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防风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防风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防风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下腹的中部。《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
综合性医书。5卷。清邹承禧撰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卷1妇儿例,卷2真字例,卷3风暑例,卷4古人转手例,卷5考订药味机窍、新方药窍等内容。作者撰写此书,参阅医籍文献不下数百种,并附张仲景、叶天士
病证名。见《医学心悟》。指肾阴亏虚,肝火炽盛所引起的吐血。治宜壮水制火而滋其化源。《血证论》卷二:“色欲过度,阴虚火旺,其证夜则发热,盗汗梦交,耳鸣不寐,六脉细数芤革。宜地黄汤加蒲黄、藕节、阿胶、五味
人体部位名。又作颠,指头顶部。《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
食物本草著作。8卷。元·吴瑞著。撰于1329年。类列各种食物计540余种,分为米、谷、菜、果、禽、兽、鱼、虫共八门。所谓日用本草,也就是日常所饮食者,即食物本草。正如李汛在序文上所说:“夫本草曰日用本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陈皮、延胡索、郁金、菖蒲、牵牛子、五灵脂(醋炒)、莪术(醋炒)、牡丹皮、白芍药各500克,枳实((麸炒)1500克,龙胆草、青皮各1000克,郁李仁、沉香各250克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白藓皮、防风、犀角、黄芩、知母、沙参、人参各五钱,炙甘草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水煎服。治小儿心肺风热壅滞,胸膈不利。
败坏之血。参恶血条。
又称食治。根据食物不同的性味,作用于不同脏器,而起着调理和治疗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有食治门,搜集《内经》至唐代以前用食物治疗疾病的记述,为著名食疗专辑之一。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如银内障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