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婴儿在生长过程中,或有身热、脉乱、汗出等症,而身无大病者。此说始于西晋·王叔和,隋唐医家,日相传演,其说益繁。《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小儿变蒸者,以长气血也。”《千金要方》:“凡小儿自生三十
出《灵枢·忧恚无言》。即鼻孔。详该条。
出《素女经》。指女性外生殖器。
①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雪莲花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新疆雪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寸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详寸口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多因脾气虚寒,伤于冷食所致。其症面色或青或白,冷甚者,面色暗淡,唇口爪甲皆青,为脾气虚寒之极。治宜温脾散寒。轻证用当归散(当归、肉桂、人参、炙甘草、木香);重证用烧脾散(炮姜、
见《云南中草药》。为石椒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清末许恩普撰。本书收载许氏医案30余则,以内科杂病、妇科病证治为主。审证较细致,尤重切脉。案中有用外治、蒸熏疗法获得良效的治验。现有《三三医书》本。
1卷。明·王磐撰于1521年。作者根据其亲自采访有关人员所收集的60种荒年饥馑用的代食品——野菜,整理编成三言歌诀。并说明其采集及食用方法,是一种较通俗实用的备荒本草著作。明末时,姚可成又续补60种,
噎膈证的一种,与上膈相对。指进食后,过一段时间,食物才吐出。《灵枢·上膈》:“虫为下膈,下膈者,食晬时乃出。”张志聪注:“病在膈上者,食饮入而还出;因于膈下者,食入,晬时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