中枕之。

枕头方,治头风头痛,百药不效者。食茱萸叶,细銼洒酒拌匀,以绢袋盛之,于甑中蒸熟,乘热分作二包,更换枕头,以效为度。

又熨法:治风头痛,虽重绵厚帛,不能御风寒者。艾叶揉如绵,用帛夹住,包头上,用熨斗熨艾,使热气入内,良久即愈。

治偏头风痛:雄黄、细辛等分为末,左边痛嗅入右鼻,右边痛嗅入左鼻,立效。【《斗门方》,下同】

治头风:端午日采苍耳二两,茵陈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热酒或茶调下。

治头痛:苍耳、川芎、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临卧,茶清调下。

熊脑髓作油摩头,可去白屑。 【《本草》,下同】

脑缝开裂方:人大热发头热者,令脑缝裂开,取黑虱三五百枚,捣碎敷之。

治头上风屑,极燥痒无时,毗乃气虚风邪,侵于皮表而生。用藜芦不拘多少为末,先洗头,须避风,候未至十分干时,用末糁之。需用入发至皮,方得紧缚之。两日夜,次日即不燥痒。如尚有些少,可再用一次,立效。【《本事方》】

头上生疮如癞:防风通圣散为末,酒浸焙三次,食后白汤调服,日三。【《丹溪心法》下同】

癞头疮方:盐汤温洗净,以一上散敷之,久不愈者神效。

癞头疮,宜服酒归饮,外用雄黄水银等分为末,腊猪脂半生半熟调敷之。湿烂者,燕窝土黄蘗为末,干糁。【《入门》】

白秃头疮:宜神应膏。 【《医鉴》】

头面疮:密陀僧、硫黄各一钱,轻粉少许,右为末,猪脂调敷。【《丹溪心法》,下同。】

头面疮:以腊月马脂油,涂擦极妙。

头面疮:松皮灰五钱,黄丹白胶香各二钱半,枯白矾大黄黄蘗各一钱二分。右为末,热油调敷。

大头天行:僵蚕一两,锦纹大黄二两,姜汁丸弹子大,新汲泉水,和生蜜调服。外用井底泥调大黄、芒硝末敷之。

头重如山:用羌活根烧三钱,连翘三钱,红豆钱半。右为末,(口畜)鼻。若为饮除湿药则过,所诛罚无过,故于鼻取之,犹鸟在高巅之上,必射而取之也。 【东垣】

壮实人气实有痰,或头痛或眩运:大黄酒浸三次为末,茶调服。【《丹溪心法》】

头疮方:用好紫霄炭烧通红,入水淬之,又烧又淬,以水热为度,取所淬之水,日日洗之,使热毒宣发而愈。外以胡荽子、伏龙肝、悬龙尾、黄连、白矾为末,调敷。又服酒炒通圣散,效。悬龙尾,屋梁尘也。

白秃腊梨:灰窑内烧过红土墼四两、百草霜一两、雄黄一两、胆矾六钱、榆皮三钱、轻粉一钱,为末,猪胆汁调,剃头后搽之,百发百中,神方也。土墼乃烧石灰窑中,流结土渣也,轻虚而色赭。【《积德堂方》】

头疮白秃:取牛皮灶岸为末,麻油调涂,或和轻粉少许。

白秃头疮:百草霜和猪脂涂之。又头上诸疮,以酢汤洗净,百草霜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立愈。【《证类本草》】

治赤发秃落:油磨铜钱末,涂之即生。 【《普济方》】

头上生虱:铜青、明矾末掺之。 【《摘元方》,下同】

头上生虱:水银和蜡烛油揩之,一夜皆死。

头上生虱:银朱浸酢,日日梳头。

又方:包银朱纸以碗覆烧之,茶清洗下,烟子擦之,包头一夜,至旦,虱尽死。【《积德堂方》】

白秃头苍:雄黄猪胆汁和涂之。 【《圣济录》】

干湿头疮;白矾半生半煅酒调涂之。 【《生生编》】

白秃头疮:皂矾、楝树子烧研搽之。 【《普济方》】

头疮白秃:贯众白芷为末,油调涂之。

又方:贯众烧末,油调涂。

小儿秃疮:白头翁根捣敷一宿,作疮半月愈。 【《肘后方》】

白秃惨痛:陈香薷二两,水一盏,煎汁三分,入胡粉、猪脂半两,和匀,日日涂之。【《子母秘录》】

白秃头疮:五月收漏芦草烧灰,猪膏和涂之。 【《圣济总录》】

白秃头疮:葶苈末涂之。 【《圣惠方》】

白秃头疮:粪篮煎汁频洗。 【《圣济录》】

白秃头疮:藜芦末猪脂调涂之。 【《肘后方》】

头生虮虱:藜芦末掺之。 【《直指方》】

小儿白秃疮:鸡窝草和白头翁花烧灰,腊月猪脂和敷之,以酢泔洗净。

眉炼头疮:用小麦烧存性为末,油调傅。 【《儒门事亲》】

头疮生蛆:头皮内时有蛆出,以刀刮破,挤丝瓜叶汁搽之,蛆出尽,绝根。【《小山怪证方》】

小儿白秃疮:方用吴茱萸盐腌过,炒研酢和涂之。 【《活幼口议》】

鸡屎白秃:甜瓜蔓连蒂,不拘多少,以水浸一夜,砂锅熬取苦汁,去渣再熬,如饧盛收,每剃去痂疕洗净,以膏一盏,加半夏末二钱,姜汁一匙,狗胆汁一枚,和匀涂之,不过三上。忌食动风之物。【《儒门事亲》】

发毛毒疮,生头中,初生如蒲桃,痛甚:黄蘗一两,乳香二钱半,为末,槐花煎,水调作饼,贴于疮口。【《普济方》】

头痒生疮:楸叶捣汁,频涂。 【《圣惠方》】

头耳诸疮,眉癣燕窝疮:并用肥皂煅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香油调涂之。【《摘元方》】

腊梨头疮:不拘大人小儿,用独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入巴豆二枚,扎定盐泥包,煅存性,入槟榔、轻粉五七分,研匀,香油调搽。先以灰汁洗过,温水再洗拭干,乃搽,一宿见效,不须再洗。【《普济方》】

