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自汗

自汗

证名。①指发热汗出。亦称自汗出。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②指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丹溪心法·自汗》:“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证治汇补》卷三:“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躁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声如瓮出;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脾虚自汗,倦怠少食。”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症均有自汗。详阳虚自汗、气虚自汗血虚自汗虚劳自汗、心虚自汗、肺虚自汗、脾虚自汗、肝热自汗、痰症自汗、伤湿自汗等条。

猜你喜欢

  • 楝根木皮

    见《本草纲目》。即苦楝皮,详该条。

  • 五鬲气

    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的总称。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五膈。参见该条。

  • 喉刺

    病名。《囊秘喉书》:“多因劳病未愈,虚火上炎,荣血已竭。其症上腭有红点,密密如蚊齧痕。”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知柏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

  • 不识人

    证名。指神志失常的严重证候。《辨证录·中风门》:“人有身忽猝倒,两目紧闭,昏晕,不识人,即子孙亦不相识。”《张氏医通·狂》:“热入血室,发狂不识人,小柴胡加犀角、生地黄。”《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伤

  • 血热不得卧

    外感不得卧之一。指阳邪陷于血分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血热不得卧之症,昼则了了,夜则发热,睡中盗汗,心烦惊起。”治疗如清阴中伏火,丹溪有知柏四物汤。左尺沉数,加羌活、独活;左关沉数,加柴胡、

  • 痧筋

    指发痧时腿弯、肘弯上下怒张的静脉,呈深青、紫色或深红色。系痧症显现于体表的一种标志。《痧胀玉衡》:“痧筋有现有微现,有乍隐乍现,有伏而不现。痧筋之现者。毒入血分者多;乍隐乍现者,毒入气分者多;伏而不现

  • 五十三号大壮方

    《痧胀玉衡》卷中方。桃仁、红花、独活、细辛、山楂、香附、青皮。水煎,加童便服。治倒经痧,即经行之际,适遇痧发,经阻逆行,或鼻衄,或吐血,肚腹肿胀,卧床不能转侧。原著无方名,本方方名来自《杂病源流犀烛》

  • 锁喉风

    病名。①指急喉风兼有牙关不开,口噤如锁者,故名锁喉。多由风热之邪外侵,引动肺胃积热上升,风火相搏,热毒郁结不散而成。《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咽喉肿痛,饮食难入,或痰气壅塞不通者,皆称为锁喉风。”或见胸

  • 流注

    ①病名。即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又名马。见《仙传外科集验方》。由于毒邪内侵,当气血虚弱之时,流窜不定,致使肢体深部发病,肌肉组织结块或漫肿、有单发或多发,久而成脓,溃后脓尽可愈,或此愈彼发。由于发

  • 片玉痘疹

    书名。又名《万氏秘传片玉痘疹》。13卷。明·万全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专论痘疹。卷1~2为痘疹碎金赋及痘疹西江月二赋;卷3~4为痘疹始终验方及歌;卷5~12为痘疹总论,并分论发热、见形、起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