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保婴撮要>痔疮

《保婴撮要》痔疮·

痔疮之症,或因禀受胎毒,或膏粱食积,或母食炙 浓味所致。肿痛者湿热,作痒者风热,便闭者火盛,脓溃者血热。湿热,加味槐花散。风热,秦艽苍术汤。便秘,清燥汤。脓溃,黄 汤。熏洗则用葱汤、槐角五倍子等药,或真蒲黄以猪脂调敷,如有兼变之症,参各门治之。

一小儿患痔,赤肿作痛,用黄连解毒汤而痛止,又用托里清肝散,及加味槐角丸而疮愈。

一小儿因饮食停滞,发热患痔,大便不利,肿痛寒热,不时发搐,此脾气伤而肝乘之也,先用保和丸末二钱,以柴胡、山栀汤调服,食消搐止;又用四味肥儿丸,数服而愈。

一小儿十二岁,不戒浓味醇酒,不时作痛,或大便秘结,小便涩滞,用龙胆泻肝汤治之而安。后饮烧酒,前症复发,遍身色赤烦躁,饮冷醋半钟,赤热悉退,肿痛顿减。

一小儿因乳母食炙 之物,肛门肿痛。用清胃散母子并服,子又服四味肥儿丸而愈。后因乳母恚怒,胸胁作痛,频饮糖酒,儿病复作发搐,母先服加味小柴胡汤二剂,次服加味逍遥散,儿服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肛门肿痛,大便不通,服大黄之药,肿痛益甚,虚症并作,仍欲攻疮。余曰∶此因脾气复伤而然也,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为主,佐以加味槐角丸,肿痛渐退;又用黄连解毒汤而出脓;用秦艽苍术汤而疮愈。

一小儿肛门肿痛,发热饮水,口鼻气热,此脾肺经实热,先用泻黄散二服而热退,又用枳壳散而痛止,用金银花散而肿痛消。后母食膏粱,儿患复作,母用清胃散而肿痛消。

一小儿误吞信石,遍身发赤,呕吐烦渴,肛门肿痛,便秘饮冷,服冷米醋一钟,赤晕立消,肿痛顿止;又用黄连解毒汤、金银花而愈。

一小儿痔疮,不时肿痛,服加味槐角丸而愈。至十四而复作,发热体倦,肛门坚肿,用地黄丸、八珍汤,坚肿渐消,血气渐愈。或间止药饵,劳役不节,诸症仍作,用前药随愈。毕姻后,肛门肿溃而串臀,用补中汤、地黄丸,臀间渐愈。

或用追蚀等药,坚核虽消,痛伤元气,疮口不合,余用八珍汤、地黄丸,两月而敛。后不守禁忌,又且攻毒,以致屡发,元气日虚而殁。古人云∶善服药不若善保养。信夫!苦参散 治痔疮肿痛发热。枳壳(麸炒)黄连大黄甘草荆芥苦参赤芍黄芩上水煎熏洗。

加味槐花散 治肠风下血,痔疮肿痛,发热便秘。槐花地黄白术青皮荆芥川芎(各二钱)当归升麻(各四分)枳壳(麸炒,五分)

上水煎服。秦艽苍术汤 治痔疮,大便坚硬,小便频数,内热作渴。秦艽苍术(各五分)泽泻防风桃仁皂角子仁(炒)当归黄柏山栀(炒。各三分)

上作二剂,水煎服。

清燥汤 治大肠风热血燥,秘结不通,痔疮等症。

地黄山栀 麻子仁(研。各五分)黄芩川芎羌活黄柏郁李仁芍药当归甘草(各四分)泽泻(二分)

上水煎服。

黄 散 治痔疮,并一切溃疡,虚弱发热。茯苓黄 (炒)当归川芎白芍白芷(各五分)升麻山栀(炒。各二分)

上水煎服。枳壳散 治痔疮肿痛或下血。枳壳(去穣,麸炒)槐花荆芥皂角子仁(炒) 皮(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滚汤下,作丸亦可。

加味槐角丸 治症同前。槐角(炒)枳壳(麸炒)当归黄芩皂角仁(炒) 皮(炙)秦艽白芷(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服,或蜜丸,量儿大小服。

又方 治痔痛不可忍者。羊胆(一个)冰片(五分)

上以冰片为末,羊胆涂之。

丹石散 治痔疮热痛如神。

黄丹滑石(各等分)

上为末,新汲水调涂,日三五次。

胜雪膏 治痔疮热痛不可忍。

片脑 铅白霜(各等分)

上为末,好酒研成膏涂之,随手愈。

又方 用生栝萎根研如泥,猪油调涂。黄连解毒汤(方见作痛不止)

托里清肝散(方见囊痈)

四味肥儿丸(方见贴骨痈)

加味小柴胡汤(方见热毒瘰 )

加味逍遥散(方见发热不止)龙胆泻肝汤(方见下疳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