白秃头癣:熊白敷之。

细辛主风头痛脑痛,治头面风不可阙也。又治足少阴肾经,苦头痛,煎服末服皆佳。

川芎治厥阴经头痛在脑,偏头痛,细銼酒浸服之,或煎服,或末服并佳。又主风邪,入脑头痛,治头面风不可阙也。

防风主大风头眩痛,又主头面去来风,煎服末服皆佳,治上部风邪之仙药也。【《汤液》,下同】

葛根主伤寒中风头痛,煎服之效,乃阳明经头痛药也。

甘菊治风眩头痛,取花为末酒,调服一钱,日再服,或多取酿酒或浸酒服之,又取嫩茎叶作羹,作菜食,亦良。白菊尤佳。

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煎服末服并佳。

麻黄,主风寒头痛,去节煎服。 【《本草》】

槁本,治巅顶痛,脑齿痛,引诸药至顶上,煎服末服并佳。【《丹溪心法》】

半夏主头眩,足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煎服之。【东垣】

蔓荆子,主风头痛脑鸣,煎服之。 【《本草》】

蔓荆子,太阳经头痛之要药,能散风邪,除头昏目暗。【《丹溪心法》】

山茱萸,主头风脑骨痛,又治肝虚眩运,乃肝脏药也,煎服之。【《本草》,下同】

羌活,治贼风头痛眩运,乃太阳头痛主药也。又主风毒头连齿痛,銼煎服之。

荆芥,治头风,荆芥穗、石膏煅等分为末,每二钱以姜葱煎水调下,名荆芥散。

葱白连须者,治伤寒头痛,煎服出汗即效,太阳经药也。

绿豆治头风头痛,作枕枕之佳。

薄荷治头风,又治风热头痛,为清上切要药,煎服末服并佳。

石膏治热厥头痛,阳明头痛,大效。石膏、川芎、白芷等分为末,每三钱,茶清调下,名石膏散。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二十九

头门

针灸

《素问》曰: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

刺头,中脑户,入脑者死。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以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灵枢》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

其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热病头痛,颞颥,目瘈,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

厥头痛,头脉动,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

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

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

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

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目巟)(目巟)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奇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补足外踝下留之。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

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营输。

甲乙日自乘,无刺头。

《甲乙经》曰:头痛,目窻及天冲、风池主之。

厥头痛,孔最主之。

厥头痛,面肿起,商丘主之。

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

头痛身热,鼻窒,喘息不利,烦满,汗不出,曲差主之。

头痛目眩,颈项强急,胸胁相引,不得倾侧,本神主之。

头项痛重,暂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

头项恶风,汗不出,凄厥,恶寒,呕吐,目系急,痛引頞,头重项痛,玉枕主之。

颊清不得视,口沫泣出,两目眉头痛,临泣主之。

脑风头痛,恶见风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承灵主之。

头痛身热,引两颔急,脑空主之。

头重目瞑,凄厥寒热,汗不出,陶道主之。

身热头痛,进退往来,神道主之。

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瘈瘲,寒热,汗不出,恶寒里急,腰腹相引痛,命门主之。

颈项痛不可以俯仰,头痛,振寒,瘈瘲,气实则胁满侠脊,有并气热,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

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

热病头痛身重,悬颅主之。

善嚏头痛身热,颔厌主之。

热病头痛,引目外眦而急,烦满,汗不出,引颔齿面赤皮痛,悬厘主之。

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悬厘主之。

头目瞳子痛,不可以视,挟项强急,不可以顾,阳白主之。

头风痛,鼻鼽衄,眉头痛,善嚏,目如欲脱,汗出,寒热,面赤,颊中痛,项椎不可左右顾,目系急,瘈瘲,攒竹主之。

头眩病,身热,汗不出,上脘主之。

头痛振寒,清冷渊主之。

头痛项背急,消泺主之。

风眩头痛,少海主之。

热病先头重额痛,烦闷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胸满,两颔痛甚,善泄,饥不欲食,善噫,热中足清,腹胀,食不化,善呕,泄有脓血,若呕无所出,先取三里,后取太白、章门主之。

厥头痛,面浮肿,烦心,狂见鬼,善笑不休,发于外有所大喜,喉痹不能言,丰隆主之。

头重鼻鼻 丑,及瘈瘲,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

暴病头痛,身热,痛肌肉动,耳聋恶风,目眦烂赤,项不可以顾,髀枢痛泄,肠澼,束骨主之。

头痛颜青者,顖会主之。

风眩引颔痛,上星主之。取上星者,先取譩嘻,后取天牖、风池。

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百会主之。

风眩目眩,颅上痛,后顶主之。

头重顶痛,目不明,风到脑中寒,重衣不热,汗出头中,恶风,刺脑户主之。

头痛项急,不得倾倒,目眩,鼻不得喘息,舌急难言,刺风府主之。

头眩目痛,头半寒,玉枕主之。

脑风,目瞑,头痛,风眩,目痛,脑空主之。

头痛引颈,窍阴主之。

风头耳后痛,烦心,及足不收,失履,口喎僻,头项摇瘈,牙车急,完骨主之。

眩头痛重,目如脱,项似拔,狂见鬼,目上反,项直不可以顾,暴挛,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

眩头痛,刺丝竹空主之。

神庭,禁不可刺。

上关,禁不可刺深,深则令人耳无所闻。

颅息,刺不可多出血。

左角,刺不可久留。

人迎,刺过深杀人。

头维,禁不可灸。

承光,禁不可灸。

脑户,禁不可灸。

风府,禁不可灸。

喑门,禁不可灸。

丝竹空,禁不可灸。

神庭,在发际直鼻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禁不可刺,令人癫疾,目失精。灸三壮。

曲差,一名鼻冲,侠神庭两旁各一寸五分,在发际是太阳脉气所发,正头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壮。

本神,在曲差两旁各一寸五分,在发际,足少阳阳维之会,刺入三分,灸三壮。

头维,在额角发际,侠本神两旁各一寸五分,足少阳阳维之会,刺入五分,禁不可灸。

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顖会,在上星后一寸骨间陷者中,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前顶,在顖会后一寸五分骨间陷者中,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百会,一名三阳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督脉足太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三壮。

后顶,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脉气所发,刺入四分,灸五壮。

强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五分,督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灸五壮。

脑户,一名匝风,一名会额[会额 据《外台》卷三十九,作「合颅」。],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此别脑之会,不可灸,令人喑。

风府,一名舌本,在顶上,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其肉立下,督脉阳维之会,禁不可灸,灸之令人喑,刺入四分,留三呼。

五处,在督脉旁,去上星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三分,不可灸。

承光,在五处后二寸,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禁不可灸。

通天,一名天臼,在承光后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络却,一名强阳,一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三分三分 据《素问》水热穴论王冰注及《千金》卷二十九作「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留五呼,灸三壮。

玉枕,在络却后七分,侠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发际三寸,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皆三呼,灸三壮。

临泣,当目上眦,直入发际五分陷者中,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五壮。

目窻,一名至荣,在临泣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刺入三分,灸五壮。

正营,在目窻后一寸,足少阳阳维之会,刺入三分,灸五壮。

承灵,在正营后一寸五分,足少阳阳维之会,刺入三分,灸五壮。

脑空,一名颞颥,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刺入四分,灸五壮。

天冲,在耳上如前三分,刺入三分,灸三壮。

率谷,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嚼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三壮。

曲鬓,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者中,鼓颔有空,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三壮。

浮白,在耳后,入发际一寸,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三分,灸二壮。

窍阴,在完骨上枕骨下,摇动应手,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四分,灸五壮。

完骨,在耳后入发际四分,足太阳少阳之会,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七壮。

喑门,一名舌横,一名舌厌,在后发际宛宛中,入系舌本,督脉阳维之会,仰头取之,刺入四分,不可灸,灸之令人喑。

天柱,在侠项后发际大筋外廉陷者中,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二分,留六呼,灸三壮。

