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之一。外耳道出口的孔窍。参见七窍条。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九:“向火避寒,久炙皮肤,火气入而成疮。”类似火烧疮,治法参见烧伤条。
骨名。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病证名。小儿心经伏热烦躁而啼。多系热扰心阴所致。《片玉心书》谓“其哭无泪,见灯则喜而止。”治宜清心养阴。用导赤散加麦冬、栀子。
书名。又名《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2卷。明·岳甫嘉撰,刊于1635年。分男科、女科两卷,论述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证治。主张男子宜葆合先天之精,以寡欲、节劳、惩怒、戒醉、慎味为求嗣之道。反对于小产、不育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十方。地骨皮、黄连、黄芩、麦门冬、半夏、茯神、赤芍药、木通、生地黄、甘草各五分。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心胆实热,口舌生疮,惊悸烦渴。
【介绍】:见靳鸿绪条。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痘疮毒火郁积不散,致邪毒上攻于喉所致。症见咽喉干涩疼痛,甚则肿胀溃烂,汤水难入,呼吸不利(《病源辞典》)。治宜解毒消肿,清热利咽。方可选用粘子解毒汤。银翘散等加减。
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古人认为疮疡痒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凡肿疡初起,皮肤作痒者,为风热相搏;②溃后作痒者,轻由脓沤,甚则由疮口感受风邪;③抓破之后作痒有津水者,是脾湿,津血者是脾燥;④将敛作痒者,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