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老年百病防治>心力衰竭

《老年百病防治》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代偿能力显着减退,不能有效地将静脉回流的血液排出,以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严格地说,心力衰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病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瘀血为特征,所以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按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按症状和体征可分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减退,因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原因]

1.基本病因。老年人心衰大多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肌炎,风心瓣膜病,老年期特发的瓣膜变性、钙化,原发性传导束支退行性变,窦房结纤维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中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

2.诱发因素。心功能不全常由一些因素所诱发。老年心衰常见的诱因有:①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占诱因首位(20%以上),患肺炎的老年人9%死于心衰;②心律失常,尤其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扑动等;③心脏负担过重,体力过劳,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及输液过多或过速等;④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栓塞等疾病;⑤药物,如洋地黄用量不足或中毒,心得安,利血平,阿霉素等。

中医认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邪上客也”,“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的“心水”证,多为年老体衰,脏气亏虚,气不化水所致。

[临床表现]

心衰早期常常是一侧心脏发生衰竭,因此临床上可分为左侧心衰和右侧心衰,随病情发展最后导致全心衰竭。

1.左心衰竭。左心衰竭是心衰中最主要的类型,疲乏,无力,呼吸困难,是左心衰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这一组症状往往逐渐加重而显示出来,刚开始仅感体力不如以前,在一般的活动时容易疲劳,倦怠,或在进行以往能胜任的工作时即感咳嗽气喘,心悸,后来从事轻体力活动,或在急走,上楼等情况下也感气喘,心悸;部分病人可表现为白天活动无明显不适,但夜间睡眠常须高枕,不然就感到憋气,甚至熟睡中突然憋醒,需要坐起来几分钟才觉缓解,或者不明原因的干咳,而且睡下去明显,临床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2.右心衰竭症状。自觉右上腹饱胀,便秘,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夜尿增多或尿少,双下肢浮肿且下午明显,睡一晚上至次晨水肿消失或减轻,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浮肿,并可有胸水、腹水。

3.全心衰竭。随着病情的发展,左、右心衰最后均可导致全心衰竭,而出现左、右心衰的综合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1.避免诱发因素。诱因对老年心衰的影响大于原有的心脏病,故控制、消除和避免诱因对心衰的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心脏病患者应注意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及过快过量的输血、输液,应积极治疗控制心律失常、风湿病活动等,以避免诱发心衰。

2.基本病因的治疗。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是预防心衰的根本措施,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瓣膜病变、严重贫血等若能及时诊治可防止心衰的发生。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包括强心药,如地高辛,每日0.25~0.5毫克,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25毫克,每日1~2次及针对基本病因,诱发因素的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由于老年人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肝功能下降,药物代谢、排泄缓慢,而易出现严重副作用或中毒,故在用药方法、剂量及毒副作用等方面应特别谨慎。此外,老年人记忆力差,易误服、多服药而引起毒副作用,又易忘服而不能取得预期疗效,故患者家属最好确定专人给病者用药。

2.适当休息。休息可减少机体氧耗量,减轻心脏负荷,休息的程度和时间之长短视心衰的程度和病情而定。但应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休息,以免引起血栓栓塞疾病及关节、肌肉萎缩、僵硬,排尿困难等合并症的发生;再者,长期的休息易造成心脏神经官能症,不利于本病的康复。

3.保持乐观情绪。精神上的安静休息在心衰治疗中不可忽视。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心衰,故老年心衰患者应保持平稳的心态,以乐观的情绪对待疾病。

4.合理安排饮食。心衰患者膳食应注意以下四点:①一次进食不易过饱,应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②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水肿,不宜食咸菜、咸鱼、豆腐乳、香肠、海味、松花蛋等;③保证足量的蛋白质摄入,但应避免食用容易引起胀气的食品,如豆类、生萝卜等;④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钾、镁及维生素的缺乏。

5.保健食疗。心衰水肿明显者,可自制玉米扁豆粥服用(玉米须60克、大枣60枚、白扁豆25克、粳米30克),制作方法为:将诸物洗净,按常法煮作粥,每日1次;或自制苡仁海带鸡蛋汤服用(苡仁20克、海带20克、鸡蛋2个)。制作方法为:将海带洗净切条,苡仁洗净,共放入高压锅内,加水炖至极烂,铁锅置旺火上,放入食油,将打匀的鸡蛋炒熟,立即将海带、苡仁连汤倒入,加盐、胡椒粉适量,炖煮片刻,即可服食。如心衰心悸明显,夜寐欠佳者,可自制琥珀猪心汤(猪心一个、琥珀粉5克、党参粉5克)。制作方法为:将猪心心腔的血液洗净,放入琥珀粉、党参粉,置于砂锅内加水文火炖熟,经调味后,即可食肉喝汤。

6.中医辨证论治。心气虚,表现为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全身乏力,面色?白者,可用红参12克、龙眼肉15克、黄芪15克,生龙牡各30克、远志12克、云苓15克、水煎服以益心气;心阳虚兼瘀血,除上述心气虚的表现外,还有畏寒肢冷,心胸憋闷,可用制附子12~15克(先煎1~2小时)、红参12克(打碎先煎)、黄芪20克、茯苓30克,川芎10克、苏木12克、当归12克、柏子仁12克、远志12克、肉桂5克、五味子12克、炙甘草10克、炒枣仁12克,水煎服以温补心阳,活血养心;心脾阳虚,血瘀水蓄,表现为心悸怔忡,气短懒言,易汗出,身倦乏力,纳呆,脘腹作胀,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可用制附子20克(先煎2小时),红参15克(打碎先煎),苏木15克,茯苓30克,肉桂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丹参30克、车前子30克(包煎)、白茅根30克、水煎服以温补心脾,活血利水;心肺肾气虚,心阳骤损,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慌自汗,活动尤甚,畏风,倦怠懒言,夜间入睡后突然憋醒,气喘,或咳吐稀痰,起坐后轻者数分钟即可缓解,重者1~2小时方能逐渐缓解,可用红参(打碎先煎)15克、制附子12克(先煎)、苏木15克、炙甘草10克、黄芪15克、茯苓30克、葶苈子12克、大枣6枚、川芎10克、桂枝12克、柏子仁12克、远志10克、五味子12克、炒枣仁12克,水煎服以温阳益气,活血泻肺利水。

7.单方验方。有报道心衰患者临床用葶苈子口服,每日用量3~6克,分三次饭后服,一般于服药后第四天尿量增加,浮肿减轻,心衰其他症状在2~3周内显著减轻或消失;心衰水肿明显,小便不利者,可用新鲜车前草或白茅根30~50克,煎水代茶饮;北五加皮粉,每服1~2克,日服3次;鲜万年青叶50~100克水煎服;枸杞10克,锁阳15克,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