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减弱,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腹或兼犯房劳所致,治宜用清热、养阴、调中等法。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隔水蒸熟,以便于制剂。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或加酒拌蒸,如大黄、地黄经蒸制后,熟大黄的泻下减弱,熟地黄便成温性而滋肾补血。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腹或兼犯房劳所致,治宜用清热、养阴、调中等法。
【介绍】:见高濂条。
用补益之药,以治虚弱之证。《汤液本草》卷上:“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又如参芪膏(即参、芪合用熬膏),可治脾肺气虚。又如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可用四君子汤以补脾益气。
导便法之一。用蜂蜜适量,在锅内熬煎浓缩,趁热取出,捻成如小指样二寸长的栓子,塞入肛门内(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适用于病后或老年、新产,因肠胃津液不足,大便秘结,体虚不任攻下者。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宋元间医生。延平(今福建南平)人。曾从医家杨仁斋游,取其《活人括例》,经三十余年的研究,编为《伤寒集成方法》,并补杨氏之缺,于1318年(延祐五年)著《胎产救急方》一卷。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栀子。详该条。
见伤寒六书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人参、炙黄芪、桂枝、甘草、当归。水煎服。治痘疮初出,寒战咬牙。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二。指进针部位及方法。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针锋就金位去风轮与锐皆相半,正中插入,毫发无偏。”参见拨内障手法条。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用于有明显重迭移位的截断骨折,经拔伸牵引不能复位者。其法在于加大断端成角,使两骨折面同侧边缘接触,再将远骨折段折回,即使骨折面对合。若遇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或背向移位的斜行骨折
指肩前部肌肉、筋脉疼痛。多因邪袭手阳明经脉或肺气郁阻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肩臑肘臂腕手病源流》:“肩前属大肠经,故肩前痛为大肠经病,盖肩端两骨及前臑,皆大肠脉所贯。风热乘肺,肺气郁甚,肺先病,当泻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