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补上治上制以缓

补上治上制以缓

用药法则。指补益或治疗上部病证的方药,原则上宜使用气味薄,轻清上浮的缓剂。如外感风热咽痛失音,用开提肺气,利咽清膈的桔梗甘草汤。《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

猜你喜欢

  • 太医院令史

    元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低级官员。共8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 和剂局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 阳脉

    ①阳经之脉。包括手足三阳经、督、冲、阳维、阳蹻等经脉。《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盛经者,阳脉也。”②指脉象之大、浮、数、动、滑等。《伤寒论·辨脉法》:“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

  • 疫疠皰疮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

  • 缠丝痧

    痧证之一。《异痧奇验方·缠丝痧》:“其证肚腹胀,头疼、心烦、前后心或有紫黑黄点子,用针挑破,以醋擦之即愈,如觉偏体麻木,无此点子者,即心痧子证。将胳膊弯、腿弯青筋刺出紫血,用炒盐煎汤服之。”参见痧条。

  • 子烦

    病名。见王肯堂《胤产全书》。亦名妊娠子烦。妇女怀孕后因血聚养胎,阴血不足,或素有痰饮,复因郁怒忧思,致使火热乘心,神志不宁,出现心惊胆怯,烦闷不安的病症。阴虚者,兼见五心烦热,口干,宜清热养阴、除烦,

  • 上燥治气

    叶桂治疗上部燥证的经验。见《临证指南医案》。秋燥外袭,伤人肺气,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甚或痰中带血。宜辛凉润肺,或结合清气,用桑叶、杏仁、玉竹、沙参、梨皮、香豉等药,侧重气分治疗。

  • 生料四物汤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生地黄、赤芍药、川芎、当归、防风各半两,黄芩一钱半。为粗末,水煎服。治血热生疮,遍身肿痒。

  •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书名。刘寿山主编。本书收摘1820~1961年间国内外390余种医学期刊中中药研究论文约4000篇左右,共论述了约500种中药,按药名笔划排列写成摘要。对各药的学名、生药、化学、药理、临床等都作了简述

  • 脾志思

    思为脾之志。人的思虚与脾有关,思虑过度则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在志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