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颅囟经>杂证

《颅囟经》杂证·

平和饮子

小儿初生,可日与之。人参茯苓甘草(炙)升麻(各一分)

上以水一白盏,煎至一合,半月以来时时与之,乳母忌油腻。盈月及百 以来加之临时,冷加白术,热加(缺),各半钱。

又方

治孩子脐中不干。白矾(一钱, 过)龙骨(一分)

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每次使拭脐干掺之,用帕裹避风。

木香

治孩子阴囊或如疝肿胀。

狐阴(一支,炙)蒺藜(炒) 地肤皮昆布枳壳(炒) 槐子(炒,各一分)

上为末,一岁二岁,空心服,米饮下一钱。

又方

治孩子蛔虫咬心痛,面伏地卧,口吐清水痰涎。槟榔苦楝根鹤虱(炒。各半两)

上为末,空心热茶下一钱,以意加减,忌粘食。杏仁

治孩子或渴,此是蛔虫伤。杏仁(去皮) 腻粉(各一分)

上为末,每用唾丸。空心米饮茶任下二丸。

又方

治孩子赤游肿或如丹,烦渴,浑身赤瘤,壮热。绿豆粉 铅白霜

上细研,芸薹汁调涂之。

又方

铅霜法∶将铅来于石上,打令薄,掘地作坑同铅片大,以杵捣坑实,满坑着醋,以铅盖定,经一宿去取,霜如珠子大,和药使之。如烦渴以后,服解热饮子。

又方麦门冬芦根竹叶干葛(捣末)漏芦犀角

上水四合,药半两,煎一合,无问食前后,徐徐与之。

硝石散

治孩子身上无故肿,但觉肉色赤热。

硝石大黄绿豆(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时随肿大小,取 根研汁调涂肿上。如有恶物,即看有点子,以膏贴之,四面以散子 之。若无 根,即用鸡子白或车前根叶亦得。

又方

治孩子胎中受风,长后或满身 痒如疥疮,或如饥饱痒疮。葱白硝 臭黄硫黄(各等分)

上用油半两,烧令热,下少许蜡,先剥葱白三茎细切,待油热即泼葱上细研,续下硫黄、臭黄、硝,更研之,旋涂。茴香

治孩子赤眼并胎热,及疳障多泪。茴香冬青胆(阴干) 生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洗眼时取药一分、水一盏,煎十沸后,温洗之,或孩儿长大,即药并水。

引子方

孩子用药洗眼后,可更服之。知母黄芩青葙地肤子秦皮车前子 山栀子独活(各等分)

上药以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温服,忌食如常。

又方

治孩子 耳。白矾(半两,烧过)龙骨铅丹(烧。各一分)麝香(少许)

上为末,以绵裹竹枝子探脓水。以一小豆大药敷之。别以绵裹塞填之,勿令见风。

又方

治小儿 耳。

硫黄(制)

上为细末,以糁耳中,日一夜一。

又方

治孩子小便不通。茯苓通草冬瓜车前子(各等分)

上以水四合,药半两,煎一合半作两服,忌油腻。

侧柏散

治孩子风热。

侧柏郁金天麻(酒浸一宿) 干蝎天南星地黄(去土) 子芩大黄(各半两)

上为末,治风及惊,温酒下。退热,每夜热水下半钱。柴胡饮子

治小儿行迟,小儿自小伤抱,脚纤细无力,行止不得。或骨热疳痨,肌肉消瘦。柴胡鳖甲(米醋涂炙)知母桔梗枳壳(麸炒,去瓤)玄参升麻上药等分并细锉,每日煎时,三岁以下,取药半两,水五合,煎二合去滓,分两服,空心食前、后各一服。忌毒物。饮后用澡浴方。

澡浴方苦参茯苓苍术白皮白矾(各半两)葱白(少许)

上药 细,每浴时取一两,沸水二升,浸药后通温,与儿浴之。避风于温处妙。

又方

治小儿数岁不能行。

取葬家未开户,盗其饭食来以哺之,不过三日便起行,勿令人知。

颅囟经》二卷,不着撰人姓名,考历代史志,自唐《艺文志》已上,皆不载其名,至宋《艺文志》始有师巫《颅囟经》二卷。近世别无传本,惟《永乐大典》内载有此书,并载无名氏序文一篇,称王母金文黄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匮,名曰内经,百姓莫可见之,后穆王贤士师巫,于崆峒山得而释之云云。宋志所题师巫与序文相合,殆即是本。又宋史《方技传》云∶“钱乙始以《颅囟经》著名,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按《郡斋读书志》有《钱氏小儿方》八卷,称乙最工疗婴孺病。盖乙著名幼科,其原实出于《颅囟经》矣。此经疑唐末人所作,其曰师巫,盖本于《黄帝内传》。而《内经》第七卷,王冰注亦有师氏藏之一语,故托名师巫,以神其说耳。其曰《颅囟经》者,按《说文》颅,顼颅,首骨,从页卢声。囟,头会脑盖也,象形。HT 或从肉宰,HT 古文囟字,《唐韵》囟,先进切,今作囟者,俗体字也。又《说文》云,儿,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此盖以儿之初生颅囟未合,证治不同,故取以名其书欤。首论脉候至数,次论受病之由,与疗救之术,皆深中肯綮。又论火丹证治,分别十五名目,皆发前人之所未言。其杂证所列,亦多秘方,要必别有所传耳。但沉HT 已久,今幸四库全书馆,从《永乐大典》所载,裒辑成书,根据《宋志》旧目,析为二卷。 多方托友,亟录以归,藏诸书阁,倘得好事者付梓,以广其传,则诚求保赤,其利甚溥,不独为是书幸也。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海宁陈 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