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本经疏证>第5部分

《本经疏证》第5部分·

【甘焦根】大寒。主痈肿,结热。

药对

【砺石】火烧于苦酒中淬破,醋和,帖之即消。(《北史.方技马嗣明传》“练石法,以麤黄色石,如鹅鸭卵大,猛火烧令赤,内醇醋中,自有石屑落醋里,频烧至石尽,取石屑曝干,捣,下簁,和醋以涂肿上,无不愈。”)

【乌贼鱼骨】微温(臣)。主阴蚀肿痛。

【鹿茸】温(臣)。散痈肿,骨中热疽痒。

【升麻】微寒。帖诸毒(君)。疗痈肿,水煎绵洗拭疮上。

【赤小豆】平。主帖肿易消(臣)。排痈肿脓血。

【侧子】大热。主痈肿。

曹青岩曰:『痈疽虽寒热邪气所为,实因气血壅瘀而致,故内无壅,则邪气侵袭仅生疾病,内有瘀,则邪气依附遂发痈疽。』《病源》曰:『六府主表,气行经络而浮,不和则邪气乘而为疽。』是痈邪浅而轻,疽邪深而重,然《灵枢.痈疽篇》有名痈而深重,名疽而浅轻者,是痈疽之名不必泥,浅深之致亟当辨也。盖邪结轻浅,虽血肉腐坏,泻脓可瘳;邪结深重,则经脉败漏,伤藏以死。治外实者开之,治内虚者托之,血瘀则通,气壅则宣,所谓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责虚取实,适事为故也。

予不善治疡,然尝闻之治疡犹治伤寒也。伤寒首论外解未解,疡则先分已溃未溃;伤寒次审里实不实,再察有无虚象,疡则亦然,是故疡之始治,自有条理,与伤寒迥殊,若其初作已挟虚,方脓而挟实,与夫内搏而传阴,外开而不阖,种种与伤寒同,即以伤寒法治之可也。今观篇中,皆始条理事,而其委曲周折,当异于伤寒处,剖析綦详,如分别部位,则曰颈,曰嗌,曰阴,是其所至之上下可见矣。研核久暂,则曰散曰消,无非开首之治;曰排曰止痛,无非成脓之治,皆在未溃之前,是其所在之浅深可见矣。至谛审名目,则曰肿曰结,肿则有浮有坚,结则有气有热有脓,此亦未溃前事,是其所受之来源可见矣。推究极尽,则曰败曰伤,皆已溃后事,是其所留之祸患可知矣,而又不遗傅帖之术,膏摩之方,盖亦明明示人以除是已外,尽可同他疾一例治也。虽然题曰痈疽,篇中列药二十二味,乃疽字祇两见,余则尽属治痈,未免偏重不均。夫是亦伤寒例耳,回检《伤寒篇》起首之治,即无桂枝外解而后,凡为补为温,纤悉不载,以伤寒实证正治,原已具于篇中,调和温补乃借虚证之治以治伤寒,非伤寒正法也,则于此篇遂可识疽证纯宜用补,无他别法,即其仅一见于黄?,再见于鹿茸,可以会悟矣。若其入后之治,本与痈同,痈且不载补剂,疽更何劳独出,不又有例可循耶!

恶疮

【雄黄】〔平寒〕大温。主恶疮,疽,痔,死肌。

【雌黄】〔平〕大寒。主恶疮,头秃,痂疥,下部?疮。

【粉锡】〔寒〕。疗恶疮。

【石硫黄】〔温〕大热。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及恶疮,下部?疮,止血,杀疥。

【矾石】〔寒〕。阴蚀,恶疮。

【松脂】〔温〕。主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

【蛇床子】〔平〕。主恶疮。

【地榆】〔微寒〕。主恶疮,热疮。

【水银】〔寒〕。主疥,瘘,痂,疡,白秃。

【蛇衔】〔微寒〕。主恶疮,头疡。

【白敛】〔平〕微寒。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

【漏芦】〔寒〕大寒。主皮肤热,恶疮,疽,痔。作浴汤主热气,疮痒如麻豆。

【檗木】〔寒〕。主阴伤,蚀疮,口疮。

【占斯】温。主寒热,疽疮,恶疮,痈肿。

【雚菌】〔平〕微温。去长患白?瘑疽。(?同癣)

【莽草】〔温〕。主风头,痈肿,乳痈,除结气,疥瘙。

【青葙子】〔微寒〕。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恶疮,疥虱,下部?疮。

【白芨】〔平〕微温。主痈肿,恶疮败,伤阴,死肌。

【楝实】〔寒〕。主疥疡。

【及己】平。主诸恶疮,疥痂,及牛马诸疮。

【狼跋】平。主恶疮,瘑疥。

【桐叶】〔寒〕。主恶贼疮着阴。

【虎骨】平。主恶疮。

【猪肚】微温。

【?茹】〔寒〕微寒。主蚀恶肉,败疮,死肌,排脓恶血。

【藜芦】〔寒〕微寒。主头疡,疥瘙,恶疮。

【石灰】〔温〕。主疽疮,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疗髓骨疽。

【狸骨】温。主恶疮。

【铁浆】平。治时气病,骨中热,生疱疮、豌豆疮,饮之差(梅师方)。

蜀本

【野驼脂】主顽痹,风瘙,恶疮,毒肿,死肌,筋皮挛缩。

药对

【苦?】寒。主诸恶疮,软疖(君)。疗恶疮,下部?。

【白石脂】平。主疽,痔,恶疮(臣)。

【?蒌】平。主积年恶疮(臣)。

【?本】温(臣)。治皮肤疵?,酒?,粉刺。

【菖蒲】温。主风瘙(君)。主痈疮。治恶疮,疥瘙。

【艾叶】微温。苦酒煎,主除癣及下部疮(臣)。疗下部?疮。

【槲皮】平(臣)。治恶疮,煎汤洗之(《药性论》)。

【葵根】寒(君)。主恶疮。

【柳华】寒。主马疥,恶疮,煮洗立差(使)。痂疥,恶疮。

【五加皮】微寒。主疳疮(使)。主疽疮,阴蚀。

【梓叶】微寒(使)。主烂疮。

【苎根】寒。主小儿赤丹(使)。

【谷叶】平。洗之令生肉(臣)。

【萹竹】平。主浸淫,疥,恶疮(使)。主浸淫,疥瘙,疽,痔,女子阴蚀。

【大麻】平(臣)。嚼涂治小儿疳疮(《子母秘录》)。

【孔公孽】温。主男女阴蚀疮(臣)。主邪结气,恶疮,疽,瘘,痔。

【紫草】寒。主小儿面上疮(使)。

【马鞭草】平。主下部疮(臣)。主下部?疮。

曹青岩曰:『疖、疽、癣、疥,皆恶疮也。』《病源》曰:『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气虚腠疏,则湿邪乘入,化为热毒,侵食肌肤,浸渍血脉。疖、疽则或肿或腐,疥、癣则为痛为痒,延扰日久,变化生虫,浅则外淫,深则内薄,既宜化其浊秽,又当洁其脓腐,然毒本散漫,药峻则伤气血,药缓则邪淹留,欲弭其患,必于宣逐之中,寓以抵罅补隙,则邪气去而络隧宁矣。』

按本篇除异名同患,异文同义,如?即癣(《释名》“癣,徒也。”侵淫移徙日广,故青徐谓癣为徙也,《音义》引此作?),瘙即疥之所苦(《释名》“疥,齘也。”痒搔之齿。?,齘也),痒即瘙之所由(《释名》“痒,扬也。”其气在皮肤中,欲得发扬,使人搔发之而扬出也),痂即创之所结,外曰疽,曰秃,曰?,曰瘑,曰癞,曰疖,曰丹,《病源》曰:『体虚受风热湿毒,与气血相搏,则发恶疮,痒痛焮肿而多汗,身体壮热。』癣者,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则血气否涩,皮肉隐胗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有匡郭,里生虫,搔之有汁,有干藓,有湿癣,有风癣,有白癣,有牛癣,有圆癣,有狗癣,有雀眼癣,有久癣。疥者,皮内隐起发如??,极痒,搔之汁出,旋作干痂,皆有虫,有马疥,有水疥,有干疥,有湿疥。疽者,瘑之类,多发于支节脚胫,相对??,作细孔,如针头,其里有虫,瘙痛,搔之黄汁出,随差随发,有甲疽,有查疽,有顽疽,有根疽,非痈疽之疽也。秃见前《发秃落篇》,?见后《?篇》。瘑疮者,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多着手足间,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黄汁出,浸淫生长拆裂,时瘥时剧,变化生虫,有燥瘑创,湿瘑疮,久瘑创。癞者,多从风起,初入皮肤,流通四支,潜于经脉,或在五藏,眉睫堕落,鼻柱崩坏,语声变散,耳鸣啾啾,皮肉顽痹,不觉痛痒,有乌癞,有白癞。疖者,人运役劳动,阳气发泄,遇风冷湿气折之,经络之血结涩不通,乃生核如梅李。丹者,风热恶毒所为,令人身体忽然焮赤,如丹涂之象。诸患者,其来有自,其制有物,则其间自有针孔相符处,可人人领会而不必缕述者也。第其植根非深,而琐碎淹蹇,倏忽以至,迁延不退,积久内伐,仍可毙人,所当比诸内证,阐发其理者。盖痈疽既犹伤寒,此类则犹疟痢,疟痢者根连内外,此类之根未尝不亦连内外。伤寒乃伤荣卫,概从气分鼓荡;疟痢则伤经隧,每傍血脉消长,是疟痢为着形体而伤寒反仅碍气机矣。是做碍气机者易进易退,虽奔腾踊跃张甚,而可决其生死;疟痢则县延反复迟滞,而难断其违从,譬之天降时雨,纵倾盆倒峡,每多生物之功,惟淫霖弥逆,积日累旬者,伤害禾稼实甚也。篇中诸病,大率由湿、火、痰、虫、风酝酿以成,受之者多在血脉,而湿乃浸淫之湿,可由逐而去,风非外中之风,可由散而息,从湿生火,火与湿搏而成痰,从湿热生风,风与湿热媾而生虫,故篇中药物除湿者几居其半,即治风、治火、治痰,亦必关照驱湿通血脉,此其大纲矣。

漆疮

【蟹】〔寒〕。败漆,愈漆疮。

【茱萸皮】〔温〕大热。吴茱萸皮能疗漆疮。

【苦芙】微寒。主面目通身漆疮。

【鸡子白】微寒。治漆疮涂之。

【鼠查】见杉材注。洗漆疮。

【井中苔萍】大寒。主漆疮,热疮。

【秫米】微寒。疗漆疮。

【杉材】微温。疗漆疮,削作柹,煎汤(隐居)。

蜀本

【石蟹】寒。主漆疮。

【漆姑叶】微寒。疗漆疮。(见杉材注隐居云)

药对

【芒消】大寒。傅漆疮(君)。汤渍芒消令浓,洗漆疮。

证类

【黄栌木】洗汤火漆疮及赤眼。

曹青岩曰:『漆之为物,濡湿则干,风燥反润,投以咸卤则消化为水,人着其气则肿而为疮。』《病源》曰:『漆疮者,瘙痒肿起,先发赤?,后生细粟。厉者,肿脓焮痛极而为痂癞。然有不畏者,终日播弄了无他苦,畏者远袭其气辄发。轻者至七八日不治自差,重者治以相制之物,亦必七八日始已。』或曰:『其人本有湿热,感漆气之窜烈则为疮。』每见易生疮疥者,染气即发,遇漆则固无恙也,是禀赋之畏恶,非湿热之感召也明矣。

按治漆疮者,惟化患害为护卫,其义最精且尽美尽善(杉材柹),其次去结聚(茫消),清热毒(井中苔萍),其次充土气(秫米),泽肌肤(鸡子白)美矣。若夫任败漆之物(蟹、石蟹),漆气固为之解散,其质将奈之何,是又可证仍有去滓消毒之物为之佐使,以善其后也。惟漆之为物,《本经》列诸上品,谓为无毒,《别录》则增有毒于下,其理所当究焉。夫人乖常理曰奸,物戾常情曰妖,在人视之为妖,在物所具则为毒,漆之毒以其得燥反漓,得湿反凝耳。然则《本经》何以着其主绝伤、续筋骨、填髓脑之功?夫正以其止能于血液盛满之躯,续筋骨、填髓脑也,故《本经》不曰主绝竭、绝涸,而曰绝伤,正为其人血液盛满时,忽遭伤损,致断绝不续耳。既知其如是,不遂可知其于血液燥涸人,则能劫血液使漓,扬血液使沸耶!故患漆创者,多娇怯白嫩之人。蟹咸寒散血,漆能劫之则蟹能散之,漆能扬之则蟹能止之,所以为第一的对之剂,篇中诸物欲尽识其用意所在,即以是推之可也。

瘿瘤

【小麦】微寒。

【海藻】〔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

【昆布】寒。主瘿瘤,聚结气。

【文蛤】〔平〕。

【半夏】〔平〕生微寒熟温。除瘿瘤气,虚而有痰气加用之(《药性论》)。

【?母】〔平〕微寒。与连翘同治颈下瘿瘤(《药性论》)。

【通草】〔平〕。根治项下瘿瘤(《药性论》)。

【松萝】〔平〕。主项上瘿瘤。

【连翘】〔平〕。主瘿瘤,结热。

【白头翁】〔温〕。主积聚,瘿气。

【海蛤】〔平〕。治项下瘿瘤(《药性论》)。

【生姜】微温。

药对

【元?】微寒。主散颈下肿核(臣)。

【杜蘅】温(臣)。主项间瘿瘤(《药性论》)。

曹青岩曰:『瘿瘤,皆气结疾也。』《灵枢.刺节真邪论》曰:『有所结,气归之,津液邪气凝结日甚,连以聚居为昔瘤。』是瘿瘤悉缘积累而也。瘿专主气,瘤兼主血。瘿不治则能妨咽;瘤不治惟日?大而无痛痒(聚沙曰?),故《病源》有“瘿可破,瘤不可破”之戒,恐气血外竭而致毙也。二候初觉,但宜解结气,通津液,使不连聚?大,化热为脓则善矣。