风池,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千金方》曰;凡孔穴主对者,穴名在上,病状在下。或一病有数十穴,或数病共一穴,皆临时斟酌作法用之。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宜灸之。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针。若温针讫,乃灸之。燔针白针,皆须妙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神庭、水满,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

头维、大陵,主头痛如破,目痛如脱。

昆仑、解溪、曲泉、飞扬、前谷、少泽、通里,主头眩痛。

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

脑户、通天、脑空,主头重痛。

消泺,主寒热痹头痛。

攒竹、承光、肾腧、丝竹空、瘈脉、和髎,主风头痛。

上星,主风头眩颜青。

顖会,主风头眩头痛颜青。

天牖、风门、昆仑、关元,关冲,主风眩头痛。

合谷、五处,主风头热。

前顶、后顶、颔厌,主风眩偏头痛。

玉枕,主头半寒痛。

天柱、陶道、大杼、孔最、后溪,主头痛。

目窻、中渚、完骨、命门、丰隆、太白、外丘、通谷、京骨、临泣、小海、承筋、阳陵泉,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

《保命集》曰:头痛不可忍,针足厥阴、太阳经原穴。

凡疮疡可灸刺者,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俞穴远近。若从背而出,当从太阳五穴,随证选用,或刺或灸,泄其邪气。凡太阳多血少气,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从鬓而出者,当从少阳五穴选用。凡少阳少血多气,窍阴、夹溪、临泣、阳辅、阳陵泉。从髭而出者,当从阳明五穴选用。凡阳明多血少气,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从脑而出者,初觉脑痛不可忍,且欲生疮也。脑者髓之海,当灸刺绝骨,以泄邪气。脑者,舍也,故脉浮者,从太阳经,依前选用;脉长者,从阳明经,依前选用;脉弦者,从少阳经,依前选用。论曰:诸经各有井荥俞经合。井主心下满及疮苍色;荣主身热及疮赤色;俞主体重节痛,疮黄色;经主咳嗽寒热,疮白色;合主气逆而泄,疮黑色。随经病而有此证者,或宜灸宜针,以泄邪气。经曰:邪气内蓄则肿热,宜砭射之也。《内经》曰:夫癖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之;气胜血聚者,宜石而泄之。王注曰:石,砭也。可以破大痈出脓。今以(金非)针代之。凡疮疡已觉微漫肿硬,皮血不变色,脉沉不痛者,当外灸之,引邪气出而方止。如已有脓水者不可灸,当刺之。浅者亦不可灸。经曰:陷者灸之。如外微觉木硬而不痛者,当急灸之,是邪气深陷也。浅者不可灸,慎之。

《儒门事亲》曰:大头病以砭针刺肿处出血,即效。

《丹溪心法》曰:头风头痛,针百会立愈。又灸顖会、前顶、上星、百会。

《医学纲目》曰;阳迎头痛,脑满不得息,取之人迎。阳迎,即阳逆也。又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肿。取穴者,是瘀血肿满处取之也。

偏正头风,取丝竹空,沿皮向外,透率谷;风池,横针入寸半,透风府;合谷半寸。以上穴未愈,再取解溪三里、中脘,各灸五十壮。

正头风:百会一分,灸七壮;上星二分,灸七壮,三棱针出血,亦得;合谷。不愈,再取神庭,灸七壮;太阳,在两额角眉后紫脉上,三棱针出血亦得。

醉头风,内攒竹一分[分 原作「穴」,据文意改。],印堂一分,灸五壮;攒竹一分,沿皮横透鱼腰;三里,膻中灸,风门沿皮向外一寸。

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天牖五分,留七呼,不宜补,亦不宜灸。若灸之,则面肿胀。合当取下穴譩嘻六分,留三呼,泻五吸。后取天牖、风池,即瘥,此古流注之法。

头风:后溪,京骨。

头痛呕吐:神庭,一分;印堂,在两眉中,沿及透左攒竹,补三吸,转埽元穴,退针;沿皮透右攒竹,补三吸。

风痰头痛:丰隆五分,灸亦得。

肾厥头痛:涌泉三分,弹针出血。

偏正头痛,取阿是穴针之,即愈。

雷头风,取上顖、百会、风池。

头重如石,取印堂一分,沿皮透攒竹,先左后右,弹针出血。

眩运,取神庭、上星、顖会、前顶、后顶、脑空、风池、阳谷、大都、至阴、金门、申脉、足三里。

眩运,怕寒,春夏常着绵帽,暂去即发,取百会、上星、风池、丰隆。

《资生方》曰:肾厥头痛,灸关元百壮。

厥逆,头痛齿亦痛,灸曲鬓七壮。

脑痛、脑旋、脑泻、脑热、脑冷,皆灸顖会。

《薛己医案》曰:李氏云,脑疽及颈项有疽,不可用隔蒜灸,恐引毒上攻。宜灸足三里穴五壮,气海穴三七壮,仍服凉血化毒之药,或以骑竹马马 原缺,据《备急灸法》补。穴法灸之。凡头项咽喉生疽,古法皆为不治,若用此法,多有生者。如五香连翘漏芦等汤,国老膏、万金散,皆可选用。

【注 前证属膀胱经,或湿热上壅,或阴火上炎,若因湿热,则病气有余,元气不足,当用黄连消毒散以除湿毒,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若因阴火,则元气病气俱不足,当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水。若肾水干涸,中传末证,急用加减八味丸及补中益气汤,以固根本,引火归源。若色黯不溃,或溃而不敛,名曰脑铄,不治。大凡焮肿痛甚,宜活命饮,隔蒜灸之,解散瘀血,拔引郁毒,但艾炷宜小而少。若欲其成脓腐溃,生肌收敛,并用托里为主。】

