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足痿乃阴血聚养胎元,不能荣润筋骨,故自膝胻之踝胫,艰于履地,状如痿躄。……宜养血滋荣,壮筋健骨则两足自然有力。产后加温经强阴之药,宜大健步丸。”(熟地、砂仁、白术、苍
即资生丸,见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又名睛高突起、睛胀。多因风热火毒,上冲于眼。症见疼痛难忍,睛珠突高胀起,目赤泪热,眼珠转动失灵,视力下降,为“险峻厉害之症”(《银海精微》)。类似今之炎性突眼。宜泻火解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经血夹有青色液体。参见经漏条。
证名。指身体重着,活动不便的症象。《素问·气交变大论》:“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多因风湿、寒湿、湿热困脾所致。《溪医述·身体》:“身重如山,不利转侧,麻木浮肿者何?曰,湿在肉分也。”又“身重,跗肿,肉
书名。10卷。明·俞弁撰。刊于1522年。本书仿《医说》的体例,分为原医、医书、古今名医等27类,各类更列小标题,补充引录历代文献中的医学掌故。作为《医说》的续集。
病在上焦,适宜在饭后服药。一般认为除补养药、驱虫药外,大都可在饭后服。《神农本草经》:“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
病证名。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内伤等,致使宿血停滞,凝结成瘀,内阻冲任胞脉,碍血下行,血滞胞中。症见经前或经行之时,小腹刺痛拒按,经血量少、有块,血块下后痛减。治宜活血祛瘀。方用膈下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败酱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