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肿

血肿

病证名。指水肿血瘀为主者。《丹溪心法·水肿》:“其皮间有红缕赤痕者,此血肿也。”多因瘀血留滞,血化为水所致。主要表现为四肢浮肿,皮肉间有红丝血痕,或妇女经水先断,后见水肿,少腹胀拒按小便清长等。治宜活血祛瘀,用续断饮、桃红四物汤代抵当汤、小调经散等方。四肢肿甚,则兼治水,五皮饮当归白芍蒲黄丹皮桃仁,或用干漆雄黄,醋丸,麦芽汤下。参见水肿条。

猜你喜欢

  • 接续草

    出《本草拾遗》。为问荆之别名,详该条。

  • 宣毒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①煨大黄、白芷各五钱。水煎,食前服。治毒疮便秘,脉沉实者。②露蜂房(炒焦)三两,天南星、赤小豆一两,小米一合,生草乌二钱半,生白矾半分。为细末,用淡醋调涂四周,干即再上。治诸

  • 琵琶蛇

    见《脊椎动物分类学》。为眼镜蛇之别名,详该条。

  • 两胁痛

    证名。见《慎斋遗书》卷九。多由邪袭少阳,肝胆湿热蕴结,或痰瘀阻滞所致。有外感、内伤之分。《杂症会心录》卷下:“两胁之痛皆属肝胆为病。内伤者,不外气血两端,外感者,责在少阳一经而已。”治宜和解少阳,行气

  • 薛景晦

    【介绍】:唐代医生。806~820年(元和年间)曾任刑部郎中,后贬道州刺史。治病效果好,撰《古今集验方》10卷。

  • 心手少阴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阴心经详该条。

  • 伤寒古方订补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 独骨疮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由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所致。小儿多见患处湿烂,浸淫成疮。内服燥津丹,外用制津丹搽之。相当于口周围湿疹。

  • 赵佶

    【生卒】:1082~1135【介绍】:宋代皇帝,即宋徽宗。撰有《圣济经》十卷,并曾下诏校正《证类本草》、编修《圣济总录》等,对医学颇为关注。

  • 朱丹山

    【介绍】:清代医家。字载阳。仙居县(今属浙江)人。精于儿科麻症,撰有《麻症集成》(后由王月波参订),采集各家之说,并主张麻症无需切脉,只需察形观色,随症应变,即可决其顺逆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