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明经证

猜你喜欢

  • 后囟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骨间隙。参囟条。

  • 体表部位,指尾骶部。亦作尻骨的简称。《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参见尾骶骨条。

  • 章楠

    【介绍】:清末医家。字虚谷,浙江会稽人。曾到过广东、河北、苏州等地拜访名家请教,读医书较多,以医术闻名。著有《医门棒喝》一书(1825年)。受叶天士、薛生白关于温病学说的影响较大,对温病学有一定贡献,

  • 经行浮肿

    病证名。亦名经来浮肿、经来遍身浮肿。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头面四肢或遍身浮肿的病证。多由脾虚、肾虚、或气滞血瘀所致。若因久居湿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湿气内侵或饮食劳倦伤脾,经行时阴血注于冲任,气随血

  • 家用膏丹丸散方

    见疡科心得集条。

  • 儿枕

    ①指妊娠晚期,胞中余血成块有如儿枕,故名。《经效产宝》:“十月足日,食有余,遂成血块,呼为儿枕。”②病名。见《医学入门》,即儿枕痛,详该条。

  • 外台走马汤

    见《金匮要略》。即走马汤,见该条。

  • 痰躁

    痰证之一。指因火痰而致躁烦不宁的病证。《重订通俗伤寒论·夹痰伤寒》:“咳嗽不爽,胸中气闷,夜不得眠,烦躁不宁者,此火痰郁遏胸膈也。名曰痰躁。”治宜豁痰降火。方用陷胸、泻心汤等。参见痰证条。

  • 搜牙风

    病名。见《重楼玉钥》卷上。多由邪火炽盛上冲所致。症见牙床或内或外,甚至满牙床红肿疼痛,口内灼热,痰多。详爆骨搜牙条。

  • 膏疸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为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以肺瘅为膏疸,症见身面皆黄,饮少而小便多。多因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治宜秦椒散等方。参见黄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