按古人谓险阻气多瘿(《淮南.坠形训》),轻水所多秃与瘿人(《吕览.尽数》),何哉?盖生其地者瘿其气,食其畜者践其形。气应上达,血应潜趋,当达不达,以其地势有以撄之也(撄,拈也,乱也);当趋不趋,以其力微不能前进也。是二说者,一似言瘿(《淮南》),一似言瘤(《吕览》),以瘿与瘤本系同类,特随处结聚曰瘤,但居颈项曰瘿。以义言之,婴,绕抱也(《淮南.要略训》“以与天和相婴薄”注);留,滞守也(《庄子》“山木无留居”注),滞守者不能择地,绕抱者必倚险要,故曰瘿颈瘤也(《说文》)。瘿,婴也,在颈。婴,喉也(《释名》)。瘤,肉起疾也(《广韵》)。瘤,流也,气血流聚而生肿也(《释名》)。犹不可见泛称则为瘤,在颈则为瘿耶!即瘿专主气,瘤兼主血,亦于此可识矣。血有定届,气无定行,则宜瘤有常处,瘿无常处,乃适相反。又气能鼓激,聚则迫急,血主流行,聚止盈科,则应瘿急瘤宽,瘤垂瘿突,乃复相反,何哉?夫成瘿者,非有余之气,为瘿者,乃气阻之血。气缘不足,故不能通达而陷于险;血缘气阻,故反能鸠合而结为垒,则瘿如缨络之垂,瘤似榴球之湛,非无由也。虽然气本因疲乏,不尽欲行之量;血亦因气滞,乃故违流动之趋。是其责皆应在气,故本篇少独治瘿瘤之物,有之,惟一味耳(白头翁),且见颈项字样者,十四味中复居其七,是可晓行气则血自流,解郁则血自顺,开结则血自通,化痰则血自利,除火则血自宁耳,曾谓竟不治血哉!

瘘疮

【雄黄】〔平寒〕大温。主寒热,鼠瘘。

【矾石】〔大热〕生温熟热。主寒热,鼠瘘。

【常山】〔寒〕微寒。主鼠瘘。

【狼毒】〔平〕。主恶疮,鼠瘘,疽蚀。

【侧子】大热。寒热,鼠瘘。

【连翘】〔平〕。主寒热,鼠瘘,瘰疬。

【昆布】寒。主结气,瘘疮。

【狸骨】温。主鼠瘘,恶疮。

【王不留行】〔平〕。主瘘乳。

【斑描】〔寒〕。主鼠瘘,疥癣。

【地胆】〔寒〕。主鬼疰,寒热,鼠瘘,恶疮。

【?甲】〔平〕。

药对

【蟾蜍】寒(臣)。治鼠漏,恶疮(《药性论》)。

【附子】大热(使)。

【漏芦】寒。主诸瘘,疗诸瘘疥,久服甚益人(隐居)。

【白矾】寒。主瘘,恶疮,瘰疬(使)。治鼠漏,瘰疬(《药性论》)。

【雌黄】平。主诸瘘,恶疮(臣)。

【车前子】寒。

【蛇衔】微寒。主鼠瘘(臣)。

证类

【虾蟆】寒。虾蟆即蟾蜍也,重出。

曹青岩曰:『瘘疮之源凡三,《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陷脉为瘘,留连肉腠。」是缘疡久不敛而成者。《灵枢.寒热篇》曰:「鼠瘘之本在藏。」是因情志拂郁而发者。又曰:「浮于脉中,未着肌肉,外为脓血。」是受虫鸟之毒而生者。』夫虫鸟之毒,或自饮食染其精液,或自居处袭其毒气,内则决而逐之,外则蚀而去之,所谓从本引末以去之也。疡久不敛,或疡生筋骨空陷之处,外阖而内不联,或以气血虚乏,腐去而肉不长,所谓补虚易而塞漏难也。情志拂郁,则精血内沮,他藏之损不若肝藏之专,男子每发于茎,妇人历生于乳,经方所谓?瘘、乳瘘是也,亦有发于颈掖者,所谓狼瘘是也。其成每至数年、数十年,其溃每至于死而后已,近世名之曰失荣、乳岩、阴岩,治者善于补救,尚尔无裨,攻蚀则适促其生也。

按陷脉为瘘,即所谓漏也。本在于藏,上出项腋间者,即所谓瘰疬,是其未溃者也。浮于脉中未着肌,即外为脓血者,即所谓鼠瘘,是瘰疬之已溃者也。漏者,当求诸痈疽治虚之法;瘰疬者,当顺气开结;鼠瘘者,当杀虫解毒。痈疽治虚,顺气开结,自宜依指他求,若解毒杀虫,则此篇备矣。凡曰瘰疬,及言瘘不言鼠者,皆解毒者也。言鼠瘘、恶创者,皆杀虫者也,而顺气开结,亦多寓焉。盖惟专顺是气,专开是结者,皆不假取诸他篇也。虽然鼠、蝇、蜂、蚁、蛇、蛙、虫、蚝、蚍蜉、蛴螬、蜣螂、蚯蚓、虾蟆、螲蟷、鵰、乌鹤,撅既遗精于食,既中毒于人,何以不为内患,而反流于经脉,发诸皮腠,且能不着肌肉耶?夫惟如此,方可用篇中诸物而不嫌其毒也。盖人藏府充实,毒本难干,设藏府不虚,第经脉懈弛,则毒不内犯而外流,故药物亦得以毒化毒耳。假使毒内蕴而发病,宁得尚攻伐耶!就是而循其所列之物,察其气性之异,合夫克化之理,推其生制之宜,而更佐以抵隙补罅之资,期归于成平,帖服而后已,讵不可哉!且《灵枢.寒热篇》岐伯答帝治鼠瘘,《千金》《外台》皆作“请从其末,引其本”,今本乃作“请从其本,引其末”,唐人所引,讵无所本,况非止一处也,不与本篇之旨脗合耶!

五痔

【白桐叶】〔寒〕。皮,主五痔。

【萹蓄】〔平〕。疗疽,痔。

【猬皮】〔平〕。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

【猪悬蹄】〔平〕。主五痔,伏热在肠。

【黄?】〔微温〕。主五痔,鼠瘘。

蜀本

【五灵脂】温。

【五倍子】平。疗五痔,下血不止。

药对

【龟甲】平。主五痔(臣)。

【赤石脂】大温(君)。疗痈疽,疮,痔。

【檗木】寒。主肠痔。

【榧子】平(臣)。主五痔,去三虫。

【槐子】寒(君)。补绝伤,五痔,火疮。

【蛇脱】平。寒热,肠痔。

【腊月鸲鹆】平。作屑主五痔。主五痔,止血。

【?甲】平。主五痔(臣)。主蚀痔,恶肉。

【腐木糯】寒(臣)。

【竹茹】微寒(臣)。治五痔(《药性论》)。

【?耳】微寒(臣)。为末水服治五痔(《千金翼》)。

【槲脉】平。烧作散主痔。槲若,主痔止血。

证类

【槐鹅】微温。治五痔。槐花鹅见《简要济众方》。

【柏叶】平。

【艾叶】微温。治五藏痔,泻血(《药性论》)。

曹青岩曰:『痔侯凡五,皆下血,有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经脉横解,肠澼为痔。』《病源》曰:『醉饱合阴阳,致血气劳扰,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为痔。』据此,则痔因气劳扰而下注,血即随注而渗泄,泄而不畅,则瘀滞变热而结肿,渗而不已,则经脉滑溜而为澼,肿久为脓则成痿,澼久乏气则脱肛。肿而热者,化其热;虚而滑者,固其脉。必补益其气,使枢轴旋不阻,斯治法之善也。

按崔氏曰:『五痔肛边,生肉如鼠乳,出孔外,时时浓血出者,牡痔。肛边肿痛生创者,酒痔。肛边有核,痛,寒热者,肠癖。大便辄清血者,血痔。大便难,肛良久乃肯入者,气痔。』《集验》曰:『气痔,温寒湿劳即发,蛇脱皮主之。牡痔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颇见外,妨于更衣,?甲主之。牡痔从孔中起,外肿,五六日自溃出脓血,猬皮主之。肠痔,更衣挺出,久乃缩,猪左悬蹄甲主之。脉痔,更衣出清血,蜂房主之。』两说者参差不齐,大同小异,更核之《病源》《千金》,又或小有不同,盖突于外者为牡,苞于内者为牝,着于肠者为肠。血者,血之不摄;气者,气之不举,则牡者为肿,牝者为痛,便艰者为肠,重坠者为气,流血者为血,而肿者有湿有火,痛者有热有瘀,便坚者有燥有火,重坠者有湿有热,流血者有瘀有虚。篇中解热、清火、燥湿、渗湿、举气、调气、通瘀、止血、滋燥、清燥,非特一面周到也,皆可就其病之偏重为之调剂,俾归于平焉。欲使知此病之解热、清火等义,绝与治他病者不同,一若预烛后人将必有以阴阳、表里、虚实笼统大概之说,为治病标准者,诏之,俾息其喙,是书之微义也。

脱肛

【?头】平。头血涂脱肛(《药性论》)。

【卷柏】〔温〕平微寒。治脱肛。

【铁精】〔微温〕。疗脱肛。

【东壁土】平。主下部疮,脱肛。

【蜗牛】寒。大肠下脱肛,筋急。

【生铁】微寒。主治下部及脱肛。

删繁云:『肛者,主大便道,肺与大肠之合也,号为通事令史。若脏伤热即脱,闭塞,大便不通,或肿,缩入生创;若府伤寒,则肛寒,大便洞泻,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病源》云:『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多因久利后大肠虚冷所为,肛门为大肠之候,大肠虚而伤于寒,利用气?而气下冲,则肛门脱出。』即已如是,岂有用寒凉之理,乃篇中列药六味,寒凉者三,重坠者二,此曷故哉?夫固当体藏府情性,而审其耐寒耐温之所以然矣。试检《千金.大肠虚冷篇》,其证则谓“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其治则用灸为多,其用药则黄连补汤,其物则黄连、茯苓、芎藭、石榴皮、伏龙肝、地榆,何尝有一味温补,而曰:『治大肠虚冷,利下清白,肠中雷鸣相逐。』是诚何故?乃治大肠实热之生姜泄肠汤,反生姜、白朮、桂心连用,是知《千金方》五藏六府虚冷实热诸篇,非泛泛设,乃藏府耐药性情精理所系矣。故删繁疗肛门寒则洞泻凸,用猪肝散方,猪肝、黄连、阿胶、芎藭、艾叶、乌梅亦不滥用温剂,两相印证无异义也。本篇大旨,寒凉三味具伸而能缩之机,重坠二味取坠可转升之理,?蜗之伸缩,不待言,即卷柏亦得水则舒,暴干仍卷,犹是此意,铁则本重而浥取精气于水,不已化为轻乎!至东壁土则缘水过下趋为祸,始还以防水之物为堤埂之干耳。超超元理,益人神智如是。

?

【青葙子】〔微寒〕。主下部?疮。

【苦?】〔寒〕。疗下部?。

【蚺蛇胆】寒。主?疮。

【腹蛇胆】微寒。心腹慝痛,下部?疮。

【大蒜】温。散痈肿?疮。

【戎盐】〔寒〕。

药对

【艾叶煎】微温(臣)。疗下部?疮。

证类

【马鞭草】平。主下部?疮。

蚘虫

【薏苡根】〔微寒〕。下三虫。煮汁作糜食香,去蚘虫效(隐居)。

【雚菌】〔平〕微温。去蚘虫,寸白。

【干漆】〔温〕。利小肠,去蚘虫。

【楝根】微寒。疗蚘虫,利大肠。

【茱萸根】〔温〕大热。根白皮,杀蛲虫。

【艾叶】微温。汁杀蚘虫(隐居)。

药对

【石榴根】平(使)。疗蚘虫。

【槟榔】温(君)。杀三虫。

证类

【鹤虱】平。主蚘蛲虫,用为散,肥肉臛汁方寸匕。

【龙胆】寒、大寒。去肠中小虫。

寸白

【槟榔】温。疗寸白。

【芜荑】〔平〕。逐寸白,散肠中嗢嗢喘息。

【贯众】〔微寒〕。去寸白。

【狼牙】〔寒〕。去白虫。

【雷丸】〔寒〕微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

【青葙子】〔微寒〕。杀三虫。

【橘皮】〔温〕。止泄,去寸白。

【茱萸根】〔温〕大热。治寸白虫(《药性论》)。

【石榴根】平。疗寸白。

【榧子】平。去三虫。

药对

【桑根白皮】寒(臣)。利水道,去寸白。

曹青岩曰:『湿热之气,变化生疮,蚀烂孔窍,即《金匮》之狐惑,《病源》之疳?也。伤寒热病,邪不尽达,熏蒸腹中,浸淫孔窍,令人下部或咽喉生疮,喜睡恶食,微热利血,甚则胃虚,气逆呕哕,每有致死者。嗜甘之人,脾胃气缓,虫动侵食,亦能为之,但宜化导郁勃之气,盖欲复洼聚之流,先瀹湮遏之源是也。』又曰:『九虫之害,蚘与寸白为多,皆溺热化生者也。蚘处胃中,每有上逆吐出者;寸白处肠中,但从大便出者。蚘依于血,寒则内动而致腹痛;寸白附于液,热则滋生而致疳蚀。其生也,藉藏府之湿热;其出也,凭糟粕之黏裹。蚘则必待血滞通而后行,寸白必待凝液化而始出,蚘性畏苦,寸白性畏辛,得其性而制之,流毒可冀免矣。』

