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虚证

脾虚证

脾气脾阳、脾阴不足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虚,论曰脾象土,位处中焦,主腐化水谷,通行营卫,脾气和则可以埤诸脏,灌四旁。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本草经疏》:“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肿属脾气虚,脾虚中满,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方用养脾散、大理中丸等方。参见脾病脾虚寒等条。

猜你喜欢

  • 死脉

    脉象之表现无神、无胃、无根者,如真脏脉、十怪脉,或数极、迟极之脉。《难经·十四难》:“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

  • 痰胀

    痰证之一。因痰气阻滞胸腹所致。《重订通俗伤寒论·挟痰伤寒》:“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此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也,名曰痰胀。先当去郁陈莝,经验理中消胀丸为主。继则视其喘肿胀之进退,酌量

  • 水气喘促

    病证名。即水喘。《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水气喘促,乃水气逆行乘肺,肺得水而浮,喘不能卧,气不宣通,当从小便去之。宜桂苓甘术汤,肾气丸。”参水喘条。

  • 食咸哮嗽

    证名。见《医宗必读·咳嗽》。即盐哮而兼见咳嗽者。治疗用砂糖、白面、轻粉制饼服用,以催吐痰涎。参见盐哮条。

  • 清络保阴

    清法之一。清肺热而保肺阴的治法。暑温治疗后诸证皆退,但咳而无痰,咳声清高者,是肺络中仍有热,肺阴易于受灼。可用清络饮加甘草、桔梗、甜杏仁、麦冬、知母等。

  • 肾虚耳鸣

    耳鸣的一种。多因肾虚精气不足所致。见《普济本事方》卷五。《张氏医通·耳》:“肾虚耳中潮声,蝉声,无休止时,妨害听闻者,当坠气补肾,正元散下黑锡丹,间进安肾丸。肾脏虚风耳鸣,夜间睡著如擂战鼓,四肢掣痛,

  • 人迎

    ①经穴名。代号ST9。出《灵枢·本输》。别名天五会、五会。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少阳之会。位于颈部,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颈总动脉处。布有颈皮神经及面神经颈支,深层为动脉球,最深层为交

  • 去恶清心汤

    《医醇賸义》卷四方。当归、牛膝各二钱,川芎、延胡索、琥珀各一钱,桃仁一钱五分,炮姜、生蒲黄、熟蒲黄各六分,山楂炭、丹参各三钱,灯心三尺,苏木三分,降香五分。水煎服。治新产之后,恶露上冲于心,头眩神昏,

  • 胃热渴

    渴证之一。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九。因脾胃实热灼津所致。症见胸膈烦闷,口渴引饮。治宜清胃生津,用猪肚丸、赤茯苓散、玉女煎等方。

  • 陈莲舫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晚清医家。上海青浦人。初业儒,任官职,后潜心医术,足迹遍及粤、鄂、湘、皖等省。1875~1908年(光绪年间)被征入京都,为孝钦皇后及德宗所重视,令掌御药房。晚年居上海,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