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妊娠13~24周,因身体欠佳,不适于继续怀孕,或适应计划生育的要求,须中止妊娠而行引产者。亦名打胎。可参见中药流产条。目前有用天花粉提纯注射液或芫花萜针剂,做羊膜腔内注射法,行中期引产,有效率达98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撰《痈疽论》2卷。
附于耳孔附近的小毛。有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的作用。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六:“藏府壅滞,肝经积热,上冲于目,令人目痛睛疼,若毒气结聚甚,则黑睛上生黑珠子如蟹目状,故以名之。”即蟹睛。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万寿菊之大者,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条。
古针具名。九针之一。又称箭头针。《灵枢·九针论》:“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其针头部膨大,末端锐尖,形如箭头。主要用于浅刺出血,治疗头身热病及皮肤疾患等。
亦称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之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由先天之精所化,故名。它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泉源。《难经·三
见《闺中宝录》。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病名。患疫喉邪火炽盛,上冲肺经,迫血妄行为鼻衄。此为邪气外达,一般可望痧透神清,喉烂渐减。若衄甚不止者,治宜清火、凉血、止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合十灰散等加减。并予局部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