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月经忽来而月经量甚少。秦景明《女科医宗大成》:“此因阴气乘阳,内寒血涩,以致经血乍来乍少。而在月后者,治用八物汤(四物汤加人参、白术、黄芪、红花、陈皮、甘草、丹皮)。”
【介绍】:见朱巽条。
病名。疟疾之一。《普济方·诸疟门》:“邪在阳明经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参见足阳明疟条。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下巨虚,见该条。
治法之一。①指通利大小便。如下焦湿热或津液枯燥所引起的二便不通。用榆白皮、冬葵子、郁李仁、柏子仁、滑石、火麻仁之类。②同开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泽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家。僧人,亦称释智斌。撰《解寒食散方》2卷,已佚。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是介绍五脏热病的针刺方法,故名。内容详细地论述五脏热病的症状、诊断和预后,并介绍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及脊椎诸穴。
主里热证。黄色越深,表示邪热越重。微黄薄苔,为外感风热。黄厚干燥,为胃热伤津,若老黄而燥裂,则属热极。黄而厚腻,为脾胃湿热或肠胃积滞。舌质淡、苔微黄而润,则属脾虚有湿。色黄而淡润的厚苔是浊苔,多属湿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