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外科枢要》卷。因患疮疡过用克伐之剂,或脓血排泄过多,或吐泻致精血消耗,阳气虚衰而引起。其证可见畏寒头疼,咳逆呕吐,耳愦目蒙,小便难,泻利肠鸣,里急腹痛,阳缩、冷汗,牙齿浮动,肢体麻痹,厥冷身
古病名。指食入即泻。见《丹溪心法·泄泻》。又称漏食泄。《症因脉治》卷四:“脾气久虚,不受饮食者,食毕即肠鸣腹急,尽下所食之物方快,不食则无事,经年累月,此禄食泻之症。”治宜温补脾肾,用快脾丸、五味丸。
选穴法的一种。指选用的穴位与病痛或手术部位属于同一或邻近的脊髓节段所支配。如颅脑手术取颧髎,甲状腺手术取扶突等是。
【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时法医学家。于936~957年间与子和撰《疑狱集》。该书在平反冤狱、抉摘奸慝中发挥了历史作用。为宋慈《洗冤集录》的成书创造了条件。
指气喘发作时口张肩耸以助呼吸。见《伤寒明理论》。本症多见于严重的喘证患者。宜辨虚实。《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唯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盖肺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风寒犯
【介绍】:见张明德条。
形色不相称的证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把人按五行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形。所属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如木形人色见黄,为木胜土;火形人色见白为火胜金,称为形胜色。这种附会的说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证名。《活法机要·吐证》:“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匿。其证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治宜消积导滞,可用紫沉丸,或用木香槟榔等分为末调服。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薄荷汤,见该条。
又名气口、脉口。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属太阴肺经。《难经·二难》:“从关至鱼际是寸口。”《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