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生大黄(后下)、白芍药各15克,栀子、木香、槟榔、延胡索、芒硝(冲)各9克,细辛0.9克。水煎服,每日二剂,三至四次分服。功能通理泻实,理气止痛。治合并型胰腺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丁香五套丸,见该条。
推拿穴位名。又名七节。①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②位于背部正中线,约当第七胸椎处。《幼科推拿秘书》:“七节骨者,从颈骨数下第七节也。”“七节骨穴,与
病证名。即肺经感受风热之邪而忽然失音,其症口舌干燥,渴欲引饮,舌黄脉数,便结溲黄等。治宜疏风宣肺,清热降火。可选用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加减。参见暴喑条。
脬,膀胱的别称。指膀胱之气虚弱,不能约束小便的病变。膀胱与肾相表里。故此证与肾阳虚有关。症见小便淋沥不断,或小便失禁或遗尿等。治宜补肾固脬。
证名。指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表里之间的病证。①指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条辨
五脏病以相克的次序相传,如《灵枢·病传》所言的“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等是。五脏病依次传其所胜,于病为逆,预后不良,故《病传》又谓:“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
病证名。指瘀血内结所致的胃脘痛。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症因脉治》卷一:“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淤血痛也。”《医学三字经》卷一:“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
【介绍】:元代医官。字宏甫。西安(今浙江衢县)人。1286年(至元23年)任衢州路医学提领,后任医学教授。曾主持修建三皇庙,创供奉古代名医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