《古今医鉴》曰:神庭穴在发际前上五分,灸三壮;上星穴在发际上一寸半,灸三壮;后顶、百会、风池。已上诸穴,随灸一处可愈。

导引

《保生秘要》曰:头痛导引用手法:百会掏六十四度,擦亦如数,兼运后功。

运功:左疼意想左乳下一大筋,扯过右乳下;右疼则扯过左乳下,每行十二度。

头痛:顾脐念,于患处推下至涌泉止。

头重目花,导引:观空,坐定闭气,以两手心掩耳击天鼓;次擦涌泉穴;次以手按膝,端坐呵气九口,如法定神。

运功:意定铉雍,舌顶上腭,俟液徐生,频咽丹田,复想归脐,双睛运转,而头轻目无花矣。

头运脑痛及痰滞导引:单搭膝坐,二指点闭耳门及口眼鼻七窍之处,躬身微力前努,使真气上升,脑邪自散矣。

运功:注脐,念想头上痛处,分两边运至心口开下;念脐轮斡旋通关,紧行至滞痰处,着意多运,周流遍腹,顾脐念。

神运头眩导引:此证情欲所伤,气衰血少,心火上攻,痰饮串肺,为患日久,变成痨瘵,于肩井穴掏九九之数,擦亦如之,兼用后功自愈。

运功:紧闭地户,安神伏气,按脑及耳。大运要倚坐,足屈勿交,神气自回,得液有津,咽下定神。

跌运导引:于肩井穴、环跳穴,掏之九九,擦之九九,自然而愈。

运功:急按耳门及脑门,仍遏顖门定元神。若气转回心清爽,慎迟发语固命根。

眩运:闭口定神伏气,按脑门及耳户口。大运之人,要屈足,勿教伸直,恐气难温和。遂咽津,通大窍,津下窍自通,其神自存,霎时而省人事。

揭胎运,按顖门送气下丹田。又有运不省人事者,以手遏于顖门。

腊梨疮,取涌泉之水,从脚肋而上致头顶疮处洗之,一月可除。又将面前拨下,以至脚指头而出,每次行二十四遍要本。童子念三教先生四个字,若大人有面红,亦如此法。

医案

《墨庄漫录》曰:王文公安石为相,日奏事殿中,忽觉偏头痛不可忍,遽奏上请归治疾,裕陵令且在中书偃卧。已而,小黄门持一小金杯药少许赐之云:左痛即灌右鼻,右即反之,左右俱痛并灌之。即时痛愈。明日入谢,上曰:禁中自太祖时,有此数十方,不传人间,此其一也。因并赐此方。苏轼自黄州归,过金陵,安石传其方,用之如神。但目赤少时,头痛即愈。法用新萝卜,取自然汁,入生龙脑少许,调匀,昂头使人滴入鼻窍。

《辍耕录》曰:任子昭云:向寓都下,时邻家儿患头疼不可忍,有回回医官,用刀割开额上,取一小蟹,坚硬如石,尚能活动,顷焉方死,疼亦遄止。当求得蟹,至今藏之。夏雪蓑云:尝于平江阊门,见过客马腹膨胀倒地,店中偶有老回回见之,于左腿内割取小块出,不知何物也,其马随即骑而去。信西域多奇术哉!

《儒门事亲》曰:丹霞僧病头痛,常居暗室,不敢见明,其头热痛,以布圜其头上,置冰于其中,日易数次,热不能已,诸医莫识其证,求见戴人。戴人曰:此三阳经蓄热故也。乃置炭火于暖室中,出汗,涌吐,三法并行,七日方愈。僧顾从者曰:此神仙手也。

彭吴张叟年六十余岁,病热厥头痛,以其用涌药时已一月间矣,加之以火,其人先利脏腑,年高身困,出门见日而仆,不知人。家人惊惶,欲揉扑之。戴人曰:大不可扰。续与西瓜凉水蜜雪,少顷而苏。盖病人年老涌泄,目脉易乱,身体内有炎火,外有太阳,是以跌仆,若是扰之,便不救矣。惟安定神思,以凉水投之,待之以静,静便属水,自然无事。若他医必惑,足以知戴人之谙练。

一妇人年四十余,病额角上耳上痛呜呼,为偏头痛,如此五七年。每痛大便燥结如弹丸,两目赤色,眩运昏濇,不能远视,世之所谓头风药饼子、风药白龙丸、芎犀丸之类,连进数服,其痛虽稍愈,则大便稍闭,两目转昏濇。其头上针灸数千百矣,连年着灸,其两目且将失明,由病而无子。一日问戴人,戴人诊其两手脉,急数而有力,风热之甚也。余识此四五十年,遍察病目者,不问男子妇人,患偏正头痛,必大便濇滞结硬。此无他,头痛或额角,是三焦相火之经,及阳明燥金胜也。燥金胜乘肝则肝气郁,肝气郁则气血壅,气血壅则上下不通,故燥结于里,寻至失明。治以大承气汤,令河水煎三两,加芒硝一两,煎成,顿令温,分作三五服,连服尽,荡涤肠中垢滞结燥积热,下泄如汤,二十余行。次服七宣丸、神功丸以润之,菠、菱、葵菜、猪羊血为羹以滑之。后五七日十日,但遇天道晴明,用大承气汤,夜尽一剂,是痛随利减也。三剂之外,目豁首轻,燥泽结释而愈。后生三子。

《东垣十书》曰:范天騋之内,有脾胃证,时显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而又为寒气怫郁,闷乱大作,火不伸故也。因其有热,服疏风丸,大便行,其病不减。恐其药少,再服七八十丸,大便复见两行,原证不瘳,增以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以言,心神颠倒,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余料前证是胃气已损,复下两次,则重虚其胃,而痰厥头痛作矣。乃用黄蘗二分酒洗,干姜三分,泽泻、白茯苓、天麻、黄芪、人参、苍朮各五分,炒神曲、白朮各一钱;麦蘖曲、半夏、橘皮各一钱五分,每服五钱,煎去渣,热服,食前一服而愈。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也。

元好问记曰:予素饮酒,于九月中患脑之下项之上出小疮,后数日,脑项麻木,肿势外焮,疡医遂处五香连翘汤,至八日不下,而云不可速疗。十八日得脓出,用药或砭刺,三月乃可平,四月如故。予记医经云:凡疮见脓,九死一生。果如医言,则当有束手待毙之悔矣。乃请李明之诊,且谓膏粱之变,不当投五香,事已无及,当先用火攻之策,然后用药。以大艾炷如桃核许者,攻之至百壮,乃觉痛,次为处方云,是足太阳膀胱之经,其病逆,当反治,脉中得弦紧,按之洪大而数,又且有力,必当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以时言之,可收不可汗。经与病俱禁下,法当结者散之,咸以软之。然受寒邪而禁咸,诸苦寒为君为用,甘寒为佐,酒热为因用为使,以辛温和气血,大辛以解结为臣,三辛三甘,益元气而和血脉,渗淡以导酒湿,扶持秋令以益气泻火,以入本经之药和血,且为引用,既以通经为主,用君以黄芩、黄连、黄蘗、生地黄、知母酒制之,本经羌活、独活、槁本、防风、防己、当归、连翘以解结,黄芪、人参、甘草,配诸苦寒者三之一,多则滋营气补土也。生甘草泻肾火,补下焦元气,人参、橘皮以补胃,苏木、当归尾去恶血,生地黄补血,酒制防己除膀胱留热,泽泻助秋令去酒之湿热。凡此诸药,必得桔梗为舟楫,乃不下沉。投剂之后,疽当不痛不拆,食进体健。予如言服之,投床大鼾,日出乃寤,以手扪疮,肿减七八,至疮痂都敛,十四日而已。世医用技,岂无取效者!至于治效之外,乃能历数体中不言之秘,平生所见,唯明之一人而已。此方名黄连消毒饮。

