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蛊胀

蛊胀

病名。①指有流行性,因蛊毒引起腹部胀大,四肢浮肿形体消瘦者。见《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医林绳墨·膨胀》:“至若蛊胀之症,所受山岚瘴气,或虫蛇蛊毒之物,遂使大腹作胀,肚见青红之纹。皆由山岚蛊毒之气,因感入腹,聚而不散,结为腹满之症。”参见蛊注条。②即鼓胀。《古今医鉴·胀满》:“经曰鼓胀,……其病胶固难治。又名蛊者,若蛊侵蚀,有虫之义。”③指单腹胀。《医钞类编·胀病门》:“单腹胀,四肢头面不肿胀,惟在腹,故名为单腹胀,其实脾胃病也。又以其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故亦名蛊胀。”④指腹膨大而中实有物者。《类证治裁·肿胀》:“别有蛊胀,因气血郁痹,久则凝滞不行,腹形充大,中实有物,非虫即血,非如鼓胀之腹皮绷急,中空无物也。”参见胀病有关条。

猜你喜欢

  • 轻清疏解

    指用轻清上浮、疏解泄热的方药,治疗上焦风热病证的治法。《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治上焦病证须轻清疏解。热本易伤津,发表过度则徒损正气,故宜疏解。常用药物有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桔梗

  • 真热假寒

    阳证似阴的证候。症见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下利纯水,但夹燥粪或矢气极臭者;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并见烦渴、咽干、口臭、舌苔白干、小便黄等。多因外感邪气化热传里,阳盛格阴所致。

  • 食肉则遗

    详食肉则复条。

  • 木梨花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茉莉花,详该条。

  • 损翳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蟹睛,离睛。详蟹睛条。

  • 天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百会,见该条。

  • 刘甫

    【介绍】:宋代医生。著有《十全博救方》1卷。已佚。

  • 假寒

    指病因和病理均属热而表现出寒的假象。参见真热假寒条。

  • 石顽老人诊宗三昧

    见诊宗三昧条。

  • 黄昏

    指戌时。详十二时条。《素问·金匮真言论》:“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