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普济方针灸>第4部分

《普济方针灸》第4部分·

治 阴肿痛。穴气冲治冲疝。冒死不知人。穴中脘治气癃。 疝。阴急。股枢膊内廉痛。穴交信治小腹疝气。游行五脏。疝绕脐。冲胸不得息。穴气海 脐中 石门 天枢治脐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穴灸脐中治脐疝。绕脐痛。穴石门治脐疝。绕脐痛。时止。又主气疝。烦呕。面肿。贲豚。穴天枢治 疝。阴肿痛。阴痿。茎中痛。两丸骞痛。不可仰卧。穴气冲治阴疝。两丸上入小腹痛。穴五枢治两丸骞痛。穴阴交 石门 太冲治 疝。交穴信 中都 大巨 曲骨治丈夫 疝。阴股痛。小便难。腹胁支满。癃闭。少气。泄利。四肢不举。实即身热目眩痛。汗不出。目KT KT 。膝痛筋挛。不可屈伸。穴曲泉治 疝有四种。肠 卵胀难灸。气 水 针灸易治。卵偏大。上入腹。穴三阴交。灸随治卵偏大 疝。穴关元灸百壮。大敦随年壮。横骨边二七壮(夹茎是)。

治疝。穴石门 阴交治寒疝。下至腰脚。如冷水。水伤诸疝。按之在膝上。状如伏兔。下寒痛。腹胀满厥。少气及卒疝小腹痛。内痿气少。腰如冷水。小腹胀。腰以下伏兔上。寒如冷水。穴阴市 肝俞治寒疝。阴偏肿痛。穴合阳治寒疝。小腹胀。上抢胸胁。穴然谷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涩淋。心下坚胀。穴次治寒疝。穴太溪 行间 肓俞 肝俞治寒疝。引小腹痛。腰膝拘挛。穴阴交治卒疝。小腹痛。穴陷谷治寒疝。引腰中痛。或身微热。穴中封治寒疝。--挺出。穴大敦王氏云。有舍弟少戏举重。得偏坠之疾。有客人为当关元两旁相去各三寸青脉上。灸七壮即愈。王彦宾。患小肠气。亦如此灸之愈。

治暴疝痛。穴金门 丘墟治卒疝。小便数。遗溺。阴头中痛。心痛汗出。阴上入腹。阴偏大。腹脐中痛。悒悒不乐。穴大敦。病左取右。病右取左。

治卒疝。小腹肿。时小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闭。数噫恐悸。少气不中。腹痛悒悒不乐咽中闷。如有息肉。背拘急。不可俯仰。穴蠡沟治卒疝。小腹痛。转胞不得小便。穴关元治卒疝。小腹痛。呕吐。不嗜食。穴照海。左取右。右取左。立已。

治卒疝股胫寒。小便不利。脐下积气如卵石。足寒。胫酸。屈伸难。穴蠡沟。兼刺阴跷经照海二穴。左取右。右取左。刺之立已。

治小肠气。以毫针刺足厥阴经行间二穴。次针足阳明经三里二穴。刺足少阴经复溜二穴(脉微细不见。或时无脉者。刺复溜。顺针往下刺之。候脉生乃出针)。

治小肠气痛。灸足底中指中纹七壮。立愈。

治一切 疝(千金论曰。男 。有肠 。卵 。水 。气 四种。肠 卵 难瘥。气水针灸易瘥)。当骑碓轴。以茎伸置轴上。齐--头前。灸轴木上。随年壮。

治阴卵大 疝。灸大敦穴。随年壮。又灸足大拇指内侧。去端一寸赤白肉际。随年壮。

双灸之。又灸横骨两边(夹茎是)。二七壮。又灸足太阳五十壮。三报。又灸足太阴五十壮。

治阴 。灸足大指下理中十壮。随肿边灸之(肘后方云。灸足大指第二节下横文正中央五壮。姚氏云。足大指本节三壮)。

治阴卵偏大 疝。灸阴陵泉百壮。三报(在横骨边)。

治阴卒肿者。令并足合两拇指。以一艾丸灸两爪甲端方角处。每爪甲角各半丸。一七壮愈。

治卵偏大上入腹。灸三阴交。随年壮。

治卵偏大 疝。灸肩井。随年壮。又灸手季指端七壮。病在右灸左。在左灸右。又灸关元百壮。又灸玉泉百壮。三报之。又灸足太阳五十壮。三报之。又男 。灸手小指端七壮。病在左灸左。在右灸右。良效。

治疝气偏坠(危氏方)。以净草一条。麦杆尤妙。度患人口两角为一则。截断。如此三则折成三角。如 字样。以一角安脐中心。两角在脐之下两旁尖尽处是穴。若患在左即灸右。在右即灸左。两边俱患。即两穴皆灸。艾炷如麦粒大。灸十四壮。或二十一壮即安也。

治疝气。于左右足下第二指下中节横纹绞中。各灸七壮。至三七壮止。艾炷不须大。如麦粒大而紧实为上。若炷大。恐疮难将息旬日半月间。不可多步履。仍不妨自服他药。

治肾气外肾肿。小肠气痛。腹内虚鸣(危氏方)。灸风市穴五七壮。又灸气海穴七壮。又灸脐左右各去一寸半。两穴各灸七壮。立效(名外陵穴)。

治卒 。以蒲横度口。如广折之一倍。增之布。着小腹横纹中央。上当脐。勿使偏僻。

头及中央合二处。随年壮。好自养。勿举重。大语言。大怒。大笑。又牵阴头正上。灸茎头所极。又牵下向谷道。灸所极。又牵向左右髀直行。灸茎所极。各随年壮。又灸足厥阴。在右灸右。在左灸左。三壮。

治 疝。穴关元治 疝。穴天枢治疝暴痛。取足太阴治 卒疝暴痛。及阴肿痛。穴大敦。男左女右。灸三壮。立已。

治心疝。灸两足大指甲肉之际。甲肉各半炷。随年壮。良。

治 心疝。发时心腹痛欲死。灸足心。及足大指甲后横理节上。及大指岐间黑白肉际。

百壮则止(足心者。在足下偏近大指本节之际。非足心中央也)。

治诸气心腹痛。小肠气外肾吊痛。疝气。小腹急痛不可忍(危氏方)。灸足大拇指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央。灸五壮。男左女右极妙。艾炷如黑豆大。灸偏坠。左灸右足。右灸左足。其效如神。

治疝法。于疝边竖纹。左右交互灸七壮。

治 。但灸其上。或灸茎上。又灸小腹脉上。及灸脚大指正中各一壮。又灸脚小指头。

随左右。着灸。

治卒疝。穴交信华佗治卒阴卵偏大。取足大指去甲五分内侧白肉际。灸三壮。炷如半枣核大。左取右。

右取左。

治四肢淫泺。身闷阴暴起疝。穴照海治卒疝暴痛。阴跳上入腹。寒疝。阴挺出。偏大肿脐。腹中悒悒不乐。穴大敦。灸刺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治 疝偏枯。穴大巨治 疝精不足。穴太冲 中封 地机治男卒疝。小腹痛不可忍。刺足厥阴经大敦二穴。刺足阳明经阴市二穴。

卷十四 针灸门

手痹

治手不仁。穴少商治手麻不举。穴肩贞治四肢厥手足闷。穴内庭治四肢厥。喜笑。穴列缺治节痹。穴曲池 支沟 会 腕骨 肘治臂痿不仁。穴曲池 天井 外关疗手足不仁。穴白环俞治手不举。又主手不可举重。腕急肘中痛。难屈伸。穴曲池治手痛。穴间使治臂腕外侧。痛不能举。穴阳溪治手掌热。肘中痛。穴中冲 少冲 劳宫 太渊 经渠 列缺疗手掌浓疮痹。手皮白屑起。穴劳宫治手痹。穴劳宫治手臂不仁。穴附分

卷十四 针灸门

足寒热

治风寒从足小指起。麻痹上下(资生经)。穴至阴治足寒。穴肾俞 京骨 然谷治膝上伏兔中寒。穴阴市治足下厥热。穴行间治足下热。胫寒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穴中都治足下热不能久立。穴三里 条口 承山 承筋治足热厥逆满。取其经血立愈。穴委中治足下热喘满。乃热厥也。穴涌泉(资生经云。昔有人患此。针之立愈)。

治足下热。穴至阴治足下一寒一热。穴然谷治手足逆冷。穴大都治足寒。穴隐白 太冲治足逆冷。穴中封治足冷无血色。穴阳陵泉治 寒不能自温。穴复溜治足热腿冷疼不能久立。麻痹不仁。穴漏谷史记。济北王阿母。足热而惫。太仓公曰。热厥也。刺其足心各三所。按之无出血。病旋已。此病得之饮酒大醉。

卷十四 针灸门

足杂病

治足跟痛。不得履地。脚痿转筋(资生经)。穴仆参治脚股筋急。髀枢不仁。穴浮治髀枢股 痛。穴附阳治足指不能屈伸。穴飞扬治足心痛。穴经渠治足 痛。穴筑宾治脚 酸。穴承筋疗心中结热。脚底白肉际。不得履地。又治足指尽疼。不得践地。穴涌泉治五指尽疼。足不履地。穴涌泉 然谷治足痿不能行。穴三阴交治脚重不得履地。穴上廉治脚重 痛不得履地。穴昆仑治足跗肿不得履地。穴然谷治胫寒。穴中都治风。身重胫寒。穴绝骨。灸百壮。

治胫寒。穴条口治大惊。胫痛冷痹。膝痛不能屈伸。穴梁丘。难经疏云。足胫寒者。肾主骨。肾病。先胫冷也。当以此求之。

治足不能安。胫酸不能久立。穴然谷治胫酸。穴涌泉 太冲治胫痛。四肢重。少气难言。穴至阳治脚胫酸。脚跟痛。脚筋急痛。穴承山 承筋治胫痛不可屈伸。穴环跳 内庭治胫痹不仁。穴阳关治筋酸。穴至阳治胫寒拘急。不得屈伸。穴膀胱俞治足腕不收。足胫偏细。穴丘墟治胫寒。穴复溜治髀枢中痛不可举。穴环跳 束骨 交信 阴交 阴市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 穴临泣 三阴交 凡髀枢中痛。不可举。以毫针寒而留之以月生死为数。立已。

治髀枢脚痛。穴丘墟治髀枢不仁。穴阳辅膝以上病。宜灸环跳风市。膝以下病。宜灸犊鼻、膝关、三里、阳陵泉。足踝以上病。

宜灸三阴交、绝骨、昆仑。足踝以下病。宜灸照海、申脉。然须按其穴酸痛处。灸之方效。

治胫寒不得卧。穴厉兑 条口 三阴交治人脚无冬夏裂。灸指头七壮。立愈。

卷十四 针灸门

四肢厥

治四肢厥逆。腹胀数欠(资生经)。穴内庭治四肢重痛。穴至阳治厥逆。四肢惰。穴章门治四肢怠惰。穴鬲俞治四肢不收。穴极泉 日月 脾俞治四肢不举。穴支沟 少海 附阳 天池 三阴交治偏枯四肢不举。穴大巨治腰中四肢淫泺。穴肾俞治四肢暴肿。臂寒短气。穴尺泽治四肢肿满。穴三里治手足逆冷四肢肿。穴大都疗厥逆胸痛不可忍。腹中如刀刺。大小便难。四肢不收。身体怠惰。腿膝酸痹。屈伸难穴丰隆主四肢厥。手足闷。穴内庭主手足寒至节。穴大溪主四肢厥手足闷者。久持之。厥热脑痛。腹胀皮痛者。使人久持之。穴内庭主四肢厥喜笑。穴列缺主四肢懈惰喜怒。穴章门主四肢淫泺。穴照海主四肢不举。穴曲泉 附阳 天池 大巨 少海 支沟 绝骨 前谷主嗜卧。四肢不欲动摇。穴五里 三阳络 三间 厉兑 天井主四肢逆冷。穴行间治手足厥冷。穴太溪治手足逆冷。穴大都王氏云。有人患阴证伤寒。手足冷甚。以火温之。亦不暖。王氏与理中汤服。即得汗手足自温而愈。若其他手足厥者。当随证灸之。

治四逆。穴侠溪治四厥脉沉细干呕。四厥起死法。穴间使 乳根。各灸随年壮。

人病狂痴。手足厥。作狂病治不效。名医录曰。此惊恐忧思所得。大惊伤心。大恐伤肾大忧思伤神志。神不足则狂痴。志不足则恐怖。恐怖则肾气留。足不收。亦因积惊恐。气伤肾也。

治风逆四肢肿。穴复溜 丰隆 大都治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吐。舌根直。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

治四肢冷。穴行间治脉不出。穴不容治厥逆。穴内庭 章门

卷十五 针灸门

香港脚

(附论)凡香港脚。发有阴阳表里。当随状疗之。不可妄根据古方。患阴疗阳。病表救里。皆为重虚实。

危殆之甚也。若病从阴发起。两大指内侧上循胫内。及膝里。顽痹不仁。或肿先发于此者。

皆须随病灸复溜。中都。阴陵泉等诸穴。灸者。先从上始向下引其气。便各灸二十壮。向后隔七日。灸七壮。取瘥止。余穴皆根据此。若病从阳起。两小指外侧。向上循胫外从骨至风市顽痹不仁。或肿起。于此者。须灸阳绝骨。阳陵泉。风市等诸穴。灸数及上向下。皆根据前法。若气毒兼行表里者。乃可量其轻重随灸膏以磨之上下遍发表里。各灸一二处。以此通泄之。其用药内攻。各量病投药也。逐偏若处。常使灸疮不瘥为佳。风气都除。乃随疮瘥。瘥后。瘢色赤者。风。卜毒已尽。青黑者。犹有毒瓦斯。仍灸勿止。待身体轻利。然后可休矣。

又一本云。常须灸三里。绝骨。勿令疮瘥。佳。

香港脚初发转筋者。灸承山承筋二穴。哕逆者。灸涌泉。若头连臂痛。寒热如疟。及腰痛者。

灸委中。头项背痛。随身痛。即灸不在正穴也。又云。若香港脚盛发时。自腰以上。并不得针灸。当引风气上则杀人。气歇以后。有余病者。灸无妨。准冬月得灸。春夏不可灸。自风市以下。固宜灸耳。又云。若气上击心不退。急灸手心三七壮。气即便退。若未退。即兼闷者豉酒热饮。逐以即瘥。不去。即取乌卜卜 牛尿一大升。暖服。以利为止。缘至三服五服弥佳。又若已灸脚。而胸中气尤不下满闷者。宜灸间使五十炷。两手掌横纹后三寸两筋间是也。又若胸中气散。而心下有脉。洪大跳其数向下分入两脾股内。令人心急。忪悸者。宜以手按摄小腹下两傍。接脾大斜文。有脉跳动。盒饭文上灸。跳三七壮即定。灸毕。皆须用灸三里二十炷。以引其气下也。又若心腹气既定。而两髀外连 服闷者。宜灸 服七炷。在头骨下。相接处。在筋之外陷中是。若后更发。复灸五炷。又凡人虽不患香港脚。但若髀 疼闷。

灸此无不应手即愈。极为要穴。然不可不灸。亦不可多针。唯只灸七炷以下。又若脚十指酸疼闷渐入跗上者。宜灸指头正中。甲肉际三炷即愈。又若大指或小指傍侧疼闷。觉内有脉如流水。上入髀腹者。随指傍处灸三炷即愈。

患香港脚。皆春发夏甚。秋轻冬歇。大法。春秋宜灸。冬差可行。夏都不可灸。既疮败。

又不得覆。风冷因入。反更增 。冬时血凝。又逆天理。争不得已。无药处可灸一二要穴。不可遍身多灸。香港脚病大论。毒从下上。亦有从上向下者。或云灸上毒瓦斯便上。缪矣。此见毒瓦斯攻处。疼痛如刺。随病即灸。火彻便瘳。不拘上下。凡毒瓦斯所冲。如贼欲出。得穴即出。岂在门也。风毒所攻。亦复如是。此皆经试。万不失一。必不为误耳(苏同)。若手指本节间。疼稍入臂者。宜灸指间疼处七炷即定。又若心胸气满。已灸身胫诸血。及服汤药而气犹不可烦急欲死者。宜灸两足心下当中陷处。各七炷。气即下。此穴尤为极要。而不数灸。但急极乃灸之七炷耳以前诸灸法并经用所试皆验。灸毕应时即愈。故具录记之。凡灸不废汤药。药攻其内。灸泄其外。譬如开门驱贼。贼则易出。若闭门逐之。贼无出路。当反害人耳。世有勤工力学之士。一心注意于事。久坐行立于湿地。不时动转。冷风来击入于经络。不觉成病故风毒中人。或先中手足十指。因汗毛孔开。腠理疏通。风如击箭。或先中足心。或先中足趺。或先中膝以下 胫表里者。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觉即灸所觉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得发也。

治香港脚灸法。凡香港脚初得。脚弱宜灸之速。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瘥者惟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半瘥半死。虽瘥者。或至一二年得复更发动。觉便根据此法速灸之。及服散者。治十一愈。此病轻者发时。虽不即愈。恶治之。当根源不除。久久杀人。不可不以为意(资生经)。

初灸风市。次灸伏兔。次灸犊鼻。次灸两卜膝眼(一云忌灸)。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绝骨。

凡灸八处。第一风市穴。可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两臂直下。舒十指掩着两髀。便点当手中央指头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壮。多亦佳。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勿令顿灸。三报之佳。第二伏兔穴。令病患累股端坐。以病患手掩横膝上股下傍与曲膝头齐上傍侧。股际当中央是。灸百壮。亦可五十壮。第三犊鼻穴。在膝头盖骨上际外骨边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则是。一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中踵动脚。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壮。可至百壮。第四膝眼穴。在膝骨头下两傍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一夫附胫骨外是。一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长短大小。当以病患手夫度取。灸之百壮。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附胫骨外是。灸之百壮。第七下廉穴。在廉下一夫。一云附胫骨外是。

灸之百壮。第八绝骨穴。在骨外踝上一夫。一云四寸是。凡此诸穴灸。不必一顿灸尽壮数。

可日日报灸之。三日之中。灸令尽壮数为佳。凡病一脚。则灸一脚。两脚则灸两脚。病两脚弱亦皆灸两脚。又一方云。如觉脚恶。便灸三里及绝骨各一处。两脚恶。则合四处灸之。多少随病轻重。大要随证。不可减百壮。不瘥。速以次灸之。多益佳。一说灸绝骨最要。人有患此脚弱不即治。及入腹。肿大上气。于是乃定大法。灸随诸 。及诸腕关节腹背。尽灸之。

并服八风散。往往得瘥。觉病入腹。若病患不堪痛。不能尽作大灸。但灸胸心腹诸穴。及两脚穴。亦有得好瘥者。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夫有两种。有三指为一夫者。此脚弱。灸四指为一夫也。亦根据支法存旧法。梁邱。犊鼻。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太冲。阳陵泉。绝骨。昆仑。阴陵泉。三阴交。足太阴复溜。然谷。

涌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旧法多灸百会。风府。五脏六腑俞、募。顷来灸者。悉觉引气向下。所以不取其法。气不止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恐不救者。悉须灸之。其足指去指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冲。极下气有效。足十指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并大神要其八冲。可日灸七壮。气下即止。凡八冲。艾炷须小作之。病者非深相委。勿为灸。

治香港脚。穴阳陵泉 绝骨 风市 昆仑 阳辅 上廉 条口 下廉 太冲 犊鼻 膝眼曲泉阴陵泉 中都 三阴交 复溜 阳维 三阴交 委中 承筋 承山 涌泉 太阴 上件穴并要。不可总能灸其穴。最要者。有三里。绝骨。承筋。太冲。昆仑。涌泉。有患者可灸又谨按明堂。正当以立为正。取穴必须直立。膝膑骨坐立便即移动不定。故立取之。其寸取病患中指上节为一寸。若取尺寸有长短。取穴必不着。又按奉承祖、华佗等取穴并云。三指四指为准。取三里穴。四指指阔六分。四六二十四。只阔二寸四分。取穴如何得着。黄帝为本诸说并可信。徐同灸风市。三里。绝骨三穴。未效。灸犊鼻。肩 。膝关日三壮。遇痛深处。针亦效。

治患脚针后四穴。即能起行。穴环跳 阳陵泉 巨虚下廉 阳辅其灸法孔穴亦甚多。恐人不能悉皆知处。今止疏要者。必先从上始。若直灸香港脚。上不泄则危矣。先灸大椎。在项上大节高起者。其上面一穴是。若香港脚可先灸百会五十壮。在头顶凹中也。肩井各一百壮。在两肩小近头凹处。指掏之安。令正得中穴耳。次灸膻中五十壮。在胸前两边对乳胸厌骨解间。指按香港脚。次灸巨阙。在心厌尖处穴凹下一寸。以尽度之。

凡灸以上部五穴。亦足治其香港脚。若能灸百会。风府。胃脘及五脏 则益佳。视病之宽急耳。诸穴出灸经。不可不具载之。

次灸上廉一百壮。又三里下一夫。次灸下廉一百壮。又在上廉下一夫。次灸绝骨二百壮在外踝上三寸余。指端取踝骨上际。屈指头四寸便是。与下廉颇相对分二间穴也。此下一十八穴。并是要穴。余伏兔。犊鼻穴。凡灸此灸壮数不必顿毕。三日中灸合尽。

灸香港脚法 于左右两脚十指上。用艾柱如麦粒大。各灸七壮。十壮。其效如神。穴在肉甲之间。半着肉。半着甲。

灸香港脚 灸法如前。灸后。瘢色赤白如初风毒尽。色青黑者。毒仍在。更灸勿止。得肢体清利为佳。故人得此多是针灸。最忌用热药蒸泡。有僧普清。苦此症二十年。灸风市。肩 。

曲池三穴各二十壮。顿效。又云。若安三里莫教干。患风人宜常灸。盖三里一穴。为五脏六腑之沟也。

若始觉香港脚。速灸风市三里各一二百壮。以泻风湿毒瓦斯。若觉闷热者。不得灸。以本热灸之。则大助风。生食物大忌。酒面海鲜及房劳不尔。服药无益。王氏云。有同合为予言。史载之谓香港脚有风湿二种。宜泻不宜补。只宜以沉香汤泻。而不许其灸。千金方乃载灸法。如此其详。岂虚人患香港脚方可灸之耶?故指迷方云。若觉闷热不得灸。盖有所见也。凡灸香港脚三里。绝骨。为要穴。而以爱护为第一。予旧有此疾。不履湿。则数岁不作。若履湿。则频作。自后常忌履湿。凡有水湿。不敢着鞋践之。或立润地。亦不敢久。须频移足。而后无患。此亦爱护之第二义也。有达官久患香港脚。多服八味丸愈。亦以香港脚冲心。惟此药能治之治香港脚上攻。穴肩井千金云。香港脚最宜针而不宜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亦非良医也。此论甚当。

治香港脚偏风 腿。脚不随重。不得履地。刺风 风脚冷。穴上廉澹寮方云。蔡元长知开封。日据案视事。忽觉如有蛊。自足心行至腰间。即坠笔晕绝。

久之方苏。椽励云。此非俞山人不能疗。趣使呼而至。视之曰。香港脚也。此当灸风市。为灸一炷当日安然复常。明日疾如初。再呼俞。俞曰。欲出病根。非千艾不可。从其言。灸五百壮自此遂愈。仲冗文安公守姑苏。署舍卑湿。旋感足痹。痛掣不堪。服药不效。乃用所闻灸风市肩 曲池三穴。终身不复作。僧普清。苦此二十年。每发率是两月。用此法灸二十一壮实时痛止。其他蒙此利者。不一而足。

治香港脚肾气。穴阳跷

卷十五 针灸门

脚弱

治脚弱无力。风湿痹筋急。半身不遂。穴委中治脚弱。穴三里治脚弱无力。脚重。偏风不遂。穴承山治脚弱无力。腰尻重。曲 中筋急。半身不遂。穴委中王氏云。有人旧患脚弱且瘦削。后灸三里绝骨而脚如故。益知黄君针灸图所谓绝骨治脚疾。

神效犹信也。同官以脚肿。灸承山一穴。疮即干。其后数月不愈。不晓所谓。岂亦失之将摄也。是未可知也。单方歌云。风毒脚弱痹。肩井及大椎。风市与三里。百不须疑。千金灸脚弱。凡八穴。病在一脚。则灸一脚。两脚病。则灸两脚。凡脚弱病。皆灸两脚。或未能尽灸且先灸风市犊鼻三里绝骨亦效。或不效。当如其法灸之(但肩井不可多灸尔)。

治劳冷气递腰HT 。冷痹。脚屈难伸。灸阳跷一百壮。在踝下。

卷十五 针灸门

脚肿

疗恶血气肿痛。脚肿。穴上昆仑治香港脚膝肿。穴承山治脚肿气短不嗜食。烦热 痛。穴小肠俞治足跗肿不得履地。穴然谷王氏云。母久病。夏中脚忽肿。旧传夏不埋足。不敢着艾。漫以针置火中令热。于三里穴刺之。微见血。凡数次。其肿如失去。热中素患脚疾。见此奇效。亦以大针刺之。翌日肿亦消何其速也。后亦常灸之。凡治脚肿。当先三里。而后阳跷等穴可也。又予患香港脚。指缝烂每以茶末渗之愈。他日复烂而肿。用茶末不效。渐肿至脚背上。予以为香港脚使然。窃忧之策杖而后敢行。偶卖药僧者见之云。可取床荐下尘渗之。如其言渗之。而愈。此物不值一钱。而能愈可忧之疾。其可忽之。

治足忽肿。腓胫暴大如吹。头痛寒热筋急。不即疗。至老死不愈。随病左右足。到内踝直白肉际三壮即愈。不愈即灸。姚氏方。疾处有赤脉络。乃灸绝骨穴三七二十一壮。此方大效。

末已豆虻少杂艾为炷。灸以下至踝间。可根据葛氏。加至五十壮。又有大黄膏。白头翁酒方。

摩治膏。亦良。

卷十五 针灸门

足痹

治足痹痛。穴阴陵泉治足湿痹不能行。穴中都治脾枢腕骨痹不仁。穴阳辅 阳交 阳陵泉治胫痹不仁。穴阳间 环跳 承筋治足清不仁。穴膀胱俞 太溪 次治足不仁。穴腰俞 风府治胫痹不仁。穴阳关治髀枢不仁。穴浮治脚足不仁。穴膀胱俞治手足不仁。穴白环俞治手足不仁。穴上廉治膝不仁。穴犊鼻 髀关 阳陵泉列子载偃师造昌云。废其肾则足下不能行。是足不能行。盖肾有病也。当灸肾俞。或一再灸而不效。宜灸环跳。风市。犊鼻。膝关。阳陵泉。阴陵泉。三里。绝骨等穴。但按略酸疼。

即是受病处。灸之。无不效也。

卷十五 针灸门

泻利

治腹寒泻利(资生经)。穴腹结治泻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穴神阙治大便泻利。穴阳纲治大便滑泻。穴意舍治大便滑泻。水谷不化。穴梁门治泻利不欲食。穴关门治泻利食不化。穴天枢治水谷不化。穴三焦俞治水谷不化。穴悬枢治温病积聚不利。穴脊中治腹胀下利食泻。穴中治泻利。穴脾俞治泻利腹痛。穴膀胱俞治洞泻食不化。穴大肠俞 肾俞治腹中冷气。泻利不止。穴会阳治小腹急肿。肠鸣洞泻。 枢引痛。穴京门治腹满肠鸣洞泻。穴京门治腹泻不止。穴关元治洞泻不化。穴京门 然谷 阴陵泉治寒中。洞泻不化。穴肾俞 章门治洞泻体痛。穴昆仑 京门治头重。洞泻不禁。穴长强治胸中热暴泻。穴阴陵泉 隐白治肠鸣腹胀肿暴泻。穴大肠俞治胀鸣腹胀欲泻注。穴三焦俞 小肠俞下 意舍 章门治腹中有寒。泻注。腹 。便血。穴会阳治肠 泻。穴束骨治冬月重感于寒则泻。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穴天枢治心腹疼而后泻。此寒客于肠间。穴关元。灸百壮(服当归缩砂汤)。

治泄泻。先灸脐中。次灸关元。

治泻利四肢不举。穴曲泉

卷十五 针灸门

溏泄

治溏泄腹痛藏痹。穴地机治溏泄。穴太冲王氏云。尝患痹疼。既愈而溏利者。灸脐中遂不登洞。连三日灸之。三夕不登洞。若灸溏泄。脐中第一。三阴交等穴。乃其次也。

卷十五 针灸门

飧泄

治腹胀飧泄(资生经)。穴中 。治小腹痛飧泄。次指间痛。唇干。涎出不觉。不得汗出毛发焦脱。肉少气。胃中热。不嗜食。

治飧泄。穴上廉素问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苟知伤于风得之。则药自可治。虽不着艾。未为害也。

卷十五 针灸门

(附论)资生经云。素问言泄利有五种。一曰胃泄。饮食不化。而色黄。胃与脾合。故黄也。二曰脾泄。腹胀而注泄无休。又上逆呕。此为害热之患也。三曰大肠泄。食毕肠鸣切痛而利白色。

大肠与肺合。故白也。四曰小肠泄。身瘦而便脓血。小肠与心合。心主血也。五曰大瘕泄。

里急后重。数至丸而不能便。茎中痛。此肾泄也。诸家方有二十余种。此为言五种。盖举其纲也。而必用方中。亦有赤白疳蛊之别。其大概则脏腑寒也。廪邱公所谓。诸下悉寒是也。

故予治人痢。惟与以镇灵丹。无有不效。未效。更加丸数则效矣。若蛊利。则用百叶。黄连煎服。诸痢惟耆域方。用浓朴婴粟壳末最佳。后人又加木香黄连陈皮等分。甘草半之。黄壳叶数片。姜枣乌梅水煎。予尝用之验。故载于此。然痢本无恶证。而有误此而死者。或者世医以痢为热病。多服冷药故也。若其急难。亦当灼艾。不可专用药云。