柏参谋,名德,字仲实,年六十一岁,壬子年二月间,患头痛不可忍,昼夜不得眠,郎中曹通甫邀予视之。其人云:近在燕京,初患头昏闷,微痛,医作伤寒解之,汗出后,痛转加;复汗解,病转加而头愈痛,遂归。每遇郡邑,召医用药,一同到今,痛甚不得安卧,恶风寒而不喜饮食。诊其六脉,弦细而微,气短而促,语言而懒。《内经》云:春气者病在头。年高气弱,清气不能上升头面,故昏闷。此病本无表邪,因发汗过多,清阳之气,愈亏损不能上荣,亦不得外固,所以头苦痛而恶风寒,气短弱而不喜食,正宜用辛温药。《内经》云: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今年高气弱,又加发汗,卫外之气愈损,故以黄芪甘温补卫实表为君;人参甘温当归辛温补血气,白芍酸寒固卫气而为臣;白朮、陈皮、炙甘草苦甘温养胃气,生发阳气,上实皮毛,肥腠理为佐;柴胡、升麻苦平,引少阳阳明之气上升,通百脉,灌溉周身者也。川芎、蔓荆子、细辛辛温体轻,浮清利空窍为使也。明年春,赴召之六盘山,曹郎中以古风见赠云;东垣李明之,蚤以能医鸣,易水得奥诀,为竭黄金籯。一灯静室穷,《内经》黄帝拊掌岐伯惊。日储月积不易售,半世岂但三折肱。所长用药有活法,旧方堆案白鱼生。得不闻李延同居且同病,一下一汗俱得明早平。乃知古人一证有一方,后世以方合证,此理殊未明。公心审是者,俗子直以异己喧谤声。先生饮恨卧黄壤,门生赖汝卓卓号中英。活人事业将与相,一旦在己权非轻。连年应召天策府,廉台草木皆欣荣。好藏漆叶青粘散,莫使樊何独擅名。

《丹溪心法》曰:一老妇患赤白带下年半。头眩,坐之不得,睡之则安,专治赤白带,带愈,其眩亦安。

一男子年七十九岁,头目昏眩而重,手足无力,吐痰口口相续,左手脉散大而缓,右手脉缓而大,不及于左,重按皆无力,饮食略减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众人皆与风药,言至春深必死。予曰:此大虚证,当以补药作大剂服之。众怒而去。予教用人参、当归身、黄芪、芍药、白朮浓煎作汤,使下连蘗丸三十粒。如此者服一年半而精力如少壮时。连蘗丸冬加干姜少许,余三时皆依本法。连蘗皆姜汁炒为细末。又以姜汁煮糊为丸。

《古今医统》曰:一妇人忽眩运不能动,诊其脉,两尺浮大而滑,知风痰眩运而兼火也。以半夏白朮天麻汤,下滚痰丸一百粒即愈。

《医学纲目》曰:一子患七年摇头,三年下血,百方无效。予思之,乃肝血液盛,外有风热乘之。肝属木,木盛而脾土为木所克,脾与肺是子母,俱为肝所胜,而血遂渍于大便,故便血不止。遂处一方,但损肝袪风而益脾,只数服而后愈。十余日血止而下白脓,遂得以安。用防风三两,瓜蒌根、黄芪蜜炒、羌活、白芍药各五钱,犀角屑、甘草各二钱半,蛇蜕炙赤、钩藤钩子、麻黄各一钱。右为末,枣肉和丸梧子大,食后薄荷汤下五七十丸。只二服。头摇即止,便血随愈。

馆职、学士张居易嗜酒散诞,不为名利拘束。忽发热头疼,俾翰林医官治之十日,愈甚。诸学士共议召孙。孙至,脉之曰:余人皆曰伤寒,故作此疾也。张学士好酒多痰,食所伤也。今疾非伤寒,而右手脉甚数,左手脉平和,此必伤酒食而作头痛,宜吃食药五七丸。俟之半日,进退决矣。孙遂用食药,经食,久膈渐宽,头痛遂减,再进利膈药遂获安。大凡阳邪头疼,经十日岂得不变发热而狂乱?故知非伤寒,乃食病之过也。

一老妇人头痛,岁久不已,因视其手足,有血络皆紫黑,遂用三棱针,尽刺出其血如墨汁者数盏。后视其受病之经,灸刺之而得全愈。即经所谓大痹为恶,及头痛久痹不去身,视其血络,尽出其血是也。

一男子因忧思劳苦,发作眩运,眼暗耳鸣,面赤口干,发热气喘,有汗不食。六脉洪数,用十全大补汤去桂,加生地黄、姜炒黄连、麦门冬、五味子、陈皮、酒炒黄蘗、知母而愈。

《薛己医案》曰:阁老梁厚斋气短有痰,小便赤濇,足跟作痛,尺脉浮大,按之则濇,此肾虚而痰饮也。用四物送六味丸,不月而康。仲景先生云:气虚有饮,用肾气丸补而逐之。诚开后学之蒙聩,济无穷之夭枉。肾气丸即六味丸也。

都宪孟有涯气短痰运,服辛香之剂,痰盛遗尿,两尺浮大,按之如无,余以为肾家不能纳气归源,香燥致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剂而愈。

孙都宪形体丰厚,劳神喜怒,面带阳色,口渴吐痰,或头目眩运,或热从腹起,左三脉洪而有力,右三脉洪而无力。余谓足三阴亏损,用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及加减八味丸而愈。若人少有老态,不耐寒暑,不胜劳役,四时迭病,皆因少时血气方长,而劳心亏损,或精血未满,而御女过伤,故其见证,难以悉状。此精气不足,但滋化源,其病自痊。又若饮食劳役,七情失宜,以致诸证,亦当治以前法。设或六淫所侵,而致诸证,亦因真气内虚而外邪乘袭,尤当固胃气为主。盖胃为五脏之根本,故黄蘗、知母,不宜轻用,恐复伤胃气也。大凡杂证属内因,乃形气病气俱不足,当补不当泻。伤寒虽属外因,亦宜分其表里虚实,治当审之。

昌平守王天成头运恶寒,形体倦怠,得食稍愈,劳而益甚,寸关脉浮大,此脾肺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而愈。后因劳役发热恶寒,谵语不寐,得食稍安,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大尹祝支山因怒头运,拗内筋挛,时或寒热,日晡热甚,此肝火筋挛,气虚头运,用八珍加柴胡、山栀、牡丹皮二十余剂而愈。

上舍顾桐石会饮于周上舍第,问余曰:向孟有涯陈东谷俱为无嗣纳宠,已而得疾,皆头运吐痰,并用苏合香丸,惟有涯得生,何也?余曰:二证因肾虚不能纳气而为头运,不能制水而为痰涎,东谷专主攻痰行气,有涯专于益火补气故耳。后余应杭人之请,桐石房劳过度,亦患前证,或用清气化痰,愈甚。顾曰:我病是肾虚,不能纳气归源,治者不悟而殁,惜哉!

