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书分类名称之一。西汉时将医书分为四类,即: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神仙主要是研究、探求长生之道。《汉书·艺文志》卷三十:“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
方书。清程正通(松崖)撰。1卷。刊于1843年。本书“分五脏所寓以辨证,判风火虚实以用药”,录凉血散火汤、养血散火汤等36方,另附示意图18幅。现存清刊本。
病名。指腋窝及手足心、鼠蹊部、阴囊等处汗湿之症。《古今医统》卷七十五:“两腋下并手足心、阴股及囊常如汗湿污衣,名曰腋漏。”用六物汤(干枸杞根、干蔷薇根、生甘草、胡粉、商陆根、滑石)研末,醋调外涂。
上、下唇交会处。因在口的两侧,故称。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带下三十六疾中之七害。一指七种病因,二指七种病症。《诸病源候论》:“一者害食,二者害气,三者害冷,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干金要方》卷四:“一曰窍孔痛不
急性腿膝疼痛的外治方法。余梦塘《保赤存真》卷五:“凡腿膝患风寒湿气,可于夏伏天用糟坊内酒糟,下锅烧热,将布包两包,在患处热炙,冷即更换,寒湿气出尽,即愈。”
医论著作。4卷。清·章楠撰于1825年。内容有六气阴阳论、太极五行发挥等30余篇论文,杂论医理、诊法及内、儿各科病证证治,并附医案。作者自称要阐明医理、评论诸家之流弊,以警当世。在论述中,结合个人临床
伤寒误治变证。指误用吐、下后,阳气受损,阴寒格拒阳气,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而饮食入口即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饮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名枣花内障。谓该障“在瞳人之中,参差如锯齿,名曰枣花”(清·佚名《眼科捷径》),因其形态得名。属圆翳内障范围。详该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常春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