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脾胃虚弱而挟有积滞。由脾胃素虚,加之乳食不节而形成。《证治准绳·幼科》:“其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昏昧神缓,抱着一似睡未觉,肚热足冷者,多因吐泻大病及攻击之后而得此候。”治宜补益消积。用参苓
治疗湿邪在上焦卫分的方法。症见头重而胀、肢体痠重疼痛、口中粘腻、不口渴,苔白腻,脉浮濡等表湿证候,用扁豆花、竹叶、佩兰、苍术、藿香、陈皮、砂仁壳、生甘草等。
指湿热之邪,蕴蒸于肝胆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寒热、口苦、胁痛、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皮肤巩膜发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等。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道感染等疾患。治宜清热利湿,疏泄肝胆。
《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方。牛蒡子、天花粉、白术、炒栀子、葛根各一钱,甘草、升麻各五分,生地黄二钱,连翘、黄芩、青皮、防风各八分,黄连四分,桔梗一钱二分,玄参一钱五分。水煎,食后服。治酒食热毒郁于喉间,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指生于乳晕或乳房的漏管或窦道,由乳痈、乳发、乳疽、乳痨等病深伤乳络或治疗不当,溃后久不收口所致。疮口经久不敛,时流脓水或溢出乳汁。宜内服托里散,外用提脓祛腐药,以五五丹作
指灸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
病证名。遗精的一种。见《普济本事方》卷三。又称梦失精、梦泄精、梦泄。指因梦而遗精者。多因见情思色,相火妄动,或思虑过度,心火亢盛所致。《类证治裁》:“心为君火,肝肾为相火。君火一动,相火随之,而梦泄焉
【介绍】:明代医家。字若旸。江苏江阴县人。精于医,活人很多,著《医理发微》,佚。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头风痰火所致。“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状若明镜远照一缕青烟也。……动而定后光冥者,(眼)内证成矣”(《张氏医通》卷八)。类今之玻璃体混浊,参见云雾移睛条
听小儿声以辨脏腑病虚实的方法。见《幼科全书》。声悲是肝病,声笑是心病,声呼是肺病,声沉是肾病,声清是胆病,声短是小肠病,声速是胃病,声长是大肠病,声微是膀胱病。声悲慢是肝脾相克病;声速微细是胃与膀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