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辨证录

辨证录

综合性医书。14卷(附《脉诀阐微》1卷)。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科疾病证治。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为《辨证冰鉴》等书名。另有清·钱松将本书删定为10卷本,改名《辨证奇闻》。建国后有《辨证录》的排印本,内容有所删节。

猜你喜欢

  • 人参白虎汤

    ①《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人参、知母、石膏、天花粉、葛根、麦门冬、竹叶、粳米。水煎服。治麻疹服表散药后,发热时渴者。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人参、石膏、知母、甘草。水煎服。治上消,

  • 毛达可

    【介绍】:见毛世洪条。

  • 清源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茯苓、黄芩、菖蒲各五两,玄参、细辛各四两,大黄、炙甘草各二两,煅磁石八两。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治肾实热,小腹胀满,四肢色黑,耳聋,骨热,小便赤黄,腰脊离解等。

  • 三部

    ①指脏部、上部、下部三部。《灵枢·百病始生》:“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为三部。”②身体上、中、下三部

  • 表里俱实证

    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指肌表营卫和脏腑气血俱见邪实症象者。详实证、表实证、里实证条。

  • 去爪

    ①古刺法“五节”之一。《灵枢·刺节真邪》篇:“余闻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去爪者,刺关节之支络也。”爪,指甲;去爪即剪去多余的指甲。篇中以该法治疗因水道不通

  • 风赤疮痍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风赤疮疾。《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由脾脏风热蕴结,两睑似朱涂而生疮,黑睛端然无染,不治便生翳膜。”一般可见眼睑或睑缘红赤起疮及溃烂,痛痒并作。治以祛风清热为主。痒

  • 乳蛾核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气恼郁结不伸而起,喉边形起乳头,遇阴天劳神气恼,颈外如绳扣住,饮食不下,呼吸不利,日久年深则蛾下起黄皮或白皮一条,长入喉底。”《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下:“左喉两边,形似

  • 张绍修

    【介绍】:晚清医家。字养吾。湖南浏阳人。研究白喉,颇有心得,撰有《白喉捷要》一书。

  • 经行泄泻

    病证名。出《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泄泻。多因脾肾阳虚,当经行之时,胃肠之气血受阻,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及传导失职所致。脾虚者,症见经期大便泄泻,精神疲倦,食减,或见浮肿、腹胀等,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