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解剖学同名器官。位于口腔。《灵枢·五阅五使篇》:“舌者心之官也。”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之尖部称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底经筋称为舌系,舌之中部称为舌中。舌内应于心,司味觉,与吞咽、发音有密切关系。《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舌为心之苗,心病则舌不能转。”《灵枢·忧恚无言篇》:“舌者,音声之机也。”观察舌的色、质、形态及舌苔等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参见舌诊条。

猜你喜欢

  • 活人大黄汤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即大黄散第一方,见大黄散条。

  • 子仪本草经

    书名,见荀勗《中经薄》,1卷。子仪系扁鹊弟子。原书已佚。

  • 人死后的躯体。《素问·缪刺论》:“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

  • 腹前壁的肌肉和筋膜。《千金翼方·妇人》:“有伏虫胪胀肿。”

  • 周杓(biāo 标)元

    【介绍】:见周魁条。

  • 诸证提纲

    书名。明·陈文治撰。10卷。刊于1612年。本书分述以内科杂病(包括五官病)为主的病证一百种。每种1篇,每篇先论病候及辨证治法,后附以治疗方剂或针灸法。论述以《内经》及金元医家著述为本,书中选方较多,

  • 星香散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天南星、木香。为粗末,加生姜,水煎服。治昏迷痰塞,牙紧似中风,经治余痰未平者。

  • 挤拧疗法

    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外治法。因常用于治疗痧症,又称扭痧、拧痧、提痧、挤痧。按不同病情在太阳、印堂、大椎或颈侧以及华佗夹脊等处,用两指腹或屈曲两手指关节挤拧至皮下出血。有发散解表,通经疏郁作用。适用于中暑、

  • 上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幽门,见该条。

  • 赤膜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红膜。指眼生膜障,其血丝红赤稠密者称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