法治肠 便脓血。泄痢后重。腹痛如 状(资生经)。穴复溜治泄痢赤白漏血。穴交信治溏泄痢注下血。穴大冲 曲泉治泄痢脓血。五色重下。肿痛。穴小肠俞治泄利不禁。小腹绞痛。食不化。穴丹田 脐中 关元治痢不止。穴关元 太溪治泄痢不食。食不生肌肤。穴脾俞治泄水痢脓血。穴曲泉治肠冷赤白痢。穴中膂俞治泄痢腹痛。穴膀胱俞治温病积聚下痢。穴脊俞治泄痢。穴关元治泄痢食不消。穴脾俞。灸随年壮。

治泄注五痢。便脓重下。腹痛。穴小肠俞灸百壮。

治泄痢不禁。小腹绞痛。穴石门。灸百壮。三报。

治久痢。百治不瘥。并治冷痢腹痛。灸足阳明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指岐三寸。随年壮。又灸脐中三二百壮。又灸关元三百壮(十日灸)。

治赤白下。穴穷骨。灸多为佳。

治四肢举多汗洞痢。穴大横。灸随年壮。

治泄痢不止。灸脐中。名神阙穴。五壮。或七壮。艾炷如小箸头大。及关元穴。三十壮治泄痢不嗜食。虽食不消。灸循股际。穴在侠脐相去五寸。又灸长强五十壮。

治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数多尤佳。三宗是骨(忌针)。

治泄痢赤白浊。灸足太阴五十壮。三报。

治久泄痢百治不瘥。屈肘量正当两胯脊上点讫。下量一寸。点两傍各一寸。复下量一寸当脊上合三处。一灸三十壮。灸百壮。以上一切痢皆断。亦治湿匿冷脊。上当胯点处不灸。

治大肠泄痢脓血。穴意舍灸一百壮(小儿减之)。又灸小肠俞七壮。

治下痢白如鼻涕者。灸脐下一寸。五十壮。良。即三阴交。

治脓血利不止。兼治小腹坚逆。灸幽门二穴。各三壮。

治水痢不止。食不化。刺足阳明经天枢二穴。大肠之募也。在脐两傍各二寸。针入五分留十呼。可灸百壮。

治痢暴下如水(资生经)。穴气海。灸百壮。

卫生宝鉴云。至元乙亥。廉台三千户。四十余驻兵涟水。卑湿之地。劳役过度。饮食失节。

至秋深。疟痢并作。月余不愈。饮食全减。形容羸瘦。乘马轿以归。时已仲冬求治于予。具陈其由。诊得脉弦细而微。如蛛丝。身体沉重。手足寒逆。时复麻痹。皮肤痂疥。如厉风之状。无力以动。腹痞满呕逆不止。皆寒湿为病久淹。真气衰弱。形气不足。病气亦不足。阴阳皆不足。针经曰。阴阳皆虚。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内经曰。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十剂云。补可去弱。以理中丸加附子。温养脾胃。散寒湿。涩可去脱。服养脏肠加附子固肠胃。

止泻利。仍灸诸穴。以并除之。经曰。府会太仓。即中腕也。先灸五十壮。以温养胃气。进美饮。食次。灸气海百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充实肌肉。复灸足三里胃之合穴。三十壮。

引阳气下交阴分。亦助气复。灸阳辅穴二七壮。接续阳气。令足胫温暖。散清温之气。追之月余后。病气皆去。渐至平复。精神不减壮年。

卷十五 针灸门

肠鸣

治腹虚鸣(资生经)。穴不容治腹满肠鸣。穴胃俞治肠中常鸣。上冲于心。及治妇人。穴脐中治肠鸣。穴太白 公孙 大肠俞 三焦俞治腹胀肠鸣。气上冲胸。穴天枢治心满气逆肠鸣。穴阴都治肠鸣濯濯有如水声。穴阴交治肠鸣相追逐。穴上廉治肠鸣强欠。心悲气逆。穴漏谷治肠鸣泄注。穴膺窗治肠鸣而痛。穴陷谷 湿溜 漏谷 复溜 阳纲治胸胁胀鸣切痛。穴太白治肠鸣。穴三里 三间 京门 关门 三阴交 陷谷 水分 神阙 承满 温溜 三焦俞大肠俞 胃俞 天枢治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口干。不嗜食。胸胁支满。喘息心痛。腰痛不得转侧。穴章门治肠鸣气走疰痛。穴上廉治腹胀肠鸣不便痹虚。令人不乐。身寒善太息。心悲气逆。穴商丘治腹雷鸣。穴复溜治肠痛雷鸣。穴督俞治肠鸣腹胀。上气喘逆。穴承满治食饮不下。腹中雷鸣。相逐痢下。灸承满五十壮。三焦俞。

治腹胀肠鸣。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腹痛濯濯。冬月重感于寒则泄。食不化。嗜食。身肿。夹脐急。穴天枢治腹中雷鸣。灸太冲。无限壮数。

治肠鸣泄注。刺下 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

卷十五 针灸门

脱肛

治大人小儿脱肛(资生经)。穴百会(针二分。灸七壮。至七七壮)中极治寒冷脱肛。历年不愈。灸翠尾骨七壮立愈。又脐中随年壮。横骨百壮。龟尾七壮。穷骨。

治卒大便脱肛。灸顶中回发中。百壮。

卷十五 针灸门

肠风

治久冷五痔便血。及肠风泻血(资生经)。穴脊中。灸百壮。

资生经云。有人患此疾积年。一灸除根。因传此法。后观灸经。此穴疗小儿脱肛泻血。

盖岐伯灸小儿起也。后人因之。以灸大人肠风泻血尔。大人小儿之病。初不异故也。

治肠风下血。穴长强王氏云。肠风药多不效。何耶。本草衍义曰。肠风乃肠痔。苟知其为痔而治之。无不效矣。

若灸肠风。长强为要。血云。近李仓肠风。市医以杖量脐中。于脊骨当脐处灸即愈。因此予为人灸肠风。皆除根(陆氏方。治下血除根)。

治肠风泻血即愈(须颠倒身。方灸得)。穴脊端穷骨(脊骨尽处)。龟尾当灸中三壮。

卷十五 针灸门

治肠 疝。小腹痛(资生经)。穴中都治肠 。穴复溜 束骨 会阳治肠 切痛。穴四满治结积留饮。 囊胸饮。食不消。穴通谷。灸五十壮。

治风冷。腹中雷鸣。大肠灌沸。及腹 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绞痛。腰脊强疼。大小便难。

不能饮食。穴大肠俞。灸百壮。三报之。

治诸结积留饮。 囊胸满。饮食不消。穴胃脘三百壮。三报之。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饮注下。穴下极俞。灸随年壮。

治腹中有寒。泄注。肠 便血。穴会阳治肠 泄。穴束骨治肠鸣泄注。穴膺窗治大便不节。小便赤黄。肠鸣泄注。穴阳纲治肠鸣腹胀。欲泄注。穴三焦俞 小肠俞 下 意舍 章门

卷十五 针灸门

痔漏

治肠风下血。五种痔。疳蚀下部。此痔根本是冷。谨冷食房劳。及疗久痔(资生经)。穴长强治谷道瘙扰。久痔相通者死。又云。主痔与阴相通者死。穴会阴治久痔。穴会阳治五痔疼。穴小肠俞治五痔发肿。穴秩边治血痔泄后肿。穴复溜治野鸡痔。穴飞扬治久痔肿痛。穴承山治久痔尻椎肿。大便难。阴胞有寒。及小便不利。并五种痔泻鲜血。穴扶承治痔病泻血。穴气海俞治痔篡伤痛。穴飞扬治痔泄血后重。穴商丘 复溜治热痔。穴劳宫治痔痛。腹下肿。穴承筋 承扶 委中 阳谷治痔骨蚀及骨疽蚀。穴商丘治漏。穴天突 章门 天池 支沟治漏颈痛。穴天突 天窗治下漏。穴长强治五痔便血失屎(出危氏方)。灸四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治久冷五痔便血(出危氏方)。灸脊百壮。

灸痔(出百一选方)。

鸠尾骨尖少偃处即是穴。麦粒大艾炷。灸七壮。或十四壮。甚者止二一壮。疮发即安。

可除根也。

灸痔法疾若未深。尾闾骨下近谷道。灸一穴便可除去。如传信方。先以经年槐枝。煎汤洗。后灸其上七壮。大称有验。如本草只以马蓝菜根一握。水三碗煎碗半。乘热以小口器瓶瓦中熏洗。

令肿退。于元生鼠奶根上灸(却不可灸尖头。恐效迟)。如患深。用汤洗。未退再洗。令消。

俟灸觉大气通至胸乃效。病虽深。至二十余壮。永绝根本。以竹片护四边肉。仍于天色寒冷时灸。忌毒物。

治痔灸法(出仁存方)。以葶苈子二合。豉一升。捣令细。作饼如大钱浓二分许。取一板当疮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头大。灸饼上。三炷一易。三饼丸炷。隔二日复一灸之。外台灸瘰 。

资生经云。用葶苈子豉作饼灸漏。外台云。不可灸头疮。葶苈气入脑杀人。

又法。平立。量脊骨与脐平处椎上。灸七壮。或年深。更于椎骨两傍各一寸。灸如上数无不除根。

治痔疾如胡瓜。实于肠头。热如溏灰。火发则僵仆(出危氏方)。以柳枝浓煎汤洗。后以艾炷灸三五壮。若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大泻鲜血秽恶。一时至甚。通禁泻后。其疾如失。

灸痔。右以绳围病者项。令两头相柱。展绳从大椎正中量之。垂绳一头。当灸正下。以墨点讫。又量病者口吻两头。接绳头正下复点之。又量病者口吻如前。便中屈绳。接前口吻绳正下复点之。望使相当所三处并下火。重者各五百壮。轻者三百壮即愈。

又法。令疾者平坐解衣。以绳当脊大椎骨中。向下量之。尾株骨尖头讫。再折绳。更从尾株尖头向上量。当绳头即下火。高号州初灸至一百壮。得瘥。后三年复发。又灸之便断。兼疗腰脚。

治五痔痛。穴攒竹治五痔痛。不得大小便。穴会阴治痔 痛。穴飞扬 承筋 委中 承扶治诸痔。宜灸回气三七壮。黄帝针经云。在尾脆骨上一寸半。又连冈穴主之。在回气穴两边。相去二寸是也。各灸三七壮。

治九漏。穴肩井。灸二百壮。

治漏。穴灸鸠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壮。

治诸漏。灸漏同四畔瘥。

卷十五 针灸门

便血

治便血(资生经)。穴复溜 太冲 会阳治泄利脓血。穴下廉 幽门 太白治吐泄脓血。穴太白治大便脓血出。穴小肠俞治大便下血。穴下治大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痛。穴腹哀治大小便血不止。穴劳宫治下血不止。量脐心与脊骨平。于脊骨上灸七壮即止。如再发。即再灸七壮。永除根本目睹数人有效。王氏云。尝用灸人肠风。皆除根本。神效无比。然亦须按其骨突处酸痛。方灸之。不疼。则不灸也。但便血本因于肠风。肠风本肠痔。不可分而为三。分而为三。治之非也。

治大便下血(出危氏方)。灸第三十椎。随年壮。

治大便下血(出危氏方)。平立。以绳子比脐平。却向后脊骨当中。灸七壮。或年深于脊骨两傍各一寸。灸七壮。余谓寸半则是肾 。自佳。

卷十五 针灸门

淋癃

治石淋。脐下三十六疾。不得小便。灸足太阳。又灸涌泉三十壮。

治五淋(资生经)。穴悬钟治五淋不得尿。穴大敦 期门治腹中满。热淋。闭不得尿。穴气冲治气淋。穴交信治血淋。及主疗五淋。小便如散灰色。穴复溜治胞转气淋。穴关元 涌泉治淋癃。穴长强 小肠俞治肾病不可俯仰。气瘟。穴关元 阴陵泉治癃闭阴痿。穴曲泉治癃闭茎空痛。穴行间治癃疝。穴然谷治小腹胀。血癃。小便难。穴曲谷治癃闭下重。不得小便。穴胞肓 秩边治气淋小便黄。穴石门治五淋。穴长强治五淋小便黄。穴曲骨治小便淋失精。穴至阴治五淋。小便赤涩。及治尿道痛。失精。脐下结如覆杯。阳气虚惫。穴中极治五淋。小便如散火。穴复溜治淋沥不得尿。及阴上痛。穴太冲。灸五十壮。

治气淋。寒热不节。穴阴陵泉治气淋。 疝。阴急。股引 内廉骨痛。及卒疝。大小便难。穴交信治淋沥。穴然谷 曲骨治赤淋。穴次治实则便淋闭。洒洒腰脊强痛。大便秘涩。嗜卧。口中热。虚则呕逆多寒。欲开户而处气不足。胸胀。喘息。舌甘。咽中食噎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鸣咳唾血。气淋。穴大钟。灸关元五十壮。或盐着脐中灸三壮。

治石淋。灸关元。气门。大敦各三十壮。

治劳淋。灸足太阴百壮。三报之。

治血淋。穴丹田。复溜。各灸随年壮。

治五淋不小便。穴中封二七壮。大敦七壮。

治小便淋沥。穴委阳 志室 中治不觉遗沥。穴关元治淋沥。穴小肠俞王氏云。予壮年寓学。忽有遗沥之疾。阅方书。见有五倍子末。酒调服者。服之而愈。

药若相投。岂在多品。而亦无事于灸也。故附着于此。欲治淋疾者。有王不留行子。神效。彭侍郎以治张道士。服三粒愈(见既效方)。有妇人患淋。卧病久之。服诸药甚。其夫入夜来告急予令取此花叶十余叶。令研细煎服。翌日再来云。病已减八分。再与数叶。煎服即愈(一名剪金台。一名金盏银台)。

治血淋。灸足大指前节上十壮。

治五淋不得小便。穴悬钟。灸十四壮。

治卒淋。灸外踝尖七壮。

治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

治诸淋。穴关元灸三壮。

治胞闭塞。小便不通。劳热石淋。穴关元治小便余沥。灸复溜二穴。各一七壮。次灸脐下中极下屈骨穴。七壮。

卷十五 针灸门

小便难

治小便不通(资生经)。穴涌泉治阴跳痛。引茎中不得尿。穴曲泉治小腹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穴阴交 石门 委阳治三十六疾。不得小便。穴关元治淋闭不得尿。穴气冲治小便难而痛。穴大敦(又元照。每主之)。

治小便满。小便难。阴下纵。穴横骨 大巨 期门治阴跳。遗尿。小便难。穴阴谷 大敦 箕门 委中 委阳治振寒。溲白尿难痛。穴中封 行间治腹胀小便血癃。穴曲骨治小便热痛。穴列缺治小便不利。穴中极 承扶 屈骨端治小便不利癃。穴少府 三里治心下满。寒中小便不利。穴阴陵泉治不得小便。穴胞肓 石门 关元 阴交 中极 曲骨治溢饮。水道不通。溺黄。穴京门治腰引小便痛。小便不利。状如淋。 疝。小腹肿。溏泄。遗尿。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穴太冲治膀胱寒。三焦小便不利。穴水道治小便难。窍中热。皮痛。阴端寒。冲心。穴会阴治腹胀小便难。阴器纵伸痛。穴横骨治小便不利。穴阴包 至阴 阴陵泉 地机 三阴交治小便不通。穴箕门治烦逆溺难。小腹急引阴痛。股内廉痛。穴阴谷治肠中满。热闭不得溺。穴五里治溺难。穴行间治小便不利。失精。尻中肿。大便直出。阴胞有寒。小便不利。穴中极 蠡沟 漏谷承扶 至阴治小便难。赤浊。骨寒热。穴肾俞治腰痛。小便不利。及苦胞转。灸玉泉七壮。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壮。又灸脐下一寸。又脐下四寸。各随年壮。

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不得大小便。穴会阴存仁方云。尝记一人小便闭不通者三日。小腹胀几死。百药不效。余用甘遂末大蒜。捣细和成剂。安脐中。令资以艾灸二七壮。随后通用此方。无不效。

治小便不利。大便频注。灸屈骨端五十壮。

治小便不利。大便注泄。天枢灸百壮。又关元灸五十壮。又灸侠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壮。兼灸气淋(又云足大拇指岐间。有青脉。针挑出血。灸三壮愈)。

治小腹肿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纳取太阳大络。视其结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血。

治小便不利。小便胀满虚乏。穴大小肠俞。灸随年壮。

治小肠热满。穴阴都。灸随年壮。

治阴跳。遗尿。小便难。穴箕门 委中 委阳 大敦治小肠热满。穴阴都。灸随年壮。

治尿难。阴痿不用。穴阴骨治小便数而少。且难用力。辄失精者。令其人舒两手。合掌并两手大命令齐。急通之。

令两爪甲相近。以一炷灸两爪甲本节肉际后方。自然有角。令炷当角中。小侵入爪上。此两相共用一炷也。亦灸脚大指与手同法。各三炷而已。经三日。又灸之。

卷十五 针灸门

小便五色

治小便难。赤浊。骨寒热。穴肾俞治尿赤难。穴肾俞 委中治小便难。黄。穴上廉 下廉治小便赤黄。或时下不禁。穴承浆治小便赤黄。穴完骨 小肠俞 白环俞 阳纲 膀胱俞治小肠有热。尿黄。穴中脘治肾病气癃。尿黄。穴关元治尿黄。水道不通。穴照海 京门治目赤。小便如血。穴大陵治伤中尿血。穴关元治溺浊。穴关元治小便赤。穴下脘治脐下热。小便赤。气痛如刀搅。作块如覆杯。穴阴交治尿黄水。小腹热。小便难咽干。穴阴跷治小便赤涩。小肠紧急。穴小肠俞治小便黄。穴太溪 关元 白环俞治小便赤色。淋沥。小腹痛。穴小肠俞治小便赤涩。遗溺。生阴疮。少气胫寒。拘急不得屈。穴膀胱俞治小便难。赤黄。穴上廉治溺黄。穴太溪 兑端 阴谷 下廉治小便赤黄。穴魂门治小便赤涩。穴关元 秩边 气海 阳纲治小便赤。穴下脘治尿血。穴大敦。灸三壮。

小便有五色。惟赤白色多。赤色多。因酒得之。宜服本事方清心丸。予教人服。效。白色乃下冷。宜服补药。着灸肾俞。关元。小肠俞。膀胱俞等。皆腰穴也。近有患小便出血者。人教酒与水煎苦 菜根服之。即效。

治小便实。苦心下急。热痹。小肠内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治阳。手太阳在手小指外则本节陷中。

治尿黄。石门。灸三十壮。

治小便出血。平立。一杖子比脐平。却向后脊骨当中灸七壮。或年深于脊骨两傍各一寸灸七壮。余谓寸半则是肾俞。自佳。又灸第二十椎。随年壮。

治小便出血。穴脾俞。三焦俞。肾俞。章门各百壮。丹田。复溜。随年壮。一云。灸五十壮。

资生经云。凡尿青取井。黄取俞。赤取荣。白取经。黑取合。

治小便白浊。灸两足内踝上脉名三阴交。各三十一壮。

治小便出多。灸足第三指第一纹七壮。丘俞。

卷十五 针灸门

大便不通

治大便难(资生经)。穴大钟 中 石门 承山 太冲 中脘 太溪 承筋治不得大便。穴昆仑治大便干。腹中切痛。穴肓俞治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穴石关治大便难。穴承山 太溪治大便秘涩。穴石关 大钟治大便燥。穴肓俞治小腹有热。大便坚燥不利。穴中注治腰痛。大便难。穴太白治足寒。大便难。穴大冲治腹痛。大便难。穴石关 膀胱俞治大便难。灸七椎旁各一寸。七壮。又承筋三壮。

治大便不通。穴大敦。灸四壮。

治大便寒气结。心坚满。穴石门。灸百壮。

治大便秘。腹中有积。大便秘。以巴豆为饼。置脐中。灸三壮。即通。神效。耆域蜜公丸。亦治大便秘。

治大便不通。灸侠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一云二寸半。

治大便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又横文百壮。又灸八 各百壮。

治老人小儿大便失禁。灸两脚大指。又甲一寸。三壮。又灸大指岐间。各三壮。

治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荣卫四气穴百壮。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

治腹热闭。时大小难。腰痛连胸。灸团冈百壮。穴在小肠俞下二寸横三寸。灸之。

治大便难。穴玉泉。灸随年壮。又灸大敦四壮。

治大便不通。刺任脉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五分。用长针入八分。令病患觉急。便三五次为度。次针足阳明经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分肉间。极重按之。则足附上动脉止矣。当举足取之。针入五分。凡大便不通。勿便攻之。先刺气海穴讫。令人侠脐揉胃之经。

即刺三里穴。觉腹中鸣三五次。即透矣。

治后闭不通。足大都。灸随年壮。

卷十五 针灸门

大小便不通

治大小便涩。难(资生经)。穴丰隆治大小便难。淋癃。穴长强 小肠俞治癃闭下重。大小便难。穴胞肓 秩边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亦主妇人。穴水道治大便难。尿黄。穴太溪治小腹热。大便坚。穴中注 浮治大小便不利。穴白环俞 承扶 大肠俞治不得大小便。穴会阴治小肠热。大肠结。穴浮治大小便难。尿赤。穴膀胱俞治大小便难。穴交信治大小便不利。穴荣卫四穴

卷十五 针灸门

小便不禁

治小便不禁(资生经)。穴承浆治小便数。穴关元 涌泉治遗尿。穴关元 中府 神门治失禁遗尿不自知。穴阴陵泉 阳陵泉治遗溺善满。穴关元治遗溺。穴箕门 通里 大敦 膀胱俞 太冲 委中 神门治遗溺不禁。穴阴包治遗溺。穴阳陵泉。足阳明各随年壮。又灸水道侠玉泉五壮。

治大便失禁。穴大敦。行间。各七壮。

治遗尿。穴曲泉 阴陵泉 复溜资生经云。此诸穴断小便。利大便。不损阳气。

治阴暴痛。遗尿。穴少府治遗溺失禁。出不自知。穴阴陵泉。灸随年壮。

治遗溺。灸脐下横文七壮。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

治腹中满。小便数起。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壮。小儿以意减之。

卷十五 针灸门

大便不禁

治大小便利(资生经)。穴大肠俞 次 (一作八 )治大便不解。肠鸣泄注。小便赤黄。穴阳纲治尻中肿。大便直出。阴胞有寒。小便不利。穴承扶治大便泄数。小便不利。穴曲骨端 天枢灸治泄利不禁。小腹绞痛。穴丹田治泄利虚胀。小便难。穴关元治大便不节。穴魂门治老人小儿大便禁。灸两足大指。去甲一寸三壮。又灸大指岐间三壮。

治霍乱遗失。

大便不禁病亦 矣。神阙。石门。丹田。屈骨端等。皆是穴处。宜速灸。王氏云。顷患脾泄医谓有积。以冷药利之。大便不禁。服镇灵丹十余丸。午夜各数丸而愈。今人服此丹三五丸不效。则不服。是以一勺水救舆薪火也。可乎哉。

卷十五 针灸门

转胞

治胞转(资生经)。穴涌泉治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穴中极。灸七壮。又灸十五椎。或脐下一寸。或四寸。随年壮。

治饱食讫。忍小便。或走马。或忍小便入房。或大走。皆致胞脐下急满不通。又尿不在胞囊中。为胞屈 。津液不通。葱叶除尖头。内--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胞胀津必愈。

治转胞。不得小便。穴关元灸一七壮。

治脬转。小便不通。刺任脉关元一穴。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也。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

下纪者。关元也。用长针针入八分。患人觉如淋沥。三五次为度。次针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在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交会。针入三分。凡小便不通。勿便攻。先针关元一穴讫时。别使人揉少腹。刺三阴交二穴。即透矣。

卷十五 针灸门

阴痿缩

治精溢阴上缩(资生经)。穴然谷 大赫治两丸骞缩。腹坚不得卧。及脐环痛。穴大冲治小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穴石门治腹 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穴阴交治阴痿(资生经)。灸中封治痿厥。穴大赫 中封治不尿阴痿。穴曲泉治阴萎茎痛。两丸骞痛。不可忍。穴气冲治卵缩。穴五枢 归来治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穴中封。灸五十壮。或不满五十壮。老少加减。又云。此二穴。喉肿厥逆。五脏所苦鼓胀。并主之。

治阴痿。小腹急。引阴内廉痛。穴阴谷

卷十五 针灸门

--痛

治 闭茎中痛(资生经)。穴曲泉 行间治阴痿茎痛。穴气冲治阴痛。穴列缺 阴陵泉 少府治阴器纵伸痛。穴横骨治小腹胀满。引阴痛。穴水道治茎痛癃闭。穴气冲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阴端寒冲心。穴会阴治阴头痛。穴大敦治阴痛。穴肾俞 志室 阴谷 太冲资生经云。七伤为病。小便赤热。乍数。时难。或时伤多。或如针刺。阴下常湿。阴痿消小。精清而少。涟涟独泄。阴端寒冷。茎中疼痛。当早服药着艾。

治茎中痛。穴行间。灸三十壮。

卷十五 针灸门

阴汗

治阳气虚乏。阴汗湿(资生经)。穴会阳治阴汗阴湿。腹中余疾。穴鱼际治阴痒。穴中极 阴跷 腰尼交 阴交 曲泉治阴头寒。穴会阴治阴痒。穴少府资生经云。仲景论七伤曰。一阴汗。二阴精。三阴清。四精少。五囊下湿痒。六小便数七夜阴人。然则阴汗。阴湿痒者。盖七伤之数也。可不早治之者乎。有人作文本则气湿。亦心气使然。心肾相为表里故也。千金翼叙虚损云。疾之所起。生自五劳。即生五极(详见寒热)。

复生七伤。一阴寒。二阴痿。三里急。四精涟涟不绝。五精少囊湿。六精清。七小便数。其病。小便赤热。或如针刺。阴痿小。阴下常湿。精清而少。论与仲景少异。故载之于此。

卷十五 针灸门

阴肿

治阴肿(资生经)。穴泉曲 阴跷 大敦 气冲治阴痛下肿。穴志室 胞肓治气肿。穴昆仑治阴肿 痛。穴曲泉治阴肿。穴气冲治阴生疮。穴膀胱俞资生经云。有人阴肿。医以赤土涂之。令服八味丸而愈。一小儿阴肿。医以赤土涂愈(今人用写字油柱米用)。若病久而阴肿。病已不可救。宜速灸水分穴。能分水谷。水谷不分。故阴肿。不特阴肿。他处亦肿也。尤宜急服禹余粮丸云。

卷十五 针灸门

诸疮肿

治疔疮。及治便毒皆验。用细草一茎。随所患左右手。量中指。自掌尽处横文量起。通三节至指处尽为则。不量指甲。绝断。却将于手腕横文量起。引草向背当中草尽处即是穴。用细好艾炷如麦粒大。灸三壮即安。

治疔肿(出危氏方)。灸掌后横纹后五指。男左女右。七壮即瘥。已用得效。疔肿灸法虽多。惟此法甚验。出于意表。又刮竹箭上。取茹作炷。灸疔肿上。二七壮即消。

治疡疮振寒。穴小海治马刀疡 。穴太冲 临泣治一切 疮(资生经)。足大指岐指间。灸二七壮。灸大指头亦佳。

治疮毒久不合。穴合谷。灸七壮。至七七壮。极验。仍服内托散。

治疔肿。在左灸左臂曲肘文前。取病患三指外于臂上处中灸之两筋之间从下痛肿。在右者从右灸下。过三日即瘥。

治 疮。灸 上周匝最良。

治睡后忽一点疼起。遂至偏身赤痛。诸药不效。用艾炷如小指头大。以水透湿纸。约五穴重缠裹其手痛处。又用断木匙头安于湿纸上。对抵痛处。却将艾炷于木匙上灸须臾。诸痛悉除所灸处。有浓水出。生茄瘢而后愈。

治马刀痿。渊腋肿(资生经)。穴章门 少海治马刀腋下肿。肩肿吻伤。灸太冲。

治马刀痿腋肿。穴绝骨治腋下肿。马刀痿。穴侠溪 阳辅 太冲

卷十五 针灸门

癣疥

治痂疥(资生经)。穴阳维疗皮肤痂疥。穴合谷 曲池王氏云。少患疥凡十五年。遇冬则为疮。人教用羊蹄菜根蛇床子根。片切如钱。米泔浸三二宿。漉出。入生姜矾同研细裹。以生布过浴。擦洗良久。以水洗三四次用。即除根。后数年再生用前法愈。神效。如此何以灸为也。

治白癜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去延外宛中三壮。永瘥报之。

治白癜驳。重午日午时。灸膝外屈脚当文头。随年壮。一时下灸。不得动。

治白癜白驳浸淫。 疡着头颈胸前。灸两乳间随年壮。立瘥。

治癣(出危氏方)。日中时灸病处影上三壮。咒曰。癣痛(虫。毛戎)。戎。若欲治。待日中。

又治八月八日日出时。令病患正当东向户长跪。平举两手。将户两边取肩头小垂际骨节宛宛中。灸两大俱下各三壮若七壮。十日愈。

治痂疥。穴大陵 支沟 阳谷 后溪治干癣。诸治大不瘥者。但看癣头有痱HT 子处。即以小艾炷之。

卷十五 针灸门

发背痈疽

治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资生经)。穴风门频刺之。

治发背。或不见疮头。以湿纸敷先干。是以大蒜去皮。生切钱子大。先安一蒜钱在上。

次艾灸三壮。换蒜复三灸。如此易无数。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方住。若第一日急。灸减九分三日减八分。至第七日尚可。自此以住灸。已后时灸讫。石上生则龙鲜茄荔。洗研取汁。

汤温呷即泻出恶物去根。凡疔疮头疮廉疮等疮。一切无名者。悉治即效。

凡发肿至坚有根者名痈。治炷当上。灸之百壮。石子当碎出。如不出。益壮乃佳。

凡发背。皆因服五百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服钟乳而发者。又有生平不服而自发背者其偎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为事。日渐长。不过十日遂至于死。临困之时。以阔三寸。高一寸疮。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皆脓出。寻时失音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痒痛者有异。即用此法。

火急取净土。水合为泥。作饼子。浓三分。阔一寸半。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贴着疮上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若粟米时可灸七饼子即瘥。如榆荚大。灸七七饼炷即瘥。如钱大。可日夜灸。不限炷数。乃服五香莲翘汤。及铁诸药攻之。乃愈。

凡肿起背。中头白如黍粟。四边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即名发背。禁房室。酒肉。蒜面。

