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可大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所论诸病,既非风寒之外感,又非情志之内伤,古书没有记载,口授相传,故名。篇内讨论了十二种病证之发病机制、证状及针刺方法,即:欠、哕、唏、振寒、噫、嚏、亸、泣出、太息、涎下、耳鸣、自
病名。因恣食酸味,致使牙齿酸痛感者,谓之齿齼。《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齿齼多由食酸之故。”治宜取核桃肉细嚼。本病类今之牙本质过敏。即牙齼。参见该条。
书名。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
舌苔剥落,长期剥蚀如地图状,多属虫积。若在热性病中,舌苔于一、二日内全部消失,舌光绛,或如镜面,多是正不胜邪,肝肾真阴亏损而邪气内陷的重证。《辨舌指南》:“舌苔忽剥蚀而糙干为阴虚,剥蚀边仍有腻苔为痰湿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金樱根,详该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外感风邪后出现泄利。多因脾胃嫩弱,感受风邪,肺气上逆,脾失运化所致。其症以怕冷鼻塞,咳嗽气促而泄泻为特征。治宜疏散外风,调理脾气。用人参败毒散。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昌期。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精于医术,与汪昂同时并稍晚,曾把汪昂所著《医方集解》、《本草备要》二书分类排纂,撮要合编,并补充部分伤寒、杂证,末附汪昂所作《三焦
【生卒】:1892~1976【介绍】:名显宗。四川巴县人。先后就读于巴县医学堂、重庆官立医学校、重庆医学研究会公立医校、重庆存仁医学校等,并从内江王恭甫游。曾在重庆创办国医药馆、国医传习所。建国后历任
见《闽东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