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张氏医通·霍乱》。因感受暑热所致。症见身热烦渴,气粗喘闷,上吐下泻,神情躁扰等;甚则昏闷,抽掣,厥逆少气,唇面爪甲皆青,六脉俱伏,吐出酸秽,泻下臭恶,便溺黄赤者,此火伏于厥阴,如热极似阴之候
书名。5卷。清·刘奎评释。刊于1787年。刘氏于温疫专著中推崇吴有性《温疫论》,“但嫌其序次乱杂,前后倒置,不便观览。且行文详略未能合宜,字句多所疵颣”(见自序)。遂命其子刘秉锦将《温疫论》予以分类,
病名。徐大椿《女科旨要》:“肝肾阴亏,相火炎上,不时均令心烦,且亦令人作躁谓之子燥。”即孕悲。参见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太阴络脉,见该条。
书名。10卷。宋·张杲撰。刊于1224年。本书广泛集录南宋以前的各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等史料,分为历代医家、医书、本草、针灸、诊法以及多种病证、养生、修养调摄等共49类。各类史料注明出处。内
【介绍】:见孟昶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舌淡灰色,中间有滑苔数点,黑如墨汁。为邪热传里,内挟宿食,宜表里双解,可用大柴胡汤(见《伤寒舌鉴》)。
拔罐法的一种。亦称坐罐法。是拔罐后,让火罐留在吸着的穴位上不去动它。一般留置10~15分钟为度。对镇痛效果较好。惟此法吸着力强,夏季或皮肤较嫩的部位,留罐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皮肤上会出现水泡。
【介绍】: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时代人,岐伯之师,能运用观察病人颜色和诊脉的方法,以决定治疗,说明当时诊断技术已有一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