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胎产心法>气逆呕吐不食论

《胎产心法》气逆呕吐不食论·

人之胃腑,为水谷之海,而水谷之精,化为血气,荣润脏腑。产后劳伤脏腑,寒邪易乘,入于肠胃,则气逆呕吐而不食也。初产,宜加减生化汤。七日外,宜温胃丁香散。如咳嗽、呕逆、怔忡、目眩,用石莲散。

《秘书》云∶产后胃气不和,呕吐不止,全不纳谷,初产香砂生化汤。块痛止,加味香砂生化汤。又云∶当分二证,立三方。如七日内块痛未除,当重块,安胃行血汤佐以温胃药。如七日内曾服生化汤三四帖,血块不痛,呕不纳谷,当服加减六和汤,又和中汤,此二方选用。如产后呕止,或服三方而胃和呕止痛止,但血气不足食少,宜补中和胃汤。冯氏仿立斋治法云∶饮食过多,六君子加楂、曲。兼劳役,补中汤。饮食停滞,人参养胃汤。脾胃气虚,六君子。胃气虚寒,加炮姜、煨木香。寒水侮土,益黄散。肝木侮土,六君子加升、柴。呕吐泄泻,手足俱冷,肚腹作痛,乃阳气虚寒,急用附子理中汤。

此内有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呕吐,用八味丸一论,恐非救急之务,故摘出。密斋遵郭稽中治云∶有败血散于脾胃,脾受则不能运化津液而成腹胀,胃受则不能受水谷而生呕逆。若以寻常治胀呕之剂,则药不对证,反增其病,用抵圣汤。若产后伤食,呕吐胀满,用六君子汤为主,加随证药治之。予谓冯氏偏于补气,密斋用抵圣一论,泥于败血,临证者,似宜斟酌。一产妇朝吐痰,夜发热,昼夜无寐,或用清痰降火,肌体日瘦,饮食日少,前证愈甚。盖早间吐痰,脾气虚也。夜间发热,肝血虚也。昼夜无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汤,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以次调理而痊。

加减生化汤 治产后呕逆不食。川芎(一钱)当归(四钱)炮姜砂仁(各四分) 炙草(五分)

姜一片,水煎服。

温胃丁香散 治产后七日外,患呕逆不食。人参(一钱)当归白术(土炒。各二钱)藿香前胡炮姜丁香陈皮炙草(各四分)

姜一片,水煎服。石莲散 治产后咳嗽,呕逆,怔忡,目眩。

莲子(一两五钱,去壳)茯苓(一两)丁香(五钱)

共为细末,米饮调送,每服三钱。

香砂生化汤 治产后块痛未除,气逆呕吐。当归(四钱)川芎(一钱) 制半夏(八分)桃仁(十粒,去皮尖) 炙姜藿香砂仁(各四分)陈皮(三分) 炙草(五分)生姜一片,水煎服。

加味香砂生化汤 治产后块痛已除,呕逆不止。当归(二钱)川芎白术(土炒。各一钱) 制夏(八分)陈皮(三分)前胡砂仁藿香炮姜(各四分) 炙草(五分)生姜一片,水煎服。

安胃行血汤 治产后七日内,块痛未除,呕吐不止,全不纳谷。人参川芎(各一钱)当归(四钱,酒洗)桃仁(十粒,去皮尖)砂仁藿香炙草(各四分)生姜一片,水煎服。一方无桃仁。有汗,不可用姜。

加减六和汤 治产后七日内,曾服生化汤三四帖,今血块不痛,但呕不止,不纳谷。人参川芎茯苓(各一钱)当归(二钱)山药(一钱五分,炒)藿香陈皮(各三分)白豆蔻 炙草(各四分)

姜一片,水煎服。呕止,减豆蔻。一方有炮姜四分。

和中汤人参当归茯苓(各一钱)白术(一钱五分,土炒)扁豆(二钱)丁香藿香陈皮(各三分) 炙草(四分)

姜一片,水煎服。呕吐止,去丁香。受寒,加吴萸一二分。

补中和胃汤 治产后呕吐,服前三方而胃和、呕止、块痛止,但气血不足食少者。人参白术(土炒)当归扁豆(各二钱)茯苓(一钱)山药(一钱五分)炮姜陈皮炙草(各四分)

水煎服。

益黄散 治脾胃虚寒,水反来侮,以致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等证。陈皮(一两)青皮诃子肉(煨) 炙草(各五钱)丁香(二钱)

上为散,每服二三钱,水煎服。或黑糖调服一钱。益黄不用补益中州,反用青橘二皮辟除陈气,其旨最微。此方原为婴儿久泻连绵不已,乳食积滞于内,故需二皮专理肝脾宿荫,即兼诃子以兜涩下脱,丁香以温理中州,甘草以和脾气,深得泻中寓补之法,非洞达斯义,难与言至治也。

抵圣汤 治产后败血积于脾胃,腹胀呕逆。人参制夏泽兰陈皮赤芍(各二钱) 炙草(一钱)

火焙生姜三片,水煎服。恶露过多者,去泽兰赤芍,倍加陈皮生姜。予谓陈皮用二钱过,当用一钱足矣。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人参养胃汤(俱见上卷诸痛门。)附子理中汤(见上卷疟门,附枳实理中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