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儿科要略>第四节 杂证咳嗽

《儿科要略》第四节 杂证咳嗽·

甲、概况 杂证咳嗽,咳嗽之属于内外因相杂者。有因哺乳及饮食不慎,误呛气管,气管受伤,以致发为咳嗽者;有 因糖醋冲犯,咸酸过食,或风寒束其外,痰涎塞其内,以致成为哮证者;有因火邪郁肺,痰不得豁,以致发为 干咳者;有因外邪不解,肺气不降,以致成为肺胀,胸高喘咳者;有因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 留肺中,蕴发为热,或湿热痰涎垢腻,充塞肺窍,以致成为肺痈,咳吐脓血者。大致不越此数端,惟内外因 相杂之咳嗽,其病证之重,虽不如虚损咳嗽之甚,然原因复杂,究较单属外感者为难治。故哮证一成,往往 终身不除,一遇风寒,即便发作;而肺胀肺痈,虽经治愈,亦往往有遗留之恙。故均号称多变之病证, 医者所宜深切注意者也。

乙、治法 小儿哺乳误呛气管以致咳嗽者,必乳汁过多,不及吞咽所致。哺乳时宜手按乳房,毋使直注而下,不必 服药,咳嗽自可渐已,如为郑重计,可略进甘桔汤,或射干消毒饮之类。饮食不慎,误呛气管,以致气管受 伤,作咳不止者,宜清润之,用射干消毒饮去玄参荆芥,加蜜炙款冬花、蜜炙冬桑叶、蜜炙枇杷叶 之属。重者喉间作水鸡之声,气道不利,呼吸困难,是为哮证,治宜降其痰而整肃其气道,不可过凉,恐 风邪难解,不可过热,恐痰火易升。遇浓味而发者,用清金丹;遇风寒而发者,用苏子 饮;哮而上气喘急,夜不能卧,用阿胶马兜铃甘草半夏杏仁人参、桑白皮煎汤服;寒热夹杂之哮, 先用麻黄杏仁、苏子、前胡以豁其痰,再用降气之品,或用越婢加半夏汤治之;

胸有停水而哮,酌用十枣汤以行其水;风痰骤升而哮,酌用千缗 导痰汤以疏其痰。凡哮之通治方用千金汤最妥。若汗出如油,气息上奔,出多入少者是谓之喘,其证与哮盖迥 不相同也。干咳者,火邪郁肺,痰不得出,宜先用桔梗柴胡以开提肺气,再用生地、玉竹、甜杏仁、白蜜 之类以润之,或用逍遥散加苦桔梗以开之。肺胀者,外邪不解,喘咳胀闷,其人上气目如脱状,宜越 婢加半夏汤,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痰夹瘀血,阻碍气机者,酌加当归赤芍、丹皮、桃仁之类 以行其血。肺痈者,初作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隐隐痛,宜服犀黄丸,或用薏苡仁、淡芩、丝瓜甘草、川贝、赤芍、栝蒌仁、桔梗陈皮升麻、丹皮以消之,或用金匮皂荚丸以泻之。喘不得卧,面目浮肿者,宜葶苈大枣泻肺汤。既成之后,咳吐脓血,宜葶苈薏苡泻肺汤或排脓散。肺痈咳吐脓血不止,其势危急者,用陈芥菜卤汁冲水饮,或用蕺莱煎汤,打鸡蛋食,均效。肺痈初起,未可断定,以生大豆试食不觉腥者是,以甘 草、桔梗各三钱煎服后,稍安者是,宜趁其未伤而泻之,自易挽回,若畏其峻而守王道之方,日久肺叶 朽烂,脓血倾囊吐出,则为难治矣。又杂证咳嗽,虽显有余之象,实为不足之征,故不问内伤外感,为热为 寒,但以人参保定肺气,自可无虑。昔贤曾定有人参清肺、人参泻肺、人参定喘汤三方,以人参之力握其枢而 斡运之,虚实之治,悉寓其中,事实虽不尽然,其理颇有可采,录仍于后,俾备参考。

