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耳鸣候》:“此为血气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嘈。”《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耳鸣脉数,黑瘦人属血虚。”治宜养血调肝,如四物汤加减。参见耳鸣条。
见《幼幼集成》。指小儿咳嗽未定而进乳食所致的呕吐。症见在乳食过程中或乳食后不久出现咳嗽呕吐,吐出痰涎和少量未消化的乳食。治宜化痰止嗽。用枳橘二陈汤。
病证名。指半身不遂不由外邪所致者。多因气血凝滞,脉络不通,或痰火内作,饮酒酿湿,流踞经络而成。症有缓急。《症因脉治》卷一:“或一手、一指,先见麻木,一年半载,渐渐不能举动,此病起于缓者;或痰火内作,忽
【生卒】:五世纪【介绍】:南北朝时期刘宋医学家,精通针灸及医药,医术高明,被誉为“上手”。著作甚多,计有《脉经》、《偃侧杂针灸经》、《偃侧人经》、《明堂图》、《本草》和《药方》等,均已佚。秦承祖是较早
见《类证治裁·痉症》。指太阳痉、阳明痉、少阳痉。详各条。
证名。指外寒束闭内热的头痛。《明医杂著·续医论》:“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由热郁于里,毛窍常疏,风寒易入,寒邪外束,其内热郁闭所致。症见头痛,略感风寒便
病证名。小儿黄疸,因脾胃积热而致者。《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夫小儿黄疸者,是热入于脾胃,热气蕴积,与谷气相搏,蒸发于外,故皮肤悉黄,眼赤黄也。”治宜清热解毒。用茵陈丸或三黄散。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详手掌根出臼条。
【介绍】:见殷仲春条。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卒死》。指在睡梦中突然死去,系五绝之一。参见五绝条。