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转阴过阳

猜你喜欢

  • 丛针

    皮肤针之一。将毫针集簇成丛,外加捆扎,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 古方新解

    书名。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原刊本已佚,今存本经1920年陆士谔增补注释,名《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书中集录古代重要方剂分为通治方、风门、痹历节门、痿门、厥门等40类,共900余方。徐氏在各

  • 脾湿热

    指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湿蕴生热,湿热郁蒸的病机。症见脘痞腹胀、食少倦怠、恶心满闷、便溏不爽、尿少而黄,甚则身目俱黄,舌苔黄腻,脉濡数。又如皮肤病的湿疹、脓疱疮等亦多与脾湿热有关。治宜淡渗利湿或辅以芳香

  • 厉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即厉痈。见该条。

  • 内急外弛

    病证名。多因椒疮失治,睑内脉络壅遏闭阻,失于濡养所致。《原机启微》:“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不解不收,皆为病也。”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以致睑缘向内卷缩,睫毛随之倒入。本症宜手术矫

  • 绿葡萄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金刚散之别名,详该条。

  • 栝楼根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花粉之别名,详该条。

  • 腹募穴

    与背俞穴对举,即募穴。王冰曰:“胸腹曰募,背脊曰俞。”因募穴都在胸腹,故名。参见募穴条。

  • 胶菜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

  • 沆瀣(xiè 谢)丹

    《幼幼集成》卷二方。原名集成沆瀣丹。川芎(酒洗)、大黄(酒洗)、黄芩(酒炒)、黄柏(酒炒)各九钱,黑牵牛子(炒,取头末)、滑石、连翘、炒赤芍药各六钱,薄荷叶、枳壳(麸炒)各四钱五分,槟榔(童便洗、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