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药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神气怯弱,遭受外感以后,又被外界异声异物所惊吓,或者由于邪热的刺激,则可引起神志不宁,成为本证。症见身热烦躁,面色青赤,睡卧不安,且有胆战心惊的现象。初起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木槿花之别名,详该条。
八风之一。指从东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
①指四肢。《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②指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方,又称四隅。《素问·气交变大论》:“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③指四季中各
病名。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舌红痈,因心经壅热,生于舌上。”色红肿痛,如豆如樱。治宜清心凉血、解毒泻火,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导赤散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耳中疳臭。多由湿热相搏,上冲于耳而成。治宜清热燥湿,用交感丹(《证治准绳》:香附子、茯神、黄连、桂心、甘菊花)。参见脓耳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篇》。即肩髃。见该条。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卧时忽浑身虱出,致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痛痒不可言状……但饮盐醋汤十余日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