若不灸治。入内即杀人。当疮上灸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治者。皆死。有善治发背痈疽者。皆于疮上灸之。多至二三百壮。无有不愈。但艾炷小作之。炷小。则人不畏灸。灸多。则作效矣。盖不得此法也。然亦不得泥此。近有医。以治外科得名。有人发背。疮大如碗。有数孔。亦无药可治。只以艾遍敷在疮上。灸之灸之而方疼。则以疮上皆死肉。故初不觉疼也。旋以药调治之。愈。盖出于意表也。昔王蘧疽发于背。张生以艾火加疮上。自旦及暮。凡一百五十壮。知痛乃已。明日镊去黑痂脓血尽溃。肤理背红。亦不复痛。如别以药附之。旦易焉。易时。旋剪去黑烂恶肉。月许疮乃平。是岁秋间。京师士大夫病疽者七人。

余独生。此虽司命事。然固有料理。不知其方。遂至不幸者。

治营疽。穴商丘治膝膑痈。穴犊鼻治营疽(一作骨疽)。疽发厉。项痛引头目痛。及治痈疽头痛心烦。穴窍阴治疽卒着五指。筋急不得屈伸者。灸踝骨尖数十壮。或至百壮。

治附骨疽。穴间使后一寸。灸随年壮。立瘥。

疗肺痈唾脓血。气雍不通。穴天突治肺痈。咳嗽上气。唾血。不下食。胸中气满如塞。穴 中治石痈。凡发肿至坚有根者。是也。歌云(资生经)。恶患是石痈。不针可药取。当上灸百壮。石子出如雨。

治疡肿振寒。穴小海治频肿唇痈。穴颧王氏云。余尝为刘和叔序。灸痈疽方云。必以毒药攻于内。伐其根也。又以火艾灼其外宣其毒也。法尽于此矣。痈疽始作灼艾。服大黄等药。无不愈者(大黄宜随人虚实服)。王子病臂疽。京师外医。以为不可治。得一徐人。教以灼艾如枣大。近千壮。又鲁直数患背疮。亦灼艾而愈。灸为第一法也。

治背疽(外科精要)。凡觉背上肿硬疼痛。用湿纸贴肿上。先干便是痈顶。可用大蒜十头淡豆半合。乳香一块。如龙眼大。细研。随疮头大小。用竹片作圈子。竹片阔二分许。随大小顿在疮头上。将所研药填平铺上。艾灸之。若痛处灸至痒为度。若痒处灸至痛处为度。以百壮为卒。如头上见疽。及项以上见疽。千万不可用此法。灸之。则反增其疾。

治发背。若初觉赤肿。肿上作小疮。疼不可近。急用针刺上七八针。取冷水。用HT 击射肿上。日夜不止。疼歇肿消。

治发背。头未成疮。及诸 肿。以湿纸拓上。先干处是热气冲上。欲作疮子。便灸之。

如先疼痛。灸即不痛。以痛为度。

治脚疽及曲脉中痒搔。则黄汁出。是名风疽。灸足大指岐间二七壮。又灸大指头亦佳。

治肺痈正作。吐脓血不止。灸肺俞二七壮。在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及灸 二次七壮其穴在第六椎两旁各三寸。抱肘取之。

治发背。痈疽。疔肿诸毒。疮初发出。小包如鱼眼。或陷顶。或紫黑色无头。痛疼作渴恶心者。皆恶毒也。此法治肿令消。

速以独蒜切作片。盖其患处。大艾炷多灸。令不痛者痛。痛者不痛。痒者不痒。不痒者痒。

毒随火出即愈。如肿而无头。即以湿纸一张。盖合先干处。即头也。如前以蒜片炷灸之肿大者。五花灸。壮数多为妙。此外科精要方内第一法也。五花灸者。HT 如样下灸炷。又云。灸多为善。勿令大热。但痛即去。蒜焦换用。勿损皮肉。体干不须灸。尝用此大效。

治悬痈。择人神不在日。早空心先用井花水。调百药煎末一碗服之。微利却须得秋葫芦。亦名苦不老生。在架上而苦者。切皮片置疮上。灸二七壮。昔有人患连年。一灸效验。

骑竹马灸法。治痈疽发背。不问男女。无不效验。

其法。先令病患。以肘凭几间。臂腕要直。用篾一条。自臂腕中曲处横文。男左女右。

贴肉量起。直中指尖尽处。截断为则。不量指甲。却用竹扛一条。令病患脱衣骑定。令身正直前后。令人扛起。令脚不着地。又令一人扶定。勿令僵仆。却将前所量臂腕篾。从竹扛坐处。

尾骨尽处。直向上贴脊背量至篾尽处为则。用墨点定。此是取中。非灸穴也。却用篾作则子。量病患中指节相横文为则。男左女右。截为一则。就前所点记处。两边各量一则。尽处即是灸穴。两处各灸五壮。或七壮止。不可多灸。不问痈生何处。并用此法灸之。无不愈。

一云。可看痈发于左则灸右。发于右者灸左。甚者左右皆灸。经云。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二穴。皆心脉所过处。灸之使心火调畅。血脉流通。愈于服药。又灸足三里穴。并气海穴引热毒瓦斯归下。其理甚长。皆良法也。

治大人小儿痈肿。灸两足大拇指奇中。仍随病左右。

治痈疽。凡痈疽始发。或小或大。或如米粒。皆须微候。急须攻之。若无医药处。即灸当头百壮。一云。七八百壮。其大量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壮。亦宜当头以大针针入四分。

治痈肿者。刺痈上。视痈大小深浅。刺大者多而深之。必端内针。

治发背痈肿。亦溃未溃(出圣惠方)。用香豉三升。以水和捣作饼子。浓三分。有孔勿覆之。

布豉饼。以艾列其上。灸之。取温热勿令破。内如热痛。急汤之。一日两度。灸如有疮。以疮中汁出为度。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 。与阴脉各二。

治面肿。目痈肿。刺陷骨出血立已。

治头大侵潭(一作浸淫)。穴间使治肠痈及诸痈肿。灸两手后肘尖上。各一七壮。左右同。又灸两足大指岐间。各三壮。兼治诸痈肿病。又出两肘。正灸肘头锐骨各百壮。下脓血即瘥。

痈疽。瘤。石痈。结核。瘰 皆不可就针角针。角则鲜有不及祸。

卷十五 针灸门

治寒热颈瘰 (资生经)。穴大迎 五里 臂治寒热颈痛瘰 。穴大迎治寒热瘰 。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腹大水气。缺盆中痛。汗出。穴缺盆治寒热瘰 咳嗽。穴五里治寒热颈项急。瘰 。臂痛不得举。穴臂治腋下瘰 。臂屈伸不得。风痹疼注病。穴少海治瘰 寒热。颈有积气。暴聋肩痛。穴天牖治一切瘰 。在顶上及触处。但有肉结。凝以作 。及痈疖者。以独头蒜截两头留心。

大作艾炷。如蒜大小。贴沥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热而已。七壮一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治一切瘰 。灸两腋里患沥处宛宛中。日中一壮。七日止。又五里人迎各三十壮。又患人背两边腋下。后文上。随年壮。又耳后发际直脉七壮。

王氏云。有人项上患 。人教用忍冬草研细。酒与水煎服。以滓敷而愈。次年复生。用前药不效。以艾灸之而除根。有小儿耳后生 。用药敷不效。亦灸之而愈云。瘰 初生如梅李大切忌以毒药点蚀。及针刀镰割。劳 为甚。即经蚀取之后。无有不死者。特宜戒之。

治 疡着颈及胸前。灸乳间治腋下瘰 漏。臂疼屈伸不得。风痹漏瘙。针少海三分。留七呼。泻五吸。针瘰 先柱针皮上三十六息。椎针入内之。追核入小勿出核。三上三下方出针。

治颈漏。灸天池百壮。又心鸠尾下宛宛中。七十壮。又章门。临泣。支沟。阳辅百壮。

又肩井随年壮。又以艾炷绕四边周匝七壮即止。若诸恶漏中冷息肉出。灸足内踝上各三壮。二年者六壮。

治一切瘰 。以手仰置肩上。微举肘取之。肘骨尖上是穴。随所患处。左即灸左。右即灸右艾炷小箸头大。三壮即愈。复作。即再灸。不过三次。除根。神验。百一选方云。者汤寿之顷宰钟离有一小鬟。病疮已破。传此法于本州。一曹官早灸。晚间脓水已干。凡两灸。隧无恙。后屡以治人皆验。骆安之妻。患四五年。疮痂如白。螺靥不退。辰时着艾。申时即落所感颇深。凡三作三灸。遂出根矣。

灸瘰 。灸两腋中患瘰 处宛宛中百壮止。又用生商陆捣捻饼子。置 上。以艾炷灸饼上。干熟则易之。灸三十壮。一云。二七壮。

治 。用韭菜畦中蚯蚓粪。和水为饼子。量疮大小用之。过疮二三钱地位。贴疮上。外丸灸之。患人觉得疮热。或痛止火。休去饼子。上以膏药固定。少五日。远七日。平复如初疮已破愈好医。未破者自痊。

治 疮。用七月七日日出时收麻花。五月五日收艾二件作炷子。于 疮上灸百壮。

治卒患瘰 子不痛方。取桃树皮粘贴。灸二七壮。

治瘰 疮。用蒜薄切。铺于疮上。用艾丸灸得知疼痛。次用水鸡弹九个。每三日齐造三个。

每一个内斑蟊七个。去翅足。巴豆半粒。分作三分。或一粒。过三日又灸。又用三个。每个用十四个斑蟊。巴豆半粒。亦或一粒分作三分。再过三日。又灸。每个用二十一个斑蟊巴豆一粒。分作三分。如无信少许。

治瘰 结核。宜用此灸法。用巴豆一枚。又皮心。艾叶一鸡子大。相和捣烂。擘碎曝干捻作炷。灸 子上。三壮即止。

治瘰 灸葶苈饼子法。用葶苈子二合。豉半升。汤浸令软。捣熟捻作饼子。如钱浓。安在苈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灸饼子。五日一度。灸七壮。不可破头。不可灸葶苈。气入脑能杀人。

治瘰 结核。宜灸莨菪根法。用莨菪根一两。粗者切浓。约三四分。安 子上。紧作艾炷灸之。热彻。则易五六炷。频频灸。当即感退矣。

治瘰 。凡瘰 欲成 。四周畔灸之即瘥。一云于连核引脚处截灸之。即不开。去后。

乃当顶灸之。各七壮。

治瘤瘿气咽肿(资生经)。穴天府 会 气舍治 。穴通天。灸五十壮。胸堂羊矢灸百壮。

治颈有大气。穴脑户 通天 消泺 天突治项瘿气瘤及臂肿。穴 会治瘤瘿肿咽。穴气舍治瘿上气。肩不举。穴浮白治瘿上气短气。穴肺俞。灸百壮。

治瘿上气胸满。穴云门。灸五十壮。

治瘿恶气。穴天府。灸五十壮。胸堂百壮。

治瘿劳气 穴冲阳。灸随年壮。

治瘿。穴天瞿。灸三百。横三间小灸之。

治瘿气面肿。穴通天。灸五十壮。

治瘿。穴中封。灸随年壮。

治诸瘿。灸肩 。左右相对宛宛处。男左十八壮。右十七壮。女右十八壮。左十七壮。

或再三取瘥止。又风池灸百壮。又两耳后发际百壮。又耳后发际有一阴骨。骨间有一小穴。亦有动脉。准前大效。

治瘿恶气。大椎横三间。十灸之。风池穴。耳上发际。大椎各百壮。大椎两边各寸半。

小垂下。各三十壮。又臂 随年壮。凡五处共九穴。又垂两手两腋下文头各百壮。针亦良。

资生经云。大智禅师。治皮肤头面生瘤。大如拳。小如枣。或软或硬。不痛不可辄灸。

天南星(生干皆可)滴少醋研膏。先将小针刺病处。令气透。以药膏摊纸上贴三五度瘥。此一说也故并存之。

治脑 。诸节诸痈。肿牢坚治之方。削附子令如棋子浓。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附子。欲干则更唾湿之。常令附子热彻。附子欲干。则更气入肿中。无不愈。此法绝妙不传。凡肉瘤勿治。治之杀人(肘后方云。不得灸针)。

治血滞。面生赘瘤。艾灸十壮。即用醋磨雄黄涂之。纸上剪如靥子大。贴于灸处。用膏药封贴。二日易。候折出脓如豆粉愈。

治瘿瘤病。男左女右。肘后屈高骨尖点穴。却伸手背灸七壮。并灸胸坎骨下巨阙穴五壮。

常服复元通气散大效。

疗诸瘿。头冲(一作颈冲。一作臂 )。各随年壮。

治诸瘿。将患人男左女右。以绳量手中指。从指端齐绳头向下至指下横文上截绳头中屈从横文直下点绳头。灸七壮。五年以后。量加壮数。须三月三日午时下灸。无不瘥者。石瘿难愈。气瘿易治。

卷十五 针灸门

疣目

治手足勿生疣目(资生经)。作艾炷如疣目大。灸三壮即除。

治生疣目资生经云。疣目虽可灸。千金方亦有用杏仁烧令黑。研。骨涂上者。有用松柏子和合。

涂之一宿。失去者。有用牛口中涎。数涂。自落者。有用苦酒渍锻石。六七日滴取汁点疣上。小作疣即落者。有以猪脂揩痒处。令少许血出即瘥。神验。无以加者。不必专拘灸也。

卷十五 针灸门

蛊毒

治法 当足下小指尖上。灸三壮。当有物出酒上得者。有酒出饭上得者。有饭出肉菜上得者。有肉菜出即愈。神验。皆于灸疮上出。

治蛊毒。穴巨阙

卷十五 针灸门

尸厥中恶

主卒起僵仆。恶见风寒(资生经)。穴百会 玉枕主暂起僵仆。穴通天 络却主僵仆不能久立。烦满里急。身不安席。穴大杼主卒尸厥不知人。脉动如故。穴隐白 大敦主尸厥暴死。穴金门主恍惚尸厥。烦痛。穴中极 仆参治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胆之络。此五络者。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动如故。其形无所知。其状若尸。刺足大指之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后取足中指爪甲上各一 。后取手大指之内。去爪甲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兑骨上之端各一 。

主已以筒吹其两耳中。立已。不已。拔其左角发方寸。燔治饮以淳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主厥逆。足卒青。痛如刺。腹若刀切之状。大便难。烦心。狂见鬼。好笑。卒面四肢肿穴丰隆主卒中邪恶。飞尸。胸胁满。时上抢心。呕吐喘逆。咽干胁痛。胁旁刺五分。灸五十壮在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后二寸陷中。举腋取之(俗名注市)。

主恶风邪气遁尸。内有瘀血。九曲中府刺入五分。灸三十壮。又云灸五十壮。此法神良。

主卒中。恶风邪气。飞尸恶注。鬼语遁尸。穴天府治卒尸厥不识人。足寒不能温。穴隐白治恍惚尸厥不知人。穴中极治尸厥壮如死。穴大敦治尸厥如中恶状。霍乱。癫痫狂见鬼。穴仆参治尸厥。口噤气绝。壮如中恶。心腹胀满。尸厥如死不知人。穴厉兑治癫痫。尸厥暴疝。穴金门治腋肿膨。失志身热。飞尸遁注。痿厥不仁。穴委阳疗尸厥走注。胸背连痛。穴魂门疗癫疾尸厥。霍乱马痫。穴仆参疗卒中恶鬼注。不得安卧。穴天府疗尸厥。穴攒竹 禾凡尸厥而死脉动如故。此阳脉下坠。阴脉上争。气闭故也。针百会入三分补之。灸熨手熨两胁下。又灶突墨弹丸大。浆水和饮之。又针足中指头。去甲如韭叶。又刺足大指甲下内侧去甲三分。一云灸百会百壮。

治卒中恶。穴水沟凡五尸者。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疰也。今皆取一方。兼治之。其状腹胀痛急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或累块踊起。或挛引腰背。治之法。灸乳后三寸。男左女右。可二七壮。不止者。多壮数。取愈止。又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又心下三寸六十壮。又乳下一寸随病左右多其壮数。又以细绳量患人两乳头内。即截断中屈之。又从乳头向外量。使当肋罅于绳。灸三壮或七壮。男左女右。

治卒疰忤。攻心胸。灸第七椎。随年壮。又心下一寸三壮。又手肘约文。灸随年壮。

治五毒疰。不能饮食。百病。灸心下三寸。胃脘十壮。

治水疰。口中吐水。经云。肺来食后乘肾吐水。灸肺俞。又灸三阴交。又灸期门。泻肺补肾。各随年壮。

治一切疰无新久。及治诸气。神良。先仰卧。灸两乳边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

可至三百壮。一名注市。

治鬼神邪。穴间使治鬼神邪卒死。穴阴囊下第一指里十四壮。

王氏云。有贵人内子。产后暴卒。急呼其母。为办后事。母至。灸会阴。三阴交。各数壮而苏。盖名医女也。

治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灸 中季肋间二七壮也。又灸鼻下人中七壮。

又灸阴囊下法下部一寸百壮。若妇人灸两乳中间。久以爪刺人中。良久以针针人中。人至齿立起。此亦全是魏大夫传中扁鹊法。即赵太子之患。又张仲景云。尸厥。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然而死也。又灸 中穴二十八壮。

治尸厥。针百会。当鼻中入发际五寸。针入三分。补之。针足大指甲下内侧。去甲三分又针足中指甲上各三分。大指之内去端韭叶。又针手少阴锐骨之端。各一分。

治尸蹶。刺任脉玉泉一穴。在脐下四寸。针入三分。次针足太阴经隐白二穴。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针入三分。更兼两胁下熨之。

治卒中五尸。又以四指尖其痛处灸指下际数壮。令人痛爪其鼻人中。又爪其心下一寸多其壮取瘥。

治尸厥。灸头上百会穴。四十九壮。兼脐下气海丹田穴三百壮。觉身体暖即止。

治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随年壮。男左女右。

治尸厥。穴属兑。灸三壮。炷如小麦大。

治卒死。口开而张目及折者(肘后)。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仍饮以五毒诸膏散。有巴豆者良。

治卒死。而四肢不曲失便者。灸心下一寸。脐下三寸。脐上三寸。各一百壮。

治中恶(肘后)。灸胃脘五十壮。又以绳横其人口以为度。度脐去四面各一处。灸三壮。

令火俱起也(又用心下灸下头。五壮也)。

治尸厥。以绳围其臂腕。男左女右。绳后大椎上度下行脊上。灸绳头五壮是。又 中二七壮。

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灸鼻下人中。及两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半在爪上半在肉上。

各七壮。不止至十四壮便愈。炷如雀屎大。

治中恶短气欲死(肘后)。灸足两拇指上甲后聚毛中。各十四壮。即愈。未瘥又灸十四壮前灸三七壮。

治救卒客忤者中恶之类也。多于道路门外得之。令人心腹胀满。绞痛气冲心胸。不即治亦杀人(肘后)。灸鼻下人中三十壮。令切鼻柱下也。以水渎粳米取汁一二升。饮之。口已禁者。

以物强发之。

治卒忤死又治卒死而张目反折者(肘后)。灸手十指爪下各三壮。又灸鼻下人中三壮。又灸肩井百壮。又灸间使七壮。又巨阙百壮。

又法 令大痛爪人中取醒。不起者卷其手。灸下文头。随年壮。

治卒死无脉。及治尸厥。针间使各百余息。又灸鼻下人中。又灸熨斗。熨两胁下。又葱刺耳又灸其唇下宛宛中。各承浆。大良。又以细绳围其人肘宛宛中。男左女右。伸绳从背上大椎度以下。行脊上灸绳头。一云五十壮。又从此灸。横行各半绳。

此凡三灸。各灸三即起。

治卒死。并治卒忤死(肘后)。灸心下一寸巨阙。脐上三寸连里。脐下四寸中极。各百壮治卒死。而口噤不开者。以缚两手大拇指。灸两白肉中二十壮。

治自缢死。灸四指本节陷中。大指本文名曰地轴。各七壮。

治溺水死。灸法。急解本人衣服。脐中灸百壮。或倒悬病患。挑其脐上垢。或推两耳中或绵包皂夹末。内下部。外台云。虽溺死一宿者。以皂夹末绵裹内下部。须臾出水即活。

治卒中恶。短气欲死。以其人置地。取利刀画从肩起。男左女右。画地令外围讫。以刀锋刺病患鼻下人中。令入一分急。勿动其人。当鬼语求去。乃具问。何与何故来。自当讫去。乃以指灭向所画地。当肩上头数寸。令得去。不可具诘问之。

治鬼击卒死。及诸暴绝证。灸鼻中一壮立愈之。不瘥。更灸脐上一寸七壮。及两 白肉际。

取瘥。又灸脐下一寸三壮。及两脚大拇指内离甲一韭叶许。各灸三五壮即活。脐中灸百壮亦效。

治鬼魅惊恐哭泣。上星穴。直鼻入发际一寸。灸五壮。又唇表中央线者中。灸三壮。又主邪鬼妄语。

治鬼击。刺足阳明三里二穴。手少少阳经支沟二穴立愈。不愈复刺灸。

灵枢经云。刺之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气至。勿复针。

治中恶卒死。短气。胃脘穴。甲乙经云。太仓胃募也。在上脘下一寸。若蔽骨下脐中。

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宜灸三壮又云。灸足大指横文。随年壮。左右。又云刺督脉水沟一穴。任脉中腕气海二穴。凡刺胸腹者。必以布缴。乃单布上刺。又灸两足大爪甲。聚毛甲中七壮。此华佗法。又云三七壮。又灸脐中百壮。

卷十五 针灸门

虫兽伤

治 犬所伤。不出汗发寒热(见外丘穴)。速以三壮灸。可灸啮处。即愈。春末夏初。狂犬咬人。即令人狂。过百日乃得免。当终身禁食犬肉蚕蛹。食此。则发不可救也。先去却恶血。

灸疮中十壮。明日以后。日灸一壮。百日乃止。忌酒。每七日捣韭汁饮一二盏。

治睡着蛇入七窍。以艾灸蛇尾即出。又法。刀破蛇尾些子。入椒七粒。蛇自出。出后。

以雄黄朱砂细细研煎人参汤。调灌除蛇毒。

治蛇伤。即以溺溺之。拭干。以艾灸之效。又云。朝野佥载。记艾炷当毒蛇啮处。灸引出毒气。瘥。薄切独头蒜。贴咬处。灸热彻即止。灸蛇毒上三七壮。无艾以火头称疮孔大小热之治狂犬咬人。令人吮去恶血尽。灸百壮。后日日灸。百日止。若(血不出。一生忌酒猪肉治一应蛇虺蜈蚣咬伤。用艾炷于伤处。灸三五壮。拔去毒即愈。或七壮。其痛立已。

治毒蛇所伤。用艾炷当吃处灸之。引去毒瓦斯即瘥。其余恶虫所螫。马汗入疮等。用之亦效。

治射工中人。寒热。或发疮。在一处有异于常者。又云。江南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

一名蜮。常在山间之水中行。及浴。此虫口中横骨角弩。即以射人形影则病。若见身中有此疮者上切蒜令薄以拓疮上。灸蒜上十壮瘥。

治射工毒。灸疮毒处射工毒。若见身中有积疮处。便急治之。用急周绕遍。去此疮边一寸。则灸一处。百壮疮上百壮。大良。

治沙虱毒。用大蒜十斤。着热灰中温令热。断蒜及热拄疮上尽十斤后。复以艾灸上七壮又方 已深者。针挑取虫子。正如疥虫着爪上。映光方见行动也。挑不得。便就上灸三四壮则虫死病除。若觉犹□□。见是其病已大深。便应休土俗作方术拂出之。并诸汤药以浴。

皆三升出都尽乃止。亦根据此方。并杂用前中溪毒。及射工发急救七日中宜瘥。不尔。则仍有飞虫来入攻。□人心脏便死。慎不可轻。

治蝎螫不要忍者。详其经络部分。逆顺蹙气。毫针刺之。其针过即咒曰。天灵节荣。愿保长生。太率之一。守其真形。脏腑神君。各保安宁。神针欲下。万毒潜形。急急如律令敕。凡针灸之。其病速愈。点念一遍。吹一口气。如针上刺之。

治蛇螫。(嚼盐唾上讫。灸三壮。复嚼盐唾灸疮上。

卷十六 针灸门

妇人诸疾

治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不下(资生经)。穴幽门治妇人惊悲不乐。又疗大风卧惊。视如见星。穴阴跷治妇人里急螈 。穴带脉治女子逆气。穴幽门治妇人小腹满石水。穴关元治女子淋。穴阴跷治女子小便淋沥。穴水泉 委阳 志室 中治妇人淋沥。阴挺出。又四肢淫泺心闷。及诸淋。穴阴跷 小肠俞治妇人小便不通。穴曲骨治妇人遗尿。穴灸横骨。七壮。

治妇人泄痢不止。穴气穴治妇人飧泄。穴阴陵泉治妇人赤白里急螈 。穴五枢治妇人水泄痢。穴灸气海百壮。三报。

治妇人肠鸣注泄。穴下治妇人目KT KT 不能远视。穴水泉治妊娠三月数堕胎。穴膝下一寸。灸七壮。

治妇人漏血不止。少腹急引阴痛。腹胀如蛊。女子如妊娠(济生拔粹方)。穴阴交灸三壮治妇人转胞。不得小便。又主胞闭塞。及小腹急。六脉虚弱(仁存方)。穴关元灸七壮。

便得小便。次服八味丸调理。

治妇人阴肿。穴气冲治妇人小腹肿。妇人阴痛引心下。穴曲泉治妇人阴疝。穴冲门治女子疝。及小腹肿。溏泄癃遗尿。阴痛。面黑目 痛。漏血。穴太冲。

治妇人伤寒过经不解。使经不传。穴针期门治妇人汗出。穴阴跷治妇人八部诸疾。穴伏兔治女子脊急痛。穴支沟治男子如蛊女子如阻。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食。有此病者。宜用此法治之验。穴涌泉阴谷治 疝崩中。腹上下痛。肠 。阴暴败痛。穴合阳 中都治女人阴中痛引心下。及小腹内绞痛。腹中五寒。穴灸交信治妇人卒中。噤语不言。风痫之疾。穴承浆治妇人疝气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泄而溺赤。穴灸足厥阴。左右各一所。

资生经云。太仓公诊司空命妇曰。疝气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泄而溺赤。灸足厥阴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更为火齐汤饮之。而疝气散。

治妇人伤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下满。如结胸壮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穴。随其实而取之。期门穴在乳直下筋骨近腹处。

是穴也。凡妇人病。法当刺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脏膜引气上。但下针令病患吸五吸。停针良久。徐徐行针。此是平泻法也。

凡针期门。必泻勿补。可肥人二寸。瘦人寸半深也。资生经云。凡妇人伤寒过经不解。

当刺期门。使经不传。

卫生宝鉴云。一妇人患热入血室证。医者不识。用补血调血补气药。涵养数日。遂成血结胸或权用前药。予曰。小柴胡用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则有一为刺期门可用矣。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如言而愈。或者问曰。热入血室。何为而成结胸也。予曰。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而入。血室为邪迫上入肝经。肝受邪则谵语而见鬼。复入 中。则血结于胸中。何以言之。妇人平居。水当养于木。血当养于脾也。方未受孕则下之以为月水。既妊娠。则中畜之以养胎。及已产。则上壅之以为乳。皆血也。今邪逐血。并妇肝经。聚于 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剂可及。故当刺期门也。

治妇人小便数。泄不止。及治不觉遗沥。穴关元治女遗尿。穴太冲治咳逆。

其法。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是穴。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为率正。男左女右。与乳相直间陷中。动脉处是穴。艾炷如小豆许。灸三壮。又期门穴在两乳下一寸。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壮即止。妇人则屈乳头下尽骨间动脉陷中是穴。

治妇人脊急目赤。穴支沟治疝瘕。按之如以汤沃股内至膝。飧泄。阴中痛。小腹痛坚。急重下湿。不嗜食。刺阴陵泉入二分。灸三壮。在膝下内侧辅骨上陷中。伸足乃得之。

治 疝崩中。穴中都治妇人阴痛。引心下小腹绞痛。灸膝外边上方一寸宛宛中。

治胞中有大疝瘕积聚与阴引。穴大溪治疝瘕阴疝。穴太阴 冲门治脐下疝积。胞中有血。穴四满治腹满疝积。穴石门治疝瘕。穴四满 中极治妇人 瘕。肠鸣泄利。绕脐绞痛。穴天枢灸百壮。三报之。勿针。

治妇人瘕聚瘦瘠。穴三焦俞灸百壮。三报。内廉后宛宛中随年壮。又气海灸百壮。

治妇人症癖。肠鸣泄痢。绕脐绞痛。穴天枢百壮。三报。勿针。

卷十六 针灸门

妇人血气痛

治子脏有恶血。内逆满痛(资生经)。穴四满(又主胞中有血)。石关治妇人血脏积冷。穴四满治妇人血气。穴阳跷治妇人本脏气血癖走刺痛。坐卧不得。或大小便痛。不思饮食。左右脚下第二指第一节曲纹中心。各灸十壮。每壮如小豆大。甚验。

治妇人贲豚抢心。穴关元 中极治女人腹痛。穴天枢治妇人贲豚。穴关元 中极 阴交 石门 四海 期门治女子血瘕。按之如汤沃股内。穴曲泉

卷十六 针灸门

血块

治妇人因产。恶露不止。遂成疝瘕。或因月事不调。血结成块。穴中极治血瘕。穴漏谷 曲泉治血癃。穴曲骨治血淋。穴复溜治血淋。穴丹田灸七壮。

治胸中瘀血。穴三里治内有瘀血。穴九曲 中府治妇人瘕聚。穴关元治女子瘕聚脚膝无力。穴膀胱俞治血块腹痛。穴阴交治瘕聚。灸气海 天枢各百壮治淋小便赤。尿道痛。脐下结块如覆盆。或因食得。或因产得。恶露不下。遂成疝瘕。