附方

(一)甘桔汤 见第四章第一节。

(二)射干消毒饮 治麻疹咳嗽声喑,咽喉肿痛。射干玄参连翘荆芥鼠粘子甘草(三)清金丹 治食积痰壅,哮喘咳嗽,遇浓味即发者。莱菔子(蒸熟晒干,一两)猪牙皂角(烧存性,三钱)

共研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四)苏子饮(自制) 治素有哮证,遇风寒则发。

苏子(三钱) 姜汁制竹沥(一两) 法半夏沉香川朴(各一钱)

喘逆无汗加麻黄五分。

(五)越婢加半夏汤 治肺胀 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麻黄石膏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六)十枣汤 见本章第三节。

(七)千缗导痰汤 治风痰哮。半夏(七枚)天南星陈皮茯苓枳壳(各一钱)皂荚(蜜炙)甘草(蜜炙。各一寸)

生姜五片,清水煎服。

(八)千金汤 治哮。麻黄白皮苏子杏仁白果黄芩半夏甘草款冬花清水煎服。

(九)逍遥散 治肝气抑郁,血虚火旺,寒热咳嗽,两胁作痛。柴胡(七分)白术(蜜水拌蒸)茯苓当归白芍(各钱半)甘草陈皮(各八分)薄荷叶 (五分)煨姜(三片)

清水煎服。

(十)小青龙加石膏汤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心下有水气,脉浮者。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石膏(十一)犀黄丸 疗痈疽、石疽、乳岩、瘰 、痰核、恶核、横 流注、肺痈、小肠痈,一切腐烂阴疽。

犀黄(三分)麝香(钱半)乳香没药(各一两)

研为细末,用煮烂黄米饭和丸如粟米大。

(十二)皂荚丸 治肺痈初起,咳逆上气,唾浊。皂荚(刮去皮,酥炙,八两)

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或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服数丸,枣膏和汤送下。

(十三)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肺痈喘不得卧,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 咳逆上气,喘鸣迫塞,及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先服小青龙汤一剂,继进此方,服后,即吐脓血。忌食盐、酱等物。

(十四)葶苈薏苡泻肺汤 治肺痈初溃,唾脓血。葶苈(酒炒研,八分)薏苡仁(五钱) 贝母(去心,一钱六分)甘草节(一 钱五分)陈皮(一钱二分) 黄 (酒拌勿炒)桔梗忍冬 白芨(各一钱)生姜(一片)

清水煎,食后缓缓服。初起去黄 、白芨,加防风;溃后脓尽加人参;久不敛,去葶苈合欢皮

(十五)排脓散 治内痈脓从便出。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杵为散,以生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

(十六)排脓汤 治内痈脓从呕出。甘草桔梗生姜大枣(十七)人参清肺汤 治肺胃虚寒,咳嗽喘急,坐卧不安,及久年劳嗽,吐血腥臭。人参阿胶地骨皮知母乌梅罂粟甘草杏仁白皮(各等分)

清水煎服。

(十八)人参泻肺汤 治肺经积热上喘,胸膈胀满,痰多,大便涩。人参黄芩栀子枳壳薄荷甘草连翘杏仁白皮大黄桔梗清水煎服。

(十九)人参定喘汤 治肺气上逆,喉中有声,坐卧不安,胸膈紧痛。人参麻黄阿胶(蛤粉炒)半夏五味子罂粟壳(蜜炙)甘草(炙,各一钱) 桑白皮(蜜炙,二钱)

生姜三片,清水煎服。

(二十)姜汁背心 治寒痰壅塞经络,不时发哮。生姜捣取自然汁,用以浆布背心,贴肉着之,数易即愈。

(二十一)甘草猪胆丸 治醋呛咳嗽。甘草(去赤皮,二两)

用猪胆汁五枚,浸三日,取出,火上炙干为细末,炼蜜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