先兄体貌丰伟,唾痰甚多,脉洪有力,殊不耐劳,遇风头运欲仆,口舌破裂,或至赤烂,误食姜蒜少许,口疮益甚,服八味丸及补中益气加附子钱许,即愈。停药月余,诸证仍作。此命门虚火不归源也。

一妇人患头项俱肿,痛不可当,发热作渴,喜冷,内服清热,外敷寒凉,色黯不焮,胸中气噎,此阳气虚寒,彼泥素有痰火,不受温补,余用参、芪各五钱,姜、桂各二钱,一剂顿肿起而溃,又用大补药而愈。凡疮疽肿高痛甚,烦渴饮冷,此病气元气俱有余,宜用清热消毒散、仙方活命饮为主。若肿高痛甚,口干饮热,此病气有余,元气不足,宜用托里消毒散、参芪四补散为主。若漫肿微痛,食少体倦,此病气元气俱不足,宜用六君、补中二汤,壮其脾胃,则未成者消,已成者溃,已溃者敛矣。

一人脑疽,十余日面目肿闭,头焮如斗,脉洪数,烦躁饮冷,此膀胱湿热所致,用黄连消毒饮二剂,次饮槐角酒二碗,顿退。以指按下,肿则复起,此脓已成,于颈额肩颊各刺一孔,脓并出,口目始开。更以托里药加金银花、连翘三十余贴愈。

一人患脑疽,势剧,腑实,用黄连消毒散,不应;以金银藤二两,水二锺,煎一锺,入酒半盏服之,势去三四,再服渐退。又加黄蘗、知母、瓜蒌、当归、甘草节数剂而溃止,加黄耆、川芎、白芷、桔梗数剂愈。

一人脑疽,其头数多,痛不可忍,服消毒药,不应;更以金银花服之,即鼾睡觉而势去半,再数剂而消。

杜碧清,亦名医也。自病脑疽,疗之不愈。丹溪往视之曰:何不服防风通圣散?曰:已服数剂。丹溪曰:合以酒制之。碧清乃自悟,以为不及。

一人头面肿痛,服硝黄败毒之剂,愈甚。诊之脉浮数,邪在表,尚未解,用荆芥败毒散二剂,势退大半;更以葛根牛蒡子汤四剂而瘥。此凭脉发表药也。

头面赤肿焮痛,服凉药不应者,须砭针去血,再用本方必效。一人年三十,患肩毒,服人参败毒散二剂,更服十宣散去参桂,加金银花、天花粉四剂而溃。因怒动肝火,风热上壅,头面青肿焮痛,饮冷,荆防败毒散加芩、连、薄荷二剂,不应;急砭针患处,去黑血盏许;仍以一剂,势退大半,再服人参败毒散四剂而愈。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体热,次传头目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通,染之多殆。一人病此五六日,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目,肿盛,以承气泄胃中之实热,是诛罚无过,不知适其至所为。故遂制普济消毒饮子。

一男子患脑疽,肿痛,脉数,以黄连消毒散二剂,少退,与仙方活命饮二剂而止。再以当归、芍药、川芎、金银花、黄蘗、知母而溃,又以托里药而愈。

一男子脑疽,头项俱肿,虽大溃,肿痛益甚,兼作泻,烦躁不睡,饮食少思,其势可畏。诊其脉,毒尚在,与仙方活命饮二剂,肿痛退半,与二神丸及六君子汤,加五味子、麦门冬、酸枣仁四剂,诸证少退,饮食少进,睡亦少得。及与参苓白朮散数服,饮食顿进;又与十全大补阳加金银花、白芷、桔梗,月余而瘥。

一老人色赤肿痛,脉数而有力,与黄连消毒散二剂,少退;更与清心莲子饮四剂而消。

一妇人脓熟不溃,胀痛欲呕,饮食少思,急针之,与托里药而愈。

一妇人患之不甚痛,不作脓,以托里消毒散,脓成针之,补以托里药,亦愈。

一老人脓清兼作渴,脉软而濇,予以为气血俱虚,用八珍汤加黄芪、五味子。彼不信,乃服降火之剂,果反作呕少食,始信;服香砂六君子汤四剂,呕止食进,仍投前汤,月余而愈。

一男子未溃兼作渴,尺脉大而无力,以四物汤加黄蘗、知母、麦门冬、黄芪四剂而渴减;又与加减八味丸,渴止疮溃;更用托里药,兼前丸而愈。

一男子肿痛脉数,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而痛止,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消。

一男子焮肿疼痛,发热饮冷,脉洪数,与凉膈散二剂而止,以金银花散四剂而溃,更以托里药而愈。

一老妇禀实,溃而痛不止,脉实便秘,以清凉饮二剂而止,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

一男子肿硬不作脓,惟疮头出水,痛甚,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而脓成,针之,更以托里药而愈。常治脓清补而不应及不痛,或木闷坚硬者,俱不治。

一男子脓将成,微痛兼渴,尺脉大而无力,此阴虚火动之证。彼谓心经热毒,自服清凉降火药;愈炽;复求治,乃以四物汤,加黄蘗、知母、五味子、麦门冬、黄芪,及加减八味丸,渴止疮溃;更以托里药兼前丸而愈。《中藏经》云:痈疽疮肿之作,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非独荣卫壅塞而发。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皮毛者肺之毒,肌肉者脾之毒,骨髓者肾之毒;发于下者阴中之毒,发于上者阳中之毒;外者六腑之毒,内者五脏之毒。故内曰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发于上者得之速,发于下者得之缓。感于六腑者易治,感于五脏者则难治也。观此则疽发于脑者,乃膀胱督脉,阴气不足,阳火炽甚而出也。岂可专泥于心火而不滋益阴气耶?

一人素不慎起居饮食,焮赤肿痛,尺脉洪数,以黄连消毒散二剂,湿热顿除,惟肿硬作痛,以仙方活命饮二剂,肿痛悉退,但疮头不消,投十宣去桂,加金银花、槁本、白朮、茯苓、陈皮,以托里排脓。彼欲全消,自制黄连解毒散二服,反肿硬不作脓,始悟。仍用十宣散加白朮、茯苓、陈皮、半夏,肿少退,仍去桂,又四剂而脓成,肿势亦退。继以八珍汤加黄芪、五味子、麦门冬,月余脓溃而愈。夫苦寒之药,虽治阴证,尤当分表里虚实,次第时宜,岂可始末悉用之?然焮肿赤痛,尺脉数,按之则濡,乃膀胱经湿热壅盛也。故用黄连消毒散,以解毒除湿。顾肿硬作痛,乃气血凝滞不行而作也,遂用仙方活命饮,以散结消毒破血也。其疮头不消,盖因热毒熏蒸,气血凝滞而然也,宜用甘温之剂,补益阳气托里以腐溃之。况此证原属督脉经,因虚火盛而出,若不审其因,专用苦寒之药,胃气已伤,何以腐化收敛?几何不致于败耶?凡疮易消散,易腐溃,易收敛,皆气血壮盛故也。

