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痢·

痢疾一症。古称滞下。盖里有滞浊而后下也。但滞在气。滞在血。冷伤热伤。而滞非一。今人以滞为食。但以消食。并令禁忌饮食而已。夫疟痢皆起夏秋。都因湿热郁蒸。以致脾胃水谷不运。湿热灼气血为粘腻。先痛后痢。痢后不爽。若偶食瓜果冰寒即病。未必即变为热。先宜辛温疏利之剂。若脓血几十行。 痛后重。初用宣通驱热。如芩连大黄。必加甘草以缓之。非如伤寒粪坚。须用芒硝咸以 坚。直走破泄至阴。此不过苦能胜湿。寒以逐热。足可却病。古云行血则便脓愈。导气则后重除。行血凉血。如丹皮桃仁延胡黑楂归尾红花之属。导气如木香槟榔青皮枳朴广皮之属。世俗通套不过如此。盖疟伤于经。犹可延挨。痢关乎脏。误治必危。诊之大法。先明体质强弱。肌色苍嫩。更询起居致病因由。初病体坚症实。前法可遵。久病气馁神衰。虽有腹痛后重。亦宜详审。不可概以攻积清夺施治。聊附记一治验备考。

施姓子年七岁。七月二十三日。天久雨阴晦。遂发泄泻。数次。越日腹痛下痢红白。延幼科二人。调治五六日。至初二日。余诊之。呕逆不食。下痢无度。都是血水。其腹痛昼夜无宁刻。两脉俱细。右涩欲歇。坐次鼻闻药气。乃大黄气。令其勿进。施云。有二医在。枉先生一商何如。余唯之。入书室索方。一医曰。下痢已来。全无糟粕。若非攻荡去积。无别法可投。余曰肢冷下血液。七八日。痛不饮水。望面色。枯白中极气黯。脉形细 。按之不鼓。明是冷湿中于太阴。仲景太阴九法。示不用下。乃急煎人参炙草炮姜归芍陈皮。少佐肉桂。二剂。垢滞得下。痛痢大减。继以归芍异功散。参苓白术散。半月全安。

噤口不纳水谷下痢。都因热升浊攻。必用大苦。如芩连石莲清热。人参辅胃益气。热气一开。即能进食。药宜频频进二三口。

小儿休息久痢。变为粪后下血。最难速愈。有因气弱下陷者。补中益气。虚寒饮食不化者。钱氏益黄散。湿热未净。气分延虚者。清暑益气汤。胃强善食者。苦寒清热。更节饮食。须善调经月。

久泻久痢。必伤及肾。以肾司二便也。必肛门后坠不已。与初病湿热里急下重不同。治以摄阴液。或佐疏补。久则纯与摄纳。

小儿热病最多者。以体属纯阳。六气着人。气血皆化为热也。饮食不化。蕴蒸于里。亦从热化矣。

然有解表已复热。攻里热已复热。利小便愈后复热。养阴滋清。热亦不除者。张季明谓元气无所归着阳。浮则倏热矣。六神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