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癍疮,即痘疮。《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因患痘时疮生眼中,赤肿难开,涩泪羞明疼痛,久则生翳如银色,此乃痘后肝经余热上攻睛瞳所致,宜用红花散,清热散瘀。”详痘疮入眼条。
病证名。又名肥疮、燕口、口角疮。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或先天遗毒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
针灸术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合,指下合穴,即六腑有病取其所属的下合穴进行治疗。如胃病取足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小肠病取下巨虚,膀胱病取委中,三焦病取委阳,胆病取阳陵泉等
流注病的一种。见《仙传外科集验方》。流注冷证多附骨而生,内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伸,若误用刀鍼,则流出瘀黑血,或如屋漏汁。类似骨脓疡。治宜内服阳和汤,外用回阳玉龙膏,稍缓后再加生姜、肉桂、白芷、草乌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白膜蔽睛之俗称,详该条。
【介绍】:见宋祥麟条。
病名。出《咽喉脉证通论》指因郁怒所生之咽喉痈肿。《秘传喉科十八证》:“此症因恼怒伤肝,肝血不和,以致肺气壅塞,火炽上升,发于喉间。其状帝丁之上,红肿作痛,或有连及两边者,寒热大作。”治宜宣肺泻热,疏肝
骨名。又名下巴骨。即下颌骨。下颌骨的一对关节突与一对颞骨的下颌关节窝靠韧带牵持,构成下颌关节,此关节囊周围组织较薄弱,可因外伤或过度张口造成下颌关节脱臼。
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整个怀孕时期。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三叶青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