按?、蚘、寸白,所由不同,趋向殊异,而均为虫者,以脾胃失职,湿热蕴隆则同也。狐惑属心,心者火,火逢空斯发,故主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着物即燃,故主蚀。蚘属肝,肝者木,木上耸下朻(朻,木下曲《说文》),故主上下皆出,喜润恶燥,故主烦。寸白属脾,脾者土,土藏垢纳污,故主津液凝浊,生物繁庶,故主羣。又狐惑连表而里不靖,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蚘病在阴而阳不振,故主脉微而厥,肤冷,静复时病,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寸白诸书皆少言其外候,惟《千金》谓脾劳热,则有白虫在脾中为病,令人好呕。本篇谓肠中嗢嗢喘息,虫自出不止,则阳不运阴而反激阴之候也。又肝藏血,故蚘每倚血为起伏,篇中薏苡根、干漆、楝实、艾叶皆属血药而能杀虫者。脾生津,故寸白必凝津为窠臼,篇中贯众、橘皮、榧子、桑皮皆于津液中杀虫者。蚘服苦,篇中诚有沈苦之列;寸白服辛,篇中不乏辛烈之厕。质之于?,则辛苦并陈,津血并利,而与寸白同用青葙,已可见其清湿热可瘳,与蚘同用艾叶,又可见其行血液乃伏。然执此而不知权变,犹执一也。权变惟何?《伤寒论》之乌梅丸、《金匮要略》之甘草粉蜜汤、甘草泻心汤、苦?洗、雄黄熏是也。说者谓:『虫生于风,故风字从虫。』此言良是,第此风若系外中内生,其咎应不止此,是必别有故,试思湿盛则为痹为挛,水停则为痰为饮,又安得生虫,惟其中有热,则阳气不得入而与之交化,于是阳气与湿热错而相摩荡焉。《正蒙》所谓:『阴气凝聚,阳在外不得入,则周旋不合而为风者是也。』是知生虫之湿与水,非盛满停潴,乃饮食精微之余,不随阳化者,仍系生气之萌,故成有生之物,确似风而实非风也。或者又谓:『?与寸白,人不常有;蚘则夫人有之,故多,别无大病,稍稍怫逆即见于吐者是已。』盖天之与地,无所不包,阴阳交化而孕育者,无物不有,则人腹之有虫,又何疑焉!古人亦以泛辞置之曰:『人不必尽有,有亦不必尽多,或偏有,或偏无,皆依肠胃之间。若府藏实则不为害,虚则侵蚀焉,随其虫之动而能变成诸患也。』《病源》云。

卷七

虚劳

【丹沙】〔微寒〕。

【空青】〔寒〕大寒。益肝气。

【石锺乳】〔温〕。安五藏,益气,补虚,疗下焦伤竭,强阴。

【紫石英】〔温〕。补心气不足。

【白石英】〔微温〕。益气,补五藏。

【磁石】〔寒〕。养肾藏,强骨气。(《药性论》云:『能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盖摄治节于作强中也。)

【龙骨】〔平〕微寒。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

【茯苓】〔平〕。调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黄?】〔微温〕。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

【干地黄】〔寒〕。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

【茯神】平。疗风眩,风虚,五劳。

【天虋冬】〔平〕大寒。保定肺气。

【薯蓣】〔温〕平。主伤中,补虚羸劳瘦,充五藏,除烦热,强阴。

【石斛】〔平〕。主伤中,补五藏虚劳,羸瘦,强阴。

【沙?】〔微寒〕。补中,益肺气。

【人?】〔微寒〕微温。补五藏。

【元?】〔微寒〕。补肾气。

【五味子】〔温〕。主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肉苁蓉】〔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养五藏,强阴益精。

【续断】〔微温〕。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日华》)。

【泽?】〔寒〕。补虚损五劳。

【牡丹】〔寒〕微寒。安五藏。

【芍药】〔平〕微寒。

【牡桂】〔温〕。补中益气。

【远志】〔温〕。主伤中,补不足。

【当归】〔温〕大温。补五藏,生肌。

【牡蛎】〔平〕微寒。

【五加皮】〔温〕微寒。五缓,虚羸,补中益精。

【白棘】寒。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

【覆盆子】平。主益气。

【巴戟天】〔微温〕。安五藏,补中,增志,益气。

【牛膝】〔平〕。疗伤中,少气。

【杜仲】〔平〕温。补中,益精气。

【柏实】〔平〕。安五藏,益气,疗恍惚虚损吸吸。

【桑螵蛸】〔平〕。疗男子虚损,五藏气微。

【石龙芮】〔平〕。平肾胃气,补阴气不足。

【石南】〔平〕。主养肾气,内伤,阴衰。

【桑根白皮】〔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补虚,益气。

【地肤子】〔寒〕。补中,益精气。

【车前子】〔寒〕。养肺,强阴,益精。

【麦虋冬】〔平〕微寒。疗虚劳,客热,口干,燥渴。

【干漆】〔温〕。主绝伤,补中,安五藏。

【兔丝子】〔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

【蛇床子】〔平〕。令妇人藏热,男子阴强。

【枸杞子】微寒。补内伤,大劳嘘吸。

【大枣】〔平〕。补中,益气。

【枸杞根】大寒。

【麻子】〔平〕。主补中益气。

【胡麻】〔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骨髓。

唐本

【葛根】平。起阴气。

蜀本

【补骨脂】大温。主五劳,七伤,风虚冷。

药对

【甘草】平。补益五藏,下气,长肌肉,制诸药(君)。

【黄雌鸡】平。主续绝(臣)。补益五藏,疗劳,益气。

【萎蕤】平。补不足,除虚劳,客热,头痛(君)。

【甘菊】平。补中,益五藏(君)。

【紫菀】温。主劳气(臣)。五劳,体虚,补不足。

【狗脊】平。补益丈夫(臣)。

【藕实】寒。补中,养气(君)。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

【蜂子】微寒。补虚冷(君)。补虚羸,伤中。

【芜青、芦菔】温。益五藏,轻身(君)。主利五藏,轻身,益气。

【赤石脂】大温。主养心气(君)。

【蔷薇】微寒。主五藏寒热(君)。

【云母】平。主气,益精(君)。安五藏,补中,疗五劳七伤,虚损少气。

【枳实】微寒。主虚羸少气(君)。利五藏,益气。

【防葵】寒(君)。疗五藏,虚气。

虚由于自然,劳因于有作,譬诸器物,虚者制造之薄劣,劳者使用之过当。仲景论虚劳,凡言劳者必主脉大,云脉浮、脉浮弱而濇、脉虚弱细微、脉沈小迟,皆不谓劳,则可见劳者脉必大,虚者脉必小,遂可知劳者精伤而气鼓,虚者气馁而精违,而其间节目,虚有阴阳之不同,劳有伤损之殊异,是其治则遂觉烦多,以篇中校之,大率曰补曰安,皆治劳之技;曰益曰养,咸治虚之法。以其所至之处,察其所乘之机,剖而析之,曲而帖之,可以得其当也。夫大热、消渴、鬼疰、尸疰、吐唾血、上气、咳嗽、下利、声暗、瘘、?、阴痿、泄精、不得眠、腰痛、妇人崩中、月闭皆可为虚劳兼有,虽不能不合于诸证之治要,须与是相符而不相乖,更核是篇须与彼相即而不相舛,乃能曲当。苟泥诸证常治,恐犯虚虚之戒,徒执本篇所见,又防盛盛之嫌,故篇中不惮缕析条陈,合而言之,则曰安五藏(石锺乳、龙骨、牡丹、巴戟天、柏实、干漆、云母),补五藏(白石英、石斛、人?、当归),补益五藏(甘草、黄雌鸡),充五藏(薯蓣),养五藏(肉苁蓉),五藏气微(桑螵蛸),补五内(胡麻),益五藏(甘菊花、芜青),五藏寒热(蔷薇),五藏虚气(防葵),调藏气(茯苓),利五藏(芜青、枳实),五劳(黄?、茯神、泽?、桑白皮、紫苑,但主五劳),七伤(干地黄、续断、补骨脂、云母,兼主五劳七伤),补中(沙?、牡蛎、五加皮、牡桂、巴戟天、杜仲、地肤子、干漆、大枣、麻子、甘菊花、藕实、云母),莫不具列章程。分而言之,则曰肝(空青益肝气),心(紫石英补心气不足,赤石脂养心气),肺(天虋冬保定肺气,沙?益肺气,车前子养肺),肾(磁石养肾气,元?、白棘补肾气,石南养肾气),益气(石钟乳、白石英、覆盆子、巴戟天、柏实、桑白皮、黄雌鸡、芜青、枳实、续断),益气力(茯苓、兔丝子、胡麻、藕实),羸瘦(黄?、薯蓣、石斛、五味子、五加皮、桑白皮、蜂子、枳实、兔丝子令肥健,胡麻、甘草长肌肉,当归生肌肉),伤中(地黄、薯蓣、石斛、远志、牛膝、桑白皮、胡麻、蜂子),强阴(石锺乳、薯蓣、石斛、五味子、肉苁蓉、车前子、蛇床子、磁石,强骨气,石南主阴衰),益精(五味子、肉苁蓉、五加皮、白棘、杜仲、地肤子、车前子、胡麻),莫不各分条理。校他病之用补益者,毫不相同,其灼然尤可明者,无如除热一法,不加散发,不投清泄,其命意更属天渊(薯蓣除烦热,麦虋冬主客热口干燥渴,萎蕤平客热头痛,蔷薇主五藏寒热),是其因地制宜为何如哉!奈何挽近论治虚劳,辄曰滋阴清火养血除热,既不按病治病,复不遵循仲景,凡桂枝龙骨牡蛎、小建中、黄?建中、天雄散等物治之者,概视为畏途,漫不加省驯,至胃减便溏,益复寒凉滋肝,致不可捄而止,无怪乎是篇更弁髦置之矣,而不知是篇宗旨确有稗补仲景者,请试言其一二,如益精而去精中之芜累(地肤子、车前子、五加皮),强阴而召不羁之浮阳(石锺乳、薯蓣、石斛、五味子),因伤中而反求诸上下(桑白皮、牛膝),因羸瘦而转事消耗(桑白皮、枳实),补中者益脾,益气亦益脾,而寓治体治用于其间(补中诸物是益脾体,益气诸物是益脾用),不然则四藏皆有专补,而脾独阙如也。安五藏、补五藏、补益五藏、充五藏、养五藏、益五藏皆以联络五藏,而寓动静升降于其间,不然诸物之功,未见若是其溥也。要而言之,篇中列药六十五味,无非补精补气两端,推而极之,则其间性温者二十,性平者二十有六,微寒者七,寒者十有二,又不过丹沙、空青、磁石、天虋冬、泽?、白棘、桑白皮、地肤子、车前子、枸杞根、藕实、防葵等物,治虚劳大旨,犹不可窥见一斑乎!

阴痿

【白石英】〔微温〕。主消渴,阴痿不足。

【阳起石】〔微温〕。阴痿不起,补不足,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

【巴戟天】〔微温〕。主阴痿不足。

【肉苁蓉】〔微温〕。主茎中寒热痛,强阴,益精气。

【五味子】〔温〕。强阴,益男子精。

【蛇床子】〔平〕。男子阴痿,湿痒,能令阴强。

【地肤子】〔寒〕。强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药性论》)。

【铁精】〔微温〕。治产后阴下脱。

【白马茎】〔平〕。主伤中脉绝,阴不起。

【兔丝子】〔平〕。强阴,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

【原蚕娥】热。主益精气,强--,交接不倦。

【狗--】〔平〕。主伤中,阴痿不起,令强热大。

【雀卵】〔温〕。主男子阴痿不起,强之令热多精。

药对

【樗鸡】平(使)。主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健志,生子,好色。

【五加皮】微寒。主阴痿,下湿(使)。男子阴痿,囊下湿痒,小便余沥。

【覆盆子】平。能长阴(臣)。主阴痿,能令坚长。

【牛膝】平。主阴消(君)。男子阴消,妇人失溺。

【石南】平(使)。主养肾气,内伤,阴衰。虽能养肾,令人阴痿(《药性论》)。

【白芨】微寒。主阴痿(使)。

【小豆花】主阴痿不起(使)。

证类

【山茱萸】平、微温。强阴益精。

【天雄】温、大温。长阴气,令人强志,助阳道,暖水藏(《日华》)。

虚劳已下,自阴痿至腰痛七证,连属在虚劳,足见下虚者多在七证,七证皆虚劳支别,而阴痿尤切近,故首及焉。阴痿与虚劳切近,其义在《金匮.虚劳篇》,一则曰阴寒精自出,再则曰精气清冷,曰阴头寒,盖非精无以蓄阳,非阳无以化物,生气生血之本遂绌。动静云为之节皆乖,虚劳之成多由于此,是以《本经》药物复虚劳者恰半,而皆强阴益精和暖资育之品,以存少火而成脾胃转运之功,非为媾精设,祈似续计也。虽然二茎、蚕娥、雀卵实亦因是而用,夫恢复之役,积储易而发机难,虽温煦培植而机括未灵,仍同堆垛,不足以转发生气象,譬诸釜底益薪,纵多不燃,何由得暖,必且以炬引之,是其验矣。其它则一若突中除湿(五加皮),灶下嘘薪(阳起石),障暖气之旁泄(天雄),伸气机之窒碍(山茱萸),并可引类而推,此所以虽似虚劳附庸,实是虚劳邻境,各辟都鄙,别建城郭,而不相统摄者也。惟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虚,宗筋纵者,则与是迥殊,不得混同而论。

阴?

