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典籍>素问悬解>皮部论二十六

《素问悬解》皮部论二十六·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终始,愿闻其道。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诸经皆然。

分,分地;部,部位。经,大经;纪,小纪。结,抟结;络,联络。度,尺度,量,寸量。

皮脉筋骨,处所不同,其所生病各异,总于皮部别之。别其皮之分部,定上下左右之位,以辨阴阳所在,而详病之终始,所以考究一身之分野,而知百病之起止也。欲知皮部,必以经脉为纪,诸经皆有经纪之方,按经脉分之,则皮部明矣。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阳明之阳络,名曰害蜚。上谓手阳明,下谓足阳明。同法,主病之法皆同也。视其部中有浮络者,是皆阳明之络也。络脉盛满,则入客于经。阳络主外,阴络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外,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义如上文。在阳络者主外,在阴经者出于经络而渗于内,亦主内之变文也。诸经皆同。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义如上文。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入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少阴之阴络,名曰枢儒,义如上文。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络之部注于经。在阴经者主出,以渗于内,故从阴经内注于骨也。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心主,手厥阴。上谓手厥阴,下谓足厥阴。义如上文。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义如上文。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与”与“预”同。

经脉附骨,络脉附皮,凡十二经之络脉,是为皮之部也。邪自皮而入络脉,自络脉而入经脉,自经脉而入腑脏,则大病成矣。而其先则自皮始,故皮有分部,不知预为防护,此大病所由生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此言百病始生,由浅入深之原。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之始入于皮也,溯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月囷)破,毛直而败。

皮之十二部者,十二络脉之部也。皮者脉之部,即络脉之部也。邪之始入于皮也,溯然犹洒然意。起毫毛,开腠理,而入于络脉。其入于络也,隧路梗阻,卫气不行,则络脉盛满,色因邪变。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阴阳交争,寒热互作也。其入客于经也,则乘虚内入,脉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月囷)破,毛直而败。其所生病虽异,其始不过此条,其终乃淫溢传变耳。

帝曰:善。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此皆常色,谓之无病。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帝曰:善。

随四时而行者,秋冬寒盛,则营血凝涩,泣与涩通。其色青黑,春夏热盛,则营血淖泽,其色黄赤也。此段王冰分之为经络论,今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