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丹溪手镜>消渴(七)

《丹溪手镜》消渴(七)·

心脉滑为渴(阳气胜也)。

趺阳浮而数,浮为气,数消谷。

心脉微小为消瘅。

寸脉浮而迟(浮为虚,迟为劳,卫气亏,荣气渴)。

脉轻散者,气实血虚。

脉洪大者,阳余阴亏。

脉数大者、沉小者生;实坚大者死、细浮短者死、数甚者死。

因津血不足而然也,盖火甚于上为鬲膜之消,病则舌上赤裂,大渴引饮,以白虎加参主之。火甚于中,为肠胃之消,病善饮者,自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以调胃承气、三黄汤等治之。火甚于下,为肾消,病则烦躁,小便淋浊如膏油之状,以六味地黄丸治之。

黄连(末)天花粉人乳地黄汁 藕汁 姜汁 蜜为膏留舌上,以白汤送下。

参膏汤 治鬲消,上焦渴,不欲多食。人参(五钱)石膏(一两)知母(六钱)甘草(三钱五分)

上水煎,调服寒水石、活石末炒。

顺气散 治消中能食,小便赤黄。

川椒(一两)大黄(四两)枳壳(二钱)赤芍茴香散 治肾消小便如油。茴香苦楝(炒)五味子上为末,酒下二钱。珍珠丸 治白淫滑泄,思想无穷,所愿不得。黄柏(降火) 真蛤粉(咸补肾)

上各等分,水丸,空心酒下。

甘津甘露饮石膏甘草(滋水)黄连黄柏栀子杏仁知母(泻热补水)麦门冬全蝎连翘白葵白芷归 兰香(和血润燥)升麻木香柴胡(行经)藿香(反佐取之)桔梗上为末,舐之。

张法神芎丸黄连(入心) 牵牛(逐火) 活石(入肾)大黄(逐火)黄芩(入肺)薄荷(散热)

三黄丸大黄(春秋二两,夏一两,冬五两。)黄芩(夏秋六两,春四两,冬三两。)黄连(春四两,夏一两,秋冬三两。)

神白散 治真阴虚损。

猪 丸 治消中。

猪 (一个) 连(五两)麦门冬(去心四两)知母(四两) 栝蒌根(四两)

上四味入 中缝之,蒸烂,乘热于砂盆内杵,丸如坚加蜜,丸桐子大,服四五十丸。葛粉丸 治肾消。葛根栝蒌(各三两)铅丹(二两)附子(炮削一两)

上蜜丸,桐子大,服十丸,春夏去附。

胡粉散 治大渴,不治肾消。铅丹(五钱) 胡粉 赤白石脂(各五钱)泽泻(五钱)石膏(五钱) 栝蒌根(三两半)甘草(炙三两)

上或丸,或末,任意;腹痛减服。人参白术人参白术川归 芍药大黄栀子泻泽(各五钱)连翘栝蒌根茯苓(各一两) 桂(一两)藿香木香(各一两)寒水石(一两) 活石消石(半斤)甘草(三两)石膏(四两)

上姜煎,入蜜少许。

酒煮黄连丸 治中暑热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