【海藻】〔寒〕。暴?,留气,热结,利小便。

【铁精】〔微温〕。(见阴瘘)

【狸--】温。主男子阴?,烧之,以东流水服之。

【狐--】微寒。小儿阴?,卵肿。

【蜘蛛】微寒。主大人小儿?。

【蒺藜】〔温〕微寒。阴?,可作摩粉。

【鼠阴】平。

药对

【虾?衣】寒。主阴肿。(车前子也,然不云治阴肿。)

【地肤子】寒。治阴卵?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药性论》)。

【槐皮】煮汁。主阴肿。淋阴囊坠气痛(《药性论》)。

痿者,疲垂不起。?者,木肿不灵。疲垂不起为虚劳支别,宜矣,木肿不灵亦为虚劳支别乎?不知《素问.阴阳别论》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其传为索泽,其传为?疝。』夫太阳阳之至盛也,偏禀气于寒水,而其气下行,赖足少阴肾之经递接而复上出,假使肾气不给,不克传宣,斯寒水、盛阳郁勃于上,而沸腾涌逆,交战肌表;抑溜于下,而浸淫渐渍,溃败血脉。由是而在外之润泽,日以箫索,由是而在下之灵机,日以虺隤,病若是者,可为虚劳支别否耶!是故?本疝类,而与疝源不用(说见《本经疏证》蜘蛛下),阴?与阴痿不同,而其源却不甚异,此古人编书相次之微旨也。阴?,隐秘丑恶之疾,以不甚害起居食息,较之凡?反为可耐,故多忍之,不肯宣播,然观篇中所用药物,则其间兼证亦殊不一,如用蜘蛛则有时经时减者矣,用海藻则有坚顽难驯者矣,用铁精则有重坠迫切者矣,用虾?衣则有小溲不利者矣,用地肤子则有肌热者矣,用蒺藜则有痒者矣,用槐皮则有痛者矣,用三种--则有?而并痿者矣。要之,痿则有虚无邪,?则虚邪错杂,凡?则邪多于虚,阴?则虚甚于邪,然皆缘少阴肾不能泌别清浊,化阴使从阳,举阳使载阴,盘旋以上济所致,故分正羡引阴阳,自应支贯条析而佐以强阴益肾,皆可因彼而识此也。

囊湿

【五加皮】〔温〕微寒。男子囊下湿,女人阴痒。

【槐枝】一作槐皮。洗疮及阴囊下湿痒。

【檗木】〔寒〕。

【虎掌】〔温〕微温。除阴下湿。

【庵闾子】〔微寒〕微温。

【蛇床子】〔平〕。主男子阴痿、湿痒。浴男女阴,去风冷(《药性论》)。阴汗湿痒(《日华》)。

【牡蛎】〔平〕微寒。和蛇床子、麻黄根、干姜为粉,主阴汗(《拾遗》)。

宣湿、清湿、劫湿、熯湿、化湿矣,而又紧切于阴囊以治囊湿,尚何容论哉!第此微末之疴,似若不足为虚劳支别者,殊不知亦虚劳支别也。所知钱君叔和因下血致虚劳,多服补益巨剂始瘥,瘥后遂成囊湿,苟纔燥辄复下血,而虚证丛集,间亦阴?肿,必仍服温补大剂,但囊得湿病即愈矣。巢元方曰:『大虚劳损,肾气不足,故阴汗、阴冷、液自泄,风邪乘之则搔痒,岂不信然。』

泄精

【韭子】温。主梦泄精,溺白。

【白龙骨】〔平〕微寒。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鹿茸】〔温〕微温。小便利,泄精,溺血。

【牡蛎】〔平〕微寒。疗泄精。

【桑螵蛸】〔平〕。主男子虚损,五藏气微,梦寐失精。

【车前子叶】〔寒〕。治泄精(《药性论》)。

【泽?】〔寒〕。止泄精,消渴,淋沥。

【石榴皮】平。实,止漏精。

【麞骨】微寒。主虚损泄精。

药对

【五味子】温。主泄精(臣)。

【棘刺】寒(使)。

【兔丝子】平。主精自出(君)。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

【熏草】平(臣)。

【石斛】平(君)。益精,补内绝不足。

【锺乳】温(臣)。主泄精,寒嗽,扶元气,健益阳事(《药性论》)。

【麦虋冬】微寒(臣)。主泄精(《药性论》)。

《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据此则阴阳互根,彼此递化,而精为阴之至醇,阳之归宿矣。盖惟其有阳归宿,故能守而不离;惟为阴之至醇,故亦感阳而动。《金匮要略.虚劳篇》论泄精盖分两种,一者阴寒精自出也。一者梦失精也。《病源》则分四种,曰失精,曰溢精,曰尿精,曰梦泄精。《外台秘要》仅存其三而无溢精。夫固谓溢精为见闻精出,则仍与梦泄精无异,原可不必别分条件,统而会之,尿精自别有故。梦泄精是感阳而动一例,阴寒精自出是阳不归宿一例。桂枝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者,失精之治;天雄散者,阴寒精出之治,故《外台》遂仿是布置焉。原夫人之生本水火相守局也,即水所以湛然盈澄然洁者,岂徒恃堤岸巩固哉!盖必水无他歧之冲啮,风无别道之激荡,然尤畏寒气凌侵,潦消涨落,不期缩而缩,不期竭而竭,故治泄精者,首当使其水势搏而弗散,内而弗外(韭子、五味子),其次则使土摄水(龙骨),使阳归阴(牡蛎),于是开渠以去旁歧之引而相从(车前子、泽?),聚气以防冲激之率而相离(桑螵蛸、石榴皮),而煦阳以伸其机(鹿茸、锺乳),黏阴以助其固(兔丝子、石斛、麦虋冬),则历处可参入焉。要须核之《金匮》两途,《外台》三派,更合以《千金》补肾而融会贯通之,泄精治则宁尚有遗憾耶!

好眠

【通草】〔平〕。疗脾疸,常欲眠。

【孔公孽】〔温〕。治常欲眠睡。

【马头骨】微寒。主喜眠,令人不睡。

【牡鼠目】平。烧作屑,鱼胶相注目眦,则不眠(《千金方》)。

【茶茗】微寒。令人少睡。

证类

【沙?】微寒。治常欲眠(《药性论》)。

不得眠

【酸枣仁】〔平〕。主烦心,不得眠。

【榆叶】平。治不眠(《药性论》)。

【细辛】温。

药对

【沙?】微寒(臣)。

证类

【乳香】温。

《灵枢.大惑论》曰:『卫气常以昼行阳,以夜行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若其人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矣。其人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则卫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据《卫气行篇》,言其行自平旦出于目,行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手阳明,竟而复始,凡行二十五周,遂尽阳分,乃由足少阴注于肾,而心,而肺,而肝,而脾,亦如阳之二十五周,以复出于目,则当其在--建瓴之势,行乎所不得行,固无干于好眠、不得眠也。惟入阴则穿贯府藏,经由分肉,宽则远,窄则近,滑则疾,濇则徐,殆止乎所不得不止,好眠、不得眠因此生焉。虽然此其常也,不得为病,无从求治,然病之好眠、不得眠倘不明此,则又无从求治,是故据两病所列首味而言,则好眠是阴滞于阳,不得眠是阴不浃阳矣。治好眠当求其阳出阴中,今反阴滞于阳;治不得眠当求阳交于阴,今反阴不浃阳。是由出入之违常,径道泥泞则行止濡迟,径道清肃则行止速疾,故治好眠以浣濯(茶茗),治不得眠以黏滑(榆叶)。是由汗洁之背,度阴分有阻,阳不得入,则宜去阴中之阻(细辛),阳分自旷阴不得出,则宜促留阴之驾(孔公孽),是由通塞之愆期,准此而会意焉,其它亦可不事缕述矣。独沙?一味,《药对》谓其主不得眠,《证类》又言其主好眠,何也?夫沙?治好眠,以能缓滑皮肤,解利分肉也;其治不得眠,则以能湿润皮肤脂膏分肉也。试参之老人类少眠,以皮肤槁也。凡人茶饮多者,亦少眠,以分肉利也。故沙?之治不得卧,是取其体气之舂容丰腴者类多卧,以分肉濇也。劳力者亦多卧,以汗易泄也。故沙?之治好眠,是取其性味之滑泽,至肠胃之宽窄,似无涉于沙?之治矣。然宽者行迟,不可使之滑泽而迅乎!窄者行疾,不可使之充满而迟乎!是皆得以类扩充者也。

腰痛

【杜仲】〔平〕温。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

【萆薢】〔平〕。主腰背痛,强骨节。

【狗脊】〔平〕微温。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男子脚弱,腰痛。

【梅实】〔平〕。疗肢体痛。

【?甲】〔平〕。疗血瘕,腰痛。

【五加皮】〔温〕微寒。主腰脊痛,两脚疼痹。

【菝?】平温。主腰背疼痛。

【爵床】〔寒〕。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

蜀本

【木?子】温。止腰痛。

药对

【牡丹】微寒(使)。劳气,头腰痛。

【石斛】平(君)。主男子腰脚软弱(《药性论》)。

【附子】大热(使)。主腰脊风寒。

证类

【鹿角胶】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

【牛膝】平。除腰脊痛。

【鹿茸】温、微温。主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

【乌喙】微温。主寒热,历节掣引腰不能行步。

【续断】微温。主腰痛,关节缓急。

《病源》云:『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由十月万物阳气皆衰而痛。二曰风痹,由风寒着腰。三曰肾虚,由役用伤肾。四曰?肾(?,腰忽痛也《玉篇》),由坠堕伤肾。五曰寝卧湿地。』又云:『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诸证皆有因而无状,惟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不可以仰息,此可为第一项注解。然《素问.刺腰痛篇》所谓“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者,又与之稍有异同。此外,在《病源》则腰痛不得俯仰、风湿腰痛、卒腰痛、久腰痛、肾着腰痛,各标名目,在《素问》则六经腰痛、解脉腰痛、同阴腰痛、阳维腰痛、会阴腰痛、飞阳腰痛、昌阳腰痛、散脉腰痛、肉里腰痛,别自树帜,皆与下四项参差不合,惟《病源》云:『?腰痛者,谓卒然伤损于腰,血搏背脊所为,久不出,令人气息乏少,面无颜色。』《素问》云:『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恶血归之。』此却可为第四项注解,且于篇中?甲之治,确有合也。大率欲求五项之状,亦匪甚难,一项、三项自属内伤,然一项由天,三项由人,纵同为虚软痿疲,由天者必别无他涉,由人者自更觉困顿。二项、四项、五项同为外伤,然由风寒则必牵掣,由湿则必沉重,至伤损则更自有异,此其画然可分者也。至于《素问》所列尤广,其状益确,然解脉、阳维、衡络、会阴、飞阳皆足太阳之别,同阴、肉里皆足少阳之别,散脉为足太阴之别,昌阳为足少阴之别,均得仍隶六经,约其旨趣亦可分以阴阳两端,并可概以在阴者虚,在阳者实。征之阳之痛,为引项脊尻骨加重,为如以针刺皮中,循循然,亦可俯仰,为不可顾,顾如有见者,善悲;阴之痛,为痛引脊内廉,为腰中如张弓弩弦,盖内外虚实的然有辨,不容杜撰矣。寻篇中所列补泻,自是殊途,寒温已别所属,或驱风,或渗湿,或燠寒,或清热,均得因材器使,或疏气,或行血,或耐急,或茹刚,咸令随事设施,而大旨则觑定补虚损,化湿痹,利机械,强筋骨,以腰痛始终为虚劳支别,虚者多,实者少也。

