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学实在易>附中风应灸俞穴

《医学实在易》附中风应灸俞穴·

灸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百会一穴(在项中央,旋毛中陷,可容豆许。

曲池一穴(在肘外辅屈曲骨中,以手拱胸取之,横纹头陷中是。

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

风市二穴(在膝外两筋间,平立舒下手着腿当中,指头尽处,陷者宛宛中。

足三里二穴(在膝眼下三寸, 外 两筋间。

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

灸风中脏,气寒涎潮,不语昏危者,下火立效∶

百会一穴。

大椎一穴(一名百劳,在项后第一椎上陷中。

风池二穴(在颞 后,发际陷中。

曲池二穴。

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

足三里二穴。

灸风中脉,口眼歪斜∶

听会二穴(在耳后陷中,张口得之,动脉应手。

颊车二穴(在耳下入八分。

地仓二穴(在侠口旁吻四分近下,有脉微动者是。

凡 向右者,为左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 向中二七壮; 向左者,为右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 陷中二七壮。艾炷大如麦粒,频频灸之,以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灸中风卒厥,危急等证∶

(神阙)用净盐炒干,纳脐中令满,上加浓姜一片盖之,灸百壮至五百壮,愈多愈妙。姜焦则易之。

灸丹田(脐下三寸,)气海(脐下一寸五分。)二穴俱连命门,为生气之海,经脉之本,灸之皆有大效。

凡灸法,炷如苍耳大,必须大实,其艾又须大热,初得风之时,当根据此次第灸之,火下即愈。《千金翼》云∶“愈风之法,火灸特有奇妙,针石汤药皆所不及也。”

灸法,头面上炷艾宜小不宜大,手足上乃可粗也。又须自上而下,不可先灸下,后灸上。若失音者,语言如故,而声音如不出,脏气虚也。虚在脾,用资寿解语汤。以脾之脉,挟喉连舌本也。虚在心,用黄连阿胶汤,以心之别脉,系舌本也。六君子汤倍加麦门冬,入竹沥,再加丹参远志石菖蒲之类,兼补诸脏。

舌强不能语,虽语而謇涩不清,风痰之塞闭也。不语者,绝无言语,有神昏而致者,有肾虚气厥不至舌下者,虚热用接命丹,虚寒用地黄饮子。

口眼歪斜,为足阳明之脉循颊车,手太阳之脉循颈上颊,二经受风,牵引不正,以《外台》独活竹沥地黄汁饮之。

偏风,半身不遂是也。和利阴阳,疏瀹经络,治内伤之道也。大药攻邪,针熨取汗,治外感之道也。熨法用天麻半夏细辛各二两,绢袋二个,盛药蒸热,熨患处,汗出则愈。

历节痛风,下有专条,用黑豆炒用半升,威灵仙二两,桑白皮一两,用醉酒一升半,煎八合顿服之。又用白头草一握,捣,以醇酒投之顿服。

风缓即瘫痪,近日以左瘫右痪分之,非是。盖脾主肌肉四肢,胃为水谷之海,所以流布水谷之气,周养一身。今风邪袭脾胃之虚,而四肢安得不为之缓废乎?又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伤,而手足亦为缓弱。

风瘙痒者,表虚卫弱,风邪乘之而变热,热即瘙痒,搔之则成疮也。宜用洗方,紫背浮萍半碗, 草一握,蛇床子防风各五钱,苍耳子一两,煎汤洗数次即愈。

历节风,一身之关节疼痛也。新病宜五积散以散邪,久痛宜补养气血以胜邪,与中血脉之治同。

《内经》无此病名,仲景《金匮》有之,其桂枝、芍药、知母生姜汤尤效。闽医名“燎火风”,用犀角羚羊角独活牛蒡根、元参、栀子大黄升麻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