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学三字经>中风方

《医学三字经》中风方·

小续命汤(《千金》) 中风总方。麻黄(去节根)人参黄芩川芎白芍炙草杏仁防己桂枝防风(各一钱)附子(五分,炮)

生姜三片,水二杯半,先煎麻黄至二杯,入诸药,煎八分服。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言,昏冒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方出《金匮》附方。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钱)川芎(一钱五分)杏仁(十三枚又一枚取三分之一)

水三杯,煎一杯,温服。当小汗,薄覆脊凭几,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三化汤 治热风中脏,大便不通。大黄羌活枳壳(各三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稀涎散 治中风口噤,并治单蛾、双蛾。巴豆(六枚,每枚分作两片) 牙皂(三钱,切) 明矾(一两)

先将矾化开,却入二味搅匀,待矾枯为末,每用三分吹喉中。痰盛者灯心汤下五分,在喉即吐,在膈即下。

参附汤 元气暴脱,以此方急回其阳,可救十中一二。人参(一两)附子(五钱)

水二杯半,煎八分服。此汤治肾气脱。以人参白术,名术附汤,治脾气脱。换黄 名,附汤,治卫气脱;换当归名归附汤,治营气脱。

三生饮 治寒风中脏,四肢厥冷,痰涎上涌。

生乌头(二钱) 生南星(二钱) 生附子(三钱)木香(五分)生姜(五片)

水二杯,煎七分。薛氏用人参一两,煎汤半杯调服。防风通圣散 治热风卒中,外而经络手足 ,内而脏腑二便闭塞,用此两解之。较之三化汤较妥,亦为类中风实火治法。所用表药,火郁发之之义也;所用下药,釜下抽薪之义也。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五分)黄芩石膏桔梗(各一钱)甘草(二钱)滑石(三钱)

水二杯,加生姜三片,煎八分服。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涎嗽加半夏、五味。地黄饮子 治类中风肾虚火不归源,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类中风虚火治法。

熟地远志山茱肉巴戟天石斛石菖蒲五味子肉苁蓉(洗)肉桂麦冬附子茯苓(各三钱)

薄荷叶七叶,水二杯,煎八分服。此方法在轻煎,不令诸药之味尽出。其性浓重,以镇诸逆;其气味轻清,速走诸窍也。

补中益气汤 治劳役饥饱过度,致伤元气,气虚而风中之。此类中风气中虚证,更有七气上逆,亦名气中,宜越鞠丸之类。

炙 (二钱)人参白术(炒)当归(各一钱) 炙草陈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

二陈汤 痰饮通剂。陈皮(一钱五分)半夏茯苓(各三钱) 炙草(一钱)

生姜三片,水三杯,煎七分服。加白术一钱,苍术二钱,竹沥四汤匙,生姜汁二汤匙,名加味二陈汤,治类中风痰中证。亦名湿中,以湿生痰也。加枳实胆南星竹茹,名涤痰汤。

加味六君子汤 治中风王道之剂。

方见《隔食》

麦冬三钱为君,附子一钱为使,再调入竹沥五钱,生姜汁二钱,以行经络之痰,久服自愈。

资寿解语汤(喻嘉言) 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与地黄饮子同意。但彼重在肾,此重在脾。防风附子天麻枣仁(各二钱) 羚角肉桂(各八分)羌活甘草(各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入竹沥五钱,姜汁二钱五分服。

喻嘉言治肾气不荣于舌本,加枸杞、首乌、生地、菊花天冬石菖蒲、元参。

侯氏黑散(《金匮》)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菊花(四两)白术防风(各一两)桔梗(八钱)细辛茯苓牡蛎人参矾石当归川芎干姜桂枝(各三钱)黄芩(五钱)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约有八分,余每用一钱五分,日二服,温酒调服。忌一切鱼肉、大蒜,宜常冷食,六十日止,热即下矣。

风引汤(《金匮》) 除热瘫痫,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 ,日数十发。大黄干姜龙骨(各一两)桂枝(一两五钱)甘草牡蛎(各一两)寒水石赤石脂石膏滑石紫石英白石脂(各三两)

上十二味,研末粗筛,用韦勃盛之。取三指,约六七钱。井花水一杯,煎七分,温服。

按∶干姜宜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