妇人崩中

【石胆】〔寒〕。主崩中下血。

【禹余粮】〔寒〕平。主烦满,下赤白,治崩中(《药性论》)。

【赤石脂】大温。主崩中,漏下。

【代赭】〔寒〕。女子赤沃,漏下,带下百病。

【牡蛎】〔平〕微寒。疗女子带下赤白。

【龙骨】〔平〕微寒。主女子漏下。

【蒲黄】〔平〕。主女子崩中不住(《药性论》)。

【白殭蚕】〔平〕。主女子崩中赤白。

【牛角?】〔温〕。主女人带下血。

【乌贼鱼骨】〔微温〕。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

【紫葳】〔微温〕。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

【桑耳】〔平〕。主女子漏下赤白汁。

【生地黄】大寒。主妇人崩中血不止。

【檗木】〔寒〕。主女子漏下赤白。

【白茅根】〔寒〕。止妇人崩中。

【艾叶】微温。止妇人漏血。

【鮀甲】〔微温〕。主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

【?甲】〔平〕。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烧令黄末之,清酒服(《药性论》)。

【马蹄】平。白马蹄疗妇人白崩,赤马蹄疗妇人赤崩。

【白胶】〔平〕。疗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

【丹雄鸡】〔微温〕微寒。主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

【阿胶】〔平〕微温。主女子下血,安胎。

【鬼箭】〔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

【鹿茸】〔温〕微温。主漏下恶血。

【大小蓟根】温。主女子赤白沃。

【马通】微温。主妇人崩中,止渴。

【伏龙肝】主妇人崩中,吐血。

【干地黄】〔寒〕。主女子伤中,胞漏下血。

药对

【柏叶】微温。酒渍,主吐血及崩中赤白(君)。

【续断】温(臣)。主妇人崩中漏血。

【淡竹筎】微寒。主崩中溢筋。

【白芷】温。主漏下赤白(臣)。

【猬皮】平(臣)。下血赤白,五色汁不止。

【饴餹】微温(臣)。

【地榆】微寒。主漏下赤血。主妇人七伤,带下病。治月经不止,血崩(《日华》)。

《纲目.崩中》而目有崩、有漏、有沃、有带,是其缓急轻重之势,可从此参矣。崩如山冢崒崩(《毛诗》),言其来甚骤,其势重急也。漏犹漏师(《公羊》),言自上下泄也。沃如沃泉悬出(《尔雅》),言不假旁流,直漏而下也。带之着衣,如物系蔕(《释名》),言其柔韧连续也。体状一殊,情由立异,斯固宜循因索治,如治崩是治崩(石胆、禹余粮、蒲黄、白殭蚕、紫葳、生地黄、茅根、鮀甲、马蹄、白胶、鬼箭、马通、伏龙肝、竹茹、柏叶),治漏是治漏(龙骨、乌贼鱼骨、桑耳、檗木、艾叶、?甲、鹿茸、干地黄、白芷),治沃是治沃(大小蓟根),治带是治带(牡蛎、牛角?、地榆),奈何或并治崩漏(赤石脂、续断),或并治崩漏沃(丹雄鸡),或并治沃漏带耶(代赭石),何况根本固迥异,如下赤白、下五色而有兼治赤白者(禹余粮、牡蛎、殭蚕、乌贼鱼骨、桑耳、檗木、马蹄、丹雄鸡、大小蓟、柏叶、白芷),兼治五色者(鮀甲、?甲、猬皮),此又何说,且赤白二端相兼者既众矣,而但治下血者颇不为少(石胆、生地黄、艾叶、阿胶、鬼箭、鹿茸、干地黄、续断、地榆),但治下白者乃仅止一味,且仍在兼治赤白中(白马蹄),是又何耶?仲景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积寒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来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冲气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巅,或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病虽同而脉源各异。』据此则千变万端,皆缘于积冷结气两者,而其为病遂分三歧,在上则为肺痈,在中则或为寒疝或为热中,在下则惟带下而已。《素问.骨空论》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盖积冷结气在下,久而幻化阻隔,冲脉寒则凝其通降,而经闭不行,热则激其机械,而漏下不止,不通降则溜于任而为带为沃,被激迫则沸于冲,而为崩为漏,寒热相薄则崩漏带沃并行,并行既有并行之由,斯并治自有并治之故矣。第因证易则,则不可不究,但观其治崩漏外,有兼治他证,自宜着意,如烦满(禹余粮),产乳余疾(紫葳),少腹阴中相引痛(鮀甲),羸瘦(?甲),四肢酸疼多汗(白胶),安胎(阿胶),腹满汗出(鬼箭),渴(马通),吐血(伏龙肝、柏叶),溢筋(竹茹),与所谓“阴掣痛,少腹恶寒,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时冒,悲伤多嗔”者,大都有合,故曰其病虽同,脉源各异,言病证同则治法同,纵渊源有异可勿论也。《千金》白垩丸治三十六病,十二症倍禹余粮、牡蛎、乌贼骨、白石脂、龙骨,九痛倍黄连、白敛、甘草、当归,七害倍细辛、?本、丹皮,五伤倍大黄、石苇、瞿麦,三痼倍人?。十二症之药,本篇悉备,其余则阙如,所谓痛害伤痼,皆非下赤白,惟十二症则曰如骨,如黑血,如紫汁,如赤肉,如脓痂,如荳汁,如葵羹,如凝,如清血,血似水,如米泔,如月浣,乍前乍却,及经度不应期,皆名曰症,而实系带,即此又可识五色者,不必逐色审定,凡属漏下均可随证检治矣。《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是故在阳之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在阴之病,静则为瘕,动则为带。男女之分在此,上下之异亦不离此也。不然,何以病名曰症,而病则为崩漏沃带哉!

月闭

【鼠妇】〔微温〕微寒。主妇人月闭。

【蟅虫】〔寒〕。治月水不通,破留血积聚。

【虻虫】〔微寒〕。蜚虫主女子月水不通,积聚。

【水蛭】〔平〕微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

【蛴螬】〔微温〕微寒。主月闭。

【桃仁】〔平〕。通月水,止痛。

【狸--】温。主月水不通。

【土瓜根】〔寒〕。主瘀血,月闭。

【牡丹】〔寒〕〔微寒〕。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痛。

【牛膝】〔平〕。主妇人月水不通,血结。

【占斯】温。主血症,月闭,无子。

【虎杖】微温。主通利月水。

【阳起石】〔微温〕。破子藏中血。

【桃毛】〔平〕。下血瘕,破坚闭。

【白垩】〔温〕。主女子寒热,症瘕,月闭,积聚,阴肿痛,漏下,无子。

【铜镜鼻】〔平〕。主女子血闭,症瘕,伏肠,绝孕。

药对

【白茅根】寒。主血闭(臣)。治瘀血,血闭。

【大黄】大寒。治月候不通(使)。主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老血留结。

【射干】微温(使)。通女人月闭,治气,消瘀血(《药性论》)。

【卷柏】温(臣)。主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

【生地黄】大寒(君)。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不利(《药性论》)。

【干漆】温。治血闭(臣)。主女人经脉不通。

【鬼箭】寒。破陈血(使)。通月经,破症结(《日华》)。

【庵闾子】微寒(臣)。疗妇人月水不通。

【朴消】大寒(君)。破留血闭绝。

此篇乃《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妇人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证,中焦属热者治法也。夫感受之初,寒与气固不相侔,其传变亦自有异,及传变既定,则证虽有寒热之异,而其因遂不显寒热之殊,然究其归,犹大率寒少热多,故中病有寒有热,而上下病则不甚见属寒者,盖因寒为病,仍见寒征,是为轻浅,可以应治速愈,不得为沉痼至有历年矣。下病之治见前《崩中篇》,上病之治见前《上气咳逆篇》,中病属寒之治见前腹胀心腹冷痛等篇,此何以的知其为中病属热者,为篇中所列,皆气平、气寒故耳。中病属热证不可以“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创,肌若鱼鳞”数言,印证所列如许药味也,则仍当求诸《金匮要略》,以本篇与《金匮要略》相较,则有下瘀血汤、抵当汤,全方于大黄蟅虫丸,仅少黄芩、甘草、芍药、杏仁;于土瓜根散,少桂枝、芍药;于?甲煎丸,亦几得其半。大黄蟅虫丸证,肌肤甲错,与肌若鱼鳞又正合,除诸方所用外,仅余少半且有各物专治,及情性可凭,则其通月闭,又何难晓焉。第月闭何以不为上下病而属中,则《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评热病论》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胞脉者,属心而络胞中,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是其病为在中而不可属诸上下矣。虽然理难常执,事变无端,月闭非特因上因下无不有,即因于寒者亦甚多,要在就证论治可矣。

无子

【紫石英】〔温〕。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石锺乳】〔温〕。令人有子。

【阳起石】〔微温〕。寒热,腹痛,无子。

【紫葳】〔微寒〕。

【桑螵蛸】〔平〕。益精,生子。

【艾叶】微温。使人有子。

【秦皮】微寒、大寒。有子。

【卷柏】〔温〕平微寒。主血闭绝子。

蜀本

【列当】温。主男子五劳,七伤,补腰肾,令人有子。

药对

【覆盆子】平(臣)。女子食之有子。

【白胶】温(君)。妇人血闭无子。

【白薇】大寒(臣)。

子,孳也,滋生蕃衍也。不滋生者,能使之滋生乎!夫亦如漆园之论牧,去其害马者而已,乃篇中所载,非特去害,此又何说?《易大传》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解者谓絪缊交密之状,醇厚而凝也,言气化者也,化生形化者也。夫不交至则不相结,犹不交密则不相凝,特气以化而释,形以化而结。欲气之化须阳,欲形之化须火,故篇中之物,温柔坚韧,大抵欲其静生动,阴含阳,较之男子《阴痿篇》大同小异,在彼则希其挺拔直遂,在此则求其卷舒得宜,如是而已。然观天地生物,饶有实理,卒不容强,其几微敏妙,莫可名状,如生物之功恃雨,而所以致雨者不一,垂雨而中辍者亦不一,风急而雨,风息则止,无风而蒸雨,风生则止,风违时而雨,风转则止,俄项之际,倏雨倏晴。次亦恃日,物生而无日煦则柔萎,不花不实,日常朗而乏雨露,则枯槁殭瘠,雨后日烈,又螟螣丛生,是节候之或晴或雨,物生之荣瘁判焉。在物则不期然而然也,况水生者恶日,陆生者恶水固矣,然荷芡之属,没顶即毙;蒲柳之物,逢潦益茂。是特气有至、不至,遇、不遇,且坚脆或殊,厚薄互异,寿天成败寓乎其间,体天道而尽人为,惟当之者勿强希,治之者勿邀功,无子者鉴兹可矣。

安胎

【紫葳】〔微寒〕。养胎。

【白胶】〔平〕温。安胎。

【桑上寄生】〔平〕。安胎。

【鲤鱼】寒。怀妊人胎不安。

【乌雌鸡】〔温〕。安胎。

【葱白】平。安胎。

【阿胶】〔平〕微温。安胎。

唐本

【生地黄】大寒。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

蜀本

【猪苓】平。(按《药性论》云:『主肿胀满,腹急痛。』当是水无阴不化而侵胎元者。)

药对

【艾叶】微温。安胎,止腹痛。

仲景于妊娠期列桂枝茯苓丸、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干姜半夏人?丸、当归?母苦参丸、葵子茯苓散、当归散、白朮散,刺泻劳宫关元法,于产前可谓详悉周至矣。乃于本篇药物仅用三味(阿胶、生地黄、艾叶),余则阙如,此有遗漏欤?抑仲景所见尚有未及欤?何相左也。不知两书立意自是殊途,仲景篇目是治妇人妊娠病,本书篇目是安胎。妊娠之病亦系六淫外加(附子汤治寒,当归芍药散、葵子茯苓散治水,当归?母苦?丸治湿,白朮散、当归散治火),七情内蕴,舍此而外,则实者有旧病不除,以妬害新结之生气,有新去过多,以陷溺纔凝之元气,则桂枝茯苓丸、胶艾汤之用矣。且仲景书专治六淫,故于不得依寻常论者,特剔出治法,本篇乃据情立治,故不及兼病所应用,体各有当,意自异而旨实同,若胎则固以捆缊交密凝者,还当以絪缊交密长养之,故篇中诸物之义,终不过组织元气,俾其稠密,此之为安,惟虚不任胎而应补,则两途所公共,此胶、艾、地黄所以不能分彼此也。以是见本篇是胶黏帖着以固胎,仲景是防牖检隙以护胎,然服汤中病即止,丸散则久服、常服,乃仲景书除附子汤失传外,惟胶艾汤是汤剂,除皆丸散,岂怀妊者补剂祇宜暂服,搜剔反当常用欤?夫胎元始结,质稚而吸引不多,月事既停,则气有余为火,血有余为水,盘旋环绕与胎气为难,及其质巨引多,则彼既化水火者,不能仍复气血以喂胎,亦惟不羁于内以为患,故仲景方中朮、茯苓、泽?、黄芩、牡蛎、蜀椒等,少与渐与,以消摩之,倘有阙漏,则宜即速补苴,防其水行舟动,岂得更自迟缓,此补剂宜急,搜剔宜缓之谓,非暂与常之谓也。况虚甚则气血本不能凝,既能凝则虚必不甚,以故胎前无渗漏,原无补法,惟有余气血化为水火,诪张为幻,则仅有免者,此篇三物用补之外,亦惟推极其理,以备急需,所以多用血肉之品欤!

