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重阳

重阳

两种属于阳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示阳热之亢盛。①日中为重阳。日为阳,夜为阴,日中为阳中之阳,故名。《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故人之体温(正常或病态)多于日中而升。②病色之重阳。古人分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谓男子病色现于面左为重阳,属逆证(《素问·玉版论要》)。此说是否确当,尚存疑。③脉象之重阳。寸部属阳,尺部属阴,寸尺俱现浮滑而长之脉为重阳。《难经·二十难》:“重阳者狂。”④身热、脉盛,脉证俱属阳者亦为重阳。⑤示阳极转阴,热极生寒。《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重阳必阴。”⑥重阳之人。《灵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张志聪注:“重阳之人者,手足左右太少之三阳,及心肺之脏气有余者也。”

猜你喜欢

  • 余含棻(fēn 分)

    【介绍】:见余梦塘条。

  • 气怯

    指胆虚气怯而出现虚弱而惊慌的症状。由于中气不足,脾虚生痰,痰湿扰胆,阻碍了胆气的疏泄和肝气的生发所致。临床表现为气短、心烦、失眠、惊悸不安、口苦、恶心等。治宜补气安神。

  • 雷公头

    见《本草纲目》。为香附之别名,详该条。

  • 扁鹊八十一难经

    见八十一难经图解条。

  • 土防己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木防己之别名,详该条。

  • 何报之

    【介绍】:见何梦瑶条。

  • 蛊痢

    病名。《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如鸡鸭肝,与血俱下者,蛊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湿毒之气,袭人经脉,渐至藏府,毒气挟热,与血相搏,客于肠间,如病蛊注之状,故名蛊痢也。”蛊毒下痢,

  • 狗尾巴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青葙子之别名,详该条。

  • 头痛花

    见《本草纲目》。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飞尘入眼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尘埃入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