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津液亏损,胃肠干燥而致大便秘结的证候。症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燥,脉数等。《温病条辨·中焦篇》:“燥结甚者,间服增液承气。”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经穴名。代号GB32。出《针灸甲乙经》。《医学纲目》作中犊。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大腿外侧,腘横纹上5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或于风市穴直下2寸取穴。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静脉肌
①经穴名,代号ST2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处(《循经考穴编》)。另说在天枢下五寸(《针灸甲乙经》);天枢下四寸(《针灸聚英》);“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
①《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二方。桑白皮、玄参、枳壳、杏仁、升麻、防风、赤芍药、菊花、黄芩、炙甘草、旋覆花、葶苈子。水煎服。治肺经壅热,白睛肿赤。②《妇科玉尺》卷二方。桑白皮、茯苓、橘红、白术、木
【介绍】:见兰茂条。
书名。4卷。清·郑奋扬撰。刊于1901年。本书是鉴定药物真伪的专著。内容主要对于110种药物的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1930年曹炳章又在本书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勘,进行了整理和补注
针刺手法名。《金针赋》:“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指针刺入穴后,先行九阳之数,得气后,将针或进或退,使气到病所。
病证名。指脾胃功能失调、水湿停积成痰而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痰积腹痛之症,时痛时止,利下白积,光亮不臭,或恶心眩运,或响如雷鸣。”《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痰积腹痛,下白物,时眩,喜热
古代医学的一个学术流派。明、清以来,在古代治疗伤寒病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温热病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温热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形成使外感热病的防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