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临证指南医案>肺痹

《临证指南医案》肺痹·

某 肺气痹阻。面浮胸痞。寒热。(上焦气分壅热) 苇茎汤。

某 肺痹。卧则喘急。痛映两胁。舌色白。二便少。(肺不开降) 苇茎汤。

曹(二二) 清邪在上。必用轻清气药。如苦寒治中下。上结更闭。

兜铃牛蒡桔梗甘草杏仁射干麻黄某 经热津消。咳痰痹痛。桂枝桑枝防己石膏杏仁苡仁 花粉

又 渴饮咳甚。大便不爽。余热壅于气分。紫菀通草石膏花粉 木防己苡仁杏仁陆 偏冷偏热。肺气不和。则上焦不肃。用微苦辛以宣通。薄荷桑叶象贝杏仁沙参黑山栀

某(女) 温邪。形寒。脘痹。肺气不通。治以苦辛。杏仁栝蒌皮郁金山栀 苏梗 香豉

曹(氏) 肺痹。右肢麻。胁痛。咳逆喘急不得卧。二便不利。脘中痞胀。得之忧愁思虑。所以肺脏受病。

宜开手太阴为治。紫菀栝蒌皮杏仁山栀郁金枳壳

某(二七) 温邪郁肺气痹。咳嗽。寒热头痛。开上焦为主。

活水芦根(一两) 大杏仁(三钱)连翘(一钱半)通草(一钱半) 桑皮(一钱)桔梗(一钱)

某(十岁) 脘中稍爽。痰粘气逆。腹膨。开肺理气为主。枇杷叶 浓朴杏仁滑石茯苓通草白蔻仁 苡仁

王 脉搏劲。舌干赤。嗳气不展。状如呃忒。缘频吐胃伤。诸经之气上逆。填胸聚脘。出入几逆。周行脉痹。肌肉着席而痛转加。平昔辛香燥药不受。先议治肺经。以肺主一身之气化耳。枇杷叶汁杏仁共煎汤。冲桔梗枳实汁。

某 天气下降则清明。地气上升则晦塞。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周身气机皆阻。肺药颇投。谓肺主一身之气化也。气舒则开胃进食。不必见病治病。印定眼目。枇杷杏仁紫菀苡仁桔梗通草朱 风温不解。邪结在肺。鼻窍干焦。喘急腹满。声音不出。此属上痹。急病之险笃者。急急开其闭塞。葶苈大枣合苇茎汤。

又 风温喘急。是肺痹险症。未及周岁。脏腑柔嫩。故温邪内陷易结。前用苇茎汤。两通太阴气血颇验。仍以轻药入肺。昼夜竖抱。勿令横卧为要。用泻白散法。

白皮地骨皮苡仁冬瓜芦根竹沥某 风温化热上郁。肺气咽喉阻塞。胸脘不通。致呻吟呼吸不爽。上下交阻。逆而为厥。乃闭塞之症。病在上焦。幼科消食发散苦降。但表里之治。上气仍阻。久延慢惊。莫可救疗。芦根桑叶滑石梨皮苡仁通草李 肺象空悬。气窒声音不出。舌乃心苗。热灼则舌本不展。以唇口肺微之病。乃辛热酒毒之痹。主以轻扬为治。乃无质之病。(湿热伤肺)羚羊角连翘竹叶心 野赤豆皮川贝母金银花又 暮服威喜丸二钱。

唐 脉小涩。失血呕逆之后。脘中痞闷。纳谷 胀。小便短赤。大便七八日不通。此怒劳致气分逆乱。从肺痹主治。(怒劳气逆)

枇杷叶 土栝蒌皮 黑栀皮郁金杏仁杜苏子 紫降香钩藤又 更衣丸。

肺为呼吸之橐 。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之清气。 清肃之体。性主乎降。又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着。即能致病。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着则失其清肃降令。遂痹塞不通爽矣。今先生立法。因于风者。则用薄荷桑叶牛蒡之属。兼寒则用麻黄杏仁之类。若温热之邪。壅遏而痹者。则有羚羊射干连翘山栀兜铃竹叶沙参象贝。

因湿则用通草滑石。桑皮苡仁威喜丸。因燥则梨皮芦根枇杷紫菀。开气则蒌皮香豉。

苏子桔梗蔻仁。其苇茎汤。葶苈大枣汤。一切药品。总皆主乎轻浮。不用重浊气味。是所谓微辛以开之。微苦以降之。适有合乎轻清娇脏之治也。肺主百脉。为病最多。就其配合之脏腑而言。肺与大肠为表里又与膀胱通气化。故二便之通闭。肺实有关系焉。其他如肺痿肺痈哮喘咳嗽失音。各自分门。兹不重赘。(华岫云)

徐评 所列诸症。不过喘咳气逆耳。另立肺痹一门。甚属无谓。内经有肺痹之名。却非此义。当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