或因月事不调。血结成块。皆针之。穴间使

卷十六 针灸门

血崩

治血崩不止(资生经)。穴大敦治崩中。穴合阳治崩中漏下。穴石门 气海治崩中因产恶露不绝。穴中都治女子漏血不止。穴交信 阴谷 太冲 三阴交治崩中漏下涌。穴石门治漏下恶血。月事不调。逆气腹胀。穴气海治女子漏下不止。穴三阴交 太冲治漏血。小腹胀。体寒热。腹满肿。及漏血小便黄。穴阴谷治经漏。穴太冲 然谷治阴挺下血。阴肿或痒。漉清汁若葵汁。穴阴跷治白崩。及血伤。带下赤崩。灸小腹横文。当脐孔直下百壮。又内踝上三寸左右百壮。

治崩中。穴阴 石门治漏下赤白。及腹大坚。食不化。面色苍苍。穴天枢治经血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气。脐腹冷极。则汗出如雨尽脉微小。由冲任虚衰。为风冷客乘胞中。气不能固。关元灸百壮。宜鹿茸丸。

治女子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穴阴交治恶露不止。穴气海 中都治恶露不止。穴关元治因产恶露不止。穴中极 石门治漏胞。下血不禁。关元灸两傍三寸百壮。

治难产。月水不禁。横生胎动。针三阴交治胎动。崩中下痢。贲气上逆。针石门。一寸四分。

治漏胞见赤。灸胞门五十壮。灸气海五十壮。

治崩中带下。穴针灸中极治妇人经血过多不止。并崩中者。穴三阴交 行间 通里用毫针刺后。各灸二七壮。凡灸虚则炷火自灭。实则火吹灭。

卷十六 针灸门

月事

治月水不利。身热腹痛。 疝。阴肿。难乳。子上抢心。痛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俯仰穴气冲治女子经不通。穴会阴治月脉断绝。穴关元治月事不利。季胁支满。乳痈。心痛周痹。痛无常处。逆气。喘不能行。穴足临泣治妇人断绪。又因恶露不止。月事不调。血结成块。穴中极治月事不时。血结成块。肠鸣腹痛。不嗜食。穴天枢治月事不来即多。心下闷痛。目KT KT 不能远视。阴挺出。小便淋沥。腹痛。穴水泉治不月水。惊悲不乐。如堕坠。汗出面黑。病饥不欲食。妇人淋沥。阴挺出。四肢淫泺心闷。及月水不调。嗜卧怠惰。手足偏枯不能行。穴阴跷治月水不通。穴太冲治月水不调。穴阴包 交信治经逆。四肢淫泺。阴暴跳。小腹偏痛。又云。主女子淋。阴挺出。月水不来。穴阴跷治月事不利。见赤白而有身。则败阴寒。穴行间治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败乳肿。穴足临泣治月闭溺赤。脊强互引反折。汗不出。穴腰俞治经闭不通。穴中极治女人从小至大。月红末尝来。服黄芩牡丹汤两剂后。灸乳下一寸黑员际。各五十壮。

治胎中痛恶血。月水不以时休止。腹胀肠鸣。气上冲胸。穴天枢治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腹胀满。癃淫泺。身热乳难。子上抢心。若胞不出。众气尽乱治月经不断。灸内踝下白肉际青脉上。随年壮。

治小腹坚痛。月水不通。穴带脉 侠溪治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不至。则腰背痛。胞中瘕。子门寒。大小便不通。水道刺入二寸半。灸五壮。在大巨下三寸。

治女子下苍汁不禁。中痛引小腹疼。大便不利。寒湿内伤。穴下 。

治月事过时不止。穴隐白。刺立愈。

治妇人月事不调。王月则闭。男子失精。尿有余沥。刺足少阴经。少阴在足内踝下动脉是也。

治妇人经脉不通。穴曲池 支沟 三里 三阴交如经脉壅塞不通者。泻之立通。如经脉虚耗不行者。补之经脉益盛。即通行矣。

治月事不调。泄利不止。贲气上下。引腰脊痛。穴气海治月脉不调。穴血海 带脉治月事不绝。穴阴交治月水不利。灸四满治月水不调。血结成块。穴间使治产后月水不禁。横生胎动。穴三阴交治月水不利。贲血。上下无子。穴四满。灸三十壮。

治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恶露不止。绞脐痛。穴气海治血不通(卫生宝鉴)。刺会阴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

治子脏中有恶血。内迎满痛。穴石关刺入一寸。灸五壮。

卷十六 针灸门

赤白带下

治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经冷(资生经)。穴关元治带下。穴气海 小肠俞治带下赤白。及胁下气转连背。痛不可忍。穴带脉治带下。月事不调。穴中治带下。穴阴交治带下赤白。恶合阴阳。小便闭涩不通。但是虚乏冷极。皆宜灸。穴曲骨治白沥。穴下治赤白沥。心积腰痛。不可俯仰。穴次治赤白淫。时白气癃。月事少。淫泺。及主下苍汁不禁。赤沥阴痒痛。引小腹控抑不可俯仰。穴中 。腰尻交(刺腰尻交者及胛上。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一云下 )。

治赤白沃中。阴干痛。恶合阴阳。小腹 坚。小便闭。穴曲骨治女子赤沃。穴大赫资生经王氏云。有来觅赤白带药者。并以镇灵丹与之。镇灵丹。能活血温中故也。以其神效故书于此。但有孕不可服尔。若有灸带脉穴。尤奇于此丹也。有妇人患赤白带。林氏得予针灸经。初为灸气海穴未效。次日为灸带脉。有鬼附患身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未着。今灸着我。我今去矣。可为设酒食祭我。其家如其言祭之。其病立起。此实事也。予初怪其事因思晋景公膏肓之病。盖有二鬼焉。以其虚劳甚矣。鬼得乘虚而居之。今此妇人之疾。亦有鬼者。岂其用心虚损。故有此疾鬼乎。亦乘虚居之耳。灸既着穴。其鬼不得不去。虽不祭之可也。自此有来觅灸者。必为之。按此穴。莫不应手酸疼。予知是正穴也。灸之无有不愈其穴在两胁季肋之下一寸八分。有此疾者。速宜灸之。妇人患此疾。而丧生者甚多。切不可忽。若更灸百会尤佳。此疾多因用心使然故也。

治带下。穴间使。灸三壮。

治绝嗣不生。漏下赤白。穴泉门。十壮。三报。

治下血泄痢。赤白漏血。穴足太阴。五十壮(腹中生寒百壮)。

治漏下赤白。月水不利。穴阴交。灸三七壮(一作三十壮)。

治下血漏赤白。穴营池四穴。二十壮(一作三十壮。在内踝前后两边泡上脉)。

治漏下赤白。四肢酸削。穴漏阴。三十壮(在内踝上五分。微动脉上)。

治赤白漏泄注。阴阳穴灸随年壮。三报之(在足拇指下。屈里表头白肉际是)。

治崩中带下。因产恶露不止。妇人断绪最要穴。针中极四度。即有子。若未有。更针入八分。留十呼。得气即泻。灸亦佳。不及针。日灸三十至三百止。

治带下。穴小肠俞治女子疝。赤白淫下。时多时少。暴腹痛。穴蠡沟治女子下赤白。穴腰俞治女子漏下赤白及血。灸三阴交

卷十六 针灸门

难产

治难产。子上冲心。不得息。及阴疝。穴冲门治横产先出手。诸符药不捷。右脚小指头尖灸三壮。炷如小麦粒大。立产。

治小腹大。子难。嗌干。嗜饮,夹脐疝。穴中封治子难。若胞衣不出。泄风从头至足。穴上昆仑治胞不出。穴气冲治子上抢心。穴气冲治产生理不顺。或横或逆。胞死腹中。胞衣不下。穴太冲。针八分。补百会。次补合谷次泻三阴交。立时分解。决验如神。

治产难。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治产子上逼心。令病患正坐。用人抱头抱腰。微偃。以毫针刺任脉巨阙一穴。举手下针刺至即止。令人立苏不闷乱。次针补手阳明经合谷二穴。次泻足太阴经三阴交二次。应针而落如子手掬心。生下手心内有针痕。如子顶母心。向前。人中有针痕。向后。枕骨上有针痕是验。

卷十六 针灸门

产后余疾

治产后余疾。及治食不下。贲豚上下。伤食腹满。胸胁满。心切痛(资生经)。穴期门。

治妇人产后浑身疼。针百劳穴。遇痛处。即针。避筋骨及禁穴。又云。产后未满百日。

不宜灸。

治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闷乱不醒。缘未产之前。内积冷气。遂至产时。尿胞运动不顺(危氏方)。

用盐于产妇脐中填满。可与脐平。却用葱白。剥去粗皮。十余根作一束。切作一指浓。

按盐上。用大艾炷满葱饼子大小。以火灸之。觉热气直入腹内。实时便通。其神验不可细述。

治产后恶露不止。绞脐冷痛。穴阴交治产后阴下脱。灸脐下横纹二七壮。一云。因产脱出者。灸脐中。随年壮。

治妇人产后气血俱虚。灸脐下一寸至四寸。灸百壮。炷如小麦大。

治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风头痛。穴囟会。灸七壮。真头疼者。其痛上穿风府。陷入泥丸宫。不可以药愈。夕发旦死。旦发夕死。盖头中人之根。根气先绝也。

治产妇血运。不省人事。穴支沟 三里 三阴交治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灸更胜针。可七壮。

治产后善噫。穴陷谷 期门

卷十六 针灸门

乳痈

治乳痈寒热卧不安(资生经)。穴膺窗治乳痈。穴临泣治乳洒淅恶寒。穴神封治乳痈凄惨寒热。痛不可按。及阴肿。穴乳根治乳痈有热肿痛。诸药不能止痛者。穴三里(针五分。其痛立止)。

治乳痈。惊痹胫重。喉痹 肿。足跗不收。跟痛。穴下廉治乳痈寒热。短气卧不安。穴神封 膺窗治乳痈肿溃。穴大溪 侠溪治妒乳 论曰。产后宜勤挤乳。不宜令汁蓄积。蓄积不去。便结不复出。恶汁于内。引热温壮结牵坚掣痛。大渴饮。引乳急痛。手不得近。成妒乳。非痈也。急灸两手鱼际二七壮。断痈脉也。不复恶手近乳。汁亦自出。便可手助迮捋之。则乳汁大出。皆如脓状。内服连翘汤外以小豆薄涂之便瘥。法以绳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资生经云。女人患乳痈。四十以下。治之多瘥。四十以上治之多死。不治自终天年。王氏云。有妇年七十。生乳痈。不信此论。令外科用刀抉开。时暂虽快。未几而殂。方知千金犹信也。有捣地黄汁敷有捣蔓荆叶或根敷。热即易之。有用白芷末温汤调敷。效。

治痈疽发于乳者。不可治之。自得终其天年。然无坐视之理。今录验方于后。

令患人敛足正立张两手。以小竹须要平直。量两中指尖尽处为则。却用薄篦。比如竹长截断兜从项下两头。垂向背心。会于一处。点定当中。不偏。又以小篦比患人右中指。自指根横文至指尖截断为则。安于点处。对中两头尽处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或三壮。或五七壮。

卷十六 针灸门

乳肿痛

治乳痛(资生经)。穴乳根治妇人乳有余疾。穴肓门治乳余疾。穴中极治乳汁少。一云。妊脉滞无汁。下火立愈。穴 中治厥气两乳。穴府舍治妒乳膺胸痛。穴水泉治乳肿贲膺。穴太溪治乳肿。穴梁丘 地五会治乳肿。缺盆中肿。穴天牖治乳肿。穴足临泣

卷十六 针灸门

阴挺出

治阴挺出(资生经)。穴大敦治阴挺长。穴少府治阴挺出。穴阴跷治妇人阴挺出不禁。穴上治妇人阴挺出。穴阴跷 照海 水泉 曲泉

卷十六 针灸门

绝孕

治妇人绝产。若未经产者(资生经)。穴阴廉。灸三壮。即有子。

治绝子带下。月事不调。穴中治绝子。穴次 漏泉 商丘治妇人断绪。及疗失精绝子。穴中极治绝子。脏有恶血。上冲腹。疼痛不可忍。及腹厥痛绞刺。穴石关治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小腹肿。阴挺出。痛经。带下。阴肿或痒。漉青汁如菜羹。血闭。无子。不嗜食。穴曲泉治女子不子。阴暴出。淋漏。月水不来。多闷心痛。穴水泉 阴跷治不子。阴暴出。经痛。穴然谷治绝子。疟寒热。阴挺出。不禁白沥。痉脊反折。穴上治拘挛腹满疝。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贲豚上 。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穴阴交治绝子不血。血在内不下。胞转不得尿。小腹满石水痛。反治引胁下胀。头痛身背热。

贲豚寒。小便数泄不止。穴关元治妇人怀孕。不论月数。及生产之后。未满百日。不宜灸之。若绝子。灸脐下二寸五分间动脉中。三壮。

治子门不端。小腹苦寒。阴痒及痛。贲豚抢心。饥不能食。腹胀。经闭不通。小便不利。

乳余疾。绝子。及拘挛腹疝阴痒。穴中极治大疝绝子。穴华宾治女子无子。咳而短气。穴涌泉治无子小腹痛。穴气冲治绝产若未曾产。穴阴廉治妇人绝子。穴然谷。灸五十壮。

治妇人绝嗣不生胞门闭塞。穴关元。灸三十壮。报之。

治妇人妊子不成。若堕落。腹痛漏见赤。穴胞门。灸五十壮。

治妇人绝嗣不生。穴气门。灸百壮。

治妇人子脏闭塞。不受精。疼。穴胞门。灸五十壮。

治妇人绝嗣不生。漏赤白。穴泉门灸十壮。三报。

治月水不利。贲豚上下。并无子。穴四满。灸三十壮。

治妇人胞落颓。脐中灸三百壮。身交灸五十壮。三报(又脐下横纹中)。又脐对脊骨五十壮。又玉泉灸五十壮。三报。

治妇人下胞垂注。阴下脱。穴玉泉。灸五十壮。三寸。灸随年壮。三报。

治妇人阴冷肿痛。穴归来。灸三十壮。三报。

治妇人断绪。带下。穴中极。

治断绪。产道冷。穴关元。日灸百壮止。

治妊不成。数堕落。穴玉泉。灸五十壮。三报(玉泉。即中极)。又龙门三十壮。

治妇人无子。穴关元。灸七壮。

治妇人无子。及心痛不嗜食。五指端尽痛。足不得履地。穴涌泉。宜针灸。

治妇人欲断产。右踝上一寸。灸三壮即断。

治腹满疝积。乳余疾。绝子。阴痒。贲豚上 。小腹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穴石门资生经云。石门忌灸。绝孕。针之绝子。怀胎不下。针关元。若针而落胎。胎多不成。

出针外昆仑立出。阴交灸多绝孕。又云。石门关元。相去一寸。针关元。胎妇人无子。针石门。

则终身绝嗣。其道幽隐。岂可轻侮哉。

治妇人无子。咳嗽身热。穴涌泉治绝子。灸脐中。令人有子。

治妇人无子。及已经生子。久不任孕。及怀孕不成者。

以女人右手中指中节一寸。及指向上量之。用草一条。量九寸。舒足仰卧。以所量草。

自齐心直垂下至草尽处。以笔点定。此不是穴。却以原草平折处。横按前点处。其草两头是穴。

按之有动脉。各灸三壮。如筋杪大。神效。

治妇人足逆寒。绝产。带下无子。阴中寒。刺足太阴经。三阴交。

资生经云。凡妇人妊娠。不可刺。昔宋太子善医术。出苑逢一妊妇。太子诊曰。女。令徐文伯诊。曰。一男一女。针之。泻三阴交补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言。故妊娠不可刺。

卷十六 针灸门

初生诸疾

治小儿初生三四日。二七日内。着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风中于脐。循流至心脾二经。

遂使舌强。唇痉。嗍得斯疾。所施方药。不能十全尔。大抵宜去风无过。灸承浆。次灸颊车二穴穴承浆。颊车。各七壮。炷如雀屎。

治小儿初生。脐风口噤。痿厥。洞泄。及脐风撮口。诸药不效者。灸然谷穴。在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可灸三壮。针入三分。不宜见血。立效。

治脐风目上插。刺丝竹空治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穴然谷治小儿脐肿。灸腰对脐骨节间。三壮。

治小儿中马客忤。而吐不止者。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壮。

治小儿中客忤恶气。灸脐上下左右半寸。及心鸠尾下一寸九。五处。三十壮。不在大。

此兼治小儿百病。

治小儿夜上灯啼。鸡鸣不止(全婴方)。灸中冲一壮。在中指甲后一分。

卷十六 针灸门

惊风

治急慢惊风。色危极不可救者(危氏方)。右先当两乳头上。即乳中穴。男左女右。灸三壮。

次灸发际眉心囟会三壮。又手足大指当甲角。以物缚两手作一处。以艾绮缝灸。男近左边半甲半肉之间。灸三壮。先脚后手。亦可治阴阳诸痫病。艾炷如麦子大。

治小儿慢惊。脾危恶证候。药力不到者。但看两脚面中间陷处有大冲脉。灸百会穴。其穴直取前后发际折中。横取两耳尖折中。在头之中心。端正旋毛处是也。如有双旋。及旋毛不正者。非所。捏艾炷约如小麦许。但三五壮而止。灸后。仍与醒脾之剂。

治月内婴儿。胎风。惊风。慢风。潮搐涎堵。目直口噤。乳食不下。一切惊风皆治(卫生宝鉴)。灸顶中央百会穴一二七壮。鼻下人中穴三壮。又灸囟周四角各三壮。灸尺泽各一壮。鼻上天庭穴。三壮。

治小儿缓惊风。

王氏云。夫急慢惊风。非风也。古人谓之阴阳痫。犹伤寒之有阴阳证也。阳痫如阳证。

当以凉药。阴痫如阴证。当治以温药。庸医不知此例。以风药治之。风药多凉。或者慢惊。未有不罹其害者。戒之戒之。若灸惊风。惟灸慢惊风慢脾风为稳当云。

治小儿急惊风。及惊痫等。灸前顶三壮。若不愈。须灸两眉头。及鼻下人中。

治小儿睡中惊搐。目不合。灸屈肘横纹中上三分。各一壮。

治小儿惊恐。穴 脉治小儿睡中惊掣及惊痫(全婴方)。灸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薤叶。各一壮。

治惊不得卧。灸阴交。气海。大巨。

治卧惊视如见星。灸阴跷。

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灸大钟。 门。

治心中悚惕。恐人将捕之。灸然谷。

治螈 而惊。灸解溪。

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灸少冲。

治心下澹澹喜惊。灸曲泽。

治心痛数惊。心痛不乐。灸行间。

治风眩惊卷。灸阳谷。

治多卧好惊。灸厉兑。

治惊喜妄言。面赤。灸腋门。

治数噫。恐悸少气。灸神门。

治喜惊。喑不能言。灸间使。

治喜惊。灸三间 合谷。

治 惊。灸阳溪 天井。

治心下悸。灸通里。

治心中澹澹惊恐。灸大陵。

治气惊心痛。灸手少阳 阴 。

治泪出而惊。灸后溪。

治烦满惊。灸腕骨。

治小儿善惊。穴然谷治小儿惊恐失精。穴长强治小儿惊啼及多哭。穴百会治一切慢惊风。厥危病证。百会穴七壮。灸至七七壮。量轻重加减艾壮数。又两足外踝下。赤白肉际陷中金门穴。灸七壮。至七七壮。

卷十六 针灸门

诸风

治小儿中风。角弓反张。多哭。言语不择。发无时节。盛则吐沫(济生拔粹)。灸百会七壮。

治卒中风毒。如口眼 斜。语言不得(全婴方)。灸合谷三壮。在手大拇指合足处。 左灸右 右灸左。

治角弓反张。灸神庭。在发际直鼻入及椎骨。并鼻上入发际三分。各三壮。

治风痉。角弓反张。口噤不语。四肢拘急(全婴方)。灸百会间使神庭各三壮。百会在发上五寸。间使在掌后二寸两筋中间。神庭在发际直鼻。

治小儿喘胀。俗谓之马脾风。又谓之风喉者(济生拔粹方)。以草茎等。量病儿手中指里近掌文至中指尖截断。如此三茎。自乳上微斜直上立两茎于稍尽头。横一茎两头尽点下。各灸三壮。此法多曾见效。

治小儿喜欠。穴上关治小儿身强。角弓反张。灸鼻上入发际三分。三壮。次大椎下节间。三壮。

治小儿大风癞病。灸曲池二穴。各随年壮。发即灸之。神良。

治小儿但是风病。诸般医治不瘥。灸率谷。

卷十六 针灸门

痫病

(附论)凡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脉。因喜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脉急。牙车筋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所以防噤也。吴蜀地温。无此疾也。方既传之今人。

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于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有天横。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挛蒸未解。慎不可针灸。爪之动其百脉。仍因惊而成痫也。

惟阴痫噤痉。可针灸爪之。凡灸痫。当先下儿使虚。乃承虚灸之。未下有实而灸者。气逼前后不通。杀人。若身体不甚热。心腹下胀满。便可灸之。若壮热满者。先须下后灸。痫发平旦者。在足少阳。晨朝发者。在足厥阴。日中发者。在足太阴。黄昏发者。在足太阴。人定发者。在足阳明。夜半发者。在足少阴。右痫发时病所在。视其发早晚。灸其所也。

痫有五脏之痫。六畜之痫。或在四肢。或在腹内。当其候随病所在灸之。虽少必瘥。若失其要。则为害。

王氏云。小儿发逆上啼笑。面暗色不变。是痫候。或鼻口青时小惊。或巨闭青时小惊。

或身热头常汗出。或身热吐 而喘。或身热目时直视。或卧惕惕而惊。手足动摇。或卧梦笑。手足动摇。或意气下而妄怒。或咽乳不利。或目瞳子卒。大黑于常。或喜欠上视。或身热小便难。

或身热目视不清。或吐利不止。厥痛时起。或弄舌摇头诸候二十条。皆痫之初也。见其候。

使爪其阳脉所应灸。爪之皆重手。令儿骤啼。及遇绝脉。亦根据方与汤。又童子直视腹满啭鸣下血。身热口噤不得乳。反张脊汗出发热。为卧不寤。手足掣 喜惊。凡八条。痫之处者也如有此。非复汤爪所能救。当时而灸之。

治肝痫病。面青目反视。手足摇。灸足少阳厥阴各三壮。

治心痫病面赤。心下有热。短气。息微数。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为巨阙也。又灸手心主。及少阴各三壮。

治脾痫病。面黄腹大吐利。灸胃脘三壮。侠胃脘旁灸二壮。足阳明太阴各二壮。

治肺痫病。面目口沫出。灸肺俞三壮。又灸手阳明太阴各二壮。

治肾痫病。面黑。正直视不摇。如尸状。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壮。又灸肘中动脉各二壮又灸足太阴少阳各二壮。

治膈痫病目反。四肢不举。灸风府。又灸顶上鼻人中下唇承浆。皆随年壮灸之。

治阳痫病不动摇。灸两承山。又灸足心两手劳宫。又灸两耳后完骨各随年壮。又灸脐中五十壮。

治马痫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顶风府脐中三壮。病在腹中。烧马蹄末服之良。

又灸仆参。

治牛痫病。目正直视。腹胀乃发。灸鸠尾骨。及大椎各三壮。烧牛蹄末服之良。

治羊痫病。喜扬目吐舌羊鸣。灸大椎上三壮。又灸第九椎下节间三壮。

治猪痫病如尸厥。口哕。喜吐沫。灸完骨两傍各一寸七壮。又法。灸巨阙三壮。在鸠尾下一寸陷中。

治犬痫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肋户一壮。又法。灸足阳明脚头两空。各一壮。

治鸡痫病。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又法灸手少阴三壮。在掌后去腕半寸阴 穴陷者中。

治小儿暴痫。灸两乳头。女儿灸乳下二分。

治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傍各一寸。

凡六处。又灸当复度取背。以绳绕颈。下至脐中。竭便转绳向背。顺脊下尽绳头。灸两傍各一寸五壮。若面白啼哭声色不变。灸足阳明太阴。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取之法横度口尽两吻际。又横度鼻下亦尽两边。折去鼻度半。都合口尽为度。从颊上发际。上行度之。灸度头一处。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随手动者是。此最要处也。灸三壮。次灸当头上入发二分许。直望鼻为正。次灸其两边。目瞳子直上入发际二分许。次灸顶上回毛中 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后际动脉是。次灸两耳门。当耳开口则骨节开动脉陷中是也。次灸两耳上卷取之。当卷上耳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以针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项后高骨是也。次灸两风池。在项后两辕动筋外。发际陷中是也。次灸风府。当项中央发际下。可与风池三处高下相等量取。次灸头两角。当回毛两边起是也。又灸鼻人中。口上灸。当令近鼻。次灸承浆。至此又有太极者。可灸两眉头是出(出婴孺方)。以上头部。凡十九处。儿生十日。可灸三壮。三十日可灸五壮。五十日可灸七壮。病重俱灸之。轻者只要灸囟中风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着肉。徒灸多炷。故无益也。

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慕。在乳上第二肋间宛中。悬绳取之。当童子是。穴灸膻中。次灸胸堂次灸脐中。次灸薛息。薛息在两乳下第一肋间宛宛中是也。次灸巨阙。大人去鸠尾下一寸小儿去脐作六寸之分。去鸠毛下一寸是也。次灸胃脘。次灸金门。金门在谷道囊之后。当中央是也。从阴囊下度至大札前中分之。以上腹部十二处。胸堂巨阙胃管。十日儿只可灸二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阴下缝中可灸二壮(或云随年壮)。若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脏及督脊上当中。从大椎度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以上背部十二处。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若手足掣 惊者。灸尺泽。次灸阳明。次灸少商。次灸劳宫。次灸心主。次灸合谷。次灸三间。次灸少阳。以上手部十六处。其要者阳明少商。心主。尺泽。合谷。少阳也。壮数如上。又灸伏兔。次灸三里。次灸腓肠。次灸阳明。次灸少阳。次灸然谷。以上足部十四处。皆要可灸。壮数如上。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小儿惊痫皆灸之。若风病火动。手足掣 者。尽灸手足十指端。又灸本节后。

治小儿癫痫螈 。脊强低引项。灸长强穴三十壮。在脊底端。跗地取之乃得。

治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穴七壮。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

治小儿风痫者。先屈指手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上发际宛宛中。三壮。

治小儿惊痫。先惊啼叫后乃发也。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后青络脉(旋毛中即百会穴也)。

治痫。头目眩痛。颈项强息。胸胁相引。不得倾侧。癫疾呕吐涎沫。灸本神。在曲差傍一寸半。在发际。又直耳上入发际四分。足少阳阳维之会。灸五壮。

治小儿惊痫。灸临泣。当目上直上入发际五分陷者中。足少阳太阳阳维之会。灸三壮。

主颊主目不得视。口沫泣出。两目眉头痛。小儿惊痫反视。甲乙经云。灸筋缩在第九椎节下间。

督脉气所发。俯取之。灸三壮。主小儿惊痫螈 。狂走。脊急强。目转上插。圣惠灸长强一穴。在腰 下。脊体骸端陷者中。灸五壮。主腰脊急强。不可俯仰。癫狂病。大小便难。洞泄不禁。五淋久痔。小儿惊痫病。又灸 脉二穴。一名资脉。在耳内鸡足青脉是穴。主头风耳后痛。小儿惊痫螈 。呕吐泄注。惊恐失精。视瞻不明HT 曹。灸二壮。针入一分。又小儿惊痫。灸鬼禄穴一壮。右唇中央弦上炷如小麦大。用钢刀尖断更住。又秦承祖。灸小儿胎痫奶痫惊痫狐魅神邪。及癫狂病。诸般医治不瘥者。以并两手大拇指。用软丝绳子急搏之。灸三壮。艾炷着四处。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处尽烧。一处不烧。其灸不愈。神效不可量也。

诸开灸上一壮如小麦大。婴孺方审是痫候。急灸顶上旋发中。若眼直视。灸两目直瞳子发际各一处。心下一寸宛宛中。脊上一处。当脱骨上一处。大观一处。各灸二壮。七顶上多灸亦良。更见有痫候。两乳内各一寸七壮。累试大效。小儿食痫者先寒热。洒沂乃发也。灸鸠尾头上各穴。不可一时下灸。待诸处无效即续次灸之。轻者囟中。额上发际。鼻人中。耳门风池。玉枕可也。凡灸头风。火多者。不过三十壮。此则沉者不可顿灸。可日日灸之也。

又灸口吻。各二七壮。又灸诸痫穴。不可悉灸。候诸处无效。方灸之。千金翼云。灸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中骨也。凡三处。复断此绳作三折。令合等参合。如 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夹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也。以丹注灸所五处。各百壮。削竹为藤绳。婴孺方又云。凡灸痫得啼为轻。易治。不得啼为重。难治。小儿生十数日。便得痫者。皆可灸也。可灸一壮。其要极若三五壮。

治小儿惊痫。灸囊下缝二七壮。又两乳头三壮。又灸天窗百会。又灸耳上发际各五壮。

治小儿痫喘不得息。耳聋。穴颅息治痫惊如有见者。穴列缺 并取阳明络。

治痫 遗清溺。虚则病诸瘕癫。实则癃闭。少腹中热。善寐。穴大敦。

治痫 手足扰。目昏口噤溺黄。穴商丘治风从头至足。痫 口闭不得开。每大便腹暴满。按之不下。一作噫悲喘。穴昆仑治痫病腹满。常噎气。灸膻中巨阙各五壮。膻中在乳中间。平乳取之。巨阙在脐上六寸治风眩痫病。角弓反张(全婴方)。灸上星三壮。

治马痫。穴金门 仆参治羊痫。穴会宗下空中治小儿但是风痫病症。诸医治不瘥(明堂经)。穴率谷治小儿发痫螈 。呕吐涎沫。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穴颅囟治小儿发痫螈 。穴昆仑治小儿发痫螈 。穴 脉 神道 颅囟治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穴金门治狂痫不识人。及治风痫(全婴方)。灸百会五壮。

治风癫。灸督脉。在鼻直中央入发际三壮。

治癫厥。狂走后死。灸足大指生毛处五壮。

治狂邪发作无常。披发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灸间使。在掌后三寸两筋中间。男左女右。随年壮。

治小儿惊痫。风痫螈 。发作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穴前顶治小儿惊痫。穴长强 身柱治小儿惊痫螈 。呕吐泄注。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穴 脉 长强治小儿惊痫。穴囟会 前顶 本神 大柱治小儿惊痫。张口摇头。啼叫反折(全婴方)。灸脐中三壮。

