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医钞类编·肢体门》。即四支解堕。详该条。
即火针。《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
即柔肝。详该条。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见《中药临床应用》。为黑大豆皮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十二经脏气衰竭败绝的疾患。《难经·二十四难》:“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
解剖部位。见《医学入门》。指鼻中隔。
①形容水自下而上,似泉水上涌。如涌水、涌泉。《素问·气厥论》:“肺移寒于肾,为涌水。”《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涌泉。”②呕吐上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素问·阴
见洁古老人珍珠囊条。
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等篇。即噎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