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外科十法>发背

《外科十法》发背·

(对心发 肾俞发 搭肩 手发 足发)

生于背,名曰发背。肺经火毒也。生于背下,与心相对,名曰对心发。心经火毒也。生于腰,名曰肾俞发。肾经相火之毒。若生于肩脊,名曰搭肩。右为肺火,左为肝火也。生于手背,名曰手发。生于足背,名曰足发。脾经湿热之毒也。有如莲子形者,头多突起。有如蜂窠形者,孔多内陷。外结螺靥,此二种,须防毒陷。大率此症皆由膏粱浓味,或六淫外客,七情内郁所致。积聚不散,以致荣气不从,逆于肉理耳。初觉肿痛,即宜用药消散之。散而不去,则用艾灸提脓等法。痈疽之症,始为热中,末为寒中,不可不察也。远志

凡一切痈疽肿毒初起之时,随用远志肉二三两,去心,清酒煮烂,捣为泥,敷患处,用油纸隔布扎定。越一宿,其毒立消,屡试屡验,其效如神。

银花甘草

治肿毒初起时,皆可立消。内服此药,外敷远志膏,一切恶毒无不消散。但宜早服为妙。倘疮已成脓,无从消散也,必须外溃。金银花(二两)甘草(二钱)

水煎,清酒冲服。若毒在下焦,加牛膝(二钱)

陈艾丸

每岁端午日,蓄蕲艾一二斤,愈久愈良。用时取叶为炷,或加麝香木香雄黄末,搓成团,安蒜上灸之,名陈艾丸。蟾酥

治疔毒脑疽、乳痈、附骨疽,臀痈。一切患症,或不痛而大痛,或麻木,用此敷贴疮头。蟾蜍(一钱,酒化)轻粉(五分)乳香没药雄黄巴豆(各二钱)麝香(三分)朱砂(一钱) 朝脑(一钱)

以上各为细末,于五月五日午时,在净室中用蟾蜍酒和药丸如绿豆大,每用一丸。口涎调涂,贴疔疮上以膏盖之。菊花甘草

治疔之仙药也。

菊花(四两)甘草(四两)

水煎顿服,渣随即再煎。重者不过二剂即消,至稳至效,一切消疔之剂皆不及此。

芎芷香苏散

凡毒多有挟风寒而发者,宜先用此散之。如毒不消,随服银花甘草等药。川芎白芷紫苏赤芍陈皮甘草(各一钱)荆芥香附秦艽(各一钱五分) 连须葱白(二寸)

水煎服。若兼伤食加山楂麦芽、葡子。若内热极盛加连翘、蒡子。

乌金膏

去腐肉不伤新肉最为平善。巴豆去壳,新瓦上炒黑,研细听用。多寡看疮势酌量。防风防风白芷甘草赤芍川芎归尾(各二钱) 雄猪蹄(一节)

加连须葱白五根,用三大碗水煎。以绢片蘸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药。其深曲处以羊笔洗之。

海浮散

敷此,腐肉自化,新肉自生。此外科回生保命之灵丹也。乳香没药(等分)

上二味,安箬皮上炙干,为极细末,敷患处,再贴膏药。此散毒净则收口,毒不净则提脓外出。其神妙难以言喻。

火照散朱砂血竭没药雄黄(各三钱)麝香(五分)

上五味为细末,用绵纸条长尺许,每条裹药三分,真麻油浸点,自外而内周遭照之。疮毒随药气解散,自不内侵脏腑。初用三条,渐加至五七条。疮势渐平,又渐减之。薰罢随上乌金膏,贴以万全膏。若肿势漫延,周遭用芙蓉膏敷之。如再薰,须洗去末药。其贴膏药处,药油可不必洗。

芙蓉膏

赤小豆(四两)、芙蓉叶(四两)、香附(四两)、菊花叶(四两)、白芨(四两),为细末。

每末一两加麝香一分,米醋调,涂住根脚,鸡子清调亦可。

化腐紫霞膏

治痈疽发背,瘀肉不腐,及不作脓者。又治恶疮,内有脓而外肉不穿溃者。轻粉蓖麻仁(研各三钱)巴豆(研白仁五钱) 白结(二钱)樟脑螺狮肉(各一钱)金顶砒( 五分)

为末,瓷罐收贮。临用时麻油调涂顽硬肉上,以万全膏贴之。至顽者,不过二次即软。其力大于乌金散。

卫生汤

解毒消痈,清热活血止痛,初起相宜。白芷连翘花粉(各八分)荆芥甘草节 蒡子(各一钱)防风乳香没药(各五分) 银花(二钱) 贝母 归尾(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若大便闭结,热势极盛者,加酒炒大黄二三钱。

透脓散

凡痈毒内已成脓,不穿破者服即破。

黄 (四钱) 皂刺白芷川芎牛蒡穿山甲(炒研各一钱)金银花当归(各五分)

酒水各半煎服。

参内托散

丹溪云∶痈疽未溃,以疏托解毒为主。痈疽既溃,以托补元气为主。二语可为外科枢要。人参(一钱,虚甚者倍用) 黄 (三钱,酒炒)当归(二钱)川芎(酒炒,五分) 炙草(一钱五分)陈皮(五分)金银花(五钱) 丹皮(一钱)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一钱五分)大枣(五枚)

水煎服。

理中汤

温补中气,挽回元阳。人参(二钱) 黑姜(一钱五分)甘草(炙二钱)白术(三钱,陈土炒)附子(姜汁甘草水制一钱)大枣水煎服。

参苓白术

健脾养胃。人参(一两)茯苓(二两蒸)山药(炒) 苡仁(炒)扁豆(炒) 莲肉(去心炒,各二钱)砂仁(一两)神曲(炒黑)甘草(炒,各五分)白术(四两,陈土炒)陈皮(一两,微炒)

共为细末,每用三钱开水下。

补中益气汤

中气下陷者举之,巅顶有病需此。人参甘草当归(各一钱)升麻柴胡(各三分)陈皮(五分) 黄 (二钱)白术(一钱五分)大枣(二枚)生姜(三片)

水煎服。藿香正气散

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泻利。藿香砂仁浓朴茯苓紫苏陈皮(各一钱)白术(陈土炒)半夏桔梗白芷(各七分)甘草(炙五分)生姜(三片)

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峻补气血,乃扶危定倾之大药,为收功保命之神丹。人参白术(陈土炒,各三钱) 黄 (蜜炙五钱)茯苓(一钱)当归(一钱五分) 大熟地(一钱九蒸九晒)白芍(酒炒,一钱五分)甘草(炙,八分)川芎肉桂(去皮,各五分)大枣(五枚) 姜(三片)

水煎服,虚甚者,更加附子鹿茸

六味汤

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凡肾经真水不足,虚火上炎,脉数有热者宜此。

大熟地(四钱) 山萸山药(各二钱) 丹皮茯苓(各一钱五分)泽泻(一钱)

水煎服。

八珍汤

即大补汤去黄 、肉桂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荣血不足,睡卧不宁。人参白术当归枣仁(炒)白芍(各一钱) 黄 (一钱五分)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甘草(炒各七分)木香(五分)龙眼肉(五枚)

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

理脾化痰,温胃进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各一钱)砂仁藿香(各八分) 姜(二片)枣(三枚)

水煎服。

桂附八味汤

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凡肾精真阳不足,火衰不能生土,脉虚大无力者宜此。

大熟地(八两) 山萸肉山药(各四两) 丹皮茯苓泽泻(各三两)附子肉桂(各一两)

用炼蜜丸,每服四钱,淡盐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