一妇年将七十,形实性急,好酒,脑疽馋五日,脉紧急又濇,急用大黄酒煨细切酒拌炒为末,又酒拌人参炒,入姜煎调一钱,服过两时,再与得卧,而上半身汗,睡觉,病已失,此亦内托之意。盖此治因性急因好酒,兼因其脉而制此方。脉紧急且濇,由其性急嗜酒以伤其血而然。故用大黄以泄酒热,人参以养气血也。

一妇脑左肿痛,左鼻出脓,年余不愈,时或掉眩,如坐舟车。许叔微曰:肝虚,风邪袭之然也。以川芎一两,当归三钱,羌活、旋覆花、细辛、防风、蔓荆子、石膏、槁本、荆芥穗、半夏曲、干地黄、甘草各半两,每服一两,一料而愈。按此条认作肝虚风邪袭之,而治以去风清热,养血袪痰之剂,因其掉眩,痛偏于左也。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又病偏左,乃肝胆所主。又曰:风从上受之。又曰:无痰不成眩晕。又曰:肝藏血。又曰:风乃阳邪。故方以风热痰血而主治者理也。

一老患此,色赤肿痛,脉数有力,与黄连消毒饮二剂,少退,更与清心莲子饮,四剂而消。

一妇人冬间患此肿痛热渴,余用清热消毒药溃之而愈。次年三月,其舌肿大,遍身发疔如葡萄,不计其数,手足尤多,乃脾胃受毒也。先各刺出黑血,随服夺命丹七粒,出臭汗,疮热益甚,便秘二日,与大黄、芩、连各三钱,升麻、白芷、山栀、薄荷、连翘各二钱,生甘草一钱,水煎三五沸服之,大小便出臭血甚多,下体稍退,乃磨入犀角汁再服,舌本及齿缝出臭血,诸毒乃消;更以犀角地黄汤而愈。

以上治案,皆足太阳经积热,挟风挟湿挟虚者,其进退出入,可以用黄连消毒散之活法也。

陈录判母年七十余,于冬至后脑出疽,形可瓯面大,众疡医诊视,俟疮熟,以针出脓,因笞侍妾,疮辄内陷,凹一韭叶许,面色青黄不泽,四肢逆冷,汗出身清,时复呕吐,脉极沉细而迟。盖缘衰老之年,严寒之时,病中苦楚,饮食淡薄,已涤肥浓之气,独存瘦悴之形,加之暴怒,精神愈损,故有此寒变也。病与时同,与疡医议,速制五香汤一剂,加丁香、附子各五钱,剂尽,疡复大发,随证调治而愈。《内经》曰:凡治病必察其下。谓察时下之宜也。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言其常也。如疮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也,固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故曰,经者常也,法者用也,医者意也,随所宜而治之,可收十全之功矣。按此条年老冬寒,理宜温补,兹用五香汤加丁附以辛散,何也?盖因其怒气郁结阻碍,阳气不得营运,致阻凹陷,且脉极沉细而迟,其为气郁可知,故用五香以开结,丁附以助阳,则郁散阳复,疽乃大发,此亦因其性脉而为治也。

锦衣叶夫人患脑疽,口干舌燥,内服清热,外敷寒凉,色黯不焮,胸中气噎,证属阳气虚寒。彼疑素有痰火,不受温补。予以参芪各五钱,姜桂各二钱,一剂顿然肿溃;又用大补药而愈。

一人脓将成,微痛,兼渴,尺脉大而无力,此阴虚火动之证。彼谓心经热毒,自服清凉降火药愈炽,复求治,乃以四物汤,加黄蘗、知母、五味、麦冬、黄芪及加减八味丸,渴止疮溃,更以托里药,兼前丸而愈。

一人脑疽作渴,脉虽洪,按之无力,予(口父)咀加减八味丸与之,彼不信,自用滋阴等药,七恶并至而殁。《精要》曰:患疽虽云有热,皆因虚而得之,愈后作渴,或先渴后疽,非加减八味丸不能治。

一人脑患疽,发热口渴,医用苦寒药,脓水益多,发热益甚,面目赤色,唇舌燥烈,小便淋痛,昼夜不寐,死在反掌。请予治之,乃以加减八味丸料,加参、芪、归、朮、麦冬、甘草煎服之,熟睡半日,觉来诸证悉退,不数剂而疮愈。予曰:病虽愈,当固其本元。彼不经意,且不守禁。次年,患中风,后患背疽而殁。

一老人脓清兼作渴,脉软而濇,予以为气血俱虚,用八珍汤,加黄芪、五味;彼不信,乃服降火之剂,果反作呕少食,始信。服香砂六君子汤四剂,呕止食进;仍投前汤月余而愈。

一人头项俱痛,虽大溃肿痛益甚,兼作泻,烦躁不睡,饮食少思,其势可畏。诊其脉,毒尚在,与仙方活命饮二剂,肿痛退半;与二神丸及六君子汤,加五味、麦冬、酸枣仁四剂,诸证少退,食颇进,睡少得;及与参苓白朮散数服,饮食颇进;又与十全大补汤,加金银花、白芷、桔梗,月余瘥。

举人潘光甫年逾四十,患脑疽肿焮,诊其脉沉静,予谓此阳证阴脉,断不起,已而果然。盖疮疽虽属心火。尤当分表里虚实。果元气充实,内有实火者,寒剂或可责效。若寒凉过度,使胃寒脾弱,阳证变阴,或结而不溃,或溃而不敛,阴阳乖戾,水火交争,死无日矣。

侍御朱南皋患鬓疽,肿痛发咽,日晡尤甚,此肝胆二经血虚火燥也。用四物汤加元参、柴胡、桔梗、炙草,治之而愈。又因劳役发热畏寒,作渴自汗,用补中益气汤,去柴、升,加五味、麦冬、炮姜而瘥。

州守胡廷器年七十,患前证,肿焮作痛,头目俱胀,此肾水不足,肝胆火盛而血燥也。用六味丸料四剂,疮头出水而愈。后因调养失宜,仍肿痛烦热喘渴,脉洪大而虚,此脾胃之气伤也。用补中益气以补脾胃,用六味地黄丸以补肾肝而痊。

一男子患此焮肿,作痛发热,以小柴胡汤,加连翘、金银花、桔梗,四剂而消。

一男子因怒后发际肿痛发热,以小柴胡汤,加连翘、金银花、天花粉、桔梗四剂,根畔俱消,惟疮头作痛,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脓成,针之,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

一男子头面焮肿作痛,时仲冬,脉弦紧,以托里温经汤,汗之而消。

一男子肿痛,寒热拘急,脉浮数,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表证悉退;更以托里消毒散溃之而安。