治痫发目上插。穴攒竹治小儿痫。喘不得息。穴囟会

卷十六

针灸门

治小儿二十四种 法。

第一 。牙关紧。口不开。灸耳门相对一寸七壮。穴在直耳门近眼。

第二鬼 。手脐冷。眼不转睛。口中乱道。灸大拇指后纹每七壮。在大指节上。

第三獐 。浑身壮热。两手如梳头。啼哭声促。灸两手心。及顶前一寸。各灸二七壮。

第四牛 。弄唇撮口。灸鬼门穴。在乳下。麦粒七壮。

第五 。浑身壮热。上气抬肩。喘息不调。头足俱冷。肚胀。灸两肋头。并发心各七壮两肋是章门穴。

第六虎 。目不转睛。两手不开。乍寒乍热。灸百会穴。大拇指节上各三七壮。

第七猫 。连牙欠。口吐舌上唇。灸人中穴。鼻柱下玉泉穴。在枕骨下一寸。第四椎两边各一寸半。各七壮。

第八风 。灸玉枕穴。在脑杓尖头二七壮。

第九螗螂 。撮口吐沫。两手在胸前。灸肩上头脐心各三七壮。

第十蛇 。吐舌不时狂。灸耳垂下。七壮。

第十一脾 。胸内气结。喘急不匀。灸脐下一寸三七壮。未瘥。灸胃管脐上四指。

并穴两傍各四指。各七壮。腹中鸣是效。

第十二血 。泻血不定。灸大腹穴三壮。在足大指去爪甲如韭叶。

第十三搜腹 。脚冷。泻痢不常。灸脊 。腰眼上四寸是。又灸穴两旁各一寸半。各三七壮。未瘥。灸腰眼三七壮。

第十四心 。吐逆不定。身体壮热。灸百会穴三七壮。未瘥。后心三七壮。

第十五喑 。不语言。灸玉泉穴。在玉枕下一寸。灸乳上三指。各二七壮。

第十六腊 。不热乳食。寻常多睡。眼不开。灸足踝骨上四寸。男内踝。女外踝各三七壮。又灸发际二七壮。

第十七鸡 。手爱抓人。口黑色。灸后心五壮。未瘥。灸两手心各三七壮。

第十八候 。搐一边眼不住。灸前后心三七壮。或有手如梳头者。灸第六椎两傍各一寸半。各三七壮。

第十九弓 。身体壮热。脊骨梁急如反弓。灸后心三七壮。未瘥。灸第九椎两傍。各一寸半。三七壮。

第二十 。干呕不定。四肢无力。灸气 十五壮。第十二椎两傍。灸各一寸半。

第二十一痫 。握两手如弓。不转眼睛。灸后心五十壮。

第二十二 。面青撮口。眼中泪下。此是被军星所作。灸后心五十壮。

第二十三 。惊哭不定。切牙作声。廉贞星所作。灸第五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各三七壮第二十四 。揉眼睛咬指甲。此是文曲星所作。灸两手心三七壮。未瘥。灸中指头七壮。

治小儿惊 。牙关硬。百会上灸三七壮。又灸耳后一寸当时得效。

舌砥唇连牙欠口。此名牛星 。灸人中三七壮。

爱吐逆舌不住。名蛇惊。灸承浆穴二壮。

爱咬人名狐 。灸后心一百壮。下元虚胀。腹气块排连脐上脐心。灸一七壮。

翻眼抬睛名天 。于足大拇指当节上。灸一七壮。

破腹害肚。米谷不消。脚脉不行。是寻腹 病。准前之穴灸之。多睡。瞑目不开。内踝上面正四寸。急灸之。

卷十六 针灸门

疳病

治小儿疳瘦。于胸下鸠尾骨尖上灸三壮。次于脊下端尾翠骨尖上。灸三壮。兼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方不瘥。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壮。

治小儿惊疳黄瘦。痞块腹胀泻痢。一切损虚。灸鸠尾下。脐上中傍中脘穴二七壮。又脊骨从上第十椎下两傍各一寸半。脾 穴二七壮。甚佳。

治小儿脾神法。未灸之前。先于土田地上。画个十字中心。先灸一炷。令云。不灸天神不灸地神。只灸脾神。灸毕后。灸病儿。男左女右手。用竹片四五寸长。令小儿搦定拳头。将竹片于中指背节头为准。比至中节尽处。将竹虚折过。再比回一般齐折。折作如此样。令点腰眼下。左右隐然有二坑窝处。将此样竹二尖顶一窝。穴中尖落处。即腰眼也。如此比定。

窝以上尖为腰眼穴。具艾炷。验小儿岁数大小。病势轻重。加减。小者如箸头大。大者如小指尖大。多者灸四七。少者灸三七。灸毕。男于左脚腕上凹中窝穴内。拔出火气。小儿三岁以下。灸三炷。五岁以上灸七壮。灸毕。将竹杖如上者通长。舒直于病儿心坎上边。立直竹片下过尽处为穴。心坎作如此样。亦看小儿大小。及病势轻重。轻则灸三炷。重则灸二七。

病发者中病也。如不发。可用发疮物。令小儿食之即发。既发之后。却须忌口十数日。于疮愈则有效验。只在十日半月之间。进饮食。退黄色。变容颜。取万全之效。吾家之孙。赖此以活。余人愈者亦多。如欲灸时。若得知穴法人点定尤佳。

治小儿腹大。灸水分。

治小儿无辜疳。脑。后顶边有核如弹子。按之转动。软而不疼。其间有虫如米粉。不速破之则虫随热气流散。淫蚀脏腑。以致肢体作疖疮。便利脓血。壮热羸瘦。头露骨血。皆因气血虚惫所致。或因浣濯儿衣。露于檐下。 鸟落羽所污。儿被此衣虫入皮毛。亦致斯疾。凡晒儿衣。随须微火烘之。治用针刺破。以膏药贴则愈。

治小儿癖气。久而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门一穴。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侧卧。曲上足。

举臂取之。右中脘章门二穴。各灸七壮。脐后脊中。灸二七壮。取中脘从羯肝下取病患四指是穴。灸之无不效也。

治小儿乳癖。用粗线二条。各量两乳头。中间阔狭。于两乳头上。垂下照端直方。停对两乳于左右肋上。各灸七壮。炷如麦粒大。

治小儿癖(出危氏方)。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

治小儿哺露。灸大椎穴。又灸尺泽。在腕内横纹中尖。又灸九角。

治小儿疳蚀疮。灸第十五椎侠脊两傍七壮。未瘥。再加七壮。

治小儿腹满。不能食饮。穴悬钟治羸瘦不肥。食饮少。不生肌肤(出资生经)。灸胃 三壮。在第十二椎下两傍。各一寸半(一作一壮)。

治小儿身羸瘦。贲豚腹肿。四肢懈惰。肩背不举(出济生拔粹)。灸章门二穴。二七壮。

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

卷十六 针灸门

呕吐

治呕吐(出全婴方)。灸上脘中脘各三壮。上脘在脐上五寸。中脘在脐上四寸。

治小儿呕吐奶汁(出幼幼新书)。灸中庭一穴一壮。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

治吐利过多。手足厥冷。六脉沉细。灸第二脚指上中节纹三壮立愈。男左女右。

治小儿呕吐泄痢。穴 脉治小儿呕吐涎沫。穴颅囟治霍乱已死无命。有暖气者(出全婴方)。取草一围。从足指踵至根匝量取等折一半。以度从足跟着地处。上行度尽是穴。灸七壮。

卷十六 针灸门

治小儿疟疾。灸大椎百会。各随年壮。

治儿小温疟。灸两乳下一指。三壮。

治小儿疟久不愈。灸足大指次指外间陷者中。各一壮。内庭穴也。

卷十六 针灸门

泄利

治小儿秋深冷利不止者。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三壮。

治小儿洞泄。穴然谷治小儿脱肛泻血。深秋不止。及疳利脱肛。灸龟尾一壮。脊端穷骨也。

治小儿大肠虚。肛门出(出直指方)。灸百会穴。直取前后发际折中。横取两耳尖折中。

在头之中心。端正螺毛处是也。两手握蒜灸。灸则肛肠自收。

治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撮痛不可忍者(出明堂经)。灸百会穴七壮。

治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腹痛不可忍者(明堂作肛疼)。灸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一壮。

治脏热。肛门脱出。及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悴。诸治不瘥。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即入。又灸尾翠骨三壮。又灸脐中。随年壮。

岐伯曰。兼三伏内。用桃枝水浴儿。午时当日灸之。后用青绵子拭。当有疳虫随汗而出此法神效。

卷十六 针灸门

目病

治小儿雀目疳眼。及眼暗冷泪。穴睛明治小儿疳眼。灸合谷一壮。

治目涩怕明。状如青盲。灸中渚各一壮。

治小儿奶癖目不明。灸肩中愈各二十壮(明堂作各一壮)。

治小儿二三岁。忽发两眼大小皆俱赤。灸大指穴。指后间一寸五分陷者中。各三壮。

治小儿夜毒风盛。眼睛疼痛。灸手中指本节头三壮。名拳尖也。

治小儿三五岁。两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者。灸九椎上一壮。

治雀目夜不见物(出全婴方)。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亦治翳障治小儿斑疮入眼。灸大抒二穴各一壮。顶后第一椎下两傍各一寸半陷者中。炷如小麦大治小儿目不明。穴肝俞可灸一、二七壮。

治小儿口耳喉舌病口壮臭气(出幼幼新书)。灸手心一炷。

治小儿口中肿。或有疮蚀断。腥臭秽气熏入。灸劳宫七壮。

治小儿重舌。灸行间。随年壮。穴在足大指岐中。又灸两足外踝上三壮。

治喉中鸣。咽乳不利。乳穴璇玑。灸三壮。

治小儿急喉病(出幼幼新书)。灸天突穴一壮治喉痹。哽噎咽肿不得息。水浆不得下(出全婴方)。灸膈 。在第七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又云灸鸠尾。在蔽骨下五分。

治耳聋嘈嘈无所闻(出全婴方)。灸乳白。在耳后入发一寸。

治小儿耳聋。穴颅囟针牙疼(出幼幼新书)。针随左右边疼。在手大指次指掌间入一寸。得气泻。补三十九息

卷十六 针灸门

大小便病

治小儿遗尿。亦治尿血。灸脐下一寸半。随年壮。又灸大敦。三壮。

治小儿尿血。灸第七椎两傍各三寸。灸随年壮。

治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营冲四穴百壮。穴在胸背脊四面各一寸。

治腹热闭。时大小便难。腰痛连胸。灸团罔百壮。穴在小肠 下二寸横三寸间。灸之。

治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又灸横文百壮。

治小儿大小便不通。灸口吻两旁各一壮。

治小儿卒不尿。右安盐于脐上灸之。

治大小便不通。灸八 穴。在腰眼下三寸。灸脊相去四寸边。各四穴。计八穴。故名八。

治小便不利。大便泄注。灸天枢百壮。穴在侠脐相去一寸。魂魄之舍。不可针。大法在脐傍一寸。合脐相去可三寸也。

治小便不利。大便数注。灸屈骨端五十壮。

卷十六 针灸门

治小儿 法。上将儿坐礁头祝之曰。坐。汝令儿某甲阴囊 。故灸汝三七二十一枚。灸讫。便牵小儿令雀头向下者。囊缝当阴头。灸缝上七壮即消已验。艾炷。 簪头大耳。

治小儿气 。灸厥阴大敦。左灸右。右灸左。各一壮。

治小儿胎疝痛。不得乳。穴筑宾治小儿卒疝。呕逆足寒喉干。腹肿。内踝前痛。淫泺 酸。腋下肿。穴太冲(又云疗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

治小儿偏坠。若非胎中所有。在后生者(出济生拔粹)。灸茎下肾囊前中门强子上。七壮即愈。

治小儿疝气。阴囊核肿痛。如一岁儿患。向阴下缝纹下有血灸三壮。瘥。如五岁儿以上患。即从阴上。有穴。灸之即愈。又法灸大敦七壮。瘥。

治小儿胎产疝。卵便肿重者。灸囊后缝十字文。当上三壮。春灸夏效。夏灸秋效。秋灸冬效。冬灸春效。

治小儿阴肿。灸内昆仑二穴。三壮。即太溪穴。

治小儿阴疝。肿发。便肿痛。灸足大指本节三炷。随痛左右灸之。

卷十六 针灸门

杂病

治小儿多涕者。是脑门被风拍着。及肺寒也。灸囟会。

治小儿饮水不歇。面目黄者。灸阳刚各一壮。

治小儿五六岁不语者。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音转难。灸心 三壮。或足两踝各三壮治小儿卒患肚皮青黑。不急治。须臾即死。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下一寸。

凡五处。各三壮。

治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一寸半。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

治小儿囟不合。灸脐上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壮。灸疮未发。囟门先合。

治水气。四肢浮肿及腹大。灸水分三壮。右脐上一寸。炷如小麦大。

小儿龟背。初生时被客风拍着脊骨。风逗于髓也。所致。如是灸肺 心 膈 各三壮。

然发亦累用。十有三得效。亦无全效之功。符直殿之孙绍熙。辛亥春。灸即效。

治小儿龟胸。缘肺热胀满。攻胸膈所缘生。又缘乳母食热面五辛。致使转更胸高起也。

灸两乳前各一寸五分。上两行三骨罅间六处。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若不根据此法。灸十患不愈一二也。

治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未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喉下旧骨中是。亦名气堂。

治颊车蹉闪。灸足内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壮。三报。此三阴交穴也。

治小儿食。每头痛及五心热者。穴治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灸脾 二穴在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又治腹胀引背。食饮多。渐渐黄。可灸七壮。黄胆者。可灸三壮。

治瘾疹痒痛方。灸曲池二穴。小儿随年壮。发即灸之。神良。

治邪病卧瞑瞑如死。灸风府五壮。在后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禁针。妄语鬼言。灸鬼禄五壮。乃子决断尤佳。大凡人中恶先入鼻是也。又法大叫狂走。灸足三里。在膝下三寸胫外又法邪病四肢重痛。并诸杂候。尺泽主之。在臂湾上动脉中。

治咳嗽久不瘥。灸肺 五壮。在第三椎下两傍各一寸半。

治咳而泄不欲食。穴商丘治小儿心疼。灸足大拇指中节上三艾即止。男左女右。

治小儿顶肿。穴前顶治小儿鼻多清涕。穴前顶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玉石上部

玉泉(畏款冬花) 玉屑(恶鹿角) 丹砂(恶磁石。畏咸水) 曾青(畏菟丝子) 石胆(水英为使。畏牡菌桂。芫花。辛夷。白薇。菌。音郡) 钟乳(蛇床为使。恶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蓑草) 云母(泽泻为使。畏 甲。及流水。 。音驼) 朴硝(畏麦句姜) 硝石(火为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菀) 芒硝(长石为使。畏扁青。附子。不欲 甲,黄连。麦句姜)白矾(甘草为使) 滑石(石韦为使。恶曾青) 紫石英(长石为使。畏扁青。附子。不欲恶细辛。畏蜚蠊。按蠊、音廉) 白石脂(燕粪为使。恶松脂。畏黄芩) 太一余粮(杜仲为使畏铁落。菖蒲。贝母)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玉石中部

水银(畏磁石) 殷孽(恶防己。畏 本) 孔公孽(木兰为使。恶细辛) 阳起石(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子。菌、音郡。蜕、音脱) 凝水石(畏地榆。解巴豆毒) 石膏(鸡子为使。恶莽草。鬼臼) 磁石(柴胡为使。畏黄石脂。恶牡丹。莽草。杀铁毒) 玄石(恶松脂。柏子仁。菌桂。菌、音郡) 理石(滑石为使。畏麻黄)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玉石下部

青琅 (得水银良。畏鸡骨。杀锡毒) 石(得火良。棘针为使。恶虎掌。鬼臼。 屎细辛。畏水) 特生 石(得火良。畏水) 方解石(恶巴豆) 代赭(畏天雄) 大盐(漏芦为使)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草药上部

六芝(薯蓣为使。得发良。恶恒山。畏扁青。茵陈) 天门冬(垣衣。地黄为使。畏曾青)麦门冬(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襄) 术(防风。地榆为使) 女葳、葳蕤(畏卤咸。) 干地黄(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 菖蒲(秦艽、秦皮为使。恶地胆麻黄。艽、音胶) 远志(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蜚蠊。藜芦。齐蛤) 泽泻(畏海蛤。父蛤) 薯蓣(紫芝为使。恶甘遂) 菊花(木枸杞根、桑白皮根为使) 甘草(术、干漆、苦参、为使。恶远志。及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人参(茯苓为使恶溲疏。及藜芦。溲音搜。 。音疏) 石斛(陆英为使。恶凝水石。巴豆。畏白僵蚕。雷丸) 牛膝(恶荧火。鳖甲。陆英。畏白前) 细辛(曾青。枣根为使。恶野狼毒。山茱萸。黄畏硝石。滑石。反藜芦) 独活(蠡实为使。蠡、音礼) 柴胡(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音淹) (音闾) 子(荆子。薏苡仁。为使。薏。音意。苡。音以) 菥(音锡) (音觅) 子(得荆子。细辛良。恶干姜。苦参) 龙胆(贯众为使。恶防葵。地黄) 菟丝子(宜丸不宜煮。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使。恶 菌、 、音桓。菌、音郡) 巴戟(覆盆子为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蒺藜子(乌头为使) 防风(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杀附子毒) 络石(杜仲。牡丹为使。恶铁落。畏菖蒲。贝母) 黄连(黄芩。龙骨。理石为使。恶菊花。芫花。

玄参。白藓。畏款冬。胜乌头。解巴豆毒) 沙参(恶防己。反藜芦) 丹参(畏咸水。反藜芦)天名精(垣衣为使) 决明子(蓍实为使。恶大麻子) 芎 (白芷为使) 续断(地黄为使。

恶雷丸) 黄 (恶鳖甲) 杜若(得辛夷。细辛良。恶柴胡。前胡) 蛇床子(恶牡丹。巴豆。贝母)茜根(畏鼠姑) 蜚蠊(得乌头良。恶麻黄) 薇衔(得秦艽良) 五味子(苁蓉为使。恶葳蕤胜乌头)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草药中部

当归(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音闾。菇。音如) 秦艽(音胶。菖蒲为使)黄芩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干姜(秦椒为使。恶黄芩。黄连。天鼠粪。杀半夏。莨菪毒。

莨。音浪。菪。音荡) 本(恶 茹) 麻黄(浓朴为使。恶辛夷。石韦) 葛根(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前胡(半夏为使。恶皂荚。畏藜芦) 贝母(浓朴。白薇为使。恶桃花。畏秦艽。

矾石。莽草。反乌头) (音括) KT (音娄。枸杞为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玄参(恶黄 。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 苦参(玄参为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

反藜芦) 石龙芮(大戟为使。畏蛇蜕。吴茱萸) 石韦(滑石、杏仁为使。得菖蒲良) 狗脊(萆为使。恶败酱) 萆 (薏苡为使。畏葵根。大黄。柴胡。牡蛎。前胡) 蘧麦(蓑衣、牡丹为使。恶桑螵蛸) 白芷(当归为使。恶旋复花) 紫菀(款冬花为使。恶天雄。蘧麦。雷丸远志。畏茵陈) 白藓皮(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 白薇(恶黄 。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紫参(畏辛夷) 仙灵脾(薯蓣为使) 牡丹(畏菟丝子) 款冬花(杏仁为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芩。黄连。黄 。青葙) 汉防己(殷孽为使。恶细辛。畏萆 。杀雄黄毒) 女菀(畏卤咸) 泽兰(防己为使) 地榆(得发良。恶麦门冬) 海藻(反甘草)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草药下部

大黄(黄芩为使) 桔梗(节皮为使。畏白芨。龙胆。龙眼) 甘遂(瓜蒂为使。恶远志。

反甘草) 葶苈(榆皮为使。得酒良。恶僵蚕。石龙芮) 芫花(决明为使。反甘草) 泽漆(小豆为使。恶薯蓣) 大戟(反甘草) 钩吻(半夏为使。恶黄芩) 藜芦(黄连为使。畏细辛。芍药。

五参。恶大黄) 天雄(远志为使。恶腐婢) 乌头、乌喙(许秽切。莽草为使。反半夏。 KT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 、音括) 附子(地胆为使。恶蜈蚣。畏防风。甘草。黄连人参。乌韭。大豆) 贯众( 菌为使。 。音桓。菌音郡) 半夏(射干为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鳖甲。反乌头。射。音夜) 虎掌(蜀漆为使。畏莽草) 蜀漆( KT为使。恶贯众) 恒山(畏玉札) 野狼牙(芜荑为使。恶枣。地榆) 白蔹(代赭为使。反乌头)白芨(紫石英为使。恶理石。杏核。杏仁) 菌(得酒良。畏鸡子) (音闾) 茹(音如甘草为使。恶麦门冬) 荩草(畏鼠妇) 夏枯草(土瓜为使) 野狼毒(大豆为使。恶麦句姜)鬼臼(畏垣衣)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木药上部

茯苓、茯神(马兰为使。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柏子仁(牡蛎。

)瓜子(为使。畏菊花。羊 。赭石。面曲) 杜仲(恶蛇蜕。玄参。蜕、音脱) 干漆(半夏为使。畏鸡子) 蔓荆子(恶乌头。石膏) 五加皮(远志为使。畏蛇皮。玄参) 黄柏(恶蛇。

漆) 辛夷(芎 为使。恶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 酸枣(恶防己) 槐子(景天为使) 牡荆实(防己为使。恶石膏)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木药中部

浓朴(干姜为使。恶泽泻。寒水石) 山茱萸(蓼实为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吴茱萸(蓼实为使。恶丹参硝石。畏紫石英) 秦皮(大戟为使。恶吴茱萸) 占斯(解野狼毒毒) 栀子(解踯躅毒) 秦椒(恶 KT 防葵。畏雄黄) 桑根白皮(续断、桂心、麻子为使)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木药下部

黄环(鸢尾为使。恶茯苓防己) 石楠(五加皮为使) 巴豆(芫花为使。恶蓑草。畏大黄黄连、藜芦。杀斑蝥毒) 蜀椒(杏仁为使。畏款冬) 栾华(决明为使) 雷丸(荔实、浓朴、为使、恶葛根) 溲(音搜) (音疏。漏芦为使) 皂荚(柏子仁为使。恶麦门冬。空青。人参苦参)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兽上部

龙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龙角(畏干漆。蜀椒。理石) 牛黄(人参为使。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 白胶(得火良。畏大黄) 阿胶(得火良。畏大黄)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兽中部

犀角(松脂为使。恶 菌。雷丸) 羊角(菟丝子为使) 鹿茸(麻勒为使) 鹿角(杜仲为使)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兽下部

糜脂(畏大黄)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虫鱼上部

蜡蜜(恶芫花。齐蛤) 蜂子(畏黄芩。芍药。牡蛎) 牡蛎(贝母使之。得甘草。牛膝。

远志蛇床良。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桑螵蛸(得龙骨、疗泄精。畏旋复花) 海蛤(蜀漆为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龟甲(恶沙参。蜚蠊)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虫鱼中部

伏翼(苋实。芸实为使) 皮(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蜥(音锡) 蜴(音亦。恶芜荑、硫黄。斑蝥) 露蜂房(恶甘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 (音柘。畏皂荚。菖蒲) 蛴螬(蜚蠊为使。恶附子) 鳖甲(恶矾石) (音驼) 鱼甲(蜀漆为使。畏狗胆。甘遂。芫花)乌贼鱼骨(恶白蔹。白芨) 解鱼(杀莨菪毒。漆毒) 天鼠粪(恶白蔹。白薇)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虫鱼下部

蛇蜕(音脱。畏磁石。及酒) 蜣螂(畏羊角石膏) 斑蝥(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马刀(得水良) 地胆(恶甘草)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果上部

大枣(杀乌头毒)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果下部

杏仁(得火良。恶黄 。黄芩。葛根、解锡糊粉毒。恶蓑草)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菜上部

冬葵子(黄芩为使)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菜中部

葱实(解藜芦毒)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米上部

麻 麻子(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卷十七 本草药品畏恶

米中部

大豆及黄卷(恶五参。龙胆。前胡为使。得杏仁。牡蛎良。杀乌头毒) 大麦(食蜜为使)上一百九十九种。有相制使。其余皆无。故不备录。

卷十七

药相反歌

贝母半夏并栝蒌。白蔹白芨反乌头。细辛野狼毒五参辈(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偏与藜芦结冤雠。大戟芫花兼海藻。甘遂以上反甘草。记取歌中十八反。莫使同行真个好。

乌头反半夏。 KT 、贝母、白蔹。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五参、细辛、芍药。

卷十七

服诸药禁忌

有术。勿食桃李仁。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鱼、 等。

有藜芦。勿食狸肉。

有巴豆。勿食芦笋及野猪肉。

有黄连、桔梗。勿食猪肉。

有地黄。勿食芜荑。

有半夏、菖蒲。勿食饴糖鱼肉。

有细辛。勿食生菜。

有甘草勿食菘菜。

有牡丹。勿食生胡荽。

有商陆。勿食犬肉。有恒山。勿食生葱、生菜。

有空青、朱砂。勿食生血物。

有茯苓。勿食醋物。

有鳖甲。勿食苋菜。

有天门冬。勿食鲤鱼。

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杂生菜。又不可食诸滑物。果实等。又不可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脍。腥臊等物。

卷十七

肝脏用药

蕤仁(温。微寒) 空青(大寒) 石胆(寒) 决明子(平。微寒) 青葙子(微寒) 曾青(小寒)升麻(平。微寒) 龙脑(平。微寒) 玄参(微寒) 栀子(寒。大寒) 枸杞子(微寒) 苦参(寒) 车前子(寒) 菊花(平) 石(大热。生温。熟热) 乌贼鱼骨(微寒) 兔肝(寒。平)酸枣仁(平) 秦椒(生温。熟寒) 黄连(寒。微寒) 蔓荆子(温) 竹沥(大寒) 熊胆(寒)青羊胆(温) 阿胶(平。微温) 细辛(温) 青石脂(平)

卷十七

心脏用药

麦门冬(平。微寒) 远志(温) 丹参(微寒) 紫石英(温) 犀角(寒。微寒。玉屑平) 铁粉(平) 银屑(平) 朱砂(微寒) 牛黄(平) 茯神(平) 真珠(寒) 凝水石(寒。大寒) 菖蒲(温) 龙齿(平。微寒) 铁精(微寒) 黄连(寒。微寒) 羚羊角(温。微寒) 茯苓(平)生地黄(大寒) 竹沥(大寒) 赤石脂(大温)

卷十七

脾脏用药

黄 (微温) 柴胡(平。微寒) 附子(温。大热) 枳实(寒。微寒) 陈橘皮(温) 人参(微寒。微温) 木通(平) 浓朴(温。大温) 干姜(温。大热。) 曲(大热) 大麦 (温。平)槟榔(温) 胡椒(大热) 肉豆蔻(温。) 丁香(温) 高良姜(大温) 荜茇(音拨大温) 石蜜(平。微温)

卷十七

肺脏用药

款冬花(温) 桔梗(微温) 百合(平) 杏仁(温) 紫菀(温) 射(音夜) 干(平。微温)紫苏子(温) 木通(温) 旋复花(温。微温) 桑根白皮(寒) 皂荚(温) 沙参(微寒) 天门冬(平。大寒) 白前(微温) 百部(微温) 贝母(平。微寒) 芫花(温。微温) 干姜(温。大热)车前子(寒) 麻黄(温。微温) 蛤蚧(平) 马兜铃(寒) 半夏(生微寒。熟热) 五味子(温) 葶苈(寒。大寒) 白石脂(平)

卷十七

肾脏用药

肉苁蓉(微温) 巴戟天(微温) 山茱萸(平。微温) 牛膝(平) 菟丝子(平) 石斛(平)鹿茸(温。微温) 蛇床子(平) 杜仲(平。温) 磁石(寒) 萆 (平) 干漆(温) 桑螵蛸(平)泽泻(寒) 补骨脂(大寒) 钟乳(温) 黑石脂(平) 石楠(平) 乌喙(许秽切。微温) 天雄(温。大温) 石龙芮(平)

卷十七

治风通用药

防风(温) 汉防己(平。温) 蔓荆子(微寒。微温) 秦艽(音胶。平) 独活(平。微寒)芎(温) 羌活(平。微温) 麻黄(温。微温) 天门冬(平。大寒) 附子(温。大热) 杜若(平) 麦门冬(平。微寒) 犀角(寒。微寒) 细辛(温) 本(温。微寒) 羚羊角(温。微寒)天雄(热) 黄 (温) 蒺藜子(温。微寒) 菖蒲(温) 耳(实温。叶微寒) 菊花(平) 牡荆子(微寒。平) 狗脊(平。微温) 天麻(平) 薏苡仁(微寒) 当归(温。大温) 麻黄(温大温) 萆 (平) 乌喙(许秽切。微温) 侧子(大热) 巴戟(微温) 踯躅(温) 干蝎(温)天南星(温) 莽草(温) 辛夷(温) 栾荆(温) 海桐皮(平) 小天蓼(温) 乌头(温。大热) 柏子仁(平) 白花蛇(温) 乌蛇(温) 酸枣仁(平) 威灵仙(温) 鼠粘子(平) 牛膝(平) 牛黄(平) 枳壳(微寒)

卷十七

风眩

菊花(平) 踯躅(温) 虎掌(温。微寒) 杜若(微温) 茯神(平) 茯苓(平) 白芷(温)鸡头(平) 人参(微寒。温) 芎 (温) 蔓荆子(微寒。温) 薯蓣(温。平) 术(温) 蘼芜(温)

卷十七

头面风

芎 (温) 薯蓣(温。平) 天雄(温。大温) 山茱萸(平。微温) 莽草(温) 辛夷(温)牡荆子(微寒。微温) 本(温。微寒) 蘼芜(温) 耳(实温。叶微寒) 蜂子(平。微寒)杜若(微温)

卷十七

中风脚弱

石斛(平) 钟乳(温) 殷孽(温) 孔公孽(温) 硫黄(大热) 附子(温。大热) 豉(寒)丹参(微寒) 五加皮(温。微寒) 竹沥(大寒) 大豆(平) 天雄(温。大温) 侧子(大热) 牛膝(平) 胡麻(平)