堕胎

【雄黄】〔平寒〕大温。

【雌黄】〔平〕大寒。

【水银】〔寒〕。

【粉锡】〔寒〕。

【朴消】〔寒〕大寒。

【飞生虫】平。

【溲疏】〔寒〕微寒。

【大?】〔寒〕大寒。

【巴豆】〔温〕生温熟寒。

【野葛】〔温〕。

【牛黄】〔平〕。

【藜芦】〔寒〕微寒。

【牡丹】〔寒〕微寒。

【牛膝】〔平〕。

【桂心】大热。

【皂荚】〔温〕。

【?茹】〔寒〕微寒。

【踯躅】〔温〕。

【鬼箭】〔寒〕。

【槐子】〔寒〕。

【薏苡】〔微寒〕。

【瞿麦】〔寒〕。

【附子】〔温〕大热。

【天雄】〔温〕大温。

【乌头】〔温〕大热。

【乌喙】微温。

【侧子】〔大热〕。

【蜈蚣】〔温〕。

【地胆】〔寒〕。

【斑猫】〔寒〕。

【芫青】微温。

【亭长】微温。

【水蛭】〔平〕微寒。

【虻虫】〔微寒〕。

【蟅虫】〔寒〕。

【蝼蛄】〔寒〕。

【蛴螬】〔微温〕微寒。

【猬皮】〔平〕。

【蜥蜴】〔寒〕。

【蛇脱】〔平〕。

【爪】寒。

【芒消】大寒。

药对

【挡根】大热(使)。

【?草】温(使)。

【牵牛子】寒(使)。

证类

【半夏】生微寒熟温。

【虎掌】温、微寒。

【鬼臼】

【代赭】

【蚱蝉】

【麝香】温。

【桃仁】平。

【荛花】寒、微寒。

【狼牙】寒。

【生鼠】微温。

或谓堕胎岂医者事,何为摘其药品详列于篇?予则谓堕胎固非医者事,然俾知其物能堕胎,纵使当用而不用,曷当非医者事耶!或又谓有必不能不堕之胎,堕之以全形迹,胡为非医者事?予则谓凡若此者,自有专门名家,何必医者,或于万不得已之病,母子势难两全者,知其病必须某药治,然性能堕胎,不得已冒禁而用之,纵使胎元伤而母获安,庶几其一端矣。特如篇中所列牡丹、牛膝、槐子、薏苡等,寻常施用之物,人所不经意者,尤宜念之不置,斯则可谓善读是书者矣。

难产

【槐子】〔寒〕。堕胎。

【桂心】大热。能堕胎。

【滑石】〔寒〕大寒。女子乳难。

【?母】〔平〕微寒。主乳难。

【蒺藜】〔平〕微寒。催生,堕胎。

【皂荚】〔温〕。妇人胞不落。

【酸浆】〔平〕寒。产难,吞其实立产。

【蚱蝉】〔寒〕。妇人乳难,胞衣不出,堕胎。

【蝼蛄】〔寒〕。主产难。

【?鼠】〔微温〕。主堕胎,令易产。

【生鼠肝】平。牡鼠尾,主妇人堕胎易出。(按肝自系尾之误。)

【鸟雄鸡冠血】温。主乳难。

【弓弩弦】平。主难产胞衣不出,以缚腰上,并烧弩牙淬酒服(隐居)。

【马衔】平。主难产,临产时令产妇手持之。

【败酱】〔平〕微寒。主催生,落胞(《日华》)。

【榆皮】〔平〕。

【蛇蜕】〔平〕。催生(《日华》)。

药对

【麻油】微寒。治产难,胞不出(君)。

【泽?】寒。治胞衣不出(君)。叶,主产难。

【牛膝】平。落死胎(《日华》)。

【陈姜】大热。

【猪脂酒】各随多少服。主产难,衣不出。胞衣不出,腹满则杀人,但多服脂佳(《肘后》)。

证类

【飞生虫】平。令人易产,取其角,临时执之。

【兔头】平。头骨和毛髓烧为丸,催生落胞(《日华》)。

【海马】寒。主妇人难产,带之于身神验。

【伏龙肝】催生,下胞。

【冬葵子】疗妇人乳难、内闭。

凡药能堕胎,类可治难产,今析为二篇,篇中同者得三之一,不既复欤?夫堕胎者,其物峻烈,足以摇动胎元,治难产者,胎本应动,缘机关窒强,反不能动,故择气味较醇,不甚剥害生气者,为拨动机关之用。曰堕胎,是胎固未应下,因药物气味逆触而下,名为拗折生气;曰难产,是胎应下不下,因药物性情顺导而下,名为歆动生气。知此,则非特本篇药物灵敏活泼,晔然呈显,即《堕胎篇》药物为避忌而列,不为备用而列,尤可识矣。谚有之瓜熟者蒂落,夫瓜与蒂,其相系相藉不一端,略言之,则瓜恃蒂吮精液以供生长,然惟其蔓不跨田塍,乃能一意输将,别无歧故,若蔓跨田塍,田塍燥则蔓焦枯,而蒂反引瓜中精液以救蔓,田塍湿则蔓浥烂,而蒂遂无以通抽吮,合于人之所以难产者,母子皆有故矣。抑观于植物之布种,则种需自翻身,萌芽乃生,更观于动物之抱鷇,则鷇已具,必自裂卵,衣乃出,再合于人之生,所以难产者,半在子不能自转,试以此意核之篇中诸物,在母亦有气张而血不泽者,有血行而气不顺者,在子则有养薄而转侧不灵者,有转侧灵而体过丰者,其治盖咸备焉,乃复不专滞于性情气味,全从机势以为斡旋,其理微矣。

卷八

产后病

【干地黄】〔寒〕。生地黄,主产后血上薄心闷绝。

【秦椒】〔温〕生温熟寒。主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藏。

【败酱】〔平〕微寒。主产后腹痛。

【泽兰】〔微温〕。主乳妇内衄,产后金创。

【地榆】〔微寒〕。妇人乳?痛及产后内塞。

【大豆】〔平〕。

药对

【大豆紫汤】温。治产后中风,恶血不尽,痛。

【羖羊角】微寒。烧灰,酒服,主产后烦闷(臣)。主妇人产后余痛。

【羚羊角】微寒。主产后血闷(臣)。烧服之(《药性论》)。

【鹿角散】温。主堕娠血不尽(臣)。女子胞中血不尽欲死,清酒和服(《食疗》)。

【小豆散】平。主产后血不尽,烦闷(臣)。产后不能食,烦满(《千金》)。

【三岁陈枣核】平。烧灰治产后腹痛(使)。

证类

【芍药】主女人一切病,产前后诸疾(《日华》)。

【当归】

【红蓝花】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

【豉】寒。

产后何病不可有,顾以区区者概之,愚谓产后病凡可不必问其产后与否,直得见病治病者,可毋求诸此也,则产后之病,不既少欤!详检篇中非治关于血及痛者不载,亦可知其故矣。然血有既虚仍行,应行遽止之殊,痛有瘀恶未尽,去多内空之别,又确是因于产乳,并无涉于崩漏,是其条分缕析,跬步易形,仍有不可混不可滥,而当参他病以求其同,核本篇以抉其异,施诸此则可,用诸彼则不可者,所宜谛审焉。善夫!仲景之论妇人有三病,病?、病郁冒、病大便难。以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而其所用小茈胡、大承气汤,不外治伤寒方,当归生姜羊肉汤不外治寒疝方,白头翁汤不外治下利方,于此以求其同,则痉之治在桂枝加栝蒌根汤、葛根汤可见矣。治利用白头翁汤,必加甘草、阿胶。中虚烦乱,呕逆,不用栀子豉汤、橘皮竹筎汤而用竹皮大丸。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不用麻黄汤而用竹叶汤。腹痛,烦满,不得卧,不用小承气汤而用枳实芍药散,于此以求其异,则本篇不尽列仲景所用之药又可见矣。曰产后血上薄心闷绝,曰产后余疾腹痛出汗,曰产后金创,曰产后内塞内衄,曰产后血运口噤,幸各检其非产后有是证否?非产后而有是证,其治相同否?倘不相同,则更求其同病异治之故,慎勿草草置之。

下乳汁

【石锺乳】〔温〕。下乳汁。

【漏卢】〔寒〕大寒。下乳汁。

【蛴螬】〔微温〕微寒。产后中寒,下乳汁。

【栝蒌】〔寒〕。子,下乳汁(《食疗》)。

【土瓜根】〔寒〕。下乳汁。

【狗四足】平。四脚蹄,煮饮之,下乳汁。

【猪四足】小寒。下乳汁。

药对

【葵子】寒。主奶肿,能下乳汁(《药性论》)。

【猪?】平(臣)。

证类

【木通】平。下乳(《日华》)。

凡值有病而乳汁不下者,治去其病,乳汁自下。有不下者,检此中相当物,服之自下,其有别无病患而乳汁不下者,即检此中相当物服之可也。何谓相当?盖人身气血流行无倦,全恃阴阳不相偏着,偏着即令气机停滞,血脉壅瘀,譬于小便不行,有由阳不化者,有由阴不化者,即本篇蛴螬之主产后中寒下乳汁,葵子之主奶肿下乳汁,可见循此理以推其余,则锺乳与栝蒌对(乳温,蒌寒,皆象形也),狗四足与猪四足对(狗平,猪寒,均会意也),猪?与土瓜根对(猪?滑中濇,土瓜根濇中滑),漏卢与木通对(庐黑,通白),谓之通窍,则虽皆能通窍而实不着意其通窍,谓之利水而实不着意其利水,绝非行血而有行血之旨存乎其间,略不导气而有导气之效着乎其后。巢氏曰:『妇人既产,则水血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故无乳汁。』其经血盛者,虽水血俱下,而津液自有余,故乳汁多而溢出,皆非此篇之物所能治也,其有津液非不足而不溢者,方与此篇之治相当。

中蛊

【桔梗】〔微温〕。下蛊毒。

【鬼臼】〔温〕微温。杀蛊毒。

【马目毒公】〔温〕微温。(掌氏说见鬼疰)

【犀角】〔寒〕微寒。主百毒,蛊疰。

【斑猫】〔寒〕。主寒热,鬼疰,蛊毒。

【芫青】微温。主蛊毒,风疰,鬼疰。

【亭长】微温。主蛊毒,鬼破,淋结,积聚。

【射罔】大热。

【鬼督邮】平。赤箭一名鬼督邮,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

【白襄荷】微温。主中恶及疟。

【败?皮】平。主中蛊毒。

【蓝实】〔寒〕。杀蛊蚑疰螫毒。

药对

【赭魁】平(使)。

【徐长卿】温(使)。主鬼物,百精,蛊毒。

【羖羊角】微寒(臣)。疗蛊毒。

【野葛】温(使)。杀鬼疰,蛊毒。

【羖羊皮】平(使)。

【獭肝】平(使)。主鬼疰,蛊毒。

【露蜂房】平(使)。主鬼精,蛊毒。

【雄黄】平(君)。杀蛊毒(《药性论》)。

【槲树皮】平。水煎脓汁除蛊。

世类以《病源》所云,蛊是变惑之气,人有故造作者,多取虫蛇之类,器皿盛贮,任其相噉杀,剩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祸患。于他则蛊主吉利,所以不羁之徒畜事之,为中蛊所由。按庶氏(读如煮)掌除毒蛊,以攻说襘之,嘉草攻之,凡殴蛊则令之比之。剪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皆载于周官,夏殷之时宁已有是,周公顾设官以司之,况蛊毒之物迭见《本经》,《本经》固出于汉,然非三代已来口授耶!不知古固有以惑乱人为蛊者,如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左庄二十八年),骊姬惑蛊君而诬国人(《国语.晋语》),皆见于春秋时,或周公时已有,未可知也。盖维邃古隆平,贵贱由乎德,贫富由乎位,其等类均者,本无甚轩轾之弊,而政治公允,无畸轻畸重,致民相仇,有亦任人报之而司之官,以平曲直,必畜藏毒以害人利己殆少。惟男女相悦,盖有不减,后世者任情造作,变惑人心,求遂己欲,子元振万,骊姬妖媚,足以蛊人而绝无与于畜毒虫、聚蛇蝎,其蛇蝎之贻毒害人,则不由人为而人偶中之,当时为病,久后致毙,圣人知其然,预设官司专攻其事以救民,故《本经》药物主治曰主疗蛊毒、杀蛊毒,绝无被人行蛊之词,本篇提纲曰中蛊,亦可见系人自中,非人贼害之也。《史记.秦本纪》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张守节曰:『蛊者,热毒、恶气为害伤人,故磔狗以御之。』”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于郭四门,禳却热毒,则又为气而非蛊。《封禅书》“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菑。”司马贞引乐彦云:『《左传》皿蛊为蛊,枭磔之鬼亦为蛊。』故《月令》云:『大傩旁磔。』注云:『磔,攘也。』厉鬼亦为蛊,将出害人,旁磔于四方之门,故此亦磔狗邑四门也。则亦为气而非虫,或者气中于人即能生蛊,亦未可知。其法虽与周官不同,然其间犹颇寓圣人微意,然则何者为中蛊之状?孙真人曰:『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或下鲜血,或好卧闇室,不欲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酸疼。』又曰:『凡中蛊毒,令人心腹绞切痛,如有物囓,或吐下血,皆如烂肉。若不治,蚀人五藏致死。』又曰:『凡人患积年时,复大便黑如漆,或坚或薄,或微赤者,皆蛊也。』然当其时则已有人行蛊者矣,故有服药知蛊主姓名等语,大抵始由天造,继则人为,万事皆然,非特此也。虽然食虫之精液,仅生瘘于项腋;浮于脉而不去,其究不过溃烂;得虫之化源,仅生虫于咽肛;着其处而不去,充类不过声嗄咽干。蛊果得虫,何物乃能生虫,至食人府藏,移人心志耶!据庶氏贾疏“攻说襘之,去其神也;嘉草攻之,去其身也”,则不特成虫之形躯,且具虫之灵幻矣。夫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左昭元年文),兹二语者,一譬之于禾黍生虫,夫食苗心者止食心,食节者止食节,食叶者止食叶,食根者止食根,此之谓皿虫为蛊,缘其物之所病,更感天地之气相媾而生,故于物食物,非其物则气不偶,而不能害物,不为伤矣。一譬之于凡物之化虫,夫淫溺惑志,具逢罅夤缘,奋迅摩捋,而垂其腴以诱人,搧其翼以惑人者,此其机已全虫之能事,而常思效虫之钻研,复感天地生虫之气,致遂生虫,此虫之伎俩,益灵幻怪惑,无所不为矣。此之谓谷之飞亦为虫,言本无所谓虫,而自愿化虫以遂其欲也。不然《大祝》六,祈攻说居二,非其人自有所感召,胡为临之以神,攻其人之慝,而说其人使迁善改过耶(《大祝》注“攻说,祭名,以辞责之是也。”)!惟篇中所列诸物,恐不足当嘉草之誉,此则所当析者。夫事贵适情,论须切用,故概而言之,则物无良劣,当病者嘉;分而言之,则兼伤正气为毒,唯蚀邪气为嘉。试思攻蠹之莽草,杀?之牡鞠,以无关于人,不伤夫元气,故不品以嘉毒而特出其名,若疡医辅劀杀之五毒,庶氏辅攻说之嘉草,皆指其类而不出其名,良亦以既当。创肉破骨,其邪乃出,又何能不伤及元气,则虽欲避毒而有所不能,若病在府藏府,藏既为邪累,焉能更耐毒攻,则虽欲用毒而有所不可,此治道不得不通乎医,而医道之不可违乎治道,亦易见矣。