一男子脓熟不溃,胀痛,针之而止,更以托里消毒散而愈。凡疮脓熟不溃,属气血虚也。若不托里,必致难瘥。

一男子作脓焮痛,发呕少食,以仙方活命饮一剂而止;以六君子汤,加当归、桔梗、皂角刺,溃而愈。

一男子脓清不敛,以托里散,加五味子、麦门冬而敛。

一老人肿痛发热,脓清作渴,脉软而濇,此血气俱虚也,欲补之。彼见作渴发热,乃服降火之剂,果作呕少食。复求治,投六君子汤四剂,呕止食进,仍用补药月余而愈。夫患者脏腑气血上下,各有虚实。况阴证似阳,阳证似阴,岂可以发热作渴,而概用寒凉之剂?常治患者正气虚,邪气实,以托里为主,消毒佐之。正气实,邪气虚,以攻毒为主,托里佐之。正气虚,邪气实,而专用攻毒,则先损胃气,宜先用仙方活命饮、托里消毒散,或用灸法。俟邪气退,正气复,更酌量治之。大抵正气夺则虚,邪气胜则实。盖邪正不并立,一胜则一负,其虚不待损而自虚矣。若发背脑疽疔毒,及患在四肢,必用灸法,拔引郁毒,以行瘀滞,尤不可专于攻毒。诊其脉而辨之,庶不有误。

一男子肿焮,痛甚发寒热服十宣散愈炽,诊之,脉数而实,此表里俱有邪也。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大黄二剂少愈,更以荆防败毒散四剂而消。大抵疮疡之证,肿焮痛甚,寒热往来,或大便秘结,小便濇赤,心神愦闷,恍惚不宁,皆邪热之实也,岂可补哉?东垣云:疮疽之发,其受之有内外之别,治之有寒温之异。受之外者,法当托里以温剂,反用寒药,则是皮毛始受之邪,引入骨髓。受之内者,法当疏利以寒剂,反用温剂托里,则是骨髓之病,上彻皮毛,表里通溃共为一疮,助邪为毒,苦楚百倍,轻则危殆,重则死矣。

维扬俞黄门年逾三十,冬月鬓患毒肿焮,烦躁便秘,脉实,此胆经风热壅上而然也。马氏云:疮疡之证,热壅而不利者,大黄汤下之。遂以一剂便通疮退。更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再以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金银花,数剂而愈。

大宗伯罗公耳后发际患此焮痛,脉数,以小柴胡汤加桔梗、牛蒡子、金银花,四剂而愈。

赵宜人年逾七十,患鬓疽已溃,焮肿痛甚,喜冷,脉实,大便秘濇。东垣云:烦躁饮冷,身热脉大,精神昏闷者,皆脏腑之实也。遂以清凉饮一剂,肿痛悉退,更以托里消毒药三十余剂而平。若谓年高溃后,投以补剂,实实之祸不免矣。

《外科正宗》曰:一男人脑疽十余日,视其疮势颇甚,根连左右耳,项并肿,红赤焮热,脉浮而数,先用黄连消毒散二服,退其大势,根脚稍定;后用托里消毒散数服,不觉腐溃,但诊脉浮无力,询之患者,年过五旬,久艰嗣息,房中又有妾人,多兼思虑,劳欲太过,损伤元气故也。又疮形势大,止能起发,不能培养为脓,更用十全大补汤,加桔梗、白芷,倍人参、白朮各三钱,外用桑木灸法,早晚二次灸之;又涂紫霞膏。数日,患者头面俱肿,双目合缝,形状可畏,然后腐溃,并作脓出,月至数升,如此半月。因前药不胜其事,内加烦躁不宁,五心烦热,饮食渐少等证,此以脓水出多,气血走泄,为虚火假证之故,虽变不妨。随用圣愈汤一服,不应,又进一服加熟附子二钱,方应,前证悉退。次以人参养荣汤,加麦冬、五味、参、朮,常倍至三钱,调理月余。后至脑骨腐肉,连发片片脱下,其状狼狈不可观瞻,凡相视者,无不点头惊讶。又恐腐溃深大,补不及事,每日粥食中用人参三钱,凡餐分入同煮食之,以接补脾元,后方元气渐醒,调理四月方愈。彼后一年,反生一子,以承后嗣。

一男子患须疽三日,焮肿寒热,脉浮数,以荆防败毒散,一剂,表证悉退,肿痛仍作,已欲作脓;以托里消毒散,脓溃;又以益气养荣汤,加麦冬、五味,敛而愈。

一男子患鬓疽五日,顶高根若钱大,形色红活,此肝经湿热为患,用麻子大艾灸七壮,以栀子清肝汤二服,肿势稍止,以蟾酥饼膏贴灸上,更以柴胡清肝汤,加白芷、黄芪、天花粉,数服脓溃肿消,半月收敛。

一男子渴疾三年,寒热半月,自以为疟,鬓间忽生一小疮,三四日,外形如粟,疮平坚硬,色暗不泽,又兼脉洪数而无力,此水竭火旺之证也。终难溃敛,辞不敢治。复请医,视为易治,用针刺肿上,去紫血锺许,内服解毒药。次日,边旁愈肿。医者谓肿高属阳易治。彼家欢悦。又三日,腮项俱肿,口噤不食,用针又刺肿上,日加昏愦。又复请视,予曰:将死及矣。但此证未病先作渴,肾水已竭,外形如粟,里可容谷,形色紫黑,气败血衰,脉洪无力,元气内败,如此干涉,岂有不死者?彼家方信,晚矣!共二十一日而殁。

一男子肿焮五六日,彼欲内消,外敷凉药,内服大黄泄气等剂,随后焮肿虽退,乃生寒热,恶心干呕,肩膊牵强。诊之,脉数无力,此内虚毒气入里,凉药之过也。东垣云:疮疽之发,受之有内外之别,治之有寒温之异。受之外者,法当托里以温剂,反用寒药攻利,损伤脾胃,多致内虚,故外毒乘虚入里。受之内者,法当疏利以寒剂,反用温剂托里,初病则是骨髓之毒,误用温剂,使毒上彻皮毛,表里通溃,共为一疮,助邪为毒,苦楚百倍,轻则变重,重则死矣。前证既出寒药之过,以托里建中汤二服,呕吐全止;又以十全大补汤,加白芷数服而原疮渐起;又以人参养荣汤间服,腐溃脓稠两月余,疮口收敛。

一妇人患此肿硬,寒热口干,焮痛,脉洪大有力,此表里俱实也。以防风通圣散一剂,行二次,前证稍退;又一剂,大行数次,热退渴止。惟原疮肿硬,用银针点破,插入蟾酥条,内服托里消毒散渐溃脓而安。

一男子患此三四曰,顶高根活,且无表里之证,此肝经湿热为患,用针挑破疮顶,以蟾酥饼盖贴,内服加味逍遥散加皂角针数服,头出微脓,根肿亦消。

《景岳全书》曰:先君寿峰公,少壮时,颇好酒,因致酒病,自四旬之外,遂绝戒不饮,后至七旬,因除夜之乐,饮一小杯,而次早眩运不能起。先君素善吐法,有记在痰饮门。因吐去清痰,而眩运顿愈。原其所由,则一杯之酒,何遽为痰?不过以恶酒之脏,而忽被酒气,则真阴清气,为之淆乱而然。吐去痰饮,酒气可除。吐能升气,清阳可复。此非治痰而实以治乱耳,故志此以见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