卷十七

久风湿痹

菖蒲(温) 茵芋(温。微温) 天雄(温。大温) 附子(温。大热) 乌头(温。大热) 细辛(温) 蜀椒(温。大热) 牛膝(平) 天门冬(平。大寒) 松叶(温) 松节(温) 侧子(大热)踯躅(温) 柏子仁(平) 薏苡仁(微寒) 蔓荆子(微。寒温) 耳(实温。叶微寒) 术(温) 丹参(微寒) 石龙芮(平)

卷十七

贼风挛痛

茵芋(温。微温) 附子(温。大热) 萆 (平) 狗脊(平。微温) 芎 (温) 侧子(大热)麻黄(温。微温) 杜仲(平。温) 白藓皮(寒) 白芨(平。微寒) 猪椒(温) 汉防己(平。温)石斛(平) 耳(实温。叶微寒)

卷十七

风瘙痒

蛇床子(平) 蒴 (温) 乌喙(许秽切。微温) 景天(平) 蒺藜子(微温。寒) 枫香(平) 藜芦(寒。微寒) 枳壳(微寒) 茺蔚子(微温。寒) 青葙子(微寒)

卷十七

伤寒

麻黄(温。微温) 葛根(平) 杏仁(温) 前胡(微寒) 柴胡(平。微寒) 大青(大寒)龙胆(寒。大寒) 芍药(平。微寒) 薰草(平) 升麻(平。微寒) 牡丹(寒。微寒) 虎掌(温。

微寒) 术(温) 汉防己(平。温) 石膏(微寒。大寒) 牡蛎(平。微寒) 贝母(平。微寒)鳖甲(平) 犀角(寒。微寒) 豉(寒) 羚羊角(温。微寒) 葱白(平) 生姜(微温) 芒硝(大寒) 半夏(生微寒。熟温) 知母(寒)

卷十七

时气

牡蛎(平。微寒) 龙胆(寒。大寒) 犀角(寒。微寒) 葱白(平) KT (寒) 大黄(寒大寒) 石膏(微寒。大寒) 麻黄(温。微温) 葛根(平) 杏仁(温) 黄芩(平。大寒) 白藓皮(寒) 葳蕤(平) 贝母(平。微寒) 豉(寒) 射干(平。微寒) 生姜(微温) 茵陈(平。

微寒) 羚羊角(温。微寒) 栀子(寒。大寒) 牡丹(寒。微寒) 大青(大寒) 凝水石(寒。

微寒) 水牛角(平) 升麻(平。微寒) 竹茹(微寒) 芍药(平。微寒) 前胡(微寒) 柴胡(平。微寒)

卷十七

热病

犀角(寒。微寒) 葛根(平) 白藓皮(寒) 小麦(微寒) 知母(寒) 玄参(微寒) 理石(寒大寒) 长石(寒) 黄芩(平。大寒) 凝水石(寒。大寒) 浮萍草(寒) 败酱(平。微寒)大青(大寒) 栀子(寒。大寒) 石膏(大寒。微寒) 羚羊角(温。微寒) 垣衣(寒) 白薇(平。大寒) 滑石(寒。大寒) 景天(平) 升麻(平。微寒) 大黄(寒。大寒) 龙齿(平。微寒) 葶苈(寒。大寒) 茵陈(平。微寒) 楝实(寒) 蓝实及叶(寒) 白颈地龙(寒。大寒)苦参(寒) 朴硝(寒。大寒)

卷十七

大热

凝水石(寒。微寒) 石膏(微寒。大寒) 滑石(寒。大寒) 黄芩(平。大寒) 知母(寒)白藓皮(寒) 玄参(微寒) 茵陈(平。微寒) 鼠李根皮(微寒) 竹沥(大寒) 栀子(寒。大寒)地莓(大寒) 芒硝(大寒) 大黄(寒。大寒) 苦参(寒) 沙参(微寒) 白颈地龙(寒。大寒)

卷十七

劳热

鳖甲(平) 柴胡(平。微寒) 茵陈(平。微寒) 秦艽(音胶。平) 诃黎勒(温) 天灵盖(平)青蒿(寒) 地骨皮(大寒) 前胡(微寒) 龙胆(寒。大寒) 胡黄连(平) 人参(微寒。微温) 栀子(寒。大寒) 獭肝(温) 沙参(微寒) 知母(寒) 贝母(平。微寒) 百部(微温)木通(平) 桑根白皮(寒) 桃仁(平) 杏仁(温) 麦门冬(平。微寒)

卷十七

劳复

鼠粪(微寒) 豉(寒) 竹沥(大寒) 龟甲(平) 柴胡(平。微寒) 麦门冬(平。微寒)

卷十七

疟病

恒山(寒。微寒) 蜀漆(平。微温) 牡蛎(平。微温) 鳖甲(平) 麝香(温) 麻黄(温微温) 大青(大寒) 防葵(寒) 猪苓(平) 汉防己(平。温) 茵芋(温。微温) 巴豆(温。生温。熟寒) 白头翁(温) 女青(平) 芫花(温。微温) 白薇(平。大寒) 菘萝(平) 桃(平) 乌梅(平) 雄黄(平。大温) 菖蒲(温) 莽草(温)

卷十七

霍乱

人参(微寒。微温) 干姜(温。大热) 术(温) 附子(温。大热) 桂心(大热) 陈橘皮(温)浓朴(温。大温) 香 (音柔。温) 高良姜(大温) (温) 木瓜(温) 肉豆蔻(温) 草豆蔻(温) 丁香(温)

卷十七

转筋

小蒜(温) 木瓜(温) 陈橘皮(温) 鸡舌香(微温) 肉豆蔻(温) 生姜(微温) 杉木(微温)

卷十七

呕哕

浓朴(温。大温) 香 (温) (温) 人参(微寒。微温) 附子(温。大热) 术(温)楠材(微温) 木瓜(温) 高良姜(大温) 丁香(温) 桂心(大热) 陈橘皮(温) 枇杷叶(平) 白豆蔻(温)

卷十七

大腹水肿

大戟(寒。大寒) 甘遂(寒。大寒) 泽漆(微寒) 葶苈(寒。大寒) 芫花(温。微温) 巴豆(温。生温。熟寒) 猪苓(平) 汉防己(平。温) 泽兰(微寒) 桑根白皮(寒) 商陆(平)泽泻(寒) 郁李仁(平) 海藻(寒) 昆布(寒) 苦 (寒) 赤小豆(平) 瓜蒂(寒) 鳢鱼(寒) 鲤鱼(寒)大豆(平) 荛花(寒。微寒)

卷十七

肠下利

赤石脂(大温) 龙骨(平。微寒) 牡蛎(平。微寒) 干姜(温。大热) 黄连(寒。微寒)黄芩(平。微寒) 当归(温。大温) 附子(温。大温) 禹余粮(平。寒) 藜芦(寒。微寒) 黄柏(寒) 云实(温) 矾石(寒) 阿胶(平。微温) 艾叶(微温) 陟厘(大温) 硫黄(大热)乌梅(平) 石榴皮(平) 枳实(寒。微寒) 牛角腮(温) 地榆(微寒) 浓朴(温。大温) 白头翁(温) 柏叶(平) 白 荷(微温) 赤地利(平) 桃花石(温) 蜡(温)

卷十七

大便不通

朴硝(寒。大寒) 芒硝(大寒) 大戟(寒。大寒) 槟榔(温) 牵牛子(寒) 郁李仁(平)大黄(寒。大寒) 巴豆(温。生温。熟寒) 蜜(微寒) 大麻子(平) 牛胆(大寒) 猪胆(微寒)

卷十七

小便淋

滑石(寒。大寒) 冬葵子(寒) 茅根(寒) 蘧麦(寒) 榆皮(平) 石韦(平) 葶苈(寒大寒) 蒲黄(平) 麻子(平) 琥珀(平) 石蚕(平。寒) 蜥蜴(寒) 胡燕粪(平) 衣中白鱼(温) 乱发(微温) 石燕(寒) 车前子(寒) 木通(平) 海蛤(平) 贝齿(平) 硝石(寒。大寒) 黄芩(平。微寒) 冬葵子(寒) 猪苓(平)

卷十七

小便利

牡蛎(平。微寒) 龙骨(平。微寒) 鹿茸(温。微温) 桑螵蛸(平) 漏芦(寒。大寒)土瓜根(寒) 鸡 (微寒) 鸡肠草(微寒) 山茱萸(平。微温)

卷十七

溺血

戎盐(寒) 鹿茸(温。微温) 龙骨(平。微温) 蒲黄(平) 干地黄(寒) 牛膝(平) 车前子(寒) 柏子并叶(平。微寒)

卷十七

消渴

白石英(微温) 石膏(微寒。大寒) 茯神(平) 麦门冬(平。微寒) 黄连(寒。微寒)知母(寒) KT 根(寒) 茅根(寒) 枸杞根(大寒) 小麦(微寒) 竹叶(平。大寒) 土瓜根(寒) 葛根(平) 李根(寒) 芦根(寒) 菰根(大寒) 冬瓜(微寒) 马乳(冷) 牛乳(微寒)羊乳(温) 铅丹(微寒) 桑根白皮(寒)

卷十七

黄疸

茵陈(平。微寒) 栀子(寒。大寒) 紫草(寒) 白藓皮(寒) 牡鼠(微温) 大黄(寒。

大寒) 瓜蒂(寒) 秦艽(平) KT (寒)

卷十七

上气咳嗽

麻黄(温。微温) 杏仁(温) 白前(微温) 陈橘皮(平) 紫菀(温) 桂心(大热) 款冬花(温) 五味子(温) 细辛(温) 蜀椒(温。大热) 半夏(生微寒。熟温) 生姜(微温) 桃仁(平) 紫苏子(温) 射干(微温) 芫花根并花(温。微温) 百部根(微温) 干姜(温。大热)贝母(平。微寒) 皂荚(温)

卷十七

肺痿

蒺藜子(温。微寒) 人参(微寒。微温) 茯苓(平) 天门冬(平。大寒) 麦门冬(平。

大寒) 猪蹄(小寒) 白石英(微温) 蛤蚧(平) 薏苡仁(微寒)

卷十七

呕吐

浓朴(温。大温) 陈橘皮(温) 人参(微寒。微温) 半夏(生微寒。熟温) 麦门冬(平。

微寒)生姜(微温) 白芷(温) 铅丹(微寒) 鸡子(微寒) 薤白(温) 甘竹叶(平。大寒) 附子(温。大热)

卷十七

痰饮

大黄(寒。大寒) 甘遂(温。大寒) 芒硝(大寒) 茯苓(平) 柴胡(平。微寒) 前胡(微寒)术(温) 细辛(温) 旋复花(微温) 浓朴(温。大温) 人参(微寒。微温) 枳实(寒。微寒) 陈橘皮(温) 半夏(生。微寒。熟。温) 生姜(微温) 甘竹叶(平。大寒) 荛花(寒。

微寒) 高良姜(大热) 乌头(温。大热) 芫花(温。大温)

卷十七

宿食

大黄(寒。大寒) 巴豆(温。生温。熟寒) 朴硝(寒。大寒) 柴胡(平。微寒) 术(温)桔梗(微温) 浓朴(温。大温) 皂荚(温) 曲(热) 柏(温) 槟榔(温)

卷十七

腹胀满

麝香(温) 甘草(平) 人参(微寒。微温) 皂荚(温) 术(温) 干姜(温。大热) 百合(平)浓朴(温。大温) 子(微寒。微温) 枳实(寒。微寒) 桑根白皮(温) 大豆黄卷(温)旋复花(微温) 香 (温) 诃黎勒(温) 草豆蔻(温) 荜澄茄(温)

卷十七

心腹冷痛

当归(温。大温) 芍药(平。微温) 桔梗(微温) 干姜(温。大热) 桂心(大热) 蜀椒(温大热) 附子(温。大热) 吴茱萸(温。大热) 乌头(温。大热) 甘草(平) 石(大热。

生温。熟热) 术(温) 戎盐(寒) 芎 (温) 浓朴(温。大温) 蓬莪术(平) 高良姜(大温)蜂子(平。微寒) 肉豆蔻(温) 小蒜(温)

卷十七

肠鸣

丹参(微寒) 海藻(寒) 昆布(寒) 半夏(生微寒。熟温)

卷十七

心下满急

茯苓(平) 枳实(寒。微寒) 半夏(生微寒。熟温) 术(温) 生姜(微温) 百合(平)青橘皮(微温) 子(微寒。温) 杏仁(温)

卷十七

虚冷气

荜茇(温) 胡椒(大温) 阿魏(平) 吴茱萸(温。大热) 浓朴(温。大温) 桂心(大热)木香(温) 干姜(温。大热) 白豆蔻(大温) 丁香(温) 术(温) 京三棱(平) 荜澄茄(温)益智子(温) 高良姜(大温) 诃黎勒(温) 艾叶(微温)

卷十七

心烦

石膏(微寒。大寒) 滑石(寒。大寒) 杏仁(温) 栀子(寒) 茯苓(平) 贝母(平。微寒)木通(平) 李根(微寒) 甘竹沥(大寒) 乌梅(平) 鸡子(微寒) 豉(寒) 甘草(平) 知母(寒) 王不留行(平) 石龙芮(平) 玉屑(平) 酸枣仁(平) 凝水石(寒。微寒)

卷十七

积聚瘕

空青(寒。大寒) 芒硝(大寒) 朴硝(寒。大寒) 硫黄(大热) 胡粉(寒) 石(大热生温。熟热) 大黄(寒。大寒) 野狼毒(平) 巴豆(温。生温。熟热) 附子(温。大热) 乌头(温。大热) 苦参(寒) 芫花(温。微温) 柴胡(平。微寒) 鳖甲(平) 蜈蚣(温) 猪肚(微温) 白马溺(微寒) 甲(微温) 蜀漆(平。微温) 甘遂(寒。大寒) 贯众(微寒) 京三棱(平)

卷十七

中恶

鬼箭(寒) 芍药(平。微寒) 牛黄(平) 雄黄(平。大温) 朱砂(微寒) 麝香(温) 芎(温) 吴茱萸(温。大热) 乌头(温。大热) 当归(温。大温) 升麻(平。微寒) 桃仁(微温) 耳(实温。叶微寒) 桃皮(平) 桃胶(平) 桔梗(微温) 干姜(大热)

卷十七

鬼疰

芫青(微温) 獭肝(微寒。平) 龙齿(平。微寒) 雷丸(寒。微寒) 白藓皮(寒) 牛黄(平)盐(寒) 蚱蝉(寒) 雄黄(平。大温) 败天公(平) 鬼臼(温。微寒) 野葛(温) 虎骨(温) 金牙(平) 代赭(寒) 安息香(平)

卷十七

尸疰病

鹳骨(平) 虎骨(平) 麝香(温) 狸骨(温) 卷柏(温。平。微寒) 野葛(温) 雄黄(平。大温)

卷十七

惊邪

雄黄(平。大温) 朱砂(微寒) 紫石英(温) 茯神(平) 龙胆(寒。大寒) 龙齿(平。

微寒)防葵(寒) 鬼臼(温。微温) 升麻(平) 麝香(温) 人参(微寒。微温) 沙参(微寒) 桔梗(微温) 白薇(平。大温) 远志(温) 柏子仁(平) 鬼箭(寒) 鬼督邮(平) 小草(温)卷柏(温。平。微寒) 紫菀(温) 羚羊角(温。微寒) 甲(微温) 丹雄鸡(微温。微寒)犀角(寒。微寒) 蚱蝉(寒) 茯苓(平)

卷十七

惊悸

朱砂(微寒) 人参(微寒。微温) 茯神(平) 龙齿(平。微寒) 柏实(平) 沙参(微寒)羚羊角(温。微寒) 桔梗(微温) 远志(温) 银屑(平) 紫石英(温) 金屑(平)

卷十七

癫痫

龙齿角(平。微寒) 牛黄(平) 防葵(寒) 牡丹(寒。微寒) 白蔹(平。微寒) 莨菪子(温)雷丸(寒。微寒) 钩藤(微寒) 白僵蚕(平) 蛇床(平) 蛇蜕(平) 蜣螂(寒) 白马目(平) 铅丹(微寒) 蚱蝉(寒) 白狗血(温) 豚肉(温) 猪牛犬等齿(平) 银屑(平) 升麻(平。微寒) 露蜂房(平) 蛇衔(温) 熊胆(寒) 雀瓮(平)

卷十七

喉痹病

升麻(平。微寒) 射干(平。微寒) 杏仁(温) 棘针(寒) 蒺藜子(温。微寒) 络石(温。微寒) 百合(平) 堇竹叶(平。大寒) 莽草(温) 苦竹叶(大寒)

卷十七

噎病

羚羊角(温。微寒) 木通(平) 青竹茹(微寒) 头垢(微寒) 芦根(寒) 牛 (平) 舂杵细糖(平)

卷十七

骨鲠

狸头骨(温) 獭骨(平) 鸬 骨(平。微寒) 獭足(平)

卷十七

齿痛

当归(温。大温) 独活(平。微温) 细辛(温) 蜀椒(温。大热) 芎 (温) 附子(温大热) 莽草(温) 矾石(寒) 蛇床子(平) 生地黄(大寒) 莨菪子(温) 鸡舌香(微温) 车下李根(平) 马悬蹄(平) 雄雀粪(温)

卷十七

口疮

黄连(寒。微寒) 黄柏(寒) 龙胆(寒。大寒) 升麻(平。微寒) 大青(大寒) 苦竹叶(大寒) 蜜(平。微寒) 酪(寒) 酥(微寒) 豉(寒)

卷十七

吐唾血

羚羊角(温。微寒) 鹿角胶(平。温) 戎盐(寒) 柏叶。艾叶(微温) 鸡酥(微温) 生地黄(大寒) 刺蓟(温) 蛴螬(微寒。微温) 饴糖(微温) 伏龙肝(微温) 牛膝(平) 马通(微温) 桑根白皮(寒)

卷十七

鼻衄血

矾石(寒) 蒲黄(平) 天名精(寒) 刺蓟(温) 鸡酥(微温) 溺叶(微温) 桑耳(平)竹茹(微寒) 皮(平) 溺 (平) 蓝(大寒) 狗胆(平) 乱发(温) 生地黄(大寒)

卷十七

鼻壅

木通(平) 细辛(温) 桂心(大热) 蕤HT (温。微寒) 薰草(平) 瓜蒂(寒)

卷十七

耳聋

磁石(寒) 菖蒲(温) 葱涕(平。温) 雀脑(平) 白鹅骨(微寒) 鲤鱼脑(寒) 络石(温。微寒) 白颈地龙(寒。微寒) 乌鸡骨(平) 土瓜根(寒) 龙脑(微寒)

卷十七

鼻肉

藜芦(寒。微寒) 矾石(寒) 木通(平) 地胆(平) 白狗胆(平) 雄黄(平。大温)石(大热。生温。熟热)

卷十七

目赤热痛

黄连(寒。微寒) 蕤仁(温。微寒) 石胆(寒) 空青(寒。大寒) 曾青(小寒) 决明(平。

微寒) 黄柏(寒) 栀子(寒。大寒) 荠子(温) 苦竹叶(大寒) 鸡子白(微寒。平) 鲤鱼胆(寒) 田中螺(大寒) 车前(寒) 秦皮(微寒。大寒) 菥 子(微温)

卷十七

目肤翳

秦皮(微寒。大寒) 细辛(温) 真珠(寒) 贝齿(平) 石决明(平) 麝香(温) 鬼臼(温。微温) 伏翼(平) 青羊胆(平) 蛴螬汁(微温。寒) 菟丝子(平) 珊瑚(平)

卷十七

明目

车前子(微寒) 柏子仁(平) 细辛(温) 菥 子(微温) 秦椒(生温。熟寒) 地肤子(寒)决明子(平。微寒) 蔓荆子(微温。寒) 乌雄鸡(微寒) 羚羊角(温。微寒) 青羊胆(温)萤火(微温) 鲤鱼胆(寒) 空青(寒) 芜青子(温) 龙脑(微寒) 苋实(寒。大寒) 茺蔚子(微温。寒) 伏翼(平)

卷十七

通声

菖蒲(温) 钟乳(温) 孔公孽(温) 皂荚(温) 苦竹叶(寒) 麻油(微寒) 木通(平)

卷十七

菟丝子(平) 麝香(温) 熊脂(微寒。温) 葳蕤(平) 本(微寒。温) 木兰皮(寒)栀子(寒。大寒) 紫草(寒) 冬瓜子(平。温) 白僵蚕(平) 蜀水花(平) 白附子(平)

卷十七

发秃落

桑上寄生(平) 秦椒(生温。熟寒) 蔓荆子(微寒。温) 桑根白皮(寒) 麻子仁(平)桐叶(寒) 猪膏(微寒) 雁肪(平) 马 膏(微寒) 松叶(温) 鸡肪(微温。寒) 枣根(温。平)浮萍草(寒) 莲子草(平。寒)

卷十七

灭瘢

鹰粪白(平) 白僵蚕(平) 衣中白鱼(温) 白附子(平) 蜜陀僧(平)

卷十七

金疮

石胆(寒) 蔷薇(温。微寒) 地榆(微寒) 艾叶(微温) 王不留行(平) 白头翁(温)钓樟根(平) 水阳花(寒) 锻石(温) 狗头骨(平) 桑根白皮(寒) 突厥白(寒)

卷十七

牡鼠(微温) 生龟(平) 生地黄(大寒) 乌雄鸡血(平) 乌鸡骨(平) 李核仁(平) 无名异(平) 自然铜(平)

卷十七

瘀血

蒲黄(平) 琥珀(平) 羚羊角(温。微寒) 牛膝(平) 大黄(寒。大寒) 干大黄(寒)朴硝(寒。大寒) 紫参(寒。微寒) 桃仁(平) 虎杖(微温) 茅根(寒) 虫(寒) 虻虫(微寒) 水蛭(平。微寒) 蜚蠊(寒) 牡丹(寒。微寒) 子(微寒。温) 天名精(寒)

卷十七

火灼

柏白皮(微寒) 胡麻(平) 盐(寒) 豆酱(冷) 井底泥(寒) 醋(温) 黄芩(平。大寒)牛膝(平) 栀子(寒。大寒)

卷十七

痈疽

络石(温。微寒) 黄 (微温) 白蔹(平。微温) 乌喙(微温) 木通(平) 败酱(平。

微寒)白芨(平。微寒) 大黄(寒。大寒) 半夏(生微寒。熟温) 玄参(微寒) 蔷薇(温。微寒)鹿角(温。微温) 虾蟆(寒) 土蜂房(平) 伏龙肝(微温) 甘蕉根(大寒) 升麻(平。

微寒)

卷十七

恶疮

雄黄(平。大温) 雌黄(平。大寒) 胡粉(寒) 硫黄(温。大热) 矾石(寒) 松脂(温)蛇床子(平) 地榆(微寒) 水银(寒) 蛇衔(温) 白蔹(平。微寒) 漏芦(寒。大寒) 黄柏(寒) 占斯(温) 菌(微温) 莽草(温) 青葙子(微寒) 白芨(平。微寒) 楝实(寒) 防己(平) 野狼跋(寒) 桐叶(寒) 虎骨(平) 猪肚(微温) 茹(寒。微寒) 藜芦(寒。微寒) 锻石(温) 狸骨(温) 铁浆(平) 马鞭草(平)

卷十七

漆疮

蟹(寒) 茱萸皮(温。大寒) 苦 (微寒) 鸡子白(微寒) 鼠(微温) 井中苔萍(大寒)秫米(微寒) 芒硝(大寒) 黄栌木(微寒) 杉木(微温)

卷十七

瘿瘤

小麦(微寒) 海藻(寒) 昆布(寒) 交蛤(平) 半夏。贝母(平。微寒) 木通(平) 菘萝(平) 连翘(平) 白头翁(温) 海蛤(平) 生姜(微温)

卷十七

雄黄。(平。大寒) 石。恒山(寒。微寒) 野狼毒(平) 侧子(大热) 连翘(平) 昆布(寒)狸骨(温) 王不留行(平) 斑蝥(寒) 地胆(寒) 鳖甲(平) 虾蟆(寒) 漏芦(寒。大寒)蛇衔(温) 矾石(寒)

卷十七

五痔

桐叶(寒) 蓄(平) 皮(平) 猪悬蹄(平。寒) 黄 (微温) 槐实(寒) 槐鹅(微寒) 柏叶(平) 艾叶(微温) 赤石脂(大温) 龟甲(平) 鳖甲(平)

卷十七

脱肛

鳖头(平) 卷柏(温。平。微寒) 铁精(微温) 东壁土(平) 蜗牛(寒) 生铁(微寒)

卷十七

蜇疮

青葙子(微寒) 苦参(寒) 蚺蛇胆(寒) 蝮蛇胆(寒) 大蒜(温) 戎盐(寒) 艾叶(微寒) 马鞭草(平)

卷十七

蛇虫

薏苡根(平) 菌(平。微温) 干漆(温) 楝根(微寒) 茱萸根(温。大热) 艾叶(微温) 石榴皮(平) 鹤虱(平) 槟榔(温) 龙胆(寒。大寒)

卷十七

寸白

槟榔(温) 芜荑(平) 贯众(微寒) 野狼牙(寒) 雷丸(寒。微寒) 青葙子(微寒) 青橘皮吴茱萸(温。大热) 石榴根(平) 榧子(平)

卷十七

虚劳

朱砂(微寒) 空草(寒。大寒) 钟乳(温) 紫石英(温) 白石英(微寒) 磁石(寒) 龙骨(平。微寒) 茯苓(平) 黄 (微温) 干地黄(寒) 茯神(平) 天门冬(平。大寒) 薯蓣(温平) 石斛(平) 沙参(微寒) 人参(微寒。温) 玄参(微寒) 五味子(温) 肉苁蓉(微温)续断(微温) 泽泻(寒) 牡丹(寒。大寒) 芍药(平。微寒) 牡桂(温) 远志(温) 当归(温。大温) 牡蛎(平。微寒) 五加皮(温。微寒) 棘刺(平。温) 覆盆子(平) 巴戟(微温) 牛膝(平) 杜仲(平。温) 柏子仁(平) 桑螵蛸(平) 石龙芮(平) 石南(平) 桑根白皮(寒) 地榆子(寒) 车前子(寒) 麦门冬(平。微寒) 干漆(温) 菟丝子(平) 蛇床子(平) 枸杞子(微寒) 大枣(平) 麻子(平) 枸杞根(寒。大寒)

卷十七

阳萎

白石英(微温) 阳起石(微温) 巴戟(微温) 肉苁蓉(微温) 五味子(温) 蛇床子(平)地肤子(寒) 铁精(微温) 白马茎(平) 菟丝子(平) 原蚕蛾(热温) 狗--(平) 雀卵(温)天雄(温。大温) 覆盆子(平) 石南(平) 山茱萸(平。微温)

卷十七

海藻(寒) 铁精(微温) 狸--(温) 狐--(微寒) 蜘蛛(寒) 蒺藜子(温。微寒)鼠阴(平)

卷十七

囊湿

五加皮(温。微寒) 槐皮(微寒) 黄柏(寒) 虎掌(微温) 子(微寒。温) 蛇床子(平) 牡蛎(平。微寒)

卷十七

泄精

韭子(温) 龙骨(平。微温) 鹿茸(温。微温) 牡蛎(平。微寒) 小草(温) 桑螵蛸(微温)菟丝子(平) 棘刺(寒) 石榴皮(平) 鹿獐骨(微温) 泽泻(寒) 钟乳(温) 车前子叶(寒)

卷十七

好眠

木通(平) 孔公孽(温) 马头骨(微寒) 牡鼠目(平) 茶茗(微寒) 沙参(微寒)

卷十七

不得眠

酸枣仁(平) 榆叶(平) 细辛(温) 乳香(温)

卷十七

腰痛

杜仲(平。温) 萆 (平) 狗脊(平。微温) 梅实(平) 鳖甲(平) 五加皮(温。微寒)菝(平。温) 爵床(寒) 牛膝(平) 鹿茸(温。微温) 附子(温。大热) 鹿角胶(平。温)续断(微温) 乌喙(微温)

卷十七

诸疼痛

当归(温。大温) 子(微寒。温) 芎 (温) 续断(微温) 骨碎补(温) 没药(平) 质汗(温) 芍药(平)

卷十七

血气

干地黄(寒) 延胡索(温) 蒲黄(平) 荷叶(平。寒) 艾叶(微温) 大黄(寒。大寒)麒麟竭(平) 米醋(温) 桑木耳(平) 当归(温。大温) 牛角腮(平) 藕(平。寒) 红蓝花(温)白茅花(平) 姜黄(大寒) 质汗(温) 芎 (温) 刘寄奴(温) 桂(大热) 桃仁(平) 芍药(平。微寒) 牡丹(寒。微寒)

卷十七

崩中

石胆(寒) 禹余粮(平。寒) 赤石脂(大温) 代赭(寒) 牡蛎(平。微寒) 龙骨(平。

微寒)蒲黄(平) 白僵蚕(平) 牛角腮(平) 紫葳(微寒) 桑木耳(平) 乌贼鱼骨(微寒) 生地黄(大寒) 黄柏(寒) 茅根(寒) 艾叶(微温) 甲(微温) 马蹄甲(平) 鹿角胶(温。平)阿胶(平。微寒) 丹雄鸡(微温。寒) 鹿茸(温。微温) 刺蓟根(温) 马通(微温) 伏龙肝(微温) 干地黄(寒) 柏叶(平) 鬼箭(寒) 续断(微温) 地榆(微寒)

卷十七

月闭

鼠妇(温。微寒) 虫(寒) 水蛭(平。微寒) 蛴螬(微温。寒) 桃仁(平) 狸--(温)土瓜根(寒) 牡丹(寒。微寒) 牛膝(平) 占斯(温) 虎杖(微温) 阳起石(微温) 桃毛(平) 白垩(温) 铜镜鼻(平) 虻虫(微寒) 子(微寒。温) 卷柏(平。温。微寒) 干漆(温) 大黄(寒。大寒) 茅根(寒)

卷十七

无子

紫石英(温) 钟乳(温) 阳起石(微温) 紫葳(微寒) 桑螵蛸(平) 艾叶(微温) 秦皮(微寒。大寒) 卷柏(温。平。微寒)