《药对》主疗(掌氏补)

出汗

【麻黄】温(臣)。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

【杏仁】温(臣)。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邪气(《药性论》)。

【枣叶】平(君)。覆麻黄能令出汗。

【葱白】平(臣)。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石膏】大寒(臣)。主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

【?母】微寒(臣)。止烦热,渴,出汗。

【山茱萸】平(臣)。温中,下气,出汗。

【葛根】平(臣)。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

【桂心】温、大热。主头痛,腰痛,出汗,止烦。

【干姜】温、大热。出汗,逐风湿痹。

【附子】温、大热。主风寒,欬逆,邪气。

【生姜】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欬逆,上气。

【薄荷】温。饮汁出汗,大解劳乏。

【蜀椒】温、大热。主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

【豉】寒。主时疾,热病,发汗。

世类以驱除风寒之物为出汗之剂而服之,顾汗不出,则以未深求夫寒所由招,风所由入故耳。今读是篇,人于麻黄、葛根、葱白、生姜、薄荷、豆豉六物外,类不知其能出汗之故,不敢施用,而孰知寒因虚集,风为热留,气机不遂,虽欲出而莫由,尽去风寒,汗终不出,盖汗虽出于肌肤,化实锺于心液,心气扰而不定,心阴馁而不继,心阳痿而不振,心血虚而不给,则不足鼓化汗之源,气机逆而不顺经,脉濇而不利,肌肉痹而不宣,肤腠阖而不开,则不足通出汗之路,是岂驱风驱寒所能为力,顾可独恃以出汗耶!徐氏集《本经》《别录》所曾言,体会曲鬯旁通所当道,摘其精粹,示以端倪,而诏人遵循,以补陶氏之未及,其亦深具苦衷已。予每见区区外感,医甚忽之而不顾其内,徒会驱除风寒者,攻之外感不解,汗亦不出,然后更推里证之所见为疏析之,汗忽自出甚,有服驱除风寒剂多者,当时毫无灾咎,及拨动其机,反至汗多亡阳,徐氏之续是篇也,倘亦有见于此夫!

止汗

【干姜】大热(臣)。

【柏实】平(君)。益血,止汗。

【麻黄根】并故扇末(臣)。杵末扑之(《药性论》)。

【白朮】温(君)。止汗,除热。

【粢粉】杂豆豉熬末。

【半夏】生微寒熟温(使)。止汗。

【牡蛎】微寒。杂杜仲(平),水服。

【枳实】寒、微寒。

【松萝】平。主瞋怒,邪气,止虚汗,头风。

如前所言,则止汗者在宁其化源,濇其道路,不在防其肌腠矣。而十二物之间,外扑者四(麻黄根、故扇、粢粉、豆豉),三停仍居其一,何耶?夫四物者,固亦宁化源濇道路者也,苟会其意境,观其形似,揣其致用,则有执之而燠消(故扇),窥之而中阻(麻黄根),蒸盦之而性转凉(豆豉),磨砻之而麤变黏者(粢粉),固得调防其肌腠者乎!《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致雨以风,止雨亦以风,气之与汗犹是矣。是故守其在中之阳,不使随驱而外漏(干姜);堵其必经之道,不使由内以出外(半夏);随所在而消弭之(朮能运肌肉中津液);据其源而分布之(柏实能致血液于肺)。其尤妙者,藏津液于绵密坚固之中(杜仲),清阳气于泛溢流离之际(牡蛎),益足使动者宁,亡者归,化裁之神极矣。麤工妄为当敛,黄?摄卫,五味收津,较之于是,果何如耶?然必更核之于仲景,始为直探其源,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之止汗,犹是篇之意也;桂枝加附子汤则进于是矣;白虎汤、葛根黄连黄芩汤、桂枝加葛根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亦治汗出,则可谓识神骏于牝牡骊黄之外矣。

惊悸心气

【络石】微寒。主大惊入腹(君)。

【人?】微温(君)。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

【茯苓】平(君)。主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

【柏实】平(君)。主小儿惊痫。

【沙?】微寒(臣)。主血积,惊气。

【龙胆】大寒。主惊伤五内(君)。益肝胆气,止惊惕。

【羖羊角】微寒(臣)。止惊悸。

【桔梗】微温(臣)。主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小草】温(君)。

【远志】温(君)。定心气,止惊悸。

【银屑】温(君)。安心神,止惊悸。

【紫石英】温(君)。补心气不足,定惊悸。

本篇所载药味与惊邪同,所不同者两物耳,其别出此篇以证惊邪所该者广,凡此与癫痫等,皆其支流也。虽然《惊邪篇》能该惊不能该悸,惊与悸皆缘心气,而悸不皆兼惊,则徐氏之补是正可剖陶氏之浑成,而使眉目昭晰矣。“太阳伤寒,加温针则惊”“少阳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风温,被火,剧则如惊痫,时瘛瘲”“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皆惊悸也,皆不得为惊悸心气,惊悸心气奈何?则尽在篇中,曰精神不安,魂魄不定,曰忧恚恐悸,心下结痛,曰血积,曰肠鸣幽幽,咸是矣。心气因何而发惊悸?则《金匮真言论》曰:『肝病发惊骇。』《阴阳别论》曰:『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气交变大论》中岁水大过(六丙岁也),寒气流行,民病身热,烦心,躁,悸。《五常政大论》曰:『委和之纪(六丁岁不及之化),其发惊骇。敦阜之纪(六甲年太过之化),其变惊震。』《六元政纪大论》曰:『寅甲之纪,甲寅、甲申,其变震惊飘骤。』《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胜,善惊,谵妄。』详此,是惊者火之偏盛,悸者水之偏盛。水偏盛则火被迫而摇,火偏盛则火披猖而炽。火披猖而炽者,着物辄先却后肆;火被逼而摇者,于内却无时不栗。此惊所以有发有罢,悸则常自跳动,此心气偏阴偏阳之分,即心气发见为病之验也。心气偏阴偏阳,势隔天渊,决不得同物为治,且不得相提并论。今于十二味,并云止惊悸者居其七,既可治偏阴,必不能复治偏阳,是果何说哉!而不知七者所主之偏,是调阴阳之精,非调其粗。调其粗者,见阴攻阳,见阳攻阴而已;调其精者,必其物本具阴阳相入之机,阴阳既能相入,则彼此自能交化而不相胜矣。但观其于阳中生阴(人?),于气中化水(茯苓),于水中熄火(龙胆),于火中引水(桔梗),已可识其大概矣。何况于阴中摄阳(远志),于水中含火(紫石英)者,更显然示人以权度耶!盖必先明乎心气能为惊悸,而后知惊邪,既能明惊邪与心气之惊悸有攸分,而后知为癫为痫之惊,与属心气者殊绝(《癫痫篇》与《惊悸心气篇》所列无相同者),此徐氏推研极细之功,虽谓更精于陶氏可也。

肺痿

【人?】微温。治肺痿(君)。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药性论》)。

【天虋冬】大寒。治肺痿(君)。疗肺痿,生痈,吐脓(《药性论》)。

【蒺藜子】微寒。治肺痿(臣)。主欬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

【茯苓】平(君)。主肺痿,痰结。

【白石英】微温(君)。疗肺痿,下气,利小便。

【薏苡仁】微寒。主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欬嗽,涕唾,上气(《药性论》)。

【麦虋冬】微寒。治肺痿(臣)。治肺痿吐脓(《药性论》)。

肺痿、肺痈为病,实同而异,《金匮要略》详阐其源,亦始出一致,初无歧,故特为病时搏于虚为痿,搏于实为痈,是以肺痿吐涎沫,肺痈吐脓血,肺痿脉数虚,肺痈脉数实,而其兼证则均有咳,故治法大都仿咳为规模,可以愈咳,即可以已痿与痈也。独是肺痈无不咳者,肺痿则有咳有不咳,观于甘草干姜汤、炙甘草汤、生姜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皆不言咳,此篇所列七物与《上气咳嗽篇》无一复者,是徐氏所以补此篇之意欤!盖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其始终虚者,热无所附,惟迫痰涎,亦有虽沦于虚,旋附于实,遂自痿而痈者,想不能无故,本篇谓天虋冬疗肺痿生痈吐脓,而人?、薏苡仁、麦虋冬均有吐脓字样系于下,可见两证者虽源同而派异,然亦可互相出入,中异而终同,其一定不移处,在与咳画界限,不在与痈分彼此,此麦虋冬汤既有此篇药两味,即但主上气而不见咳字,以肺痿、肺痈之咳者,原有《上气咳嗽篇》药可寻用也。肺痿、肺痈既系互相连属,肺痿之不咳者,已有是篇之药为准,其咳者,又有《上气咳嗽篇》之药为规,肺痈独可无治乎!肺痈之治,咳甚者,亦规《上气咳嗽篇》,夫固言之矣,而有停饮为脓源者,尽可逐饮,有脓盛致气阻者,自当蚀脓。苟如脓饮已蠲,元气难复,病患向愈,生阳不振,则又有《痈疽篇》之药为归着。若之何其无治则耶!

《素问.痿论》历数五藏皆有痿,自《金匮要略》已下,论证者止及肺病而不及余痿,论治者亦止及肺痿而不及余痿,岂脉痿、筋痿、肉痿、骨痿咸无足论耶!抑诸痿者皆不可治也。夫《痿论》固言之矣,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是论痿之源,皆由于肺也。曰:『治痿独取阳明。』是论痿之治,皆可责诸胃也。盖痿者,软罢难振之候,其始不过吐涎沫,身形疲弱耳,既而胫纵不任地焉,筋急而挛焉,肌肉不仁焉,腰脊不举焉,都在痿之分内。不如此不足以绘痿之传,不如此不足以穷痿之变,不如此不足为痿之败,故在肺之痿时原可治,至脉痿、筋痿、肉痿,乃渐不可治,至骨痿遂系必败之候,纵有治法,亦当推寻其源,仍从肺痿立则,故治痿者得独阳明。论其所以然,则如《痿论》所言,其关系在经脉间;论其所当然,则胃固为肺之母矣,然则诸痿之治,概可质诸是篇欤?夫欲塞其流者,必推其源;欲溯其本者,须循其末。治宗肺痿,固其大本大源所在,第胫纵不任地,筋急而挛,肌肉不仁,腰脊不举,岂遂可任之乎!是又当于《本经》逐味究之。

下气

【麻黄】温(臣)。

【杏仁】温(臣)。主雷鸣,喉痹,下气。

【厚朴】温(臣)。消痰,下气。

【橘皮】温(臣)。下气,止呕欬。

【半夏】生微寒熟温(使)。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

【白前】微温(臣)。主一切气(《药性论》)。

【生姜】微温(臣)。主痰水,气满,下气。

【前胡】微寒(臣)。去痰实,下气。

【李树根白皮】大寒(使)。下气,主热毒,烦躁。

【苏子】温(臣)。主下气,除寒中。

【石硫黄】大热(臣)。能下气,治脚弱,腰肾久冷(《药性论》)。

【白茅根】寒(臣)。

【蒺藜子】微寒(臣)。止烦,下气。

上气者,病之情形;下气者,药之功效,故治上气病,必以下气之药,此《下气篇》列药十三,所以复于《上气篇》者七也。然在《上气篇》不有此复,则无以知上气与咳嗽犹有分科;在《下气篇》若尽皆复,则无以知下气之药不必尽治上气,故夫因痰(厚朴、前胡),因热(李根白皮、茅根、蒺藜),因寒(石硫黄),当从下气而愈者,均可以是而识,由是而推矣。虽然病变万殊,治遵一辙,即全编而言,凡大腹水肿、呕吐、腹胀、肺痿,皆可因上气而生咳嗽,痰饮皆本与上气为伍,治之者必不可置其上气,但治他患,他患遂可除也,则下气之药,竟是至要之物。就是篇而言,则中热下寒,痰凝气滞,皆得以下气而除。第祇可推实以就虚,使气机得其平,决不可推虚俾就实,则非特实不济虚,且虚已先自受戕而无从救矣,则下气之药,断难独任,而须裁成辅相之得宜。统稽篇中,曰痰,曰呕,曰心下坚,曰水,可以悟性温者之下气,断须执定病气之有形,曰热毒,曰烦躁,又可悟性寒者之下气,断须选择清利之品,如是则下气之物不敢滥投,削人元气矣,下气云乎哉!

蚀脓

【?茹】寒。排脓。

【雄黄】平。

【桔梗】微温。养血,排脓(《日华》)。

【龙骨】微温。

【麝香】温。蚀一切痈创脓(《药性论》)。

【白芷】温。能蚀脓(《药性论》)。

【大黄】大寒。蚀脓(《药性论》)。

【芍药】微寒。能蚀脓(《药性论》)。

【当归】温。

【藜芦】寒。

【巴豆】温。排脓消肿(《日华》)。

【地榆】微寒。蚀脓(《药性论》)。

创痈之脓,犹伤寒之汗。汗者,正气伸而邪气解。脓者,新血生而恶血化。邪气本无形,故随解而即散,恶血固有用,故虽化而未去。是以有汗者,不必再汗,一汗亦且忌其多;溃脓者,仍当蚀脓,屡脓方得希其尽,此两者之异同,实亦至理之所在也。徐氏患陶氏于创痈止言上截而遗溃,复恐后人一例认为伤寒表解后,见病治病,内病虽差,脓水壅结,复有攻冲侵薄等事,卒至难期全效,久旷变生,因于膏摩薄帖外,诏示彻内彻外之法,剥蚀净尽之计,庶几腐退新生,血行肌满,恢复之后,毫无阙漏,为最要。篇中大半皆在皮肤肌肉血脉上着想,其有顽矿不化,仍不废恶劣劫烁(大黄、藜芦、巴豆),及去火去湿(雄黄、地榆),固犁庭扫穴,所不容缓者,而于血中导气(当归),气中导血(桔梗、白芷),成和治之功,腐中引新(?茹),新中逐腐(麝香),复流动之旧。由是意推广之,盖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不推此数物者为可用也,况犹有《金匮要略》排脓散、排脓汤之调爕其内耶!