卷十七

安胎

紫葳(微寒) 鹿角胶(平。温) 桑寄生(平) 鲤鱼(寒) 乌雌鸡(温) 葱白(平) 阿胶(平。微寒)

卷十七

堕胎

雄黄(平。大温) 雌黄(平。大寒) 水银(寒) 胡粉(寒) 朴硝(寒。大寒) 飞生虫(平)溲疏(寒。微寒) 大戟(寒。大寒) 巴豆(温。生温。熟寒) 野葛(温) 牛黄(平) 藜芦(寒。微寒) 牡丹(寒。微寒) 牛膝(平) 槐子(寒) 桂心(大热) 皂荚(温) 茹(寒。微寒) 羊踯躅(温) 鬼箭(寒) 薏苡仁(微寒) 蘧麦(寒) 附子(温。大热) 天雄(温。大温)乌头(温。大热) 乌喙(微温) 侧子(大热) 蜈蚣(温) 地胆(寒) 斑蝥(寒) 芫青(微温) 葛上亭长(微温) 水蛭(微寒。平) 虻虫(微寒) 虫(寒) 蛴螬(微温。寒) 皮(平) 蜥蜴(寒) 蛇蜕(平) 蟹爪(寒) 芒硝(大寒) 荛花(寒。微寒) 麝香(温) 蚱蝉(寒)代赭(寒) 野狼牙(寒) 射罔(温。大热) 生鼠(微温) 桃仁(平) 虎掌(温。微寒) 鬼臼(温。微温) 野狼毒(平) 土瓜根(寒) 半夏(平) 砂(大热) 蝼蛄(寒) 莽草(温)

卷十七

难产

槐子(寒) 桂心(大热) 滑石(寒。大寒) 贝母(平。微寒) 蒺藜 子(温。微寒) 酸浆(平。寒) 蚱蝉 生鼠肝(平) 皂荚(温) 乌雄鸡肝 血(温) 马衔(平) 弓弩弦(平) 败酱(平。微寒) 榆皮(平) 蛇蜕(平) 冬葵子(寒) 兔头(平) 海马(寒) 伏龙肝(温) 飞生虫(温)

卷十七

产后腹痛

羊角(温。微寒) 大豆(平) 秦椒(生温。熟寒) 羚羊角(寒。微寒) 红蓝花(温)干地黄(寒) 当归(温。大温) 豉(寒) 芍药(平。微寒) 地榆(微寒) 泽兰(微温)

卷十七

下乳汁

钟乳(温) 漏芦(寒。大寒) 蛴螬(微温。寒) KT (寒) 土瓜根(寒) 猪四足(小寒) 冬葵子(寒) 木通(平) 狗四足(平)

卷十七

中蛊

桔梗(微温) 鬼臼(温。微寒) 犀角(寒。微寒) 斑蝥(寒) 芫青(微温) 射罔(温。

大热)鬼督邮(平) 葛上亭长(微温) 白 荷(微温) 败鼓皮(平) 蓝子(寒) 羊角(温。微寒)

卷十七

出汗

麻黄(温。微温) 葱白(平) 干姜(温。大热) 葛根(平) 石膏(微寒。大寒) 贝母(平。

微寒) 吴茱萸(温。微温) 桂心(大热) 附子(温。大热) 豉(寒) 生姜(微温) 薄荷(温)蜀椒(温。大热)

卷十七

止汗

麻黄根(微寒) 半夏(生。微寒。熟。温) 牡蛎(平。微寒) 杜仲(平。温) 枳实(寒微寒) 菘萝(平)

卷十七

吐药

恒山(寒。微寒) 菘萝(平) 乌梅(平) 盐(寒) 砒霜(平)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玉石部

朱砂 一名珠砂(作朱名真朱)。丹砂。豆砂。云母砂。米砂。光明砂。土砂。马牙砂。

石砂。无重砂。

玉屑 一名白玉。绿玉。乌玉。

玉泉 一名玉札。玉液。琼浆。

云母 一名云珠。云华。云英。云液。云砂。磷石。

石钟乳 一名公乳。芦石。夏石。竹乳。

矾石 一名羽KT 。羽泽(青白者名马齿矾。黄黑者名鸡屎矾)。

矾 有五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

硝石 一名芒硝。朴硝。马牙硝。生硝。

滑石 一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

石胆 一名毕石。黑石。棋石。铜勒。空青。曾青。

禹余粮 一名白余粮。

太一余粮 一名石脑。

白石英 黄端白棱名黄石英。赤端名赤石英。青端名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紫端名紫白石脂 一名白符。

黑石脂 一名石涅。石墨。白青。绿青。石中黄子。无名异。菩萨石。婆娑石。绿矾。柳絮石。扁青。

雄黄 一名黄金石。石黄。薰黄。

食盐 一名光明盐。戎盐。石盐。马齿盐。井盐。青盐。臭盐。白盐。黑盐。柔盐。酸雌黄 一名石榴黄。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号冬结石。半黑半白者名神惊石。土硫黄水银 一名汞。

石膏 一名细理石。

金屑 一名生金。

铁屑 一名朱砂银。

灵砂 一名二气砂。

水银粉 一名汞粉。

磁石 一名玄石。处石。磁君。

四面吸铁 一斤者名延年砂。四面吸铁八两者号续未石。四面吸铁五两者号曰磁石。

玄石 一名玄水石。虔石。绿盐。

凝水石 一名白水石。寒水石。凌水石。

阳起石 一名白石。石生。羊起石。

孔公孽 一名通石。

殷孽 一名姜石。

蜜陀僧 一名没多生。

铁精 一名铁 。淬铁水刀烟。铁浆。铁称锤。铁华粉。生铁。铁粉。

铁落 一名铁液。钢铁。柔铁。

石脑 一名石饴饼。

理石 一名立制石。肌石。珊瑚。

石蟹 一名浮石。

长石 一名方石。真理石。土石。马衔。

砺石 一名磨石。

石花 一名乳石。桃花石。

光明盐 一名石盐。

石床 一名乳床。逆石。

肤青 一名推青。推石。马脑。太阴玄精石。盐精。车辖。

伏龙肝 釜月中墨。一名釜脐墨。

锻石 一名恶灰。希灰。 石。石 。

石 一名青分石。立制石。固阳石。白 石。大白石。泽乳。食盐。鼠乡。砒霜。钟砂 一名北亭砂。狄盐。

铅丹 一名铅华。黄丹。

铅 一名锡铅。

粉锡 一名解锡(今化铅作胡粉也)。定粉。赤铜。一名赤金。铜落。

自然铜 一名石髓铅。

铜青 一名铜绿。

锡 一名白 。

代赭石 一名须丸。血师。赤土。石燕。

戎盐 一名胡盐。大盐。卤盐。浆水。井华水。菊花水。地浆。腊泉水。

半天河 一名竹篱头水。热汤。

白垩 一名白善。

冬灰 一名藜灰。

青琅 一名石珠。

特生 石 一名苍 石。鼠毒。

握雪 石 一名化公石。石脑。梁上尘。

土殷孽 一名土乳。车脂。 中膏。锻灶灰。淋石。

方解石 一名黄石。方石。

礞石 一名青礞石。姜石。粗黄石。井泉石。

苍石 一名苍 。

花蕊石 一名花乳石。石蚕。石脑。白磁瓦。乌克瓦。不灰木。气砂。

硼砂 一名鹏砂。

铅霜 一名铅白霜。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草部

黄精 一名重楼。菟竹。鸡格。救穷草。鹿竹。垂珠。黄芝。

菖蒲 一名菖阳。荛韭。

菊 一名节华。日精。女节。女华。女茎。更生。周盈。傅延年。菊花。阴成。苦薏。

珠子菊。回蜂菊。羊欢草。地薇蒿。荼苦蒿。

三月名玉英。六月名容。九月名金精。十二月名长生。

以上用各月寅日收。

人参 一名人 。鬼盖。神草。人衔。土精。血参。

术 一名山蓟。山姜。山连。山芥。天蓟。山精。吃力伽。杨桴。桴蓟马蓟。

天门冬 一名颠勒。颠棘。满冬。地门冬。门冬。

牛膝 一名百倍。

甘草 一名蜜甘。美草。蜜草。 草。HT 大苦。国老。

地黄 一名地髓。 。KT 。浮水者为天黄。半沉半浮者人黄。沉下者为地黄。

菟丝子 一名菟芦。菟缕。唐蒙。玉女。赤纲。菟累。女萝。

茺蔚 一名益母。益明。大札。贞蔚。郁臭草。萑 。苦低草。负担。夏枯草。

远志 一名棘菀。 绕。细草。叶乃小草。

木香 一名蜜香。一名女萎。荧。地节。玉竹。萎蕤。马薰。委萎。青粘。黄芝。

防葵 一名藜盖。房苑。爵离。农果。利茹。方盖。

柴胡 一名地薰。山菜。茹草。茈姜。尔雅云一名藐干。叶名芸蒿。

麦门冬 一名禹韭。禹余粮。 冬。忍冬。忍凌。不死草。仆垒。随脂。羊韭。爱韭。

独活 一名羌活。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独摇草。

青木香 一名五香。一名五木。

升麻 一名周麻(一云。升麻是落新妇根也)。又谓之鸡骨升麻。

车前子 一名当道。 莒。虾蟆衣。牛遗。胜写。马写。牛舌草。

薯蓣 一名山芋。玉延。土 。 薯。山羊。修脆。儿草。 。

薏苡仁 一名解蠡。屋 。芑实。 米。KT 珠。

泽泻 一名水泻。及泻。芒芋。鹄泻。 。

龙胆 一名陵游。俗呼为草龙胆。又有山龙胆。

细辛 一名小辛。细莘。少辛。

石斛 一名林兰。樊生。杜兰。石蘧。又一种名水斛。麦斛。雀髀斛。一名谷菜。白草苦菜。鬼目草。又有 菜。

巴戟天 一名三蔓草。不凋草。

白蒿 一名蘩。皤蒿也。蓬蒿。由胡。旁勃。

赤箭 一名离母。鬼督邮。合离草。独摇芝。

子 一名菥 大蕺。马辛。大荠。菥 子。老荠。

赤芝 一名丹芝。青芝 一名龙芝。黑芝 一名玄芝。白芝 一名玉芝。黄芝 一名金芝。紫芝 一名木芝。瑞芝。瑞草。

卷柏 一名万岁。豹足求股。交时。蓝实。

络石 一名石鲮。石蹉。略石。明石。领石。悬石。耐冬。石血。石龙藤。木莲。地锦地噤。滂藤。薜荔。土豉藤。长春藤。木莲藤。龙鳞。

黄连 一名玉连。支连。

芎 一名胡 。香果。马衔芎 。京芎。雀脑芎。叶苗名薇芜。蘼芜(叶也)。茳蓠(苗也)。

蒺藜子 一名旁通。屈人。止行。茨。休羽。升推。即藜。据于蒺藜。诗云。墙有茨。不可扫也。

防风 一名铜芸。茴草。百枝。屏风。简根。百蜚。

黄 一名戴糁。戴椹。独椹。KT 草。蜀脂。百本。王孙。又一种名曰白水 。赤水肉苁蓉 一名肉松容。

香蒲 一名蒲厘。花黄细若金粉。香蒲。蒲黄苗也。俗名蒲槌。亦谓之蒲萼。一名睢。

醮香茅。甘蒲。菖蒲。菁蒲。臭蒲。

续断 一名龙豆。属折。接骨。南草。诺藤。马蓟。

漏芦 一名野兰。荚蒿。根名鹿骊。老公花。鬼油麻。木藜芦。

营实 一名蔷薇。蔷麻。牛棘。牛勒。蔷蘼。山棘。

天名精 一名麦句姜。虾蟆蓝。豕首。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 。 首。鹿活草。天蔓菁。地菘。天芜精。 豕首。大鞠蘧麦。刘 草。

决明子 一名马蹄决明。蒌蒿子。 。关西谓之 。又石决明。

丹参 一名纫蝉草。赤参。逐马。奔马草。山参。木羊乳。

茜根 一名地血。茹 。茅搜。茜。牛蔓。

飞廉 一名漏芦。天荠。伏猪。飞轻。伏兔。飞雉。木禾。

五味子 一名会及。玄及。 。壮味。 。

旋花 一名筋根花。旋复花。续筋根。 肠草。鼓子花。

千岁 一名 芜。 藤。苣瓜。葛 。

兰草 一名水香。太吴。兰香。煎泽草。兰泽草。香水兰。忍冬香。兰泽香。都梁香。

蛇床子 一名蛇粟。虺床。蛇米。思益。 毒。枣棘。蔷蘼。肝马床。

地肤子 一名地葵。地麦草。涎衣草。益明。落帚子。鸭舌草。苗名独帚。

景天 慎火。一名火母。一名杜蘅。杜莲。白芩。白莲。杜若。若芝。土卤(杜蘅也)。楚蘅(杜若也)。

沙参 一名知母。苦心。志取。虎须。白参。识美。文希。

茵陈蒿 俗云龙脑薄荷。

白兔藿 一名白葛。

徐长卿 一名鬼督邮。别仙踪。

石龙刍 一名龙须草。草续断。龙珠。龙华。悬莞。方宾。

薇衔 一名麋衔。承膏。承肌。无心。茺蔚。吴风草。鹿衔草。

云实 一名损实。云英。天豆。臭草。羊石子草。马豆。又苗名草云母。

王不留行 一名禁宫花。剪金花。剪金草。

鬼督邮 一名独摇草。白花藤。

地不容 一名解毒子。

干姜(生姜) 一名母姜。

耳实 一名胡 子。地葵子。 。常思。羊负来。苍耳子。江东呼为常 。一云卷耳子。苓耳。幽洲人谓之爵耳子。或谓耳 草。或谓白胡 。俗呼道人头。

麻黄 一名卑相。龙沙。卑盐。

葛根 一名葛 。花一名鸡齐根。鹿藿。黄斤。

栝蒌 实名黄瓜。果 。药皮。泽姑。天瓜。果裸。地楼。

苦参 一名水槐。苦 。地槐。兔槐。骄槐。白茎。虎麻。芩茎绿。白陵郎。春生。

当归 一名干归。马尾当归。草当归。真当归。蚕头当归。山蕲。

芍药 一名白芍。余容。 食。解食。 。牛亭。可离。合欢忘忧。

通草 一名丁翁。附支。南人或名燕 。或名乌覆。王翁木通。通脱木。活茺寇脱根据商蠡实 一名荔实。剧草。三坚。豕首。马兰子。荔挺。呼为旱蒲。亦为豚耳。

瞿麦 一名巨句麦。大菊。大兰。杜母草。燕麦。蘧麦。又云石竹。

玄参 一名重台。玄台。鹿肠。正马。咸。端。逐马。

百合 一名重箱。摩罗。中逢花。强瞿。重迈。中庭。

秦花 一名秦瓜。

知母 一名 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 母。女雷。女理。儿草。

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沈燔。HT 。 藩。昌支。

贝母 一名空草。药实。苦花。苦菜。 草勤母。虻。

白芷 一名芳香。白 。 。莞。苻蓠。泽芬。叶名 麻。

淫羊藿 一名刚前。俗名仙灵脾。俗名黄连祖。千两金。干鸡筋。放杖草。弃杖草。俗呼三枝九叶草。

黄芩 一名腐肠。空肠。内虚。黄文。经芩。妒妇。丸者名子芩。印头。 尾芩。

狗脊 一名百枝。强膂。扶盖。扶筋。狗脊。赤节。

石龙芮 一名鲁果能。地椹。石能。彭根天豆。俗为水堇。

茅根 一名兰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俗谓之茅根。茅香。

紫菀 一名紫茜。青菀。白菀。即女菀。又号羊须草。

紫草 一名紫丹。紫 。藐苗。茈 。

败酱 一名鹿肠。鹿首。马草。泽败。鹿酱。酸酱。

白藓 俗呼为白羊藓。或名白膻。又名金雀儿椒。又名地羊膻。

酸酱 一名醋浆。 。寒浆也。江东人呼为苦 。

紫参 一名牡蒙。众戎。童肠。马行。乃王孙。

本 一名鬼卿。地新。微茎。

石韦 一名石 。石皮。

萆 一名赤节。时人呼为白菝 。

杜蘅 俗名马蹄香。

白薇 一名白幕。薇草。春草。骨美。

菝 又名金刚根。土瓜草。大青。

女萎 亦名蔓楚,石香叶。一名石苏。

艾叶 一名冰台。医草。艾蒿。

恶实 一名鼠粘草。即牛蒡子。

水萍 一名水荇。水白术苏 菜。

地榆 花紫黑如豉。故名玉豉。

王瓜 一名土瓜。钩茹。HT 茹。菟瓜。老鸦瓜。芴菲钩KT 。

大小蓟 大蓟是虎蓟。又名刺蓟。山牛蒡。小蓟是猫蓟。

昆布 一名紫菜。纶布。

海藻 一名落首。 石发。海罗。石帆。石衣。 。

泽兰 一名虎兰。龙棘。虎蒲。水香。都梁香。俗名兰香。

防己 一名解离。

天麻 苗名赤箭。赤箭芝。定风草。

阿魏 一名阿虞。薰渠。

香子 一名茴香。土茴香。

红蓝花 一名黄蓝。即红花。

款冬花 一名橐吾。颗冻虎须。菟奚。氏冬。

牡丹 一名鼠姑。鹿韭。百两金。

原三棱 只生细根者。谓之鸡爪三棱。不生细根。谓之黑三棱。石三棱。

姜黄 一名云是 。廉姜。

荜茇 酱。

萝摩 一名芄兰。雀瓢。女青。郁金番人谓马 。

芦荟 一名讷会奴会。俗名象胆。

马先蒿 一名马屎蒿。烂石草。马新蒿。又白蔚。牡 。俗名虎麻。

延胡索 一名肉豆蔻。胡名迦拘勒。

补骨脂 一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缩砂蜜。

零陵香 一名燕草。薰草即香草也。蕙草。

蓬莪术 一名蓬莪。 。波 。

积雪草 一名连钱草。地钱草。或名胡薄荷。柳城郡尽呼为海苏。

白前 俗名石蓝。

荠 一名 。白药子。一名白面根。

荭草 一名鸿鹄。马蓼即水红也。大蓼。

莎草 一名 。侯莎。根名香附子。续根草。水巴戟雀头香。莎结。亦云草附子。

荜澄茄 亦名毗陵茄子。

胡黄连 一名割孤露泽。般若苔。红豆蔻。

时萝 一名慈谋勒。

艾 香 一名艾 。甘松香。

垣衣 一名乌韭。垣嬴。天韭。鼠韭。若邪。

陟厘 一名凫葵。即 菜也。侧黎。水苔。石发。石衣。

女苑 一名茆。织女菀。白菀。

王孙 吴名白功草。楚名王孙。齐名长孙。黄孙。海孙。蔓延。黄昏。牡蒙。

蜀羊泉 一名羊泉。羊饴。俗名漆姑叶。

菟葵 一名 。

草 一名 荣。

鲤肠 一名连子草。金陵草。俗名旱连子。

爵床 俗名赤眼。井中苔及萍蓝。

茅香 马兰。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

使君子 一名留求子。

白豆蔻 一名多骨。

地笋 细泽兰根也。

陀得花 胡人呼为三勒浆。

附子 一名八角附子。

乌头 一名奚毒。土附子。乌喙。江东名堇。茛。帝秋。毒公。果负。耿子。芨。堇。

剪草 根名白药。

射罔 一名奚毒。附子。乌喙。

天雄 一名白幕。

侧子 一名茛。

半夏 一名守田。地文。水玉。和姑。羊眼半夏。

虎掌 一名由跋。亦呼天南星。

鸢尾 一名乌丸。射干苗。

大黄 一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

钩吻 一名野葛。毒根。

葶苈 一名丁历。 蒿。大室。大通。狗荠。

桔梗 一名利如。房图。白药。梗草。

莨菪 一名横唐。行唐。全人家多作野狼 。天仙子。

草蒿 一名青蒿。万溃。江东人呼为 蒿。HT 。尔雅云。蒿HT 。北人呼为青蒿。

旋复花 一名戴椹。金沸草。盛椹。盗庚。

藜芦 一名葱苒。葱 。山葱。鹿葱。葱葵。丰芦。蕙葵。

常山 一名互草。叶名蜀漆。又呼黄者为鸡骨常山。

射干 一名乌扇。乌蒲。乌 。乌吹。草姜。凤翼。根鸢头。叶是鸢尾。本经云。蛮姜蛇含 一名蛇衔。威蛇。雀瓢。尖叶号竟命草。

蜀漆 一名鸡屎草。鸭屎草。恒山。互草。

甘遂 一名甘 。陵 。陵泽。重泽。主田。

白蔹 一名菟核。白草。白根。昆仑。

青葙子 一名草蒿。蒌蒿。草 。荆襄人名为昆仑草。又一种黄花名陶朱术。

菌 一名 芦。鹳芦。

白芨 一名甘根。连及草。

大戟 一名邛钜。泽漆根也。

泽漆 一名漆茎。大戟苗也。

茵芋 一名完草。卑共。

贯众 一名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扇符。尔雅云。泺即贯众。伯萍。药藻。俗呼草鸱头。

牙子 一名野狼牙。野狼齿。野狼子。大牙。及己。

羊踯躅 一名玉支。陶于栀子。

何首乌 一名也苗。交藤。夜合。地精。陈知白。赤葛藤。夜交。桃柳藤。首乌大者号威灵仙 一名能消。

牵牛子 一名种三百草。金铃。盆甑草。草金铃。

商陆 一名荔根。夜呼。白昌。当陆。尔雅 。马尾。关西呼为 。江东呼当陆。俗呼樟柳根。苋陆。一种名赤昌。章陆。

蓖麻 一名萆麻。

蒴 一名堇草。芨。陆英。尔雅注。乌头苗也。

天南星 一名鬼 。即虎掌。小者名由跋。

羊蹄根 一名东方宿。连虫陆。鬼目。蓄。今人呼为秃菜。 。当药。 。

菇根 南人呼为菱草菌。蒋草。茭白菇首。尔雅名蘧。茭郁菇封。菇蒋草。实名雕胡米。茭首。长安人名雕胡。葭芦之米。紫 绿节。

蓄 又呼为 竹。尔雅云。竹 蓄。一物三名也。诗云。绿竹猗猗。

苎根 即今续苎也。又有山苎。

白头翁 一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甘蕉根 一作藤。俗人呼为笼。红蕉。水蕉,牙蕉。一云五叶。即鸟蔹草也。

鬼臼 一名爵犀。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

芦根 花名蓬 。尔雅名葭华。又名 。萑。KT 。 。乌区。荻。花皆名苕。萌笋皆名灌。通一物也。又碧色者名碧芦。

角蒿 一名莪蒿。莪。萝蒿。KT 蒿。

仙茅 一名独茅根。茅瓜子。婆罗门参。又呼为阿须干陀。

羊桃 一名鬼桃。羊肠。苌楚。衔弋。铫弋。纽子根。一种生蜀川。名羊桃根也。

鼠尾草 一名 。山陵翘乌草。水青。

女青 一名雀瓢。

刘寄奴 一名金寄奴。

骨碎补 一名胡孙姜。石 。骨碎布。侯姜。一云是树上寄生草。又名石毛姜。

故麻鞋底 一名千里马。麻鞋名也。

连翘 三廉。连苕。连草。旱莲子。旱莲草。一名异翘。兰华。析根。枳尔雅。连。异翘。

败蒲席 机上织者为席。席下重浓者为荐。又名蒲荐。蒲盖 作者。名荐编荐索。船家用状如蒲帆。

续随子 一名拒冬。千金子。菩萨豆。千两金。联步。

山豆根 一名解毒。黄结。中药。

三白草 一名三叶白草。

茹 一名屈据。离娄。漆头。蛇莓汁。

金星草 一名金川草。

草 一名葛律蔓。又名来莓草。葛勒蔓。

鹤虱 一名天明精。南人称为地松。

雀麦 一名龠。燕麦。牡栳草。俗名牛星草。

甑带灰 一名赤地利。亦名山婴麦。又有赤车使者。

乌韭 即石衣。石苔。石发。白附子。

紫葛 此即是藤生者。

独行根 一名土青木香。兜铃根。子名马兜铃。

猪膏莓 一名虎膏。狗膏。猪膏草。

鹿藿 葛根之苗。鹿豆。尔雅云。圈。鹿藿。其实 (注云。圈。一名鹿藿。其实名 。郭璞云。鹿豆也)。

蚤休 南人名草甘遂。螫休。紫荷车。一名蚩休。今人呼重楼。重台。俗呼重楼金线。

石长生 一名丹草。

乌蔹草 俗呼为龙草。五叶莓。乌蔹莓。

陆英 即 蒴 芹。一名水英。接骨木名水英。皆一类也。

野狼毒 一名续毒。

预知子 一名仙沼子。圣知子。圣仙子。山民目为圣无忧。

稀 一名火 。俗呼火 草。

马鞭草 草似马鞭节。故名。俗名透骨草。

葫芦巴 或云山萝卜子也。

蒲公草 一名构耨草。俗名蒲公英。又云仆公罂。

牛扁 野人名半扁。扁特。或名扁毒。便特。

谷精草 一名戴星草。苦 。

酢浆草 一名醋母草。鸠酸草。俗为小酸 又为酸浆。

咋夜荷草 一名瓦松。

头 一名 。

夏枯草 一名夕可。乃东。燕面。今谓之郁臭。

燕蓐草。燕窠中草也。

鸭跖草 一名鸡舌草。鼻竹草。跖跖斫。碧竹子。

山慈菇根 一名金 花。又有团慈菇。此略同。鹿蹄草。

实 项麻子也。赤车使者。一名小锦枝。

野狼跋子 一名黄环子。度谷。就葛。黄 子。

屋游 屋上青苔衣。地锦花。

败船茹 此是大 HT 刮竹茹以补漏处者。

五毒草 一名五蕺。

鼠曲草 蜜和为粉。名龙舌 。山南人呼为香茅。江西人呼为鼠耳草。

列当 一名栗当。草苁蓉。花苁蓉。

马勃 一名马 。俗呼马屁勃。又名马屎菇也。

莸草 尔雅云。莸蔓牙。江东人呼为KT 。证俗云。莸。水草也。

败芒蒲 尔雅云。芒似茅。可以为索。

狗舌草 一名海金沙。

萱草 一名鹿葱。花名宜男。

格注草 一名鸡窠中草。鸡冠草。地椒。

草三棱 一名鸡爪三棱。荆三棱。合明草。鹿药。

败天公 北人戴箬笠之败者也。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木部

桂 一名菌桂。大桂。筒桂。嫩者名肉桂。老者名木桂。

牡桂 一名肉桂。桂心。桂枝。

松脂 一名松膏。松肪。

地骨皮 一名枸杞根。枸棘。地节。羊乳。却当。仙人杖。西王母杖。枸 。苦杞。杞芦。却老。或名天精。

茯苓 一名茯菟。茯神。琥珀。 。

榆白皮 一名零榆皮。

黄柏 一名柏木。檀桓。俗呼子柏。

酸棘 一名 。棘刺。棘针。

楮实 一名谷皮。谷实。南人呼谷纸。亦为楮纸。

干漆(生漆) 一名地节。黄芝。

五加皮 一名豺漆。豺节。金盐。

牡荆实 一名空疏。杨栌。蔓荆实。

辛夷 一名辛矧。候桃。房木。

桑上寄生 一名寄屑。寓木。宛童。茑。

杜仲 一名思仙。思仲。木绵。

女贞实 一名枸骨。子为木蛮子。

木兰 一名柿兰。杜兰。

丁香 一名子丁香。鸡舌香。如山萸者名母丁香。

沉香 一名沉水香。蜜香。

薰陆香(乳香) 一名马尾香。天泽香。

藤黄 树名海藤。花名沙黄。

反魂香 一名惊精。回生。震灵。人马精。却死香。

落雁木 一名雁 。

莎木 一名闸极木皮。无名木。实号无名子。波斯家呼为阿月浑。奴会子。

桑耳 一名桑菌。木麦。一名 。桑黄。桑蛾。

山楂 一名羊 。鼠楂。

槟榔 大者名猪槟榔。小者为 。子尖长而有紫文者。名槟。圆而矮者名榔。白阳曰槟榔。白阴曰大腹。甘者为山槟榔。

栀子 一名木丹。越桃。

食茱萸 一名无姑。 溏。白蒉。尔雅云。 。

浓朴 一名浓皮。赤朴。裂朴。

茗苦茶 一名 。早采为茶。晚取者为茗。今通谓之茶。一曰茶。二曰 。三曰 。

四曰茗。五曰 。

秦皮 一名岑皮。石檀皮。俗见味苦名苦树皮。

秦椒 或呼为大椒。大者名为 。

山茱萸 一名蜀枣。鸡足。 实。鼠矢。

紫葳 一名陆苕。芨华。凌霄花。艾威。陵时。陵石麦华。

胡桐泪 一名胡桐律。石泪。墨。

棘刺花 一名菥 。马驹。刺原。颠棘。

白棘 一名棘针。棘刺。此是酸枣树根。

猪苓 一名 猪屎。豕 。苓根。地乌桃。旧云枫树苓。

乌药 一名旁其。

龙眼 一名益智。亚荔枝。

安息香 波斯为辟邪树。

菘萝 一名女萝。

摩勒 一名余甘子。

卫矛 一名鬼箭。海桐皮。大腹。

紫藤 呼为招豆藤。

合欢 一名夜合皮。合昏。

五倍子 一名文蛤。百虫仓。

虎杖 一名苦杖。尔雅云。 。虎杖。一名大虫杖。酸杖。班杖。枯杖。

伏牛花 一名隔虎刺花。

天竹黄 一名竹膏。蜜蒙花。天竺花。

椋子木 一名松杨。

巴豆 一名巴菽。

蜀椒 一名巴椒。 KT 。南椒。

皂荚 一名鬼皂荚。猪牙皂荚。

柳华 一名柳絮。

楝实 一名金铃子。

樗木(椿木) 北人呼为山椿。江东人呼为虎木。

郁李仁 一名 李。郁李车下李。尔雅云。常棣。雀梅。

莽草 一名 。春草。芒草。药草。俗呼 草。

无食子 一名没石子。波斯呼为摩贼树。

黄药子 一名赤药。红药。

雷丸 一名雷矢。雷实。槲若。桄榔子。

白杨 一名蒲杨。 柳。蒲 。高飞。苏方木。榉树皮。

桐花(梧桐。桐叶) 一名椅桐。梧。荣。桐本。黄桐岗桐。

胡椒 向阳者澄茄。向阴者胡椒。

钩樟根皮 一名乌樟。

千金藤 一名乌虎藤。古藤。

南天烛 一名乌草牛筋。文烛。猴药。男犊。猴菽草。惟那木。草木之王。猴椒。染菽南烛。

无患子 一名噤娄。

橡实 一名杼斗。

梓白皮(即楸) 尔雅云椅梓。一名鼠梓。 。江东谓虎梓。

石楠 一名鬼目。

黄环 一名凌泉。大就。实名野狼跋子。

溲疏 一名巨骨。杨栌。牡荆。空疏。

鼠李 一名牛李。即乌巢子。鼠梓。 。赵李。乌槎子。皂李。

枳 子 一名木蜜。小天蓼。棋子。

小 一名山石榴。

荚 一名HT 迷。羿先。

紫荆木 一名紫珠。紫真檀。

南藤 一名丁公藤。

盐麸子(叶如椿) 一名叛奴盐。藏器曰。蜀人谓之酸桶。亦曰酢桶。吴人谓之盐麸。戎人谓之木盐。

接骨木 一名木蒴 。枫柳。

赤瓜木 一名羊 。鼠楂。

藤子 一名象豆。

药实根 一名连木。

蔓椒 一名豕椒。猪椒。彘椒。狗椒。 椒。

咸藤 一名甘藤。甜藤。

赤柽木 一名柽乳。河柳。雨师。

突厥 一名卖子木。婆罗得。

甘露藤 一名肥藤。

大空 一名独空。

杨栌木 一名空疏。 子。

棕榈 一名 榈。

芫花 一名去水。毒鱼。杜芫。其根名蜀桑根。败华。儿草。黄大戟。赤芫根。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人部

发 是童子发。乱发。

耳塞 一名脑膏。泥丸子脂。

溺白 一名人中白。

妇人月水 一名浣禅汁。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兽部

麝香 尔雅名鹿射父。

牛黄(有四种) 生黄。角中黄。心黄。肝黄。

熊脂 一名熊白。象牙。

白胶 一名鹿角胶。黄明胶。

阿胶 一名傅致胶。盆覆胶。

獐骨 道家名白脯者。麇鹿肉是也。

豹肉 卤簿豹尾。名可尊重。

豚卵 一名豚颠。猪子一名 。燕朝鲜之间谓之 。关东西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吴杨谓之猪子。

麋脂 一名官脂。遁脂。

獭肝 一名水狗(有两种。有 。獭)。

狸骨 有香狸。风狸。虎狸。猫狸。家狸。

底野迦 用猪胆作之。

白马茎 尿。名马通。

鹿茸 小者名茄子。

又有麋茸。

羊角(青羝羊也) 一名青羊角。

牡狗-- 一名狗精。

羚羊角 一名 羊。山羊。野羊。神羊。

犀角 一名通天犀。骇鸡犀。奴角。食角。在额上为兕犀。鼻上为胡帽犀。大者名堕罗犀。又有水犀角有牯犀。有通天花文犀。

鼹鼠 一名田鼠。鼢鼠。是鼠王。一名飞生。是鼯鼠。

腽肭脐(海狗肾也) 一名阿慈勃他你。号曰水乌龙。

猕猴 一名猢孙。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禽部

肪 家鸭也。

鹧鸪 一名越雉。

雁肪 一名 肪。

雄雀屎 俗名青丹。

燕屎 有胡燕。越燕。石燕。

伏翼 一名蝙蝠。天鼠。仙鼠。飞鼠。天鼠屎。一名夜明沙。

雉 一名山鸡。翟山雉。又一种白鹇。俗呼野鸡。

鸱头 一名鸢。俗呼老鹞。

斑KT 一名斑鸠(黄褐候鸟)。

雄鹊 一名飞驳鸟。喜鹊。鹳骨。

鸬 屎 一名蜀水花。又一种名鱼 。

白鸽 一名鹁鸽。

伯劳 一名 。博劳。鹑。蛙变为鹑。

啄木(尔雅云 ) 一名山啄木。异传雷公采药。变化为此鸟。慈鸟 慈鸦。今谓之寒鸦鹘嘲 北人名鹦 尔雅云。 鸠似鹊。鹘 似鹊。

鹈鸪嘴 一名逃河。昔有人窃肉入河。化为此鸟。因名逃河。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鱼虫部

蜂蜜 一名石蜜。石饴。严蜜。崖蜜。黄连蜜。梨花蜜。桧花蜜。何首乌蜜。木蜜。白蜜。土蜜。甘蔗石蜜。蜡蜜。

土蜂子 一名蜚零。花蜂。即蜜蜂子也。蜜蜂。

大黄蜂 一名HT 蜂。江南呼大蜂为马蜂。又呼为 。又注木蜂。又呼为木蜂。白蜡。

即蜜蜂。

牡蛎 一名蛎蛤。牡蛤。是百岁 所化。又有KT 蛎。蛎房。蚝山。晋安人呼为蚝蒲。又有左牡蛎。右牝蛎。石鱼蛎。真海牡蛎。

秦龟 一名神屋(钻遍者为败龟)败将。又龟甲水中神龟也。又有 龟。广州有觜 。又谓呷 龟。尔雅云。摄龟小龟也。灵龟。灵 。秦龟是山中大龟。汉书有山龟 皮。觜 俗名兹夷盖。又有阳龟。又 龟啖蛇。又龟同作器。江东作陵龟。

桑螵蛸 一名蚀疣。螳螂子也。俗名螳螂为 HT 也。尔雅云。莫貊螗螂蛑。螳螂曰斧虫江东呼石螂。不过。 。螳螂名也。其子蜱蛸。 。蝉螂卵。

文蛤 即海蛤有文彩者。

石决明 俗名紫贝。又云。是鳆鱼甲。九孔螺。真珠母也。紫贝即牙螺。非决明也。

海蛤 一名魁蛤。雁腹中出者。 耳。海蚧。紫薇。鲜蛤。文蛤有文彩。千岁燕。化为海蛤。魁蛤伏翼所化。故一名伏老。又名魁陆。活东。老蝙蝠所化。

蠡鱼 一名 鱼。是公蛎蛇所变。尔雅名鳢鲩也。或作鲤 。陆机云。鲩即鳢鱼也。

京东呼鳢鱼。俗名黑鳢鱼。

鳝鱼 是荇芩根化作之。一云是人发所化。

鲫鱼 一名鲋鱼。稷米化成。小者名 鱼。

鲍鱼 一名萧折鱼。

鱼 一名 鱼。

鱼 一名 鱼。 鱼。 鱼。

河豚 一名 鱼。嗔鱼。

鲤鱼 一名玄驹。白骥。黄骓。

黄颡鱼 一名 。

鲚鱼 一名 鱼。 鱼。 鱼。 鱼。

鲂鱼 一名 鱼。

露蜂房 一名蜂肠。蜂 。百穿。紫金沙。

蟹 一名螃蟹。郭索。无肠公子。蝤蛑。拥剑。

蚱蝉 一名蜩。齐女。

蝉蜕 一名枯蝉。蝉壳。金牛儿。

蛴螬 一名 蛴。 蛴。勃齐。蝎。 。蝤蛴。

乌贼鱼骨 一名缆鱼。 鸟所化。

鳗鲡鱼 一名海鳗。蝤肉。兹鳗鲡。 狗鱼。

鱼甲 即今鼍甲也。

原蚕蛾(俗呼魏蚕) 一名晚蚕蛾。屎名蚕砂。

蚕蜕 一名马名退。医家多用蚕蜕。

蛞蝓 一名陆蠡。土蜗。附蜗。俗名蜗牛。

蜗牛 一名蠡牛。

蜒 一名蜥蜴。山龙子。守宫。石蜴。石龙子。蛇母舅。壁宫。尔雅云。蝾螈。 蜒楚人谓之蛇医。蝎虎。或谓之 KT 。

樗鸡 一名莎鸡。红娘子。尔雅谓之樗鸠。

木虻 一名魂常。又一种小虫名鹿虻。一名蜚虻。蜚虻。蜚蠊。一名石姜。卢圣。负盘虫 一名地鳖。土鳖。

蛟鱼 一名沙鱼。鳆鱼。胡沙。白沙。

厥鱼 一名厥豚。水豚。

河 一名 鱼。KT 鱼。规鱼。吹肚鱼。

虾蟆 一名蟾蜍。 。去甫。苦 。尔雅云蛙。大者名田父。

牡鼠 即父鼠。

马刀 一名马蛤。单姥。

壳 一名生进。 蛤。

蚌 一名蚌粉。

车螯 一名大蛤。 。蛏。

淡菜 一名壳菜。

蛇蜕 一名龙子皮。龙子单衣。弓皮。龙子衣。蛇符。蛇筋。

白颈蚯蚓 一名土龙。地龙子。千人踏屎。呼为蚓蝼。

蜘蛛 一名 。诗云 蛸。俗云络新妇。江东呼 蝥。土蜘蛛。

蝮蛇胆 一名 蛇。

一名土蜂。蜾蠃。

蛤蚧 一名蛤蟹。

蜈蚣 一名 蛆。

刀环虫 一名 。至掌。草蛭。水蛭。长一尺名马蜞。石蛭。泥蛭。蜞。马蟥。

斑蝥 一名龙尾。斑蚝。龙蚝。斑菌。斑蝥。 发。盘蝥。

贝子 一名贝齿。

石蚕 一名沙虱。

白花蛇 一名褰鼻蛇。

雀瓮 一名HT 舍。俗为蚝虫窠 。棘刚子。 房。俗呼为雀儿饭瓮。天浆子。

蜣螂 一名 蜣。椎丸。鼻高目深者名胡蜣螂。

蝼蛄 一名蟪蛄。天蝼。 。硕鼠。笋子云梧鼠。尔雅。 。天蝼也。关西呼 鼠。又为雀鼠。

蝎 江南俗呼主簿虫。

马陆 一名百足。马轴。今呼为飞 虫。土虫。刀环虫。襄阳人谓马 。

鲮鲤甲 今人谓穿山甲。

芫青 六七月为葛上亭长。八月九月为斑蝥。九月十月为地胆。

地胆 一名芫青。青 。蚵。

蛙 一名长股。一种黑色南人呼为哈子。俗谓青蛙。土鸭。尔雅谓。在水曰黾者是也水鸡。小形善鸣者。名蛙。

蜻蛉 一名诸乘。胡蜊。蜻蜒。

鼠妇 一名负蟠。 。 。鼠负。鼠姑。俗谓鼠粘。尔雅云。蟠鼠负。

萤火 一名夜光。放光。熠耀。即照。

衣鱼 一名白鱼。炳鱼。一名 。

甲香 一名流螺。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果部

藕实 一名水芝。莲。

柚橘 一名橘皮。

大枣 一名干枣。美枣。良枣。生枣。一名壶枣。轳辘枣。羊矢枣。

仲思栗 一名莘栗。茅栗。栗子。

鸡头实 一名雁啄食。芡。

蓬 一名覆盆。陵 。阴 。

覆盆子 江东人名悬勾子。

芰 一名菱。

樱桃 一名朱果。麦樱。俗名李桃。柰桃。礼记云含桃。尔雅曰荆桃。

梅实 一名白梅。乌梅。

木瓜 一名 栌。楂子。尔雅谓之 。

柿 火干者名乌柿。日干者为白柿。

芋 一名土芝。三年不采为 芋。蹲鸱。

乌芋 一名藉菇。水萍。槎牙。茨菇。凫茨。燕尾草。

乳柑子 一名柑子。

石蜜 乳糖也。

甘蔗 赤色名昆仑蔗。又有竹蔗。荻蔗二种。

桃枭 一名桃奴。枭景。桃毛。桃蠹。

杏核仁 花。实。叶圆者名金杏。汉帝杏。

安石榴 一名丹若。

梨 甜者。谓之天浆。以为快果。果宗。玉乳。

李核仁 根。皮。实。李无实者名休。赵李。驳赤李。

橄榄 核中仁。一名波斯橄榄。

林檎 大长者为奈。圆者林檎。秋熟 。或谓来禽。

猕猴桃 一名藤梨。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谷部

胡麻 一名巨胜。狗虱。方茎。鸿藏。叶。名青 。方金。梦神。青 。胡麻叶也麻 一名麻勃。荸。麻母。麻子。胡麻油。油麻。

饴糖 一名胶饴。北人谓之饧。灰 雷公云金锁天。

生大豆 一名戎菽。绿豆。黑豆。赤小豆。大豆黄卷。

粟米 一名粱粟粢米。

黍米 丹黍米。

黄粱米 一号竹根黄。

豆 北人名鹊豆。

醋 俗呼为苦酒。

稻米 沛国呼 稻。

稷米( 米)糜也。

腐婢 即小豆花也。葛花也。

罂子粟 一名象谷。米囊。御米。囊子。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菜部

冬葵子葵根 一名滑菜。

罗勒 俗呼为西王母菜。北人谓之兰香。

薰渠 婆罗门云阿魏。

芜菁及芦菔 芦菔俗呼萝卜。芜菁又名诸葛菜。温松也。芜菁一名蔓菁。葑菁。葑苁。

芜。葑。芜菁也。

瓜蒂 甜瓜蒂也。

白冬瓜 一名水芝。地芝。

苋实 一名马苋。苋实。细苋。亦即人苋也。马齿苋。亦谓糖苋。胡苋。细苋又名猪苋红苋(赤苋)一名KT 。花苋。尔雅云。蒉赤苋。紫苋。

胡荽 并州人呼香荽。

石胡荽 俗名鹅不食草。

菘菜 尔雅云。苞 菜。吴人呼楚松。广南人呼秦松。

苦菜 一名荼菜。选。游冬。堇荼。

莱菔根 尔雅名 芦 。即温菘萝卜也。俗呼 芦菔。

荏子 东人呼KT KT 。

蜀葵花 小花者名锦葵。莪葵。

甜瓜 一名甘瓜。果瓜。

胡瓜 北人呼为黄瓜。

越瓜 一名稍瓜。菜瓜。

白芥 一名胡芥。

龙葵 一名苦菜。苦葵。苦耽苗一名王母珠。反弁草。小者名苦 。

蓼实 一名香蓼。大者名龙谷。即是红草。 。尔雅云。蔷虞蓼。虞蓼。荼蓼。

苦苣 即野苣也。 苣。白苣。

葱实 生山中者名 葱。又有冬葱。汉葱。胡葱。

楼葱 南人呼为龙角葱。

韭 山中生者名藿。

鹿角菜 一名猴葵。

东风菜 一名冬菜。

薤 一名菜芝鸿荟。

假苏 一名鼠 。姜芥。即荆芥也。

荷 一名覆菹。嘉草。

苏 俗名紫苏。桂荏。

水苏 一名鸡苏。劳祖。芥苴。江东人名荠宁。

香薷 石上者名香 。俗呼香茸。香戎。

薄荷 俗名新罗菝 。胡菝 。天宝方名连钱草。

秦荻藜 一名五辛菜。

苦瓠 小者名瓢。瓠 。

马齿苋 一名五行草。

葫 蒜也。大蒜为胡蒜。

一名丝 。块 。

水 一名水英。芹菜。楚葵。渣芹。

茄子 一名落苏。又野生者。名苦茄。

蘩蒌 一名鸡肠。鸡肠草。尔雅云KT KT KT 。

落葵 一名天葵。蘩露。承露。藤葵。俗呼胡燕脂。

堇汁 一名堇葵。胡葵。蕺菜。关中谓之菹菜。

马蕲 一名茭。牛蕲。马蕲子。

菠棱 一名菠菜。波斯草。赤根菜。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草木类

(有名未用)马唐 一名羊麻。羊粟。尔雅云。马唐马饭也。马逢。

牛舌实 一名喙尸。牛耳菜。

犀洛 一名星洛。泥洛。

雀梅 一名千雀。

雀翘 一名去母。一名更生。

鸡涅 一名阴洛。

相鸟 一名鸟葵。

鼠耳 一名无心。

蛇含 一名蛇衔。威蛇。

雀医草 一名白气。

九熟草 一名鸟粟。雀粟。

酸草 一名 草。

酸浆草 一名酸箕。

灌草 一名鼠肝。

勒草 一名 草。

英草华 一名鹿英。

蜀葵 一名吴葵。戎葵。

节华 一名山节。达节。通漆。徐李。

桑茎实 一名草王。

可聚实 一名长寿。

青雌 一名虫损。孟推。

白芨 一名连及草。甘根。白给。

白并 一名王富。箭 。

白辛 一名脱尾。羊草。

赤举 一名羊饴。陵渴。

白菖 一名水菖蒲。水宿。茎蒲。昌阳。溪荪。兰荪。

紫 一名野葵。

天蓼 一名石龙。水荭。游龙。

地朕 一名承光。夜光。地锦。地噤。地芩。

地筋 一名管根。土筋。

巴棘 一名女木。

根 尔雅云摄。 。江东呼其为藤。苣HT 。千岁 是也。苗根即苗也。

参果根 一名百连。乌蓼。鼠茎。鹿蒲。

黄辩 一名经辩。

王明 一名王草。

麻伯 一名君莒。衍草。道止。自死。

师系 一臣尧。巨骨。鬼芭。

逐析 一名百合。

并若 一名蜮薰。玉荆。

父升根 一名膏鱼。梓藻。

索干 一名马耳。

乌韭 一名石衣。鬼丽。

秘恶 一名杜达。

五母麻 一名鹿麻。归泽麻。天麻。苦草。

丁公寄 一名丁父。丁公藤。石楠藤。

淮木 一名城里赤柱。

城东腐木 一名地主。

芥 一名梨。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虫类

(有名未用)桑蠹虫 一名桑蝎。

石蠹虫 一名石下新。

行夜 一名负盘。屁盘。气 。夜行蜚蠊。

蜗蠃 一名螺蛳。俗呼为螺。

丹戬 一名飞龙。

类 一名虺。

益符 一名无舌。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玉石类

(有名未用)青玉 一名壳玉。

玉英 一名石镜。璧玉。合玉。

紫石华 一名茈石华。

石脾 一名胃石。膏石。硝石。

白肌石 一名肌石。洞石。

五羽石 一名金黄。

石硫黄 一名硫黄。黄 砂。黄牙。

石硫青 一名冬结石。

石硫赤 一名石硫丹。石亭脂。石硫芝。

紫加石 一名石赤英。石血。

玉伯(玉柏) 一名玉遂。

文石 一名黍石。

曼 石 一名阴精。

山慈石 一名荽茈。

石濡 一名石芥。

石芸 一名螫烈。一名顾喙。

路石 一名陵石。

越砥 一名砺石。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唐本退十种

薰草 俗呼燕草。即是零陵香。

姑活 一名冬葵子。鸡精。即野葛。

别羁 一名别枝。别骑。别鳖羁。

杜蒿 齐头蒿也。

石下长卿 一名徐长卿。

练石草 一名烂石草。即马先蒿。

鼠姑 一名 (牡丹亦名鼠姑)。

占斯 一名炭皮。又云是樟树上寄生。

山樱桃 一名朱桃。英豆。

鸩鸟浆 一名山人。 日。同力鸟。

卷十八 本草药性异名

本经外草类

水英 一名牛荭草。水节。水棘。龙移草。海荏。海精木。鱼津草。

丽春草 一名龙茅草。蔓艾。定参草。仙女蒿。

紫堇 一名楚葵。蜀堇。苦菜。水 菜。坐拿草。地柏。紫背龙芽。

杏叶草 一名金盏草。长春花。

曲节草 一名蛇蓝。绿豆青。六月凌。六月霜。

红莪草 一名地没药。长生草。

翦刀草 一名慈菇。白地栗。河凫茈。

攀倒甑 一名接骨草。班杖绿。紫袍。

老鸦眼睛草 一名天茄子。

漆姑草 即蜀羊泉。羊饴。

鸡项草 一名千针草。

杏参 一名杏叶沙参。白面根。

半边山 一名水苦 。谢婆菜茅香 一名香麻。

水麻 一名石蒜。金灯。金灯根谓之石蒜。

山姜 一名美草。

紫金藤 山甘草。

卷十八

直音略

普(音溥) (音救) (音核)赜(锄陌切) (胡揩切) (音频)溽(音辱) (音惟切)蕺(祖父切)治(上平声)择(音亦) (音闲)七(卑履切)窨(音阴) (普辛切) (音台) (于职切)俳(音排)差(去声)王相(并去声)瓤(音穣) (音搜)中风(上去声) (音虫)跛(音簸)楔(音屑)风痱(扶非。布非。二切)机(音几)KT (同窨) (首贿切) (上声)划(呼麦切) (他对。他没。二切)魇(音靥) (子用切)蚱(侧伯切)蜷(具元切) (抱角反)鳗鲡(上英官切。下郎奚切)龋(驱禹切)溷(胡困切)鲎(莫候切)癜(俗作殿。又于其切)萎悴(上音逶。下音翠)痣(职吏切)(音硬)齐颈(上去声) (即计切) (女力切) (普力切)荠 (上祖礼切。下奴礼切)茈(同柴)艽(居肴切) (房典切)内药(上音纳)闭塞(下入声)拍碎(上音珀)悸(其季切) (先丸切)(舌朽切。又音臭) 咀(上音父。下音沮)剧(巨戟切)懊 (上于报切。下音农)怔忪(上之成切。下音钟)噫(音厄)舌强(下去声)碜(初甚切)HT 晕(上于计切。下禹愠切)踯躅(上音掷。下直录切)射干(上音夜) (音软)礞(音蒙)已瘥(下去声)肛(户工切)榧(音匪)辟温疫(上必益切)樗(音枢)鲮(音陵) (音苏)芤(苦候切)数(音朔)菝 (上蒲八切下苦辖切)竺(音竹) (音江)斡(乌括切)溲(疏有切) (音皆) 概(音溉)瘅(音 ) (音谒蒲拜切)瘁(音悴)馗(渠尤切) 瘕(上知陵切。下音贾) (之夜切)癃(音隆)悒(入力切)颤掉(上。扇之切)胛(古狎切) (音瞬)惕(音踢) (呵各切)堇(居隐。居欣。二切)瘴(音障)虺(音鬼切)粽(作贡切)瘵(侧略切)便利(上平声)哺(薄路切) (徒昆切)挟(胡侠切)榉(居语切)碍(王溉切)哕(于惠切) (音攘)茜(此见切)髀(补而。步米。二切) (五怪切)齐(脐同义)左息(思力切)泺(力毒切。又音粕)啮(鱼结切) (音骨)蜚蠊(上扶贵切。下力粘切)菀(于远切)疹(音轸) (婢亦切)KT (呼光切)瘠(音脊) (尺制切。音炽)埤(音卑)拭(尺职切)膨(蒲行切)HT (音软)脘(音管)癖(音僻)洒洒(所界切)谵(之阎切)卤(音鲁) (余之切)饴(翼之切) (都管切)咯血(上力各切)瞀(莫候切) (户当切) (上音皮。下音鸱) (奴和切) (音区) (口淮切)陡厘(上音职。下音离) 瘕(上音伏。下居牙切)黯(乌感切)HT (才焦。才高。二切) (他罪切。与腿同)尻(苦高切)撞(真降切) (常论切)瞑(音眠)菇(古胡切)疰(之戌切)虱(色栉辍)烙(力各切)囟(腮同)痫(音间)舁(音余)蛐蜒(上与周切。下以然切)犊(徒木切)虾(下加切)蟆(莫加切) (普力切)臆(音亿)茹(汝余切)芋(王遇切) (音亘)沉 (五罔切。音昂)呀呻(虚加切。下呼甲切)。哑(音 )嗄(音厦)柑(音甘)毗(音瑟)膊(音博) (子六切)KT (于检切)郸(都艰切)槲(音斛)薜荔(上必益切。下音詈)涌 (并。俞种切)棕榈(上音宗。下音吕)息贲贲豚(贲。并音奔)胪(力居切) (乃刀切) (胡坚切) (音木) 子(上多郎切)圊(七情切)妊娠(上如林切。下失人。之忍。二切)痼(古护切)肛(音公)堰(于宪切)嘿(同默)酢泔淀(上音醋。中古三切。下徒练切)蚺(而占切) (羊遇切)泶(胡角切。呼笃切)獭(他达切) (毗米切)(渠军切)腿(他罪切) (音台)謇(九典切)洵(音笋)渫(士洽。息列。二切)控(枯洞切) (古汗切)喙(许秽切)狸(音离)鸢(以专切)菥(思击切)粘(女廉切) 黯(上各旱切。下昨旦切)蘧(其据切)毁沮(下子与。子预。二切)荏(音饪)KT (莫郎切)哽(柯猛切)悚(息拱切)扬(弋章。弋尚二切) (上于叶切。下与涉切)鬃(子红切)控睾(下音亦) 卵(上杜回切。下虚管切)脬(音抛)羸乏(上力追切。下房法切) (疾资切) (音古) (毗米切) (陵出切)蛲(如消切)肓(音荒)胴(徒弄切) (火酷切。又音郝)卒魇(上仓律切。下音靥)魅(与HT 同) (音磊)枭(古聊切)HT (徒敢切。又音啖)蚝(之吏切。同 )螫(式亦切) (音怀)慑(之涉切)稣(音苏) (羽轨切切)疣 (织加切)绀(古暗切) (先廉。师衔。二切)贲饰(上彼义切) (甫云切)辣(力达切)须发(上与须同)汞(户孔切) (古禾切) (渠脂切)椹(时枕切)瞳(音童)盲(莫耕切) (才计切)睑(九俭切)觜(子鬼切) (府防切)炽(尺示切)茺蔚(止音充。下音尉)眵(充支切)疏瀹(下弋灼。余召。二切)眯(莫礼切)珂(邱河切)睫(音 ) (云各切) (虚业切)泡(普交切)痒(移章切)鼢(扶粉切。又音 )钤(巨廉切)瞩(之欲切)蚬(音显)赘(之锐切)垛(徒果切)盎(于浪切)睢(音虽)铍镰(上普皮切。下力詹切)谛(都计切)摭(之石切)荠(在礼切) (同 )舐(神示切)桢(之忍切) (音蔑)舍(始野切)聋 (上音龙。下五队切)HT (达零切)盯聍(上都领切。下刀顶切)擦(七遏切) (乌贡切)泗 (上思至切。下弋之切)拌(音半)吻(武纷切)蠹(音妒)HT (同虱) 唇(上充甚切)齿 (下女力切)龈(音银)捍(音汗)芡(音俭)龋(邱禹切)骨 (胙劳切)璀璨(上七罪切月切)笱(音句)瘿瘤(上于郢切。下音留)靥 (与靥同) (卢候切) (住买切)秆(古旱切)(力果切)恻怛(上初力切。下当据切)螯(牛刀切) (如灼切)瘭(卑遥切) (步项切)屦易(上音句。又良遇切。下音阳)刳(音枯)擦(音插) (五到。五高。二切)窑(音遥)俚(音里)窠(音科) (古候切)HT (一入。弋涉。二切) (古禾切)KT (音竹)抓(侧交切)吮(徂HT 。绝HT 。二切)蝙蝠(上布田切。下甫服切)凹(乌刀切) (五靳切)忉(都劳切) (音须) (音但)淬(七内切)菌(寄陨切)髀(补尔。步米。二切)订(唐丁切) (音罔) (上大计切)疡(音羊)焚溺(下音匿)KT 俞募(上与 同。下音暮)捺(乃罔切)镞(作木切) (七廉切)迕(吴胡切) (并系切)罨(于俭切) (胥里切)蹉跌(上七何切。下徒结切)讵(其吕切。又其据切)殚(多安切)肭(奴骨切)(丁惬切。 同) (于远切)蹴(七六。子六。二切)螟蛉(上音冥。下音令) (于为切)匈(音(力南切)鲛(古爻切) (音制)蜍(其诸切)蠼(其余切) (山邹切)禳HT (上汝阳切。下公外切)中洒(上去声。下苏骇切)蜮(两逼切。又音或)缢(于 切)砻(力公切) 衣(上居历切)氍KT(上音渠。下音搜)奄(音掩)矧(式忍切) (直旦切。) (思困切) (楚鸠。楚九。二切)(匹才切) (天何切) (音耆)恶阻(上乌路切)伛偻(上郁禹切。下力距切)侏(都儒切)吃(居一切) (居回切) (匹回切)吕(同以)醍醐(上音啼。下音胡)柞(子洛。子各。二切) (古红古双。二切)锥(之推切) (音护) (他各切)绾(乌版切) (丑之。式之二切)妒乳(上丹故切)撮(仓括切) (五各切)襁褓(上居两切。下布老切)骼(柯额切) (同疹)魃(米未切)颏(胡来切)尻(苦高切)匍匐(上蒲胡切。下蒲北切) (以浅切) (伯介切)胗(章忍切) (普交切)KT (上音孜。下宜皆切)糕(古劳切) 蜥(上音伊芳。下音析)蚱(音窄)辋(云往切) (于建切)蹙(子六切)褊(音扁)魍魉(上音罔。下音两)掏(口洽切) (徐林。徐占。二切)蚌(步项切)(于贡切)芹(渠斤切)玑(音机) (必尧切) (音蒙)悍(侯侃切)瘙(先到切)蕲(音祈)痍(延知切)肪(府 切)厕(初吏切) (音甲)镑(普忙切)倪(鱼鸡切)弁(薄官。薄见切)掘(渠力。其月二切) (直连切)舶(榜陌切)棚(薄庚切) (古外切)铎 (上卑各切。下洛可切) (上补各切。下他洛切)凫(音符)骨空(下音孔)摭(之石切)骼(柯额切)HT (五各切) (他雕切) (上音曷。下云俱切)厌(于艳切) (力条切)窳(俞矩切) (奴刀切)肫(音蒸)骸(何皆切) (巨言其偃。居偃。三切)踝(胡瓦切) (弋麦切)锐(弋税切)揄背(上逾招。抉侯。二切) (上于熙切。下计其切)拇(莫口切)内针(上音纳)喝(乙芥切。又音郝) (音隅) (山责切) (琦戟切)罅(呼嫁切) (音逵)颐(之以切) (巨损切)颇(普火切)鼷(下鸡切)枪(千羊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