女人血闭腹痛

【黄?】微温。主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藏间恶血。

【芍药】微寒。主妇人血闭不通(《药性论》)。

【紫?】寒。主妇人血闭不通。

【桃仁】平。主瘀血,血闭瘕,邪气。

【细辛】温。主血不行。

【紫石英】温。主女子风寒在子宫。

【干姜】大热。治血闭。

【桂心】大热。主破血。

【茯苓】平。疗心腹胀痛,妇热淋(《药性论》)。

血闭矣,月事能仍利乎!苟不利则与月闭复矣。月闭矣,腹能无痛乎!苟腹痛则与血闭腹痛复矣。夫亦因其甚相近绝相似,故特补此,使后人不得于血闭腹痛,未经月候者,浪用治月闭法治之耳。观本篇药物所主,一则曰妇人子藏风邪,再则曰瘀血、血闭瘕、邪气,屡屡曰风寒在子宫,曰心腹胀痛热淋,可见血皆因邪而闭,因闭而痛,既痛而邪未化,与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已至结热中而在关元者,迥不侔也。夫然,故《月闭篇》所用药多寒,间有微温,亦皆血肉之品,过而不留之性,无他,恐其助热益燥阴液也。此篇所用药多温,间有微寒,又系破阴布阳(芍药),拔邪离血(紫?),非他,以逐寒须及早,欲免其成月闭也。试更参其彼此俱用之一味(桃仁),能既治新邪,复攻旧积,则本篇为治寒邪阻血,彼篇为治邪血化热,事有先后之殊,为异中之同矣。然彼篇多用克削,本篇多用补益,岂暴病正反虚,久病正反实耶?夫破血之物何限,彼篇不皆采用,偏偏列血肉之物、空灵之品,其披郄导窾之意为何如?而此为之补,偏不补血而补气,是其命意又在?惟欲逐邪,乃暂崇正,非沾沾用补可同日语,是法有常哲之用,为同中之异也,倘无此篇,不令人视血闭皆属热欤!然使仅有此篇,不令人谓月闭亦属寒欤!徐氏之补,意固在是。

女人血气历腰痛

【泽兰】微温。治妇人血沥腰痛(《药性论》)。

【当归】温。主妇人沥血腰痛(《药性论》)。

【甘草】平。治妇人血沥腰痛(《药性论》)。

【细辛】温。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药性论》)。

【柏实】平。治腰肾中冷(《药性论》)。

【牡丹】微寒。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药性论》)。

【牡蛎】微寒。

是篇病候,若依《药性论》当作血漏而腰痛解,然《崩中篇》所该之漏甚多,所列之药亦甚多,何无一证数味相同者,若谓是瘀在腰间作痛,则与《瘀血篇》又无一味相同。女人所以异于男子,不外血分之病,乃考之于血分诸证而稽其治,竟毫不可通,若分析核之,则得血闭腹痛之细辛,产后之泽兰、当归,月闭之牡丹,而当归、甘草、牡蛎、牡丹、柏实并连载于《虚劳篇》,其诸在下素虚,血气素滞,以滞历虚,不胜践踏,故为痛欤!血气之滞奈何?盖究泽兰而知血中有水矣,究细辛而知血中有寒矣,究当归、甘草、牡丹、牡蛎而知血中有火矣。血之于人身,如历鹿之不停(《方言》“繀车谓之轣辘”,《广雅》作“历鹿”),惟在腰间,尤欲存驻,以当听命于肾,肾主五液,血固液之属也,乃布令萎馁,不速受事,倔强多稽,于是遣者、行者互相龃龉推诿而为痛,少项则已,片时复然,此所以与寻常肾虚、风湿痹、瘀血种种腰痛为不同也。是故历,传也(《尔雅释诂》),经也(《文选.西京赋》“历其弥光”薛注),陟也(《后汉书.杜笃传》注),行也(《广雅释诂》),过也(《楚词》“天问河海何历”注),逢也(《离骚》“委厥美而历兹”注),谓经过则痛,过已即止也。然是说也,于本篇则合矣,其如与《药性论》不可合何?按?漏,古人谓之历?,依义而言当曰沥?。沥可为历(《释名》释疾病),历独不可为沥乎!

女人腹坚胀

【芍药】微寒。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药性论》)。

【黄芩】大寒。治热腹中?痛,心腹坚胀(《药性论》)。

【茯苓】平。疗心腹胀满,妇人热淋(《药性论》)。

解是篇者,孰不谓黄芩治热坚胀,茯苓治湿坚胀,芍药治阴阳相拒坚胀。夫热与湿及阴阳相拒,何以得为坚胀?则曰:『湿聚则化热,热盛能生湿,湿热不行则胀。』其有素蓄热,更被湿,或先停湿复受热,客主不和洽,彼此不交也。因两不相下,抵拒而为胀,然何以能坚?则曰:『始原为胀,久且成坚。』芍芩苓三者足治胀已耳,何以并能治坚?则曰:『黄芩初生表里俱实,在地久则内腐而中虚。』症瘕但因热而坚胀,正外实中空,以其形似化,其病本坚胀,胡为不已。芍药破阴布阳,阳既入而和阴,阴被和而随化,阴阳互交,坚胀有何不已。至茯苓原吸气以蟠于下,虽在下终受气而不受湿,其利湿可知,正与气之下归,被停湿阻而不能化者相对,以此入室操戈,坚胀自然得已。又不知三种坚胀恃何者为验而有攸分?则曰:『热坚胀外必有热,湿坚胀必小便不利,阴阳相拒坚胀必腹痛。』然男子亦应有之,何以独标女人?盖女人腹坚胀,鲜不似为血分病,而三种腹坚胀止系常病,实无与于血,恐人错会误攻血分,故特诏人见病治病耳。若男子病,此原列于《腹痛、大热、小便淋篇》,则《腹痛篇》之用芍药,《大热篇》之用黄芩,《小便淋篇》之用茯苓,皆可知其有腹坚胀矣。凡试古书者,宜会心焉。

解百药及金石等毒

雄黄 巴豆 麝香 丹沙 干姜-蛇虺百虫毒。

桑汁及煮桑根汁-蜈蚣毒。

蓝青 麝香-蜘蛛毒。

蜂房 蓝青汁-蜂毒。

杏仁 矾石 韭根 人屎汁-狗毒。

犀角 羚羊角 雄黄 麝香-恶风瘴毒。

升麻 犀角 射干-喉痹肿,邪气恶毒入腹。

沉香 木香 熏陆香 鸡舌香 麝香 紫檀香-风肿,毒肿。

甘草 荠苨 大小豆汁 蓝汁 蓝实-百药毒。

蓝汁 大小豆汁 竹沥 大麻子汁 六畜血 贝齿屑 葍根屑 蚯蚓屎 藕芰汁-射罔毒。

鸡子清 葛根汁 甘草汁 鸭头热血 猪膏(若已死口噤者,以大竹筒盛冷水注两胁及脐上,暖却易之,口须臾开,开则内药,药入口便活矣,用荠苨汁解之)-野葛毒。

猪膏 大豆汁 戎盐 蓝汁 盐汤煮猪膏 巴豆-斑猫、芫青毒。

杏仁 蓝汁 白敛 盐汁 木占斯-狼毒毒。

栀子汁-踯躅毒。

煮黄连汁 大豆汁 生藿汁 菖蒲屑汁 煮寒水石汁-右巴豆毒。

雄黄 煮葱汁 温汤-藜芦毒。

防己-雄黄毒。

大豆汁-甘遂毒。

葵子汁 桂汁 豉汁 人溺 冷水 土浆 食蒜 鸡毛烧吸烟及水调服-蜀椒毒。

生姜汁 煮干姜汁-半夏毒。

大豆汁 白鹅膏-礜石毒。

防己 防风 甘艹 桂汁-芫花毒。

大豆汁 远志 防风 枣肌 饴餹-乌头、天雄、附子毒。

荠苨 甘艹汁 犀角 蟹汁-莨菪毒。

清水-马刀毒。

菖蒲汁-大戟毒。

白粥-桔梗毒。

蓝子汁-杏仁毒。

掘地作坑,以水沃中,搅令浊,俄顷饮之(名曰地浆)-诸菌毒。

葵根汁(按防葵《本经》无毒,试用云无毒,今用葵根汁,凡是解狼毒浮者尔。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防葵伤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故以解之。)-防葵毒。

土浆 人粪汁-野芋毒。

?醋-鸡子毒。(?同醇)

磁石-铁毒。

生韭汁 韭根烧末 烧猪骨末 头垢 烧犬屎酒 服豉汁亦佳-食诸肉、马肝、漏脯中毒。

服水银数两即出 鸭血 鸡子汁 水淋鸡屎汁-食金银毒。

煮橘皮 生芦苇根汁 大豆汁 马鞭艹汁 烧末鲛鱼皮 大黄汁 煮朴消汁-食诸鱼中毒。

生藕汁 煮干蒜汁 冬瓜汁(一云生紫苏汁、藕屑及干苏汁)-食蟹中毒。

甘草、贝齿、胡粉三种末水和服之,小儿溺乳汁服二升佳-食诸菜毒。

煮苦?汁饮之令吐出即止-饮食中毒,心烦满。

白鸭屎汁 人?汁-服石药中毒。

吞鸡子黄 蓝汁 水和胡粉 地浆 蘘荷汁 ?米粉汁 豉汁 干姜 黄连屑 饴餹 水和葛粉饮-服药过剂闷乱者。

服药食忌

有朮勿食桃李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鱼鲊等物。

有藜芦勿食狸肉。

有巴豆勿食芦笋羹及野猪肉。

有黄连、桔梗勿食猪肉。

有地黄勿食芜夷。

有半夏、菖蒲勿食饴餹及羊肉。

有细辛勿食生菜。

有甘草勿食菘菜。(掌氏曰:『《唐本》并《伤寒论》、《药对》云:「勿食海藻。」』)

有牡丹勿食生胡荽。

有商陆勿食犬肉。

有常山勿食生葱、生菜。

有空青、朱砂勿食生血物。

有茯苓勿食醋物。

有?甲勿食苋菜。

有天虋冬勿食鲤鱼。

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杂生菜,又不可食诸滑物果实等,又不可多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鲙、?臊等物。

服药通忌见死尸及产妇淹秽事。

药不宜入汤酒者

朱沙(熟入汤) 雌黄 云母 阳起石(入酒) 锺乳(入酒)

银屑 孔公孽(入酒) 礜石(入酒) 矾石(入酒) 石硫黄(入酒)

铜镜鼻 白垩 胡粉 鈆丹 卤咸(入酒) 石灰(入酒) 藜灰

上一十七种石类。

野葛 狼毒 毒公 蒴翟(入酒) 莽艹 巴豆 踯躅(入酒)

鬼臼 皂荚(入酒) 雚菌 藜芦 ?筎 贯众(入酒)

狼牙 芜夷 雷丸 鸢尾 蒺藜(入酒) 女苑 ?耳 紫葳(入酒)

薇衔(入酒) 白芨 牡蒙 飞廉 蛇衔 占斯 辛夷 石南(入酒)

虎掌 楝实 虎杖(入酒单浸) 蓄根 羊桃(入酒)

麻勃 苦瓠 瓜蔕 陟厘 云实 狼跋(入酒) 槐子(入酒)

地肤子 青葙子 蛇床子(入酒) 茺蔚 菥蓂子 王不留行 兔丝子(入酒)

上四十八种艹木类。

蜂子 蜜蜡 白马茎 狗阴 雀卵 鸡子 雄鹊 伏翼 鼠妇 樗鸡 萤火 翳螉

殭蚕 蜈蚣 蜥蜴 斑猫 芫青 亭长 地胆 虻虫 蜚蠊 蝼蛄 马刀 赭魁

虾蟆 蜗牛 生鼠 生龟 诸鸟兽(入酒) 虫鱼膏骨髓胆血屎溺

上二十九种虫兽类。

《本经疏证》十二卷,《续疏》六卷,《序疏》八卷,邹君润庵澍撰,予年弱冠喜治岐黄家言,每日夕与润庵会陈家酒垆,课日间所业,或举今日治某家某症立某方,互证得失以为常,既奔走皖豫燕赵者,垂二十年。道光壬辰重晤于中表赵于冈之约园,予医学茫未有进而君蔚然为世所宗,君为人治病,必先单家而后巨室,非盛寒暑,未尝乘舆,常疾夫世之号能名其家者破坏古法,羼杂私意,故每治人疾必引成方。予在山左时,常以玫瑰花、龙眼肉合成膏,愈吴洛生大令母脘痛,为君所呵,予答言药在中病,古方奚为?君骤闻颇忿甚,立起辞去,予亦即北行,乃未一年而君归道山矣。君殁后五年,戊甲于冈始邮示此书,实能抉昔贤之阃奥,为后学之津梁,悔从前率尔违牾,悲涕刻责,会江夏童公石塘、濂仁和武公蝶生,莅庄见是书而爱之,力请集赀剞劂,以戊申八月开雕,断手己酉三月,校定者,袁君坦斋、光裕魏君修鬯、裴庄君子久、延准扬君晓亭,欣而始终其事者,童武两公之力为多,用中得藉手补过,慰私恨于无穷,益滋愧矣。